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分析1982年11月-2006年11月75例尸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PTE原发疾病以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最常见,其次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手术和创伤等。PTE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为呼吸困难突发或加重、晕厥、猝死和低氧血症等,误诊与临床医师对PTE的临床特点认识不足、警惕性低有关。[结论]应对可疑PTE的病人尽快行临床诊断评估,早期进行护理观察和干预。

  • 标签: 肺栓塞 病理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慢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急、慢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29例,分别采用精细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凝血指标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护理前的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后均延长,且护理后研究组的aPTT与PT均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慢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100名需要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实验组接受规范操作、导管护理和抗凝治疗综合干预策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期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主要观察指标为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8%。实验组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10%,对照组为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实施规范操作、导管护理和抗凝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策略可以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然而,在导管相关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验证这些发现,并完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护理预防策略。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栓塞 护理 预防策略
  • 简介:总结4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分析和护理。肺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为年龄≥60岁、深静脉血栓、慢性心肺疾病;临床特征为症状体征不典型、心电图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异常、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护理重点为做好一般护理、氧疗护理、抗凝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经治疗及护理,48例中好转43例、未愈4例、死亡1例。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高危因素 临床特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血栓栓塞在骨科的治疗与预防。方法:以我院2019.1~2019.12内收治的5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给予综合预防护理,对静脉血栓栓塞对症治疗,统计分析所选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及栓塞血管再通率。结果:所选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仅为2例,占比4.00%,且经对症治疗后,患者栓塞血管均恢复血运,即栓塞血管在通率为100.00%。结论:加强骨科手术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再通过对症治疗,可有效促进栓塞血管再通。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测评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效果研究。 方法:选取 50 例产科病房新收治的产妇设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 RCOG 评估量表和 Wells 评估量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风险等级评价效果,以及观察两种量表预测准确度。 结果: RCOG 评估量表准确度优于 Wells 评估量表,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RCOG 评估量表在评价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上,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危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量表 预测风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规范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的防治护理工作,为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同质的VTE 护理。方法: 建立院内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完善VTE 防治护理程序,构建VTE 管理信息化平台,采用多种形式的VTE 知识培训,进行VTE 防治质量监控。结果: 组建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后,VTE 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4. 2%,高于组建前48. 4%( P < 0. 05) 。结论: 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的管理模式,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院内VTE 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管理 干预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测评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50例产科病房新收治的产妇设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RCOG评估量表和Wells评估量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风险等级评价效果,以及观察两种量表预测准确度。结果RCOG评估量表准确度优于Wells评估量表,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OG评估量表在评价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上,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危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量表 预测风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护理。方法:选择患者的时间是2019.09-2020.09月,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0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模式来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则采用的是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于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患者的护理结果效果进行讨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包括护理满意度,还有症状的评分,相应的治疗效果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P<0.05。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肺栓塞 护理 价值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接收的妊娠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研究,总计有58例患者参与其中。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均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如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非常满意为43.1%、不满意为18.9%;护理后非常满意为65.5%,不满意为9.6%,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妊娠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者来说,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有效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对身体健康的恢复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合并 静脉血栓 栓塞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静脉血栓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实验组为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预防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肺栓塞发生率较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预防护理措施在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可明显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血栓 肺栓塞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氧疗,疼痛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措施使患者病情好转,住院12天康复出院。

  • 标签: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病症,其会增加患者治疗负担,延长治疗时间,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有必要开展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该种病症发生率。根据以上情况,本次回顾分析前人对于内科住院治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措施和效果,旨在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血栓 栓塞症 内科住院患者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总结采用优质护理对规范实施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影响。方法 抽选的患者资料为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危VTE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VTE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E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规范实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预防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住院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共5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预防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结果: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采用综合预防护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护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患者血栓抗凝及其治疗过程中出血倾向的观察及干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护理,抢救性化疗的护理,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的护理等。经过37天的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血栓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抢救性化疗 心理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骨肿瘤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创伤性,多数患者难以耐受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率,且卧床时间较长,导致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高。为降低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提供专业的疼痛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注意合理用药,开展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等。术后居家康复期的院外延续护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骨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