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妇产科护理教学跨学科合作的实践与展望。通过分析目前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跨学科合作现状,总结了跨学科合作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展望。实践中,跨学科合作能够促进知识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然而,合作中也存在协调难度、沟通困难等挑战。未来,应加强师资培养,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跨学科合作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深化与发展。

  • 标签: 妇产科护理,跨学科合作,教学展望
  • 简介:【摘 要】:跨学科合作在护理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促进患者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施。然而,护理实践中的跨学科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学科边界与角色的模糊性、沟通与理解的困难、领导与管理问题以及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尽管如此,跨学科合作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如知识和技能的互补性、创新和研究的协同发展、整体护理的提升与改善,以及患者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现。为了促进护理实践中的跨学科合作,教育与培训、团队建设与领导、沟通与协调机制的建立以及制度与政策的支持等策略与方法被提出。鉴于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和潜力,我们呼吁护理教育和实践领域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加强对跨学科合作的关注和支持。

  • 标签: 护理实践 跨学科合作 挑战 机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跨学科团队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收~2023年6月出院的80名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跨学科团队护理。护理结束后进行现场调查,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十分制进行评分,10分为非常满意,0分为非常不满意。收集数据后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7±1.21)分,实验组为(9.62±0.71)分,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42,P<0.01)。 结论:本研究表明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 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存在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感,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难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因此综合护理干预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管理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跨学科团队合作的干预,并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呈现,旨在探讨跨学科团队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关键词包括慢性疼痛;综合护理;跨学科团队;干预;案例研究。本研究采用了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多种手段,以期全面管理患者的疼痛和相关症状。结果显示,经过跨学科团队的综合干预,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讨论部分将进一步分析跨学科团队合作的优势和挑战,为慢性疼痛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结论部分将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对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建议,以期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管理方案。

  • 标签: 慢性疼痛 综合护理 跨学科团队 干预 案例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跨学科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患者参与研究,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手术患者应用一般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手术患者应用跨学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甲状腺癌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及SF-36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据统计,观察组SAS、SDS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SF-36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两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效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实施跨学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跨学科护理模式 甲状腺癌 心理状态 生存质量
  • 简介:介绍荷兰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养老照护体系及护理工作,指出荷兰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由家庭医生、医院和医疗专家构成,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基础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和医院保健,医疗保障体系由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社会支持保险组成,具有完善的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和先进的医疗、养老管理模式。

  • 标签: 卫生健康服务 养老照护 医院管理 医疗保障 荷兰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医护一体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研究对象为60例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常规护理查房下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余下30例患者接受医护一体模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及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应用效果。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内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等各方面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高,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模式 重症医学科 护理教学 查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护理服务在核医学科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核医学科收治的 90例患者列为研究代表,平均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 95.6%)显著高于对照组( 88.2%),差异表现为 P< 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人性护理服务应用于核医学科患者中,可有效提升其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升保证,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服务 核医学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核医学科应用人性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自本科收治的检查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本科进行相关检查,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常规组(n=50)及人性组(n=50),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人性护理服务,对其焦虑状态及核医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检查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核医学知识调查表评分无差异,P>0.05;检查后人性组相较于常规组SAS评分较低,自制核医学知识调查表评分较高。结论 在核医学科中应用人性护理服务具有显著价值,可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高其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促进核医学科工作有序进行,建议采纳。

  • 标签: 核医学科 焦虑状态 知识掌握 人性化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核医学科应用人性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自本科收治的检查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本科进行相关检查,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常规组(n=50)及人性组(n=50),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人性护理服务,对其焦虑状态及核医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检查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核医学知识调查表评分无差异,P>0.05;检查后人性组相较于常规组SAS评分较低,自制核医学知识调查表评分较高。结论 在核医学科中应用人性护理服务具有显著价值,可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高其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促进核医学科工作有序进行,建议采纳。

  • 标签: 核医学科 焦虑状态 知识掌握 人性化护理服务
  • 简介: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方法以及个人教学经验加工整合后,最适合于学生理解记忆的的特殊知识。本研究将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初步应用于病理生理教学中,包括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在集体备课时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进行分享和讨论,应用章节知识点思维导图,设定导师进行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和实践的辅导,以期提高青年教师授课质量。

  • 标签: 教学 学科教学知识 病理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护理服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100例重症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 2017年 6月 -2020年 6月,并将所选患者均分为比照组( n=50)以及观察组( n=50),比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基础护理服务上加入人性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 结果:加入人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比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比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对重症医学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加入人性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服务 重症医学科 效果
  • 简介:【摘要】在重症医学科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人性,护理服务的模式,有利于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种模式的进行主要是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向以患者作为中心的护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在服务过程中的生命质量的关怀,满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一系列的需求,可以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舒适顺利地度过危险期。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重症医学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析重症医学科镇静镇痛标准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挑选在2021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工作的研究主体。并将2021年1月—6月的40例患者作为干预前实验对象,将6月—12月的40例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标准护理(干预后),对比本次实验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对其临床镇静镇痛的护理方案进行合理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指数相对干预前均有所降低,且干预后患者镇静达标率高于干预前。结论:给予患者镇静镇痛标准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临床机械通气效率,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意外事故及并发症,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 镇静镇痛 标准化护理方案,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BL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医学科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采用传统教学)及观察组(n=25,采用PBL教学+传统教学)。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的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评分及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优于对照组,组间以上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重症医学科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水平,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并且更能被学生接受。

  • 标签: 重症医学 临床教学 基于问题式学习 思维能力 理论与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核医学检查过程中,辅以人性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选取了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核医学科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抽签的结果,将其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干预,在观察组辅以人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观察组检查知识掌握合格率、检查配合优良率、检查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核医学的体检过程中,辅以人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病人的顺应性、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核医学检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重症医学科心衰患者实施标准护理程序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诊治的心衰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标准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急救反应时间、院内反应时间以及护理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明确标准护理程序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心率和血压均降低更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衰 标准化护理程序 重症医学科 血压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整体护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病患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病患按照病患就诊先后顺序平均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采用全面整体护理模式的分析组,每组病患各40例,观察两组病患经过不同护理方案后后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病患的动脉血气改善情况及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结果:分析组病患经过全面整体护理模式后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病患经过护理后的PaO2和PaCO2数据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临床对比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面整体护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病患护理中能够提高病患的康复速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重症医学科 重症肺炎
  • 简介:近年来,在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中,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前,护理专业未开设人文社会科学(以下简称人文社科)的课程,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落实,人文社科的课程逐渐增多,到目前为止已开设了6门学科:“三理”即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同时还开设了护理美学、人际沟通学、卫生法规学。人文社科的开设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无疑是必要的。为了解其开设10多年来的教学现状,我们于2007年4-5月进行了1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人文学科 教学现状 高职护生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高等护理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重症医学科带教的过程中将目标导向性教学进行运用的效果。方法 研究所选择培训医生60,观察时间段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结合随机选择的方式,取纳入样本中的30名,在带教过程中进行常规教学,即对照组,余下30名则需要按照目标导向性教学,即观察组。对带教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对两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带教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目标导向性教学 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