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1 个结果
  • 作者: 田甜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田甜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再加之饮食结构的改变,从而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发生率,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以上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易引起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等。脑血栓、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临床将其统称为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两个症状相似,且易混淆,但两者病因均不同,不可混为一谈。且多数病人与家属均对脑血栓、脑栓塞不了解,认为脑血栓、脑栓塞是一回事,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对脑血栓、脑栓塞进行讨论一下,看看脑血栓、脑栓塞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抗凝与溶栓前后的症状、血气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罔、肺通气/灌注扫描的变化。方法选用2000年1月~2006年7月年我院就诊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5例。既往均无心肺疾患。行超声和肺通气/灌注扫描后随机分为两组,15例进行了溶栓治疗,20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溶栓和抗凝前后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罔。结果症状、血气指标,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捕,溶栓组比抗凝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溶栓比单纯抗凝效果好。

  • 标签: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 急性肺栓塞 溶栓 抗凝
  • 简介:癌肿是最重要的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癌肿可表达促凝蛋白,直接和间接地激活凝血系统,亦可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触发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的危险。肿瘤包块可外压邻近血管而使静脉血流淤滞。还包括静止不动、癌肿及其治疗和潜在的易栓遗传因素等。许多常用的治疗措施亦增加VTE的危险,包括手术、化疗药物、辅助性激素的使用、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留置中心静脉通道装置。某些确定的肿瘤类型发生VTE的危险较大。特发性血栓栓塞初次发病时需作广泛的肿瘤筛选,对发现潜在隐匿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标签: 癌肿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46 例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29 例,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组 17 例,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 82.3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55.17%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治疗组 、 对照组 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5.88 %、 10.3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大面积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肺栓塞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选取住院老年患者80例,2015年12月-2016年2月入院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2016年3月-2016年5月入院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之后,分别实施全程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老年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10.00%(发生患者有4例、百分比为10.00%;未发生患者有36例、百分比为90.00%)低于对照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30.00%(P<0.05);观察组住院老年患者的满意度95.00%(满意患者有30例、百分比为75.00%;一般患者有8例、百分比为20.00%;不满意患者有2例、百分比为5.0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再实施全程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住院老年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 护理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内科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探究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内科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共计43例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研究对象,记录分析并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43例VTE患者中,15例为肺动脉栓塞(PE),占总数的34.88%;22例患者为深静脉血栓(DVT),占总数的51.16%;同时患有PE和DVT的患者共计14例,占总数的32.56%。PE患者中有9(25.71%)例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DVT患者中有3(13.64%)例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对比纳入患者入院前与确诊为VTE时的D-二聚体水平,发现VTE时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得到低风险组23(56.10%)例,高风险在18(43.90%)例,将接受抗凝治疗的VTE患者分为脑卒中组、脑出血组及其他,对比三组的出血实践发生率,发现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大内科住院患者的VTE发病临床症状较为隐匿,要密切观察患者的D-二聚体的指标水平,一旦升高表明具有并发VTE风险,抗凝治疗会伴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在抗凝治疗时要合理评估利弊。

  • 标签: 大内科住院患者 静脉血栓 栓塞症 特征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病人发生猝死后进行法医尸检对其病理学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2019年4月-2022年4月因肺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猝死的40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其均进行了法医尸检,对病人发生猝死的原因,包括肺动脉血栓栓塞栓子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由法医进行尸检后,根据其尸检报告显示,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的原因相对较多,包括身体存在其他疾病导致的引发因素,例如骨折、较大型的外科手术、心肺出现病变或者恶性肿瘤,也有病人出现反复性的栓塞。发生的部位包括左肺动脉、或者其分支,右肺动脉或者分支,下肢深静脉等,均有所差异。结论:由法医对于因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的病人进行尸检有利于更好的分析病人出现猝死的原因,是否与相关受伤情况存在关系,以利于医生在遇见类似病人时更好的处理,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 标签: 肺动脉血栓栓塞 猝死 法医尸检 病理学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就预防肺栓塞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评估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患者的时间是2021年2月-2022年2月,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0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模式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采用的是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于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患者的护理结果效果进行讨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包括护理满意度,还有症状的评分,相应的治疗效果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P<0.05。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肺栓塞 护理 价值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施行有创操作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乳腺癌患者中4例施行有创操作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抗凝、介入下导管机械碎栓、溶栓等治疗,栓塞血管恢复通畅。结论有创操作增加了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风险,重视VTE预防,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多学科协作,减少血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具

  • 标签: 乳腺癌 有创操作 静脉血栓栓塞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围产期的孕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里优质护理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某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6例,按照护理手段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观察组病人是优质护理加上足底静脉泵等物理的预防对策展开护理。结果对照组出现症状的产妇有2例,出现的概率为12.22%,而观察组出现率为1.1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2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的情况,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对照组55.56%(50/90)与观察组94.44%(85/90)。结论围产期孕妇采取优质护理能纠正病人血浆高凝的状况,减少DVT的出现率。

  • 标签: 围产期,孕妇 下肢静脉 血栓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参照组和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观察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就此方案对骨科住院患者的观察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出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于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55.67%,观察组患者对于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为89.77%,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中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康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相关病症的了解。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循证 护理方案 骨科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护理预警模式对预防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症的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自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88位符合研究对象选择标准的患者病历,作为实验组,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了护理干预。收集自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88位符合研究对象选择标准的患者病历,作为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骨科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研究组的患者护理人员采取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警护理模式,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进行了护理干预,并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收集统计了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和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统计数据,可明显观察到研究组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水平(Fbg水平)、血栓弹力图角度(Angel)、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MA)、凝血综合指数(CI)均低于对照组,凝血反应时间(R)长于对照组,各组数据P<0.05,具有比较价值。结论: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预警模式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产生了有益的影响,降低了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概率,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主导 医患参与 护理预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围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讨论其在骨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本文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颈部外伤所致颈内静脉血栓并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A诊断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8例颈部外伤后颈部肿胀的患者作为实现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对患者行CTA又行DSA的结果展开探讨。结果从诊断检出率方面对比,行CT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行DS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组间无差异,没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DSA是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应用CTA诊断颈内静脉血栓并肺动脉栓塞时,以诊断明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越性,大大提高了颈内静脉血栓并肺动脉栓塞疾病的检出率,可部分替代DSA诊断检查。

  • 标签: 颈部 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CTA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巴曲酶注射液对大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急性超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自体血凝块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法制备大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模型,32只造模成功大鼠按神经缺陷程度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及巴曲酶注射液低、高剂量(0.3、1.0BU/kg)组和阿替普酶(rt-PA,9mg/kg)组,每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8只。造模1h后尾iv给药,给药后6h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核磁共振(MIR)技术进行大鼠脑SE-T2WI序列扫描,测量脑病变范围;给药后24h评分后取脑进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范围;给药后6、24h取血浆,测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巴曲酶注射液0.3BU/kg治疗24h(P〈0.05)、1BU/kg治疗6、24h(P〈0.05、0.01)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给药后6hMRI结果显示,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显著缩小病变范围(P〈0.05、0.01);给药后24hTTC结果显示,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显著缩小梗死范围(P〈0.05);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于药后6、24h均可显著降低血浆FIB浓度(P〈0.05、0.01、0.001)。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能改善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受损神经功能、缩小脑病变范围、降低血浆FIB浓度,具脑保护作用。

  • 标签: 巴曲酶注射液 大鼠 血栓栓塞性脑缺血 核磁共振 TTC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子宫内膜癌老年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中的工作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在抗凝药物的选择、药物剂量调整方面向医师提出适当的建议,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改变和药物相互作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结果临床药师的部分建议被医师采纳,患者顺利完成抗凝治疗,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化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调气血、痰瘀同治法治疗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120例。方法:将 120例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的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按单盲、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60例,对照组予吸氧、抗凝、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平调气血、痰瘀同治法治疗, 30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0.05),结论:西医配合平调气血、痰瘀同治法治疗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

  • 标签: 慢性肺血栓栓塞症 肺动脉高压 平调气血 痰瘀同治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17年12月收录的关于NOAC治疗VT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症状性VTE复发率、全因病死率、大出血发生率或临床相关性非重大(CRNM)出血发生率.应用STATA13.1软件,采用网络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的效应指标为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9项RCT纳入本分析,包括27827例患者,涉及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等5种抗凝药物.质量评价结果显示,9项RCT中4项为低偏倚风险,2项为偏倚风险不确定,3项为高偏倚风险.网络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5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急性VTE患者之间症状性VTE复发率和全因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症状性VTE复发率及全因病死率方面,阿哌沙班(SUCRA:69.0%,77.1%)疗效最优的概率最高,其次为利伐沙班(SUCRA:60.7%,51.4%).在安全性方面,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显著低于达比加群酯和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比阿哌沙班:OR=2.36,95%CI:1.16-4.83;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2.64,95%CI:1.36-5.13);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1.67,95%CI:1.26-2.20;利伐沙班比阿哌沙班,OR=2.09,95%CI:1.59-2.74);达比加群酯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36,95%CI:1.01-1.84;利伐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71,95%CI:1.27-2.30).出血风险的SUCRA分析结果显示,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SUCRA:98.2%)可能最低,其次为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依度沙班、华法林.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的�

  • 标签: 抗凝药 口服 静脉血栓栓塞 出血 网络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妇产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10月份至2022年10月份接诊的妇产科手术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4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的34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妇产科术后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妇产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 标签: 预防护理 妇产科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