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学龄前儿童股骨干骨折单多功能外固定治疗与骨牵引治疗的疗效,探讨单多功能外固定在年幼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幼儿股骨干骨折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1~43岁,平均24岁。40例行外固定治疗,36例行骨牵引及石膏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骨折愈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骨折全部愈合,所有病例术后2~3周均出现骨痂,4~5周后骨痂生长良好。术后8~10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延迟或不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多功能外固定固定术是治疗学龄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可选择方法之一,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股骨 外固定器 骨牵引 儿童 学龄前 交叉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骨盆固定术在神经肌肉性脊柱凸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神经性脊柱凸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第1组:骨盆倾斜度>15°,行骨盆固定术;第2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第3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采用脊柱后路松解加骨盆固定手术,骨盆固定术采用髂骨钉固定.结果3组患儿术后Cobb's角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Cobb's角的矫正丢失度没有明显差异.3组术后骨盆倾斜度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末次随访时比较,第2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不需加行骨盆固定术也能保持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需加行骨盆固定术才能获得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

  • 标签: 骨盆 神经肌肉表现 脊柱侧凸/先天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微创手术矫治漏斗胸的特点及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漏斗胸125例。其中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52例;小切口直视微创手术28例;小切口不损伤胸肋骨微创手术15例;Nuss手术30例。除Nuss手术外,全部病人均选择钢板、克氏针倒T形内固定。结果手术后均恢复顺利,1例内固定钢板滑脱,术后3d重新手术固定。1例Nuss手术病人发生中量血胸。其余无重要并发症。术后胸片、CT复查胸骨位置全部恢复正常。随访2个月至2年,4例有胸壁局限性凹陷,其余病人效果满意。结论本文报告的微创手术方法创伤小,疗效好。手术年龄以3—5岁为宜。如胸骨凹陷较重,临床症状多,主张在2~3岁手术,并可选择不损伤胸骨和肋骨的微创术式。

  • 标签: 漏斗胸 外科学 微创手术 克氏针
  • 简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首选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单纯服药不能有效解决时应考虑行为矫治等非药物治疗。行为矫治需要患儿有良好的领悟性,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见效性及个体化。行为矫治需分阶段进行,长期坚持,由明确靶行为、行为矫正、行为强化、行为固定等步骤循序渐进。

  • 标签: 轻微脑损伤综合征/治疗 行为矫治 儿童
  • 简介:气管插管是最有效建立辅助呼吸的首选方法,有条件应尽早使用,并应作好充分的插管前准备,确保插管顺利完成。器械准备包扩直接喉镜、插管钳、牙垫、胶布、给氧导管,皮囊接头和吸痰是否完好,静脉通道是否通畅。药物准备包扩肾上腺素,阿托品,地西泮和吗啡等。

  • 标签: 气管插管 操作常规 插管前准备 辅助呼吸 直接喉镜 器械准备
  • 简介:目的探讨双钢板NUSS手术治大龄重度漏斗胸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对22例大龄漏斗胸儿童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双钢板Nuss手术,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10-16岁,平均年龄(12.05±2.04)岁,全组病人按照Hailer指数均为极重度漏斗胸,按照个体化矫治的原则,分别选用双钢板矫治漏斗胸,每一个钢板使用一个固定分置于两胸壁,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0~95rain,平均手术时间(65.6±13.5)min;术中出血10~45mL。其中11例行剑突下辅助小切口,22例均采用单固定固定于不同胸壁,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7.15±1.12)d;术后3年左右取出钢板,随访3个月至6年,发生少量气胸3例,皮下气肿1例,未发生内固定钢板移位,未见钢板排异反应,未见脊柱弯发生,术后无长时间疼痛发生,出院后均未再给予镇痛药物。结论对于大龄极重度漏斗胸的患儿,在单钢板矫治难以达到矫治效果时,双钢板矫治是安全有效的,部分极重度漏斗胸配合胸骨下剑突小切口,亦能达到满意矫正效果。

  • 标签: 漏斗胸 胸腔镜 NUSS手术 儿童
  • 简介: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人东西……如果家有这样一个小暴君,你该怎么办?心理学家认为,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适时矫治,长大后可能较难适应社会,甚至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如果宝宝3岁以后还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父母不可掉以轻心。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矫治 心理学家
  • 简介:隐睾治疗的基本目的是将睾丸下降入阴囊并固定。本院采用下腹部腹横纹处横切口,术中保留睾丸引带,行阴囊肉膜囊固定术治疗124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睾丸 下降固定术 外科学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Nuss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继发性漏斗胸的初步经验。方法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我们应用改良Nuss手术治疗3例先心病手术后继发性漏斗胸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4.5和9岁,体重12—21kg。3例中,2例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为法洛氏四联症手术后。畸形为对称性。CT检查Hailer指数5.5±1.5。手术均经剑突下小切口辅助、经原切口完成。结果3例均成功实施胸骨和心脏分离、Nuss钢板置入手术(均置入l根钢板),矫形效果优良。矫形外观与原发性漏斗胸初次Nuss手术相比效果稍差。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3d。2例随访无钢板移位,术后复查CT、心电图正常;1例术后合并皮下气肿,为胸骨后气体顺钢板溢出所致,3d后自行吸收。2例钢板拆除,钢板分别固定24和28个月,胸廓外形保持良好。结论改良Nuss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继发性漏斗胸安全可行,手术中随着局部解剖改变随时调整手术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病/先天性 手术后并发症 漏斗胸 微创性 NUSS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治疗完全型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治疗的36例完全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该手术的要点及优缺点.结果术后患儿随访3~50个月,平均17个月,36例患儿术后效果满意,包皮水肿轻,阴茎显露好,无阴茎回缩及复发,未见明显瘢痕挛缩.结论手术是矫治隐匿阴茎的主要手段,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能最大限度利用包皮修复因阴茎显露而出现的阴茎皮肤短缺,术后并发症少,外观满意,是矫治阴茎皮肤严重发育不良的完全型隐匿阴茎的理想术式.

  • 标签: 阴茎疾病/外科学 包皮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食指桡浅静脉穿刺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分析88例接受食指桡浅静脉穿刺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88例患儿中85例患儿一针穿刺成功,3例穿刺失败患儿改肘正中静脉穿刺成功;在经过有效治疗及护理,所患疾病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对小儿食指桡浅静脉穿刺治疗,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疗效显著。

  • 标签: 静脉穿刺 静脉滴注 护理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新生儿尿液常规检查结果以及与胎龄、日龄、窒息程度的关系,反映不同新生儿肾功能状态及其不同特点,以便结合其他检查为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提供帮助.方法对216例新生儿尿液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尿糖阳性率为9.4%,多为微量,极少达+,与胎龄、日龄及窒息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②尿蛋白阳性率26.2%,为微量~+,与日龄呈负相关,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性(均P<0.05).其中胎龄28~34周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34周~和36~42周组,有窒息患儿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窒息者.③尿比重无窒息组(1.007)和重度窒息组(1.011)有明显差异,窒息程度与尿比重呈明显正相关(P<0.05).④尿pH值与胎龄、窒息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其中出生1d组和>1d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不同胎龄和日龄新生儿如注意输糖浓度和速度可控制尿糖出现;早产儿尿蛋白阳性率较高,随胎龄增加有所下降,应注意窒息的影响,结合其他肾功能指标,及时做出肾功能异常的判断,避免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窒息新生儿尿比重增高,应注意液体量的适量供给,避免出现水肿;日龄越小的新生儿肾脏酸处理能力越差,窒息影响这一功能的成熟,对于有窒息史的早产儿应注意喂养情况及热量供给,避免酸碱紊乱发生.

  • 标签: 肾功能 尿常规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骨折,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作者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青少年锁骨中段移位骨折11例,均为男性,年龄9—15岁,平均年龄11岁,按Robison分型均为ⅡB1型,术中采用闭合复位、锁骨内侧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术后早期恢复自主活动。结果患儿术后平均住院3d,随访8~22个月(平均10.5个月),均一期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8周(平均5.6周)。术后4周均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及运动,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94~97分(平均96分),术后3—6个月(平均4个月)去除内固定。结论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具有微创、可恢复锁骨长度、固定稳定、恢复患肢活动早、对日常生活影响小等优点。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锁骨 青少年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3例,屈曲型27例,伸直型36例,均为移位严重或手法复位失败或失去手法复位时机的病例.结果经临床平均1年8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周,3例发生肘内翻(内翻角均在5°以内),肘关节功能受限10°~20°2例,优良率93.6%.结论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主动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能预防肘关节活动受限,肘内翻发生率低,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 简介: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其发生率占肘部骨折的首位,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上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和肘内翻畸形的预防。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58例,现结合临床对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 标签: 肱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交叉置钉技术对于治疗青少年脊柱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68例青少年脊柱凸病例,男10例,女58例,年龄11~16岁,平均135岁;其中4例为神经肌肉型脊柱凸,其余为特发性脊柱凸;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562°,胸椎(T5~T12)后凸角度平均177°,手术方法为后路交叉置入椎弓根螺钉对脊柱凸进行矫正,对术后Cobb角、主弯Cobb角矫正率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主弯Cobb角矫正到185°,与术前比较有差异(t=3705,P<001),末次随访时平均202°,与术后比无差异(t=1053,P>005)。胸椎(T5~T12)后凸角术后平均228°,末次随访时平均232°,术前与术后、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705%,而末次随访时虽然主弯矫正率(694%)有一定丢失,但和术后比较无差异(t=0126,P>005)。术后无患者出现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植骨融合牢固,均未出现明显的矫正丢失。结论对于青少年脊柱凸后路手术矫正,采用交叉置钉技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低费用、高安全的脊柱凸矫正技术。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Chiari畸形伴脊柱凸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01年7月至2008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年龄10岁以下的Chiari畸形伴脊柱凸患儿.观察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胸椎后凸、腰椎前凸、MRI扫描上小脑扁桃体下坠程度、空洞的形态和长度以及空洞与脊髓的最大比值(S/C最大比值),对以上测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40例患儿入选,男23例(23/40,57.5%),女17例(17/40,42.5%),其中累及胸弯37例,包括左胸弯9例,占22.5%(9/40).典型凸模式中不典型特征发牛率为72.7%(16/21).胸椎后凸角平均为25.4°,胸椎正常后凸与过度后凸24例(24/40,60%);腰椎前凸角平均53.1°,MRI扫描发现其中36例(36/40,90%)伴有脊髓空洞.结论儿童Chiari畸形以胸弯累及多见,不典型弯型及典型弯型中不典型特征较多见,胸椎后凸角较大,对于具有上述特征的低龄患儿,建议行MRI扫描.

  • 标签: 儿童 CHIARI畸形 脊柱侧凸 影像学特点 临床意义 Type
  • 简介:西医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实验医学,合理有效的认识和应用实验医学的结果是西医诊断疾病和指导有效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实验医学相关内容的合理、准确解释依赖于医生扎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实验医学不仅仅反映在现代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等发展给实验诊断带来的进步,许多传统、经典的常规实验诊断内容对临床同样非常重要。

  • 标签: 白细胞 血常规 实验医学 判读 组份 实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