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女,45岁,头痛1个月,发热盗汗半个月,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d入院。查体:体温39.4℃;入院时右上、下肢肌力Ⅳ级;2d后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痛温觉减退,右侧膝腱反射减弱;4d后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Ⅰ级,Babinski征阳性。影像学检查:CT示左顶叶混杂低密度灶,其内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图1)。

  • 标签: 脱髓鞘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分析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择口腔固定修复患者78例,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术前进行传统X线检查,观察组术前进行放射直视影像检查。观察两组治疗满意率和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牙髓发炎、穿髓及根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固定修复中应用放射直视影像能提升患者治疗满意率,减少治疗后出现不良情况,确保修复效果理想。

  • 标签: 放射直视影像 牙髓 口腔固定修复 治疗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随机法选择我院在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10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模式下的 诊断结果。结果: 对比两种诊断模式下的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早搏二/三联的检出率,观察组显著 高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大脑的功能偏性在近一个半世纪中,经历了从被人们发现到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近年fMRI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脑功能偏性的研究中,更多的脑功能被发现存在偏性,主要存在偏性的脑功能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及语言功能。脑功能偏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脑功能偏性及其影响因素的fMRI研究,提出应深入研究利手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为脑功能偏性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优势半球 大脑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竭(尿毒症期)于2001年4月28日行尸肾移植术,术后一直使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2011年7月19日来院体检。超声检查所见:双肾萎缩。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两肾区仅显示点状彩色血流。左肾大小约7.1cm×2.6cm×3.3cm,包膜不光整,

  • 标签: 移植肾 超声诊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慢性肾小球肾炎 Doppler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MRI常规扫描联合MRCP在胆管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胆管梗阻患者,对其MRCP图像结合常规MRI图像进行综合诊断。结果:60例中,根据胆管扩张形态(枯枝状、软藤状)和胆管梗阻部位的形态(倒杯口状、截断状和鼠尾状)单纯MRCP确诊36例,定性诊断准确率为60.0%;常规MRI扫描联合MRCP确诊50例,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3.3%;2种方法对良恶性胆系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扫描联合MRCP可明显提高胆管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黄疸 阻塞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膀胱癌合并血尿的疗效.方法:使用介入治疗技术,对21例膀胱癌并出血患者行双髂内动脉和相关供血支化疗栓塞治疗.结果:21例患者在栓塞术后24h均可见尿液颜色变浅,18例在48h后出血停止;3例出血减少,经止血、持续膀胱冲洗后,血尿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合并血尿能得到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膀胱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探讨能否通过超声声像图特征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鉴别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thyroidcarcinoma,FTC)与甲状腺腺瘤(thyroidadenoma,TA)。方法:对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5例FTC患者的56个结节和78例TA患者的88个结节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TC与TA间各参数的差别。结果:FTC组术前血清球蛋白水平高于TA组(P<0.05),诊断的最佳阈值为98.38ng/mL。FTC常结节更大,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多呈实性,周围多无晕环或晕环厚薄不均,内部可见钙化(P<0.05);而TA结节相对较小,内部回声多均匀,囊实性多见,周围多表现为无或存在厚薄均匀的细晕,内部多无钙化灶(P<0.05)。结节最大径的最佳诊断阈值为30.50mm。在年龄、性别、术前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etraiodothyronine,FT4)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y,TgAb)水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peroxidaseantibody,TPOAb)水平、回声水平、位置、形态、边界、血流分布、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发现无囊性变、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大于3cm的实性结节,周边无或有厚薄不均的晕环,内部可见钙化,伴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应警惕FTC的可能。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滤泡癌 甲状腺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对肛瘘、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肛瘘、肛周脓肿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评价这两种超声方式诊断内口、主管、支管及脓腔等的效果。结果:术前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均能清楚显示瘘管的主管道,两者诊断准确率均为100%;超声弹性成像对内口定位的诊断准确率为95.0%(76例),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85.0%(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对支管及脓腔定位的诊断准确率为96.3%(77例),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86.3%(6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对肛瘘分型的诊断准确率为93.8%(75例),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83.8%(6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均为术前检查肛瘘、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超声弹性成像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 标签: 肛瘘 肛周脓肿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胫骨平台内固定术后患者,分别在术后3、6个月行膝关节正常规DR摄影及数字断层融合摄影,对比2种检查方法获得的图像并作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6个月,胫骨平台及膝关节常规DR优质图像率为53.1%(17/32)、59.4%(19/32),数字断层融合摄影优质图像率为84.4%(27/32)、90.6%(29/32),2种检查方法术后3、6个月优质图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复查中,与常规DR摄影相比,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获得的图像质量更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 放射摄影术
  • 简介:摘要 :  矫形主要用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与康复 , 预防、矫正肢体畸形或代偿肢体丧失。矫形是用于整体或部分下肢的矫形 , 是使用最早、最广泛的矫形。矫形是用于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骨关节疾病、神经肌肉萎缩或疾病,装配在人体外部,用于改善人体神经、肌肉或骨骼结构,补偿其功能的一种外用器具。目的是通过外力作用,用以替代缺失的肌肉,预防、矫正畸形,弥补肌力不足,保护疼痛的部位,术前术后的固定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矫形器  下肢矫形器  脑卒中  脑性瘫痪
  • 简介:目的:探讨虚拟CT三维成像技术在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骨折行金属内固定术的患者42例(金属内固定42处),其中颈椎内固定4例,腰椎内固定5例,胫腓骨内固定20例,尺桡骨内固定13例。常规MSCT扫描后,行虚拟CT三维成像后处理。结果:虚拟CT三维成像金属伪影明显减轻,图像质量明显改善,除1例颈椎、1例腰椎、1例胫腓骨内固定有少许伪影外,其余均能清晰显示骨质,以及内固定位置、形态。结论:虚拟CT三维成像技术可明显减少骨折固定术后金属伪影,改善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CT图像质量,并清晰显示其解剖关系。

  • 标签: 螺旋CT扫描 虚拟CT三维成像 骨折术后 内固定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兔脑微出血模型的建立,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的差异,并对各序列显示体积及大体病理体积进行测量,探讨SWI对微出血灶的影像放大效应。方法:选用12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对照组钻孔、进针、不注血;实验组钻孔、进针并注血,分别于注血完成后1h(超急性期)、48h(急性期)、15d(亚急性期)、35d(慢性期)行MRI规定序列扫描及各期病理标本取材,对照观察影像与病理表现,并测量体积。结果:SWI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出血灶检出率高,分别为100%、70.59%。SWI对实际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平均放大率为(1.74±0.77)倍。结论:SWI比常规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高,是检查颅内微出血灶非常敏感的序列。SWI对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可夸大微出血灶的实际体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通过微钙化模型光栅成像,探讨不同组织厚度和微钙化大小条件下光栅成像微钙化的显示情况。方法:选择磷酸钙模拟乳腺微钙化,新鲜瘦猪肉模拟乳腺组织,制作乳腺微钙化模型。分别对3组不同猪肉厚度(2、4和5cm)和5组不同颗粒大小(16、22、26、30和40目)的微钙化模型(每组10粒钙化)成像。比较不同猪肉厚度和钙化大小条件下吸收成像与暗场成像对比度的差异。结果:在所有不同厚度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猪肉厚度增加,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下降,暗场成像对比度轻度下降。在所有不同钙化大小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也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钙化减小,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降低,暗场成像对比度略有降低。结论:基于光栅的暗场成像可提高微钙化的对比度,改善微钙化的可视化,有望提高微钙化的检出率。光栅成像在乳腺癌微钙化的检出和诊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光栅成像 X线 乳腺 微钙化 模型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术前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患者80例(叶状肿瘤23例、纤维腺瘤57例),回顾性分析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结果:肿瘤的大小、边界、纵横比、钙化灶及后方回声等在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肿瘤形态、是否存在裂隙状无回声区、有无高回声间隔、血流丰富程度、造影剂增强程度和均匀度等在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状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分叶状病灶,纵横比<1,少有钙化灶,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丰富(多为Ⅱ、Ⅲ级),裂隙状无回声和高回声间隔较纤维腺瘤多见。超声造影图像上,叶状肿瘤多表现为不均匀性低或等增强,纤维腺瘤多表现为均匀性高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 造影剂 乳腺 叶状肿瘤 纤维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的膝关节副韧带在低场MRIGE序列中的表现。方法:对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48例共54条损伤的副韧带进行回顾性MRI对比观察。结果:54条副韧带损伤,单纯胫副韧带27条,单纯腓副韧带18条,两副韧带同时损伤10条。Ⅰ级副韧带损伤27条;Ⅱ级副韧带损伤17条;Ⅲ级副韧损伤10条。30例(62.5%)出现并发症,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19条。后交叉韧带损伤14条,半月板损伤18个,骨挫伤及骨折11例,关节囊积液30例。结论:GE序列能缩短检查时间,清晰显示膝关节副韧带解剖结构,准确诊断副韧带损伤并能进行分级,发现多种并发症,宜列为膝关节外伤的常规扫描序列。

  • 标签: GE序列 侧副韧带损伤 低场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超声与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乳腺X线摄影检查阴性,并接受常规超声及MRI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257例共305个病灶,以术后病理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与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7.38%和90.49%。MRI对导管内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98.21%和75.00%,P〈0.05),两种方法对肿块型病灶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97.19%和93.98%,P〉0.05)。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37%、74.62%、76.07%,90.24%、58.71%、62.95%,常规超声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MRI(P〈0.001)。常规超声和MRI诊断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和0.74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MRI对导管内病灶的检出率优于常规超声,但常规超声与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相仿,因此常规超声可作为乳腺X线摄影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Breast cancer,BC )患者接受乳腺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US)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诊断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将 2019 年 5 月?020 年 8 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 我院接诊的 50 例早期 BC 患者, 均接受US、CEUS 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CEUS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2.00%)高于 US(70.00%), P

  • 标签: 乳腺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早期乳腺癌 诊断价值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