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与直丝弓矫治对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B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治疗,分析临床矫正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GI、PI、SBI、CAL、P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矫正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 直丝弓矫治器 矫正效果
  • 简介:对我院上颌前牵引矫治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8例失败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4.8~14(平均9.6)岁。乳牙期2例,替牙期3例,恒牙期3例。临床均表现为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凹面型。临床上均采用的是口内可摘矫治固位装置.配合口外面具式支架,前方牵引力采用500~800克/.每天不少于12h,平均用时6个月左右。

  • 标签: /治疗 正畸学 矫正 治疗失败
  • 简介:应用口腔正畸学原理,制作导杆式(OA)导下颌向前治疗轻度或中度(OSAS)1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年龄47~68岁,平均55.2岁,平均身高1.69m,平均体重78kg.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47%,最高呼吸暂停指数50n/h.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为轻度或中度OSAS,耳鼻喉科检查排除了上气道解剖及病理异常.口腔正畸科检查下颌后缩,偏胖者患病率为86%.患者OA治疗1~2个月后,主诉及PSG复查,有完整主诉复查记录14例,有完整的PSG复查资料2例.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 正畸矫正器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正畸医师和患者开始关注隐形矫治。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个性化舌矫治是隐形矫治的两种主要方式,两种矫治方式各有其特点。其中,无托槽隐形矫治相比于个性化舌矫治更适合对美观要求不高的患者;而个性化舌矫治则更适合于对牙齿外观有着特殊需求的患者。为方便患者对两种不同的隐形矫治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两种隐形矫治方法的不同之处,方便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矫治方式。

  • 标签: 无托槽矫正 舌侧矫正 牙周健康
  • 简介:摘要快速扩弓疗法可增加牙弓的宽度,对于排列整齐牙齿提供足够的间隙;固定矫治器在三维上控制牙齿各个方向的移动,精确的控制牙位,促使牙列排成满意的牙弓形态。两种矫治联合应用优势互补,缩短矫治疗程,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随着临床上两种矫治联合应用的增加,关于快速扩弓联合固定矫治技术适用范围、对牙弓形态影响、长期稳定性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现回顾性总结目前临床上关于此两种矫治联合应用的现状。

  • 标签: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牙弓形态 牙列拥挤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伴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选取伴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39例患者(缺牙40颗)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伴牙槽骨种植技术,同时对牙槽骨缺损部分给予引导骨再生技术,对所有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美容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种植体均未出现松动症状,且无明显的垂直向骨吸收情况,修复成功率高达100%;其中,36例患者种植体骨区丰满、色泽及形态均正常,1例牙龈乳头恢复较差,2例龈缘高度不足;患者满意度为97.21%。结论创伤后的牙列缺损,尤其多颗牙的连续缺失,很难采用其他固定修复方法来完成。种植修复具有不损伤余留牙、美观舒适、咀嚼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 引导骨再生技术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实施定期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0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采用定期口腔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在护理前两组的焦虑和抑郁分值差异极小,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分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实施定期口腔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口腔管理意识,降低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同时还能保证正畸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口腔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病人口腔护理对其影响程度。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口腔科口腔固定矫治患者 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56例,实验组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经过两个护理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感觉和自信程度改善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而评价口腔护理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病人护理中的疗效。结果:两个护理疗程结束后,在自我感觉和自信程度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平均水平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的病人中口腔护理的实施,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自信和自我感觉,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正畸固定矫治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龈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接受固定矫治治疗的60例青少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由专职护士采用语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按常规向患者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知识宣教。采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别比较戴固定矫治器3个月和6个月时牙龈炎的发生率。结果戴固定矫治器3个月时两组间的牙龈炎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固定矫治器6个月时实验组牙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计划的专科护理干预,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接受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实施口腔卫生宣教,有助于减少其在固定矫治中牙龈炎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固定矫治器 牙龈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矫治技术应用于埋伏阻生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正畸治疗的36例患者(42颗牙),根据患者年龄和埋伏牙情况给予的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助萌组和导萌组,助萌组15例18颗,采取固定矫治技术助萌法矫正治疗;导萌组21例24颗,采取闭合式开窗导萌法矫正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助萌组18颗牙通过(9.58±1.35)个月矫治全部萌出并牙列整齐,术后未有并发症情况发生;导萌组24颗牙中,经过(11.42±1.56)个月矫治,牙弓形态正常,咬合良好,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1例牙周附着不足,1例无阻生牙根吸收及邻牙牙根吸收。助萌组埋伏阻生牙平均萌出时间较导萌组明显缩短且差异明显(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助萌组少于导萌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固定矫治技术应用于埋伏阻生牙正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避免了牙源囊肿的发生,保存了患牙,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固定矫治技术 埋伏阻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上肢骨折患者期间采用微创下内固定术与常规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临床疗效。方法自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随机选取62例上肢骨折患者,抽签法分组,研究组31例采取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固定方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0.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5%、出血量(127.33±17.55)ml、住院用时(11.8±2.6)周、运动生活能力恢复时间(13.2±2.4)周、创口直径(4.5±0.8)cm、手术耗时(44.3±9.5)min及术后愈合时间(10.3±1.4)周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上肢骨折患者期间采用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更佳。

  • 标签: 上肢骨折 微创下内固定术 常规固定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单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跨伤椎固定,观察组患者经伤椎单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体压缩率与前后凸Cobb角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单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伤椎单侧固定 跨伤椎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个评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例恒牙列轻、中、重度拥挤错颌患者,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其进行矫正,并观察排齐的阶段性变化。结果9例患者中,有4例达到了解决拥挤的排齐矫正目标,有2例转入了传统的固定矫治中,有3例调整了邻面去釉,需要继续排齐。结论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牙列拥挤的矫正需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而且在设计后牙支抗设计方面也需要注意。在合理的条件下,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要,从而达到矫治的目的。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矫治 牙列拥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诊断确诊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6例纳为参研的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A组(外侧钢板内固定)与B组(双钢板置入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优良率为94.7%,显著高于A组的78.9%,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结论双钢板置入内固定应用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骨折良好愈合有重要促进作用。

  • 标签: 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 并发症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分别应用单、双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10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分析,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将外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应用到对照组中,将内外双钢板内固定术应用到观察组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优良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和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患者明显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单侧钢板内固定术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对比前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医治的5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分组依据为计算机表法,平分为参照组(n=27)与研究组(n=27),参照组实施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前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以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标准,探讨前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并无太大差异,且P>0.05,不存在探析价值,研究组平均手术用时(62.19±7.48)min、平均愈合时间(88.21±11.85)天、并发症发生率3.70%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在肱骨干骨折时,应用前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改善治疗情况以及患者预后,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临床治疗 肱骨干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前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掌经肱桡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60例患者中30例采取Henry入路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另30例采取经肱桡肌入路手术治疗,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桡骨远端形态的恢复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掌倾角为(10.95±1.82)°,对照组患者的掌倾角为(11.58±2.14)°,两组患者掌倾角对比无差异,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均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无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结论掌经肱桡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较高,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掌侧经肱桡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吻合在重度梗阻性结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重度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吻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吻合组使用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吻合术,对照组使用手工吻合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组患者吻合均一次成功,吻合组患者手术耗时为15~30min,平均手术耗时(25.0±7.3)min;对照组患者吻合一次成功,手术耗时为37~49min,平均手术耗时为(45.0±10.4)min。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组患者手术时无一例吻合肠瘘发生,术后无一例吻合口出血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时吻合肠瘘4例(12.9%),术后吻合口出血5例(16.1%),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吻合在重度梗阻性结肠癌手术中具有手术耗时短、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并提高重度梗阻性结肠癌住院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整体医疗工作,从而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复位外固定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AO钢板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好于参照组,与参照组行卡方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骨折复位外固定器用于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 下肢复杂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镍钛聚髌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镍钛聚髌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镍钛聚髌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相当,均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但镍钛聚髌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张力带 镍钛聚髌器 内固定治疗 髌骨骨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