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临床上常见淋巴累及脾脏,而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罕见[1]。脾脏套细胞淋巴(splenicmantlecelllymphoma,SMCL)报道极少,套细胞淋巴(mantlecelllymphoma,MCL)是一种独立的B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2]。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脾肿瘤 淋巴瘤
  • 简介:本研究总结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型,T-ALL)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征,比较化疗与移植组患者的疗效,以阐述影响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诊成人T-ALL共计22例,根据MICM分型检查结果确诊。所有患者采用VDCLP方案诱导化疗。巩固治疗阶段,根据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高强度联合化疗将患者划分为移植组或化疗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有关数据。临床特点及疗效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生命表法及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不同组别的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法。结果表明:①22例患者中位年龄23.5(16-63)岁;起病时脾肿大者15例,脾大患者无事件生存(EFS)期和总体生存(OS)期较无脾大患者明显缩短(EFS:11.6个月vs56.7个月,P=0.014;OS:14.7个月vs57.0个月,P=0.013);中位白细胞(WBC)计数为148.82(5.51-546.0)×109/L,其中15例起病时WBC≥80×109/L,这些患者的EFS时间和OS时间明显缩短(EFS:11.8个月vs47.1个月,P=0.021;OS:16.1个月vs47.4个月,P=0.050);中位血小板(Plt)计数为55.36(14-160)×109/L,其中6例起病时Plt≤30×109/L,这些患者EFS和OS时间较短(EFS:8.4个月vs30.0个月,P=0.033;OS:11.4个月vs32.6个月,P=0.035)。②22例中pro-T2例,pre-T14例,皮质T3例,髓质T3例;早期表型(pro-T&pre-T)与晚期表型(皮质和髓质T)相比,晚期表型者的EFS和OS时间明显延长(EFS:25.8个月vs14.9个月,P=0.035;OS:28.2个月vs18.7个月,P=0.028)。③染色体核型结果可供分析的19例,包括正常核型12例、异常核型7例(其中复杂核型3例,亚二倍体2例,假二倍体2例)。正常核型组与异常核型组在EFS和OS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④诱导化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72.7%,中位缓解时间为18.0个月。22例患者1年及3年EFS率分别为57.9%和23.0%,1年及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 临床特征 免疫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样癌的诊断及治疗,并对其病因进行文献分析。方法对近期收治的一例胃淋巴上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为胃淋巴上皮样癌,术后行化疗,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淋巴上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但其病因及预后与胃癌不同。

  • 标签: 胃肿瘤 病理学 临床 疱疹病毒4型 微卫星不稳定性
  • 简介:microRNA(miRNA)是一类普遍存在的长度为21—25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3’非编码区不完全互补结合,抑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miRNA参与了多种正常细胞发育及肿瘤发生的调控,在淋巴细胞的发育分化以及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iRNA可作为有效的肿瘤生物标记应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对治疗反应的预测。本文就miRNA在淋巴细胞发育分化中的作用及miRNA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MICRORNA 淋巴细胞发生 淋巴瘤 白血病 生物标记
  • 简介: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NCH)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发现的NCH胎儿36胎,超声观察其囊状扩张的部位、大小、内部情况及胎儿有无水肿,头部、胸腹内脏、四肢、脐带有无异常,并进行随访,记录产后新生儿复查情况或染色体、引产的结果。结果36胎NCH胎儿中,1胎NCH位于腋下,35胎位于颈部。13胎接受染色体检查,其中6胎染色体核型正常;7胎异常染色体核型中,3胎核型为45,XO;1胎为46,XX/45,XO;1胎Bart's水肿;1胎21-三体;1胎合并上肢内翻,46,XY。全部36胎中,1胎出生后证实合并尿道下裂;3胎合并全身水肿,中、晚孕胎死宫内;3胎合并心脏畸形,在中、晚孕期接受引产;2胎单房性淋巴水囊自行消失,出生后观察至产后6个月,未见明显结构异常;其余27胎均引产,并经尸体检查证实。结论孕早期超声可在检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的同时早期诊断NCH,判断有无分隔、合并畸形,对临床医师评估胎儿预后、指导临床处置、适时终止妊娠、实行优生优育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淋巴管瘤 囊状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 简介: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发生率较低,其中最常见的是胰岛细胞,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类,多为良性,定位诊断较难,处理较为棘手。本院2000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胰岛细胞患者21例,其中5例合并胰腺癌,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胰岛素瘤 胰岛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的x线Campanacci分期与手术方式选择,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收治的78例骨巨细胞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21~68岁,平均38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30例,胫骨近端21例,桡骨7例,股骨近端11例,肱骨近端7例,肱骨髁间2例。根据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本组患者Ⅰ级17例,Ⅱ级46例,Ⅲ级15例,再考虑到患者年龄、肿瘤部位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手术方式 疗效分析 分期 患者年龄 肿瘤部位
  • 简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DSRC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小细胞肿瘤,95%以上病例发生在腹、盆腔内,称之为腹腔内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intra-abdominal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IDSRCT),由于罕见、

  • 标签: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腹腔
  • 简介:<正>1病例简介患者,男,43岁。查体发现发现右肾上腺区占位1天。患者1天前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右侧肾上腺区实性占位,继续行MRI检查示:右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图1)。追问病史,无头痛、头晕,无大汗淋漓,无心悸、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无夜尿增多,无腹部胀痛等不适。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查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活性等指

  • 标签: 多发性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血管紧张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占位性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ANGPTL-1基因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转染后对细胞增殖速率和I、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ANGFPTL-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表达及细胞转染效率;RT—PCR比较转染前后ANGPTL-1mRNA及I、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基因转染后,(63±7.1)%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目的基因:转染组ANGPTL-1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转染组I、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结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作为ANGPTL-1转染的靶细胞,ANGPTL-1基因可能是促进I、Ⅲ型胶原合成的重要基因之一.

  • 标签: 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转录因子转 染皮 肤成 纤维细胞
  • 简介:目的提高对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Fujimotodisease,KFD)的认识。方法报道3例KDF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抗感染治疗无效,病程数周到数月,所有病例都经淋巴结活检得以确诊,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KFD并非少见病,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临床上易导致误诊误治,故认识其临床特点至关重要。

  • 标签: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 简介:结核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据WHO估计,全球约有1/3人口受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感染,全世界每年都有新发结核病例830万以及死亡病例180万[1]。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位于世界第二,每年新增结核病患者约150万,受感染人数约5亿。在结核病防治中,早期快速诊断与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仍是痰抗酸杆菌涂片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前者阳性率低,

  • 标签: 结核病 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 简介: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的含量极低,体外的长期培养过程中易丧失干细胞潜能以及体内移植后安全性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目的:探索体外分离纯化、冻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适方法,并观察以此方法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体内后是否具有成性。方法:分别采用差速贴壁结合24h首次换液、24h首次换液、48h首次换液的方法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筛选最适纯化方法进行后续实验。配制含体积分数为10%,20%,30%,40%,50%胎牛血清的细胞冻存液冻存细胞,复苏后计算细胞存活率,测定复苏后细胞的生长曲线及成脂诱导能力。将第3,1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裸鼠肌肉、肝脏局部注射体内移植,45d后取注射部位行病理组织标本检查。结果与结论:差速贴壁结合24h首次换液法所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最高,而细胞增殖能力与其他两组无明显差别,因此选用该方法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进行传代培养;含体积分数为30%血清冻存液既可保证细胞活性与增殖能力,又可保证干细胞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15代仍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裸鼠肝脏45d后仍可在肝脏局部存活,生长状态与体外培养相似,无异型性及向周围浸润生长,提示体外长时间培养15代以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裸鼠体内存活且无成性。

  • 标签: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纯化 冻存 细胞移植 成瘤性
  • 简介: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senileacutenon-lymphocyticleukemia)又称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senileacutenon-lympoidleukemia),是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化疗药物所致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贫血、发热、出血、浸润等。白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迄今尚未完全被认识,该病属于病情比较凶险的一种疾病,如果不经过特殊的治疗,预后较差。2011年3月起,我院对一名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护理
  • 简介:目的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CellularFACTT)检测人循环肿瘤细胞中hTERT表达。方法以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和生物素化的DNA,加入r17RNA聚合酶进行转录扩增反应,对生成的RNA产物进行荧光检测,并同时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TERT及CEA作为比对。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hTERT阳性率是45.3%(29/64),血清CEA阳性率是57.8%(37/64);CellularFACTT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hTERT检出率为81.3%(52/64)。其检测的灵敏度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的诊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指导DNA的RNA聚合酶类 肿瘤循环细胞 端粒 末端转移酶
  • 简介:背景: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并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关注和探讨.目的:观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脊柱转移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其对脊柱转移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原代培养脊柱转移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冷却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药物处理24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通过SYBR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细胞Bax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有促进脊柱转移细胞凋亡的作用,对照组、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冷却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80±1.09)%,(43.46±8.55)%,(28.77±9.39)%,两骨水泥组均能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作用更明显(P〈0.05).两骨水泥组均能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P〈0.05).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作用于脊柱转移细胞后Bax、Caspase-3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可在体外细胞水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用更加显著.

  • 标签: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脊柱转移瘤 骨水泥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正>内脏动脉(visceralartery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VA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病因学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的腹腔内动脉,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

  • 标签: 囊性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覆膜支架 自然病程
  • 简介:皮肤擦伤后可见表皮破损,创面呈现苍白色,并有许多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对擦伤伤口应用的干性愈合方法在临床上存在诸多问题,而湿性愈合理论的发现和应用是伤口治疗的革新.国内外近年来均提倡采取湿性愈合方法进行急、慢性伤口的处理[1].本次研究对皮肤擦伤患者分别应用干性愈合方法和湿性愈合疗法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 标签: 湿性愈合疗法 皮肤擦伤 疗效观察 慢性伤口 组织液渗出 合方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体(CBT)的有效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6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联合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经过2周以上Matas训练。结果6例均接受手术并完整切除肿瘤,其中2例因肿物大,颈内动脉末端难以显露,需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显露。无病例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0.5~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法能提高CBT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术前检查 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