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定义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导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特征的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旨在提高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53例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基本资料、首发症状及体征、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基础疾病及危险因素、以及单纯抗凝与抗凝加溶栓的疗效对比。结果肺血栓栓塞常见的首发症状和体征分别为呼吸困难(90.6%)和呼吸急促(71.7%),主要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的基础疾病分别为下肢静脉血栓(37.7%)和慢性阻塞性肺病(45.3%),但其临床表现和除CTPA外的检查结果均缺乏特异性。单纯抗凝与抗凝加溶栓在治疗后一周各监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抗凝组(P<0.05),两周后组间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一周两组间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诊断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多项检查指标综合判断。ECG和SpO2操作便捷、快速、无创,提示当老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而又与本身的心肺疾病不相称且同时伴有ECG和SpO2改变时,结合其它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肺血栓栓塞应作为首先要确诊或排除的疾病之一。溶栓加抗凝与单纯抗凝对中危肺血栓栓塞均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溶栓能明显提高中危患者的早期治疗有效率,而对于基础疾病较多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早期抗凝治疗则更安全可靠。

  • 标签: 中危肺血栓栓塞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抗凝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决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不断出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起效快,消除快,抗凝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本文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体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脑卒中继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为脑卒中发病2周后,全部患者中28例接受抗凝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8.57%,其余16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治疗有效率为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继发肺血栓栓塞症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病情发生后患者病死率较高,临床上需加强高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的干预。

  • 标签: 脑卒中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分析
  • 简介: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急危重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PTE患者其病死率高达58%,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TE患者其病死率也在5%左右[1-2],而其如能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则病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诊断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患者中的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实施心电图检查的APTE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心电图异常类型,分析不同栓塞面积患者中心电图评分差异,且所有患者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类型的构成比差异。结果大面积栓塞患者心电图评分明显高于小面积栓塞患者(P<0.05),且治疗后Tv1~2倒置、Tv1~3倒置、Tv1~6倒置、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SIQIIITIII型心电图构成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E患者心电图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SIQIIITIII型,且心电图评分与肺血栓面积紧密相关,需要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措施以改善心电图表现。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心电图 栓塞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血栓栓症发生与否分为两组,发生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的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关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D-二聚体、吸烟史两组之间有着较大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上升、D-二聚体上升、有吸烟史;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治愈率达到65.63%,好转率为31.25%,死亡率仅为3.12%。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中要对其进行控制,高危人群做好监测和预防,一旦栓塞形成,及时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肺癌 化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接受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心脏超声及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相关资料做回顾性研究分析,探究超声筛查对该病诊断明确的重要性。结果心脏彩超6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右心增大52例,肺动脉的主干及左右支有增宽表现28例,肺动脉的主干内有等回声团2例,分叉位置存在高回声4例,肺动脉的右支内存在高回声4例,左支中存在等回声2例;三尖瓣返流60例伴中度或者重度肺动脉有高压42例;下肢深静脉彩超60例患者中均存在单侧或双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超声及心脏超声联合应用可以准确显示疾病相关征象,十分有益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故在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过程中,有着较高的的临床及社会价值。

  • 标签: 心脏超声 下肢深静脉超声 肺血栓栓塞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应用于治疗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月1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治疗方案,为动脉溶栓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进行血栓形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和神经功能,记录所有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其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应用于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于恢复患者的血管再通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方案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塞尔达支架机械取栓 动脉瘤栓塞术 急性血栓 效果分析
  • 简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患者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acutepulmonarythromboembolism,AFTE)或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分别有报道,但同时合并APE及ARF报道不多。本文报告1例患者,其在基层医院误诊为NS合并肺部感染,转入本院诊治后,经肺灌注扫描等检查诊断为AFTE。患者经腹膜透析、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转阴,肺部症状消失,胸部CT正常,随访近6年,病情完全缓解。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肺栓塞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患者女,70岁,农民,因“脑痛、气促一周”于2006年3月7日入院。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8例,根据患者之后采用的护理康复情况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共有38例患者。观察组共50例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了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的康复率、致残率以及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Fegl-Mev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率、致残率以及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Fegl-Mevyer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且可以显著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 康复护理 致残率 康复率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脑栓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诊的118例脑栓塞患者为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中医进行治疗,对照组西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NHSS和BI评分及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5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NHSS和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HSS和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方法适合治疗脑栓塞患者,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脑栓塞患者 中医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06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双盲法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化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1.42%,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68.5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而言,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十分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8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探讨对象,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时间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将所有纳入研究讨论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脑血栓患者。对照组脑血栓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脑血栓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护理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是90.00%,比对照组高27.50%,两组脑血栓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的治疗后实施康复护理,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患者 康复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作用性。方法在2013年5月15日至2018年5月15日期间选取95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且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对主干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叶动脉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97.06%,对段动脉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95.45%,对亚段动脉栓塞诊断正确率为94.74%。同时其对肺栓塞的误诊率为13.33%、漏诊率为3.75%、特异度为86.67%、敏感度为96.25%。结论实施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性较高。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栓塞 诊断 分析
  • 简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的急性肠缺血性疾病,且本病临床误诊率高,有报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死亡患者中90%系由于延误诊断所致[1]。我院消化科曾收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突发脐周阵发性绞痛伴腹泻便血1d,伴有出冷汗、黑朦,腹泻后疼痛稍有缓解,至入院前10次余,均为稀水样便,第3次大便中伴有大量鲜血,之后为黑便,有腥臭味,病程中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未见呕血,入院查体:神志清,BP130/80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a余,最高160/120mmHg,平时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片,血压基本控制在14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有吸烟史40a,1包/d,嗜酒史40a,黄酒500g/d。Hb142g/L,RBC4.7×1012/L,WBC11.39×109/L,N0.448,L0.45,PLT279×109/L;粪常规:外观血液++++,隐血++++;电解质:K+3.3mmol/L。腹部平片、腹部B超、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因患者有剧烈腹痛伴便血、出冷汗考虑为缺血性肠病,...

  • 标签: 肠系膜血管闭塞/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将慢性肺栓塞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针对提出一定的预防措施并探究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之间收治的38例慢性肺栓塞误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回顾式的研究,研究误诊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定的预防措施,通过血气分析以及超声心动检查来评价抗凝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检查发现误诊中大多数为老年女性患者,并且常伴有高血压等冠心病高危因素,但是在确定患者为误诊之后进行的血气分析以及超声心动数值前后有了明显的差异,抗凝治疗前后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现阶段的临床诊断中,慢性肺栓塞的诊断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相关的检查医生应该加强诊断意识,通过血气分析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测,避免出现误诊的现象,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 标签: 慢性肺栓塞 冠心病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