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种植钉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成人中线不齐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24例中线不齐患者的治疗资料,首先,依据曲面断层片与根尖片检查牙根形态与位置,相邻组织的结构和分布,确定植钉位置,在伸长磨牙腭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植入1枚支抗钉,在颊上颌第二尖牙与第一磨牙间植入1枚支抗钉,植入时注意避开牙根组织,两种植钉应位于对角线位置,避免存在根向压入力时磨牙倾斜,还要在种植体与根尖间保留一定的空隙,保证牙的垂直移动;其次,以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以微动力系统钻孔,植入直径12mm微种植钉,颊种植钉长度为7mm,腭种植钉长度为10mm,拍摄牙尖片检查植入位置,伸长磨牙试戴光面带环并在舌电焊牵引钩,粘结带环,以镍钛拉簧在牵引钩与微种植钉间进行加力,约为3N,应注意勿使加力过大导致螺钉松动,定期调整拉力,纠正上下牙列偏移,纠正中线,经3~4个月的调整后,24例患者中线不齐的现象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最后,对咬合关系进行了精细调整,结束固定矫治,并佩戴活动保持。结果矫治结束后,24例患者双磨牙和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上下牙列整齐,中线对齐、居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微种植钉配合固定矫治器能够有效治疗成人中线不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种植钉 固定矫治器 成人中线不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展开定期口腔护理干预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6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均为53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定期口腔护理,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菌斑清除情况相对较优,患者SAS、SDS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而言,定期进行口腔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各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菌斑清除指数大幅度提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切实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

  • 标签: 口腔护理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被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实验组实施手法复位固定应用,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各项影像学参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功能恢复率为93.3%,桡骨高度为16.34±3.28,掌倾角为18.61±3.56,尺偏角为23.29±4.01,并发症发生率为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固定应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固定器应用 切开复位内固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与比较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传统跨伤椎固定治疗与经伤椎单固定临床效果。 方法: 抽调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在我院骨外科诊治的 92 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46 例患者采用跨伤椎固定手术治疗,实验组 46 例患者给予经伤椎单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伤椎压缩率、后凸 Cobb 角的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显著。术后半年统计,实验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 Cobb 角丢失的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各临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经伤椎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断脊柱骨折效果更显著,术后骨折 恢复指标优于传统手术恢复指标 ,临床医师可广泛应用。

  • 标签: 伤椎单侧固定 跨伤椎固定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估颈椎压力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对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应用JOA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行X正位片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并记录每例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JOA评分随时间顺序逐渐升高,6个月内所有病例椎间全部融合,椎间高度在术后即显著恢复,3月内下降,术后6月趋于稳定,在随访期间,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颈椎压力固定治疗早中期脊髓型颈椎病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效果.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压力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