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颞肌开颅与大骨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颞肌开颅治疗,对照组行大骨开颅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肌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改善。

  • 标签: 颞肌下骨瓣开颅 大骨瓣开颅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骨与标准外伤大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前一组采取常规骨术治疗,后一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治疗。将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比常规骨术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 标准外伤大骨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保留二尖装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归分析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二尖装置分为保留组(62例)和未保留组(58例)。对比术后3个月2组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功能指标。结果保留组3个月后心功能分级与未保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心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3个月后保留组LVEF高于未保留组(P<0.05),LVEDD和LVESD均低于未保留组(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换术中保留二尖装置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效果理想。

  • 标签: 二尖瓣装置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为了探究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狭窄的过程中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名主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这8例患者在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统计结果显示,这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为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25.0%,6例患者为治疗显效,所占比例为75.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这表明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狭窄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标准大骨减压术与常规骨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具体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选取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骨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标准大骨减压术对患者治疗,然后以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标准大骨减压术与常规骨开颅术治疗后,观察组的颅内压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标准大骨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效果较少,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镜辅助微小切口二尖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35例胸腔镜辅助微小切口二尖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房颤手术,给予术前访视及术中密切配合。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再次开胸止血,手术时间(197.4±27.2)min,体外循环时间(103.6±20.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3±15.7)min,术后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7.1%。结论熟悉手术方案、要点,及时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充足的物品准备,熟练配合医生操作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举措。

  • 标签: 胸腔镜 微小切口 冷冻消融 同期手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与常规骨开颅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并分组进行观察,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常规骨开颅术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采取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对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56%,明显比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5.35%低,统计学差异显著(x2=4.248,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颅内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骨开颅术治疗比,应用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高,预后好,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减压在外伤性硬膜血肿脑疝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外伤性硬膜血肿脑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采取标准去骨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颅内减压等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55.0%较对照组20.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减压在外伤性硬膜血肿脑疝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快速接触患者颅内压迫,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其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外伤性 硬膜下血肿脑疝 钻孔引流 标准去骨瓣减压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效果可靠的矫治中重度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凹陷乳头两侧乳晕内设计制作去表皮菱形真皮组织,然后两真皮通过乳头隧道交叉转移支撑内陷乳头。结果:2006/2008年共治疗双侧先天性乳头内陷28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血运障碍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切口瘢痕不明显,感觉良好,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不影响乳房功能。结论:本法是矫治先天性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标签: 乳头/畸形 乳腺疾病/外科学 人类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手外伤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手外伤修复手术,研究治疗组采用皮移植修复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24%和88.24%,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47%和67.6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研究治疗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72.56±10.73天)和住院时间(14.33±5.89天)均远远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93.32±13.95天)和住院时间(19.17±7.37天)。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皮移植修复应用于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大幅度缩短了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瓣移植 手外伤 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游离皮是否造福于患晚期口腔癌的老年人。材料与方法翻阅病人的住院记录,从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分别是77.5±10.4和72.1±10.8。接受游离皮修复重建的病人反馈咀嚼功能更好(p=0.039),而且他们的外貌和味觉功能也得到更好的恢复。但是,游离皮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手术费用。结论对患晚期口腔癌的老年病人接受游离皮修复应该谨慎。

  • 标签: 游离皮瓣重建 非游离皮瓣重建 晚期口腔癌 功能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用颏岛状皮的治疗方法的恢复情况来分析颏岛状皮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5日我们在我院选取30名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对这3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回顾和后期恢复的跟踪了解。通过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后期跟踪采访了解患者对颏岛状皮恢复结果的满意度。结果30例患者中有29例皮完全成活,有1例患者皮坏死,经过清洗后又重新长出胚芽,有6例患者在手术之后放疗,我们对术后的患者进行半年到三年的跟随观察。患者对颏岛状皮的修复和恢复效果非常满意,在术后他们并没有并发症的出现,并且面部肌肉恢复特别好,并没有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语言交流,这也就更能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给予了颏岛状皮极大的肯定,颏岛状皮在临床中具有创伤小、成活率高、手术简单等特点。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临床应用 患者满意率
  • 简介:1病历摘要男,36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2a,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2a前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伴心前区不适,短暂休息后即好转,未作任何检查及治疗,发作不频繁,近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不适,发作较频繁,较长时间休息稍好转。

  • 标签: 主动脉瓣/畸形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修复对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本组研究,分析对其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皮修复后的效果情况。结果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的股前外皮发生坏死,有6例患者的皮远端组织坏死,经过换药后创面得以愈合,有5例患者在皮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及时探查并处理后其皮成活较好。术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2年,所有骨折患者皆顺利愈合,其肢体功能和外观恢复情况满意。结论对于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皮修复术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腐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手背、手指动脉系统皮支的起止、走行、数量、血液供应、交通支等情况,手背皮肤神经和静脉分布,为手部皮支血管链皮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7只防腐手标本,观察、标记、测量手背动脉系统、静脉系统、感觉神经,并处理数据。结果掌背动脉一共包含4条,位于手背伸肌腱深面。桡动脉腕背支发出第1掌背动脉,其延续而成为食指桡背侧动脉,起点外径为(0.67±0.04)mm,末端外径(0.41±0.04)mm,全长行程为(52.36±3.68)mm。掌深弓发出第2~4掌背动脉,其将穿过掌骨基底间隙到达背侧,起点外径分别为(0.82±0.07)mm、(0.66±0.10)mm、(0.54±0.07)mm,末端外径(0.62±0.07)mm、(0.48±0.10)mm、(0.42±0.04)mm,全长行程为(55.71±4.22)mm、(52.22±6.25)mm、(52.77±5.11)mm。结论手背部皮肤和第1掌骨背侧皮肤是第1~4掌背动脉营养。第1掌背动脉、第2掌背动脉、第3掌背动脉、第4掌背动脉终末支延续成为指背侧动脉。各掌背动脉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 标签: 掌背动脉 皮瓣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局部皮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面部皮肤缺损患者50例,按照面部缺损情况,根据切除后皮肤缺损位置和大小,合理设计局部推进和旋转等皮修复创面。结果经过修复后,50例患者的皮均成活,没有1例出现坏死或并发症。患者治疗前MESS评分为(14.52±3.25)分,治疗后MESE评分为(8.63±1.36)分,患者治疗前、后M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面部皮肤缺损治疗,切除面部病损,选择合适局部皮,对皮肤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可防止皮片移植、直接缝合出现的畸形或瘢痕,手术后瘢痕不显著,未发生收缩变形,具有良好美容效果。

  • 标签: 局部皮瓣 面部皮肤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结石疗效与肾盏解剖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6月~ 2017年 6月间我院收治的 63例肾盏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按照Ⅰ期碎石是否成功为标准分为 50例碎石成功组(成功组)与 13例碎石失败组(失败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和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按照Ⅰ期碎石是否成功分为 50例成功组和 13例失败组,本研究Ⅰ期结石清除成功率达到 79.37%( 50/63)。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成功组与失败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结石面积以及肾盏盏颈的长度和宽度等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在结石最长径、既往输尿管手术史、肾盂肾盏夹角、输尿管狭窄等资料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最大径以及肾盂肾盏夹角是影响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上利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对肾盏结石进行碎石,效果显著,但是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碎石术 肾下盏结石 疗效 解剖结构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应用股前外侧皮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五官科收治及病理确诊需接受口腔颌面治疗的患者44例,44例患者采用移植股前外侧皮修复口腔颌面的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情况。结果治疗后,治愈35例,有效7例,无效2例,其中1例皮组织坏死,进行2次摘除手术,恢复中,1例移植皮修复口腔颌面后,无好转,伤口不愈合。结论经临床治疗结果表明,股前外侧皮移植治疗口腔颌面疗效好,治愈率高,应广泛临床应用。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皮一期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局部皮一期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推进皮10例,枢轴皮8例。结果18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伤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结论局部皮一期修复颌面部创伤皮肤缺损是可行的,方法简便实用,效果满意。

  • 标签: 局部皮瓣 颌面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一期修补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不断发展,机器或挤压伤致拇指远端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比较常见,常伴有骨质外露,需皮修复,满意的修复重建,应注重恢复拇指灵活的功能和完美的外观。我院自2008年12月~2016年12月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4例,其中桡侧缺损15例,尺侧缺损25例,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