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传统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多以教师讲解示教后学生练习教学模式为主,此模式重在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术方法,但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性思维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有待改进,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为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我们通过使用学习通平台与建立显微互动实验室等信息教学措施,调动了学生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 , 促进了学生实验技能提升与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培养了学生协作沟通能力,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

  • 标签: 医学微生物 学习通平台 显微互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虚实结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实验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方法:分别在2018级本科学生2个合班系统解剖实验教学中采用“虚实结合”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将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虚实结合”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虚实结合”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更适合人体解剖实验教学特点。

  • 标签: “虚实结合”教学 系统解剖实验教学 传统教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实践中运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涵盖对象是2019年10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118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依照双盲法将患者完成甲组(59例)、乙组(59例)组别的划分。甲组患者采用治疗手段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乙组患者采用治疗手段为切开后复位内固定,将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适宜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结果:经比较研究后发现,与乙组患者相比较,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踝关节功能更好,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外固定架 有限内固定 胫骨Pilon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实施外固定与内固定效果。方法 于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间接诊四肢骨折病人中随机选取78例为调查对象,依照数字单双法划入两组,即外固定组(n=39)与内固定组(n=39)。内固定组予以常规内固定术医治,外固定组采用外固定架医治。记录两组医治结束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时间。结果 较之于内固定组,外固定组医治时手术时间明显更短(P

  • 标签: 内固定 四肢骨折 外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医学领域不断发展,对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对这方面的教学进行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为此,本文针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目前常用教学方法,而后根据这些教学方法,对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术前术后及康复护理 。 方法 以肾母细胞瘤患儿 34 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分为参照组 17 例与研究组 17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 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 肾母细胞瘤患儿实施围术期护理,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小儿 肾母细胞瘤 围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比较微创 DHS内固定及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 从我院选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组一 35例为对照组,采用微创 DHS内固定治疗,组二 35例为观察组,采用微创 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优良率情况。 结果 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在总优良率上,显著低于观察组 (P< 0.05)。 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PFEN内固定治疗,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DHS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颌骨骨折病人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坚强内固定术在治疗颌骨骨折时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在我院行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 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坚强内固定术在治疗颌骨骨折效果。结果 20例患者中 12例患者软组织均达到了 I期愈合,愈合率高达 93.33%,通过检测发现 8例患者骨折愈合状态良好,咬合力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在术后无任何过敏或者排斥现象。结论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比较采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效果。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为时间节点,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A组23例行经伤椎固定,B组27例行跨伤椎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Cobb角及即刻矫正度相比B组,均显著偏高(P<0.05)。A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较跨伤椎固定好。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 简介: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25 摘要: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人系统进行目标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可视、虚拟方式,让师生积极参与到目标性教学中,从而强化学生自主能动性。学生在学习时通过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发生相关因素,而后再加以解决等自主学习过程,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摒除以往传统教学随意性、盲目性以及被动性,培养良好自主学习意识。最终教学模式成功转化为以一体且多层次基础性知识与专业相结合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本文就利用数字人系统提高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进行综述。

  • 标签: 数字人系统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生物安全是病原生物学实验重要内容,文章从健全生物安全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强化生物安全意识、规范实验操、加强对教师培训等方面就培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借此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

  • 标签: 病原生物学 实验教学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架和使用内固定术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四肢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这6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外固定组(n=31)与内固定组(n=31),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较之于内固定组,外固定组医治时手术时间明显更短(P

  • 标签: 外固定架 内固定术 创伤骨科 中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施医学虚拟仿真系统教学价值。方法 以120名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传统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进行教学,研究组则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传统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基础上,应用医学虚拟仿真系统教学,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教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效果及固定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 2013年 2月— 2018年 12月接收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 62例,由单双病号分组,常规组 31例应用传统内固定治疗,干预组 31例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干预组患者骨折恢复Ⅰ级率、外形恢复满意率、固定无移位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P< 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骨折良好恢复,提高外形美观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不易发生固定移位情况,固定可行性较高。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骨折 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 固定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 桡骨远端 C型骨折患者开展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应用与对比。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5 月期间收治 老年 桡骨远端 C型骨折患者 78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 39 例)及参照组( 39 例),研究组患者开展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参照组患者开展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 94.87 %,参照组为 84.62 %,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参照组( P < 0.05 )。结论: 对老年 桡骨远端 C型骨折患者开展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在临床诊疗中须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 标签: 桡骨远端 C型骨折 老年患者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胸部肿瘤患者,均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患者,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其中10例采取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记为对照组,10例采取低温热塑体膜体位固定记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摆位误差,放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X轴、Y轴与Z轴摆位偏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放射治疗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60.00%,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胸部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采取低温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相比于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小,且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 低温热塑体膜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