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脊髓损伤作为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一直是医学界有待于攻克的难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新发生脊髓损伤患者约50万,而其中截瘫患者总数可达250万人。脊髓损伤的最终结局由原发性机械损伤以及受损后一系列生化因素引起的继发性损伤共同决定。原发性机械损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对继发性损伤的控制水平直接影响最终的损伤程度和临床预后。

  • 标签: 脊髓损伤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信号传导 综述文献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原发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随着生存期延长,临床治疗中转移性骨病(metastaticbonedisease,MBD)患者增加。脊柱是MBD常见受累区域。约有28%的肿瘤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其中10%~20%会进展为转移性脊髓压迫(metastaticspinalcordcompression,MSCC)。

  • 标签: 脊椎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对髓核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28(matrixmetalloproteinase-28,MMP-28)是否具有调控作用。方法培养人体正常髓核细胞,将3个不同浓度的IL-1β(0ng/mL、10ng/mL、50ng/mL)和3个不同浓度的TNF-α(0ng/mL、50ng/mL、100ng/mL)分别与体外扩增的第3代髓核细胞联合培养72h,采用实时聚合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法测定MMP-28mRNA的转录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0ng/mL、10ng/mL、50ng/mL)的IL-1β与髓核细胞共培养72h后,各组间MMP-28mRNA转录水平(0.325±0.019、0.343±0.018、0.343±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0ng/mL、50ng/mL、100ng/mL)TNF-α与髓核细胞共培养72h后,各组间MMP-28mRNA转录水平(0.325±0.019、0.515±0.02、0.610±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浓度组MMP-28mRNA转录水平较低浓度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IL-1β对正常人体髓核细胞MMP-28转录无调控作用,而TNF-α可以上调MMP-28mRNA转录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6例脊柱转移瘤早期MRI表现,探讨其转移途径,生长方式和MRI诊断价值.方法:6例均行脊柱活体组织学检查,并找原发肿瘤.结果:6例共检出有椎体转移者11椎,其中11椎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10椎在T2加权像为高信号,1椎在T2加权像为低信号.结论:MRI成像是脊柱转移瘤敏感而可靠的诊断方法.

  • 标签: 无放射学改变 脊柱转移瘤 MRI诊断
  • 简介:类固醇激素特别是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脊神经根损伤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在脊神经根损伤的药物治疗中,无论是在局部用药还是全身应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小剂量MP对腰椎术后神经根损伤的临床疗效,探索出在腰椎手术后神经保护的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柱疾病 减压术 外科 神经根病 甲泼尼龙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SCC)术后运动功能转归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肺癌M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脊髓功能评估采用Frankel分级,体力状态评估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量表。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肺癌组织学类型、术前行走状态(Frankel分级)、责任椎体有无病理性骨折、脊柱转移灶数目、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压迫节段、手术方式与术后行走状态的相关性。结果VAS评分由术前(6.4±1.2)分降至术后1周(2.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由术前平均62分上升至术后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术前可行走率(Frankel分级D级及以上)为46%(26/56),术后可行走率为75%(42/56)。术后4周31例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22例Frankel分级维持不变,3例Frankel分级下降。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示术后行走状态与术前行走状态和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存在相关性。结论术前行走状态好、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短的肺癌MSCC患者术后行走状态好,有症状的肺癌MSCC患者应当在减少并发症的前提下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 标签: 脊柱 肺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手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95%可信区间(credibilityinterval,CI):4.9~7.1个月]。甲状腺癌术后生存期最长,为43.0个月(95%CI:0~92.2个月);结直肠癌最短,为5.0个月(95%CI:1.6~8.4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术前Tomita评分≤5分[比值比(oddratio,OR)=1.439;95%CI:1.003~2.065;P〈0.05]、术后运动功能良好(Frankel分级D、E级;OR=5.397;95%CI:3.560~8.181;P〈0.01)是患者术后生存期独立预测因素;根据术前Tomita评分和术后运动功能状态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术前Tomita评分≤5分或术后运动功能良好的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术前Tomita评分和Frankel分级,术前Tomita评分≤5分者或术后Frankel分级D、E级者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预后;而且术后运动功能较术前身体状态预测效果更好。

  • 标签: 脊椎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多元分析
  • 简介:脊柱转移性肿瘤可以在3个部位发生:椎体(占85%),椎旁区域(10%~15%),本身孤立位于硬膜外或硬膜下/髓内的肿瘤非常罕见。椎体的后部最常首先受到侵犯,其次是椎体前部、椎板和椎弓根。硬膜下(包括髓内)的非神经源性转移性肿瘤极其罕见,但已有这方面的报道。

  • 标签: 胸椎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 简介:患者,男性,24岁,病历号1094838,武警消防战士。发现右小腿下三分之一肿物四个月,跑步过多时偶有胀疼感,休息后缓解。查体见右小腿跟腱部软组织宽大饱满,宽约8cm,踝背屈时,肿物向跟腱两侧更加膨出,边界清楚,质地柔韧,无明显压痛,未见静脉充盈,未闻血管杂音,X-ray未见骨性改变,诊断为跟腱腱鞘囊肿。于96年8月22日,腰麻下行切除术。在内踝后上方做弧形切口,至浅筋膜下见包裹之肿物为肌肉组织,色

  • 标签: 比目鱼肌 肌肉组织 异1 跖肌 切除术 弧形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锝[99Tc]-亚甲基双膦酸盐(云克)治疗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云克治疗126例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髋关节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和尿吡啶酚(PYD的变化。结果该药有效率为92.9%,可显著增加骨密度(P〈0.05),骨代谢指标尿吡啶酚降低(P〈0.05)和血清骨钙素升高(P〈0.05)。结论锝[99Tc]-亚甲基双膦酸盐疗效明显,使用安全,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亚甲基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钙素 尿毗啶酚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化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AI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70例为治疗组,未接受任何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89例为对照组。收集骨折相关资料,并以5年用药期为界,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发生率及风险。同时,在治疗组患者中,分析相关临床风险因素对骨折发生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2.86%(9/70)和1.12%(1/89),5年用药期间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0.00%(7/70)和1.12%(1/89),5年用药期过后,治疗组8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骨折,而对照组1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治疗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3,0.018,0.026)。治疗组患者总骨折发生风险和5年用药期间的骨折发生风险高于对照组(P=0.008,0.026)。治疗组患者中,个人骨折史和骨折家族史是增加骨折发生的临床风险因素。结论接受AI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和骨折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使用AI防治乳腺癌时,要全面评估骨折发生的风险,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

  • 标签: 骨折 芳香化酶抑制剂 绝经后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胶原直视下溶盘术联合治疗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1例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在直视下将胶原注入突出的颈椎间盘,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合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联合治疗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显示椎管容积明显增加,突出的间盘缩小。术后6个月平均JOA改善率63.7%。结论联合治疗不仅通过后路单开门扩大了椎管的容积,而且通过溶盘术缓解了颈髓前面突出髓核的压迫,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胶原溶盘术联合治疗Ⅲ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椎管成形术 胶原酶溶盘术 治疗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骨质疏松性与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相关代谢指标及其关系。方法回顾从2003年01月至2011年06月期间在我院介入血管外科行椎体成形术的1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与111例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统计内容为:性别、年龄、椎体骨折数、手术次数、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清总钙、磷、碱性磷酸(ALP)、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次数、血清碱性磷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与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在骨代谢及脂代谢方面存在差异,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找出骨折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 生化指标 脂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商品名称: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继发骨质疏松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RA继发骨质疏松骨痛的患者给予云克治疗,所有病例用药前及用药15天后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和评定方法进行评定结果52例接受云克治疗的患者中骨痛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3例,轻度缓解9例,无效5例,疼痛有效率为90.3%。疼痛VAS评分用药前6.89、用药后5.1结论经正规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补足钙剂及维生素D3后,仍有全身酸痛不适,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患者加用云克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 类风湿关节炎 继发骨质疏松 骨痛
  • 简介:骨软骨瘤多见于男性青少年,是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生长快的部位,如股骨远侧干骺端、肱骨、胫骨、腓骨近侧干骺端等,发生于脊柱的骨软骨瘤较罕见,尤其是骺椎。我院曾收治1例此类病人,经手术及病理报告证实,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软骨瘤 近侧干骺端 骶椎 男性青少年 病理报告 骨肿瘤
  • 简介:患者,男,16岁,学生.半年前,在跨越教室门坎时,突感左跟腱处疼痛,同时听到跟腱裂响声.迈右腿时又感右跟腱处疼痛,同样听到跟腱断裂声.当时尚能坚持学习,逐步感双足跖屈无力,走路及跑步速度减慢.体检:双足跟轻度肿胀,双侧跟腱可触及断裂间隙,局部压痛,双足跖屈无力,不能提踵.血生化正常,血常规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试验正常.

  • 标签: 跟腱 双侧 正常 突发 疼痛 诊断
  • 简介:多发伤是指由于外伤造成的多部位、多脏器的严重损伤。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和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在诊断上容易误诊或漏诊,能否做出正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救治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2006年11月我院成功救治1例严重多发伤,通过对这个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救治体会 生理功能紊乱 严重损伤 多脏器 大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癌症骨转移患者血浆钙调节激素的含量变化与骨转移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生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癌症骨转移患者46例、非骨转移患者31例、正常健康人38例血浆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和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ALP)水平。结果肿瘤非骨转移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总Ca、P、ALP、PTH和BGP无差异,C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增高(P〈0.01);肿瘤骨转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浆总Ca、ALP、PTH、CT和BGP显著性增高(P〈0.01),血P显著性降低(P〈0.01);肿瘤骨转移患者与非骨转移患者组比较血浆总Ca、ALP、PTH、CT和BGP均显著性增高(P〈0.01);血P显著性降低(P〈0.01)。骨转移组随着转移病灶数量的增加,血Ca、ALP、CT、BGP和PTH的含量有上升趋势。结论血浆钙调节激素和骨生化标志物对癌症的骨转移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钙调节激素 骨生化标志物 癌症 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