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相关,及其与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病理生存期之间相关。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腺样囊性癌、20例多形性腺瘤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并对腺样囊性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HIF-1αVEGF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腺样囊性癌中计数均随着HIF-1αVEGF表达增强而升高(P〈0.05);HIF-1αVEGF两者在腺样囊性癌之间也具有相关(P〈0.05);HIF-1αVEGF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生存期、肿瘤转移有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腺样囊性癌肿瘤大小、神经侵犯、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F-1αVEGF表达与腺样囊性癌转移患者短生存期密切相关。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牙源角化囊瘤是一种发生于颌骨内常见疾病.其传统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肿.是由Philipsen于1956年最先描述,2005年WHO将其归为良性牙源性肿瘤。由于它具有侵袭浸润生长及易复发生物学行为,且常合并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因此,牙源角化囊发病机制成为众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献相继报道了一系列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活性物质.它们参与牙源角化囊发生发展.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牙源性角化囊肿 生物学行为 因子 特异
  • 简介:目的观察实验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成骨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变化,初步探讨Osx与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骨改建关系.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加力1、2、4、8、12h1、3、5、7、14d组.采用拉簧加力法于上颌右侧第一磨牙建立实验牙齿移动动物模型,制备牙周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方法半定量分析Osx在牙周膜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对照组,Osx呈弱阳性均匀表达.加力后,Osx着色强度分布发生一定改变.时间上,加力4h后张力区压力区牙周膜Osx表达即明显增强(P<0.01),并逐渐增高至加力5d,双侧Osx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后逐渐降低.分布上,在张力区靠近牙骨质牙槽骨表面及压力区靠近牙骨质表面的牙周膜逐渐呈现强阳性表达,而在发生明显骨吸收牙槽骨侧无明显着色;自加力3d起,张力区阳性强度明显高于压力区.结论机械力作用下,Osx表达变化具有一定时空规律,与牙周组织骨吸收骨形成过程相一致.Osx可能参与了体内正畸牙周组织骨改建过程,发挥其成骨调控作用.

  • 标签: Osterix(Osx) 正畸 骨改建 牙周膜
  • 简介:目的探讨REC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与成釉细胞瘤(AB)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及相关。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9例AB(原发45例,复发24例)、6例成釉细胞癌16例牙源角化囊瘤(KCOT)中RECK、MMP-2蛋白表达,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22例AB(原发12例,复发10例)、2例成釉细胞癌16例KCOT中RECK、MMP-2mRNA表达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CK蛋白阳性表达率在KCOT、AB成釉细胞癌中依次明显降低(P〈0.05),且复发AB显著低于原发AB(P〈0.01);AB成釉细胞癌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KCOT(P〈0.05):RECK蛋白与MMP-2蛋白在AB中表达呈负相关(r=-0.431,P〈0.001)。RECKmRNA在AB、KCOT中均见表达,但在AB表达较KCOT显著降低(P〈0.001).成釉细胞癌中则无表达:MMP-2mRNA在KCOT、AB成釉细胞癌中均见表达,但在AB表达水平较KCOT显著增高(P〈0.001),在成釉细胞癌中均呈高水平表达:复发ABRECKmRNA表达水平较原发AB显著降低(P〈0.05),但复发与原发ABMMP-2mRNA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CKmRNA与MMP-2mRNA在AB中表达水平无相关(P〉0.05)。结论RECK表达降低或缺失及MMP-2表达增高与AB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RECK可能通过转录后水平调控MMP-2参与AB侵润、复发恶性转化过程。

  • 标签: RECK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成釉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牙源角化囊瘤(keratocysticodontogenictumor,KCOT)中开窗减压前后表达水平变化。方法:收集16例经病理证实KCOT患者开窗减压前后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PN及CD44v6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窗减压前,OPN及CD44v6在KCOT中均呈高表达。减压后,16例患者OPN均呈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CD44v6在开窗减压后标本中,10例(63%)表达下降,5例(31%)表达未发生变化,1例(6%)表达升高,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OPN及CD44v6在KCOT中呈高表达,开窗减压后二者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开窗减压术治疗KCOT部分机制。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开窗减压术 骨桥蛋白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CD44V6
  • 简介:目的:探讨WWP2、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酶基因(PTEN)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差异表达及相关,以期为其早期防治及生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例正常口腔黏膜、20例白斑及54例OSCC组织中WWP2、PTENp70S6K蛋白表达相关,并分析其与OSCC组中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test、χ2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WWP2、PTENp70S6K表达两两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WWP2、PTENp70S6K在正常对照组、口腔白斑组及OSCC组中表达率分别为33.33%、40%68.52%;91.67%、85%48.15%以及25%、45%75.93%,与其他组相比,以上三种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WWP2与PTEN之间呈负相关(r=-0.236,P=0.028)。PTEN与p70S6K之间呈负相关(r=-0.301,P=0.005)。WWP2与p70S6K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15,P=0.003)。OSCC组织中WWP2与OSCC临床分期有相关,p70S6K与OSCC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P<0.05)。结论WWP2、PTENp70S6K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各阶段组织中差异表达,提示可能在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口腔白斑 WWP2 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期舌鳞癌组织中microRNA分子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相关microRNA在舌鳞癌发病机制中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分别选取3例早期3例晚期新鲜舌鳞癌组织及其癌旁舌黏膜为样品.采用高通量microRNA微阵列筛选不同分期舌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内源microRNA.样品间表达变化标准以上下2倍作为域值范围。结果在早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59个有效表达microRNA分子数据。与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microRNA分子有25个,其中上调表达有10个,下调表达有15个;在晚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40个有效表达microRNA分子数据.与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microRNA分子有28个,其中上调表达有26个.下调表达只有2个。从总体上看,晚期舌鳞癌与舌黏膜间microRNA分子表达差异较大.而早期样品间表达差异相对较小。结论舌鳞癌组织癌旁舌黏膜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microRNA分子.不同临床分期舌鳞癌组织microRNA分子表达谱不同.它们可能分别与舌鳞癌发生进展相关.microRNA表达谱有可能成为舌鳞癌分子分期重要依据。

  • 标签: 舌鳞癌 MICRORNA 差异表达 临床分期
  • 简介: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实验根尖周炎进展过程中根尖周组织整合素β1表达分布情况及规律,探讨其在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中作用.方法取磨牙牙髓暴露不同时间(0、7、14、21、28d)大鼠上颌骨行整合素β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部位与表达程度.结果整合素β1广泛表达于正常大鼠根尖周组织;牙髓暴露7~21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炎细胞密集区可见深棕色颗粒集聚;牙髓暴露28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较弱.牙槽骨内骨细胞、陷窝内血管、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牙骨质细胞中整合素β1在牙髓暴露0~14d呈强阳性表达,21d后表达减弱.结论整合素β1参与根尖周炎症进展与根尖周肉芽组织形成炎症早期骨吸收.

  • 标签: 根尖周炎 整合素Β1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无镍奥氏体不锈钢(BIOSSN4)浸提液作用于L929细胞后caspase-3活性表达以评价其生物相容。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4种材料不同浓度金属浸提液作用于L929细胞后caspase-3活性表达,并利用抑制剂AC-DEVD-fmk进行caspase-3抑制试验。结果caspase-3活性随浸提液浓度增大而增加,4种材料caspase-3活性由小到大依次为金合金〈BIOSSN4〈钴铬合金〈奥氏体不锈钢(317L);AC-DEVD-fmk可明显抑制各实验组caspase-3活性表达。结论本实验证实医用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符合临床应用材料生物相容性要求,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生物学依据。

  • 标签: 无镍奥氏体不锈钢 CASPASE-3 细胞凋亡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缺血发生后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体重300g左右纯种6月龄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实验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3组大鼠分别于建模成功后即刻、3d、7d处死,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沿牙体长轴近远中向5μm厚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HE染色进行牙周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光镜观察COX-2、MMP-9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对各组标本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后,3d处死组较即刻处死组牙周组织中COX-2、MMP-9表达升高,7d处死组较3d处死组牙周组织中COX-2、MMP-9表达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发生后,牙周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COX-2、MMP-9不断升高,牙周破坏已经开始.

  • 标签: 实验性脑缺血 COX-2 MMP-9
  • 简介:目的探讨IndianHedgehog(Ihh)及其受体Smoothened(Smo)Patched1(Ptch1)在渐进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骨改建中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用24只8周龄雌性SD大鼠,实验组施以渐进咬合紊乱,分别于2024周后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Ihh、SmoPtch1表达情况.结果髁突软骨后部20周实验组明显增厚(F=4.39,P=0.003),但24周组有所缓解.免疫组化检测24周实验组Ihh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3.78,P=0.02),而20周实验组Smo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5.16,P=0.04).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20周实验组Ihh(F=7.80,P=0.012)Smo(F=15.67,P=0.003)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周实验组IhhmRNA水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13.34,P=0.013),Ptch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P=2.13).结论渐进咬合紊乱促进了大鼠髁突软骨中Ihh及其受体Smo表达.

  • 标签: IHH SMO Ptch1 软骨 颞下颌关节 咬合
  • 简介:目的研究代谢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mGluR5)在牙髓各部位中表达及分布。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因正畸或其他治疗需要而拔除健康前磨牙或第三磨牙5例,制成一系列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牙髓各部位mGluR5表达及分布情况,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探讨mGluR5在牙髓中作用意义。结果正常牙髓从冠部、颈部到根部牙髓成牙本质细胞中mGluR5表达均呈阳性,且由冠部、颈部到根部mGluR5表达强度依次降低。结论mGluR5在牙髓疼痛传递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 标签: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 牙髓 成牙本质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实验牙移动中P2X3受体在牙周膜表达变化,初步了解P2X3受体与正畸牙移动疼痛信息传递关系.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对照组(14只)实验组(35只).选择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作为观察对象,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点牙周膜组织切片.结果正畸牙移动加力后,牙周膜压力侧张力侧P2X3受体免疫阳性表达增加,呈短时上调规律,两侧相同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牙移动疼痛信息传递过程中P2X3受体在牙周膜压力侧与张力侧呈一过上调规律,推测P2X3受体与牙移动伤害表达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实验性牙移动 疼痛 P2X3受体
  • 简介:电动牙刷模仿手动牙刷横向旋转运动方式,近年来旋转振动运动牙刷有新发展趋势,并引入了钟摆式旋转牙刷。本文对其安全功效近期研究进行了回顾。

  • 标签: 牙刷 电动牙刷 钟摆式旋转牙刷
  • 简介:目的:研究miR-495-3p对脂多糖(LPS)刺激人牙周膜细胞(hPDLC)增殖及炎因子表达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hPDLC,然后给予10μg/mLLPS处理及miR-495-3p模拟物(mimic)转染。实时定量RT-PCR检测LPS处理后miR-495-3p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MTT法检测hPDLC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495-3p与TLR4靶向关系;Westernblot法检测miR-495-3pmimic转染后TLR4及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表达。结果:LPS处理后,miR-495-3p表达显著下降,TLR4表达显著上升。过表达miR-495-3p可显著促进hPDLC细胞增殖,抑制IL-6及TNF-α产生;miR-495-3p可靶向结合到TLR43'UTR区,并下调TLR4表达;过表达miR-495-3p可显著抑制p-IκBα表达。结论:miR-495-3p可通过靶向下调TLR4表达,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进而抑制炎因子产生,促进hPDLC增殖。

  • 标签: miR-495-3p TLR4 牙周膜细胞 增殖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正畸力及炎症条件下白细胞介素6(IL-6)在大鼠牙周组织内表达分布及牙槽骨高度改变,研究正畸力炎症对大鼠牙周组织改建联合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1组)、加力对照组(P2组)、炎症对照组(P3组)炎症加力组(P4组)。施加50g近中向正畸力于P2组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同时建立实验牙周炎于P3、P4组大鼠。实验牙周炎动物模型建模2周后,施加50g近中向正畸力于P4组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分析法观测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IL-6表达量及牙槽骨吸收情况。结果正常大鼠(P1组)牙周组织中IL-6呈低浓度表达;P2组大鼠牙周组织中IL-6表达与正畸加力时间相关,受力后第3天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10d后基本恢复正常;在炎症条件下,P3组大鼠牙周组织中IL-6表达增加;在正畸力炎症联合作用下,P4组与P2组相比较,IL-6表达较强,在受力后第5天达到峰值后开始缓慢下降。与P1组比较,P2组近中牙槽骨中未见明显丧失;而与P1、P2组相比较,近中牙槽骨在P3P4组中可见明显丧失。结论正畸力炎症刺激物均可引发IL-6表达。在炎症条件下,正畸力可促使IL-6表达进一步增加。但是,只要彻底清除炎性刺激物,正畸力不会导致牙槽骨明显丧失。

  • 标签: 正畸牙移动 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6 牙槽骨改建 SD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在大鼠牙骨质修复过程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骨保护蛋白、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表达比值影响。方法:选择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根吸收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加力组,自然修复组,超声修复组,其中用频率1.5MHz,强度100MW/cm2治疗超声对超声修复组实验牙在2周修复期进行每天15min治疗超声照射。2周治疗结束后,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制作以上颌第一磨牙为中心,近远中方向组织切片,行TGF-β1,OPG,RANKL,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并作免疫组化光密度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超声修复组TGF-β1光密度值(0.36228±0.02833),明显高于自然修复组(0.24576±0.03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修复组OPG/RANKL光密度值比值(1.1126±0.096),也明显高于自然修复组(0.7835±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通过上调TGF-β1表达,改变OPG/RANKL比值,促进牙骨质修复重建。

  • 标签: 超声 牙根吸收 牙骨质 TGF-β1 OPG RANKL
  • 简介: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是指预防、诱导阻断错[牙合]畸形发生、发展,达到儿童颅面[牙合]功能与美观协调与平衡。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概念提倡是早期及时,并且贯穿于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早期晚期、恒牙列期等各个颅面[牙合]发育时期。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遵循早期阶段原则,通过预防错[牙合]]发生、辅助治疗与错[牙合]畸形形成有关口腔疾病及牙外伤、纠正口腔不良习惯、诱导牙萌出建[牙合]、治疗牙发育不良造成咬合紊乱、阻断能造成功能健康损害咬合障碍、矫正面颌发育不调畸形,以达到颅面[牙合]美观及功能完美协调发展儿童心理健康发育。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应用活动矫治、功能矫治及固定矫治等技术,选择最佳治疗时机矫正错[牙合],以达到临床阻断预防最大治疗效果,并简化错[牙合]矫治,最终减轻患儿治疗负担。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是儿童口腔医学口腔正畸学重要内容,是现代儿童口腔医学口腔正畸学发展潮流方向。

  • 标签: 儿童错牙合畸形 早期矫治 颅面发育 牙萌出建牙合 儿童口腔医学 口腔正畸学
  • 简介:目的:了解腭横缝牵张成骨中骨形成蛋白2(BMP-2)护骨素(OPG)表达,探讨持续牵引力对骨改建调控过程。方法:以杂种犬16只为实验动物,实验组在腭横缝及额上颌缝安置内置式镍钛合金牵引器。空白对照组不处理。术后10、20、30、40d切取腭横缝组织,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上颌骨成功前移,BMP-2、OPG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中。结论:缝牵引可以顺利扩张生长期上颌骨,其成骨方式是膜内成骨;BMP-2可以诱导激发成骨细胞活性,OPG在骨吸收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 标签: 缝牵引成骨 骨形成蛋白 护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