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的护理,以提高正畸质量,达到预期效果。方法通过对130例固定正畸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在固定正畸治疗的配合要求。结果130例患者均获得预期效果,不适感减轻,并发症减少。结论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口腔卫生宣教在固定正畸治疗中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 标签: 牙牙合畸形 正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RPE)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骨性111类反合的疗效,探讨治疗骨性111类反合的有效方法。方法40名骨性111类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名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对照组20名患者单纯应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平均7周反合症状改善,对照组平均20周反合症状改善。结论采用前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骨性111类错合,能够尽快改善反合症状,顺利进行下一步治疗,疗程缩短,是临床高效矫治骨性111类错合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前牵引器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骨性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011年收治的牙周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固定矫治器治疗,对照组给予钢丝结扎配合复合树脂夹板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牙齿松动度、固定物完整性和牙槽骨重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固定物完好和牙槽骨高度方面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临床效果良好,有助于防止牙周病患者的固定物松脱,利于畸形的矫治和牙周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固定矫治器 牙齿松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经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对照组给予钢丝结扎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LI、GI、SBI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牙周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正畸患者在进行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现象的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病损的情况进行了了解。方法随机抽选了120例患有空腔正畸的患者,观察他们在进行固定矫治器佩戴前后出现的牙釉质脱矿情况,并将矫正前后出现的牙釉质脱矿现象出现的几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对矫治之后产生牙釉质脱矿的部位进行了统计。结果患者在使用了固定矫治器之后使牙釉质脱矿现象发生的几率提高了,由原来的5.83%提高到了现在的15.97%,对治疗前后的进行的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釉质脱矿现象集中在上颚的位置,且发生的几率在29.9%,发生该现象的位置大部分为正畸托槽龈的釉质上边,其次是在托槽近远以及边缘的位置。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之后,会增加牙釉质脱矿产生的几率,因此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或者是对患者采取其它的措施进行预防。

  • 标签: 牙釉质脱矿 临床研究 正畸固定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眼簧与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进行单侧后牙扩弓,治疗单侧后牙反牙合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恒牙列早期单侧后牙反牙合病例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2~16岁,平均14.5岁,应用四眼簧扩弓矫治配合直丝弓矫治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单侧后牙反牙合纠正,治疗效果满意。模型分析显示,反牙合治疗前后第一磨牙近中腭尖及第一、二前磨牙腭尖到腭中缝的距离变化均较正常明显,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四眼簧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单侧后牙反牙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单侧后牙反牙合 四眼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采取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牙科诊所2014年3月到2014年6月进行的正畸固定矫治器的5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且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采取正畸固定矫治器有25例发生了牙釉质脱矿,发病率50.0%。在1000颗牙齿,有100颗发生釉质脱矿,发病率10.0%。下颌牙牙釉质脱矿率为20%,上颌脱矿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取了正畸固定手术后依然会发生牙釉质脱矿,而且上颌牙的牙釉质比下颌牙的牙釉质脱矿率高很多,在进行正畸固定矫治器方法时我们应该对上颌牙做好预防准备以及治疗。

  • 标签: 牙釉质脱矿 正畸固定矫治器 口腔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有口腔正畸的118例患者,观察所有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前后牙釉质脱矿的情况。结果牙齿矫治前后以及上下颌牙齿的脱矿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正畸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固定矫治器可以增加牙釉质脱矿的机率。

  • 标签: 牙釉质脱矿 口腔正畸 固定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病发原因及病损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口腔科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7例应用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牙釉质脱矿的情况。结果207例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57.97%,牙釉质脱矿主要发生于上颌牙齿;患者脱矿病损部位主要为牙冠龈方,脱矿病损程度主要为1度和2度。结论采取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中,牙釉质脱矿发生率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标签: 正畸固定矫治器 牙釉质脱矿 病发原因 病损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方丝弓矫治固定外伤年轻恒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年轻恒牙外伤脱位的患者30例,经进行抚复位后的恒牙进行方丝弓矫治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30例患者43颗治疗的恒牙中显效的有36颗,有效的有6颗,无效的有1颗,总有效率达97.7%。应用安全、简便,得到患者的广泛的接受。结论应用方丝弓矫治固定外伤性的年轻恒牙错做简便、安全,并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方丝弓矫治器 外伤 年轻恒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齿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牙齿畸形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观察患者的矫正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76%,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正畸效果良好,护理方法简单方便,口腔卫生清洁,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正畸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摆式矫治推磨牙向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5例正畸患者。均佩戴摆式矫治推磨牙向后矫治安氏II类错合畸形,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结果15患者推磨牙向后均有效,但会产生前牙倾和磨牙远中倾斜的副作用。结论摆式矫治是一种推磨牙向后比较可靠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摆式矫治器 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上颌合垫矫治在阻断性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把54例乳前牙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上颌合垫矫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上颌合垫矫治进行治疗,并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矫治完成后,乳前牙反(牙合)解除,上牙倾度增加,软组织凹面型改善;且改良组的患者在下颌后退、下牙内收以及软组织貌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两种合垫矫治均能阻断性矫治乳前牙反(牙合)。改良式矫治具有机械性及功能性的矫治作用,可有效阻断错合畸形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上颌合垫矫治器 乳前牙反(牙合) 阻断性矫治 固定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对比研究自锁托槽矫治在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2013年我科治的98例牙颌畸形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对照组使用传统金属托槽矫治,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龈沟液天冬酸转移酶含量,托槽脱落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周指数、龈沟液天冬酸转移酶含量、托槽脱落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有利于维护正畸患者的牙周健康,且脱落率明显低于传统金属托槽矫治,故更适合牙颌畸形患者使用。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器 正畸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Myobrace矫治在混合牙列期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前牙反牙合患者26人,其中男12人,女14人,年龄6~11岁,平均8.6岁。初始时分别佩戴合适型号的软质Myobrace矫治,然后更换硬质矫治。结果26个儿童中有19人反牙合解除,前牙有浅覆牙合、浅覆盖(平均9.2月)。有7名较之前有明显改善。结论Myobrace矫治对混合牙列期反牙合的矫治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Myobrace矫治器 混合牙列期 前牙反牙合 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安氏Ⅱ1类错颌矫治中采用FRⅡ型功能矫治与肌激动的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8例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成A组(FRⅡ型功能矫治治疗)和B组(肌激动治疗),对比两组的矫治效果。结果两组矫治前后的SNA角无明显变化,P>0.05;矫治1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SNB角均有明显增加,ANB角、U1-NA距、U1-NA角、U1-SN角、Overjet、Overbite和upperlip-Eplane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儿的各指标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FRⅡ型功能矫治和肌激动在儿童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的矫治中均有显著效果,促进下颌生长,内收上颌切牙,减小前牙覆盖、覆颌,减小上唇部突度,改善患儿的貌,临床医师应结合患儿的错颌类型、生长型等合理选择矫治,提高矫治效果。

  • 标签: 肌激动器 FRⅡ型功能矫治器 儿童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C矫治治疗替牙期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替牙期错合畸形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5岁~10岁,平均年龄7.12±2.34岁。对比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结果患者治疗后SNA、SNB、L1-NB、L1-NB、Y轴数据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NB、U1-NA数据较治疗前出现下降,提示治疗后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矫治用于治疗替牙期错合畸形患儿后,疗效肯定,患儿易于掌握,戴用舒适。

  • 标签: MRC矫治器 替牙期 错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式Twim-Block矫治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在牙性、骨性所发生的变化,并掌握这种新型矫治的临床操作。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以下颌后缩为主,年龄在12~15岁之间,恒牙颌,采用固定式Twim-Block矫治进行功能矫治,对矫治前后的模型、X光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头影测量显示SNB、L1-NB、L1-MP、ANS-Me、N-Me增大,ANB、U1-SN、U1-NA减小,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模型测量分析磨牙关系由Ⅱ类变Ⅰ类或偏Ⅲ类;前牙覆盖有8.95mm减至2.86mm。结论固定式Twim-Block矫治具有不依赖患者配合的特点,疗效显著,全天候戴用可缩短疗程,扩大适应征范围;制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固定式Twim-Block矫治器 下颌后缩 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颌畸形患者使用自锁托槽矫治进行正畸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70例本院于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牙颌畸形患者展开本次研究,以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行常规矫治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行自锁托槽矫治治疗,对比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龋指数、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牙颌畸形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行正畸治疗,对改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龋指数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缓解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牙颌畸形 自锁托槽矫治器 正畸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乳前牙反牙合患儿中选取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垫舌簧矫治进行矫治,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进行矫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Gn(下颌有效长度)、Co-A(上颌有效长度)、APDI(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不调指数)、Ptm-A(上颌骨长度)、T4-Po(下颌长度)、NP-PA(颌突角)、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t=12.6257、9.6257、11.0257、6.3544、15.6253、11.9626、9.5258,P<0.05。结论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推广。

  • 标签: 改良牙合垫式 活动矫治器 儿童乳前牙反牙合 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