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9细胞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血清固定免疫机制关系。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例)、正规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8例)及正常对照者(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9细胞比例。结果:血清固定组Th9细胞比例较血清转阴组和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P〈0.001;Z=-3.40,P=0.001);血清转阴组Th9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Z=-1.03,P=0.301)。结论:Th9细胞可能通过一系列免疫过程参与了血清固定发生发展,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 标签: 梅毒 血清固定 TH9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梅毒血清学固定是梅毒治疗后一种特殊状态,是临床上研究热点,其机理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降低、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失衡、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升高、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均与梅毒血清学固定有关。

  • 标签: 梅毒 细胞免疫 血清学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孕前规范驱梅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期是否需要驱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无系统感染梅毒血清固定育龄妇女临床资料,按妊娠期是否接受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A组)和未治疗组(B组),比较其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共收集了68例患者,A组46例,B组22例,两组患者足月产分别有44例(95.65%)和21例(95.45%),早产分别有2例(4.35%)和1例(4.55%),低体重儿两组各有1例(2.2%、4.5%),两组均无先天梅毒儿出生。两组在足月产、早产、低体重儿、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孕前经过规范驱梅治疗育龄妇女,如果没有合并系统感染,妊娠期在密切随访下可能无需予驱梅治疗。

  • 标签: 梅毒 妊娠 血清固定
  • 简介:目的对比给予高位隐睾患儿开放隐睾手术、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新疆伊宁市兵团四师医院诊治66例高位隐睾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开放组(n=33)、腹腔镜组(n=33),分别给予开放手术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观察患儿睾丸发育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疼痛、首次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152、9.030、28.614、16.893、10.183,P<0.05);术后6个月,2组患儿月睾丸发育良好率分别为84.85%、75.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2,P>0.05);术后3、6个月,2组患儿睾丸容积均显著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67、7.996,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相比开放组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P>0.05);腹腔镜组无患儿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相比开放组27.27%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1,P<0.05)。结论给予高位隐睾患儿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总体疗效与开放隐睾手术相当,但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隐睾 腹腔镜 隐睾下降固定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汤治疗银屑病作用机理。方法小鼠灌胃健脾解毒汤后,观察药物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细胞数变化影响。结果健脾解毒汤有促使角质形成细胞分化作用。结论健脾解毒汤对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关。

  • 标签: 银屑病 健脾解毒汤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梅毒血清固定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清固定患者与无血清固定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BMC中IDO。结果梅毒患者IDO蛋白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血清固定患者IDO蛋白要显著高于无血清固定患者,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梅毒患者外周血IDO水平升高与血清固定密切相关。结论IDO可能参与了梅毒血清固定和免疫耐受。

  • 标签: 梅毒 血清固定 外周血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瘀中药对酪氨酸酶蛋白加工成熟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无色素黑素瘤细胞YUGEN8,分别加入红花、桃仁及赤芍3味中药提取液,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基因反转录扩增及内切糖苷酶酶切等方法,观察中药处理组细胞内酪氨酸酶表达、成熟过程与阴性对照组差异。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桃仁处理组细胞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并未增加,酪氨酸酶蛋白80ku左右大分子量成熟片断表达增加,能够耐受内切糖苷酶酶切。结论桃仁提取物对人黑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加工成熟及稳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红花 桃仁 赤芍 酪氨酸酶 蛋白加工 活血化瘀中药
  • 简介:目的调查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在固定性伴之间传播比率和流行病学状况。方法1999年5月1日至2000年5月31日期间夫妻(性伴)双方均在我院性病门诊就诊患者,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测Ct和Uu。结果固定性伴之间Ct和Uu感染不一致率分别是59.22%和38.92%,患者年龄与这两种病原体感染不一致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固定性伴之间这两种病原体感染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男性感染Ct/女性感染Uu、男性合并感染Ct和Uu/女性只感染Uu、男性感染Ct/女性未检出这两种病原体。结论尽管一方感染了沙眼衣原体和/或解脲支原体,即使有性接触,另一方被感染比率并不高,推测这两种病原体性传播力并不强。

  • 标签: 固定性伴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为后续致病真菌功能基因eGFP融合基因过表达作铺垫。方法:利用In-Fusion系统构建eGFP表达载体PPICZαB-eGFP,氯化锂转化毕赤酵母X33,通过含Zeocin(100μg/mL)抗性YPD培养基筛选,将得到菌落X33-eGFP以引物3'-AOX/5'-AOX及eGFP-F/eGFP-R进行PCR,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序验证eGFP片段是否成功插入,最后甲醛诱导表达。结果:以X33-eGFP为模板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片段eGFP成功插入至载体中,测序验证无突变。经甲醛诱导后毕赤酵母X33-eGFP在蓝色荧光激发下,可观察到发出绿色荧光。结论:成功建立了毕赤酵母X33-eGFP,且证明了eGFP片段可以在毕赤酵母AOX启动子中得到表达。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毕赤酵母 克隆
  • 简介:结合文献复习,以《痤疮》为例,根据科学取向教学论开展教学设计,就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策略使用和学习测量与评价等方面展开解析,对皮肤性病学日常教学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 标签: 科学取向教学论 皮肤性病学 教学设计
  • 简介:自Sulamanidze在上世纪末提出埋线提升面部年轻治疗理念后,线技术在近几十年里发展迅速。与传统整形外科手术相比,因其具有创面小、效果好、见效快、低风险、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成为目前备受关注医美项目之一。线技术不仅可用于面部年轻治理,也可用于躯干、四肢局部,达到消脂、提升、塑形目的。本文就线技术在面部年轻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线技术 埋线提升 面部年轻化 埋线线材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通脉瘀汤合用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方法选择45例因慢性下肢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15例,共30条患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B组)15例,共28条患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通脉瘀汤合用治疗组(C组)15例,共29条患肢。治疗12周,观察各项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皮肤温度、踝臂指数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在缓解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皮肤温度方面与B组治疗后比较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因慢性下肢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是有效方法,与中药通脉瘀汤合用可以提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疗效。

  • 标签: 骨髓干细胞移植 自体 中药 糖尿病足
  • 简介:基底鳞状细胞癌(BSC)被定义为包含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癌(SCC)以及二者移形区域肿瘤。梭形细胞鳞癌(SCSC)可能含有普通鳞癌和梭形细胞变异成分。作者报道一89岁女性患者,患头皮皮疹数十年。肉眼可见损害大小为8.5cm×6.0cm×1.8cm,为一灰白色中部黑色肿块。镜下,肿瘤上部未溃烂部分由巨大多角形鳞状细胞组成,偶伴角化过度(SCC),外周栅栏状基底样细胞呈柱状生长(BCC),并有一部分区域两种细胞混杂生长。肿瘤其余部分为一黏液样区域,含狭长纺锤状梭形细胞,系起源于普通鳞癌。免疫组显示,SCSC肿瘤细胞(普通SCC细胞和梭形细胞)区域共同表达CAM5.2和弹性蛋白。Ber—EP4在BCC区域表达阳性而在SCC和BCC移形带表达减弱。上皮膜抗原在普通SCC区域呈局灶阳性表达。据作者所知,这是皮肤鳞癌具有向BCC和SCSC双重分化首例报道。

  • 标签: 基底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 细胞变异 皮肤鳞状细胞癌 重分化 皮肤鳞癌
  • 简介: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CT)与传统巴氏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182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接受TCT法1742例患者纳入TCT组,接受传传统巴氏涂片8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患者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分析并比较两组检查准确率。结果:TCT组阳性符合率为75.89%(1322/1742),对照组为53.57%(45/84),两组间阳性符合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χ2=671.03,P〈0.01);两组检查方法指标相比,特异度均为100%无差异(P〉0.05),而TCT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71.03、5.10,P〈0.01或0.05)。结论:TCT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效果好,虽然费用略高,但其敏感度显著优于传统巴氏涂片法,具有在临床上推广价值。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 传统巴氏涂片 宫颈癌 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