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脂多糖(LPS)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不同时间8防御素-3(hBD-3)表达,探索hBD-3在呼吸道感染中作用及与细菌感染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为人工调控其分泌、防治呼吸道感染进行基础研究。方法不同浓度LPS(0.01、0.1、1、10mg/L)诱导HBEC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1、2、48h)用RT—PCR法检测hBD-3mRNA表达;同时用0.1mg/LLPS诱导HBEC4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BD-3蛋白表达。结果0.1mg/LLPS诱导HBEC4h后,可见培养支气管上皮细胞胞质呈棕褐色阳性颗粒,hBD-3蛋白明显表达;不同浓度LPS诱导细胞相同时间后,在同一时间点随浓度增加hBD-3mRNA表达亦随之增加,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浓度LPS在诱导细胞不同时间后,在同一浓度组hBD-3mRNA表达亦随时间而增加,不同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D-3在HBEC胞质有表达,LPS能诱导HBEChBD-3表达上调,LPS诱导hBD-3表达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时间依赖,hBD-3可能参与气道对LPS最初防御反应。

  • 标签: 脂多糖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β防御素3 量效 时效
  • 简介:1例71岁男性患者发热3周及夜间盗汗,伴背部疼痛1周,体重下降7蚝。磁共振显示胸椎腰椎多处病变。髂嵴前部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发现非坏死性肉芽肿,培养获非结核分枝杆菌,经测序证明为嗜血分枝杆菌。给予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利福平,得以治愈。

  • 标签: 分枝杆菌感染 自身抗体 播散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 坏死性肉芽肿
  • 简介: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念珠菌病食管念珠菌病疗效及安全。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mg,首日采用70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mg,疗程至少7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PPS中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70.0%(35/50)。FAS中,侵袭念珠菌病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念珠菌病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念珠菌病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念珠菌病食管念珠菌病。

  • 标签: 卡泊芬净 侵袭性念珠菌病 食管念珠菌病 安全性 耐受性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应用安全有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可进行临床实验室安全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81例中,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HSCT患者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在中国汉族人群新发复发肺结核中分布情况,为探讨其与新发、复发肺结核相关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新发、复发肺结核患者健康对照者各30例,使用SNaPshotSNP分型技术对以上入选者VDR基因TaqIFokI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VDR基因FokI位点ff多态在肺结核对照组分布有差异(OR=6.53,95%CI:1.26~33.9,P=0.03);TaqIFokI位点多态在新发复发肺结核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ff多态与中国汉族肺结核易感性有关;TaqIFokI位点多态在新发复发肺结核中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基因 多态性 肺结核 复发
  • 简介:目的分析感染角膜炎病原菌谱特征,提供感染角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感染角膜炎患者角膜溃疡刮片或术中切除角膜溃疡组织标本资料,对普通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感染病原菌谱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1046例(只眼)角膜溃疡标本培养阳性率为35.3%。分离病原菌以真菌为主(53.1%),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31.2%)、革兰阴性杆菌(11.1%)及革兰阳性杆菌(4.6%);而真菌中以镰刀霉属构成比最高,为69.4%,其次是曲霉属(21.9%);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50.4%)。结论该院感染角膜炎以真菌角膜炎多见,主要病原菌是丝状真菌,以镰刀霉属感染为主。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病原菌 丝状真菌 分布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临床相关。方法随机选择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46例(第1组),COPD稳定期患者35例(第2组),对照组为同期参加呼吸疾病体检老年人82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DIF)及PCR法检测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Cpn-Ag)Cpn-DNA。同时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Cpn抗体(IgA、IgGIgM),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来分析Cpn感染与COPD相关。结果PCRDIF两种方法结果相似,COPD患者组对照组比较,Cpn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表急性感染Cpn-AgIgM抗体检出率第1组比对照组显著增高,代表慢性感染Cpn-IgAIgG抗体检出率第1组第2组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Cpn感染第1组患者(n=28)阿奇霉素治疗后血浆Hs-CRP浓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3.80±0.59)mg/L(4.54±0.65)mg/L(P<0.01),但是,在观察期间COPD患者Cpn-Ag...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微量免疫荧光 阿奇霉素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MMP家族中一员,因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上皮细胞基底膜而广泛参与机体生理病理过程。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外周血液之间重要屏障。在生理情况下,它能阻止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从而保持了脑组织内环境相对稳定。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脑屏障 结核性脑膜炎 单核-星形胶质细胞网络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不明原因,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多系统靶器官损害为特点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则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SLE、AIDS、糖尿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其临床表现与脑脓肿、脑肿瘤或结核脑膜炎相似,但该病治疗周期长,病死率高,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而耽误病情.为了让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认识诊治水平,现将我们诊治1例SLE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住院625例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体患者共有440例,分离到病原菌47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达65.27%,检出病原菌群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0.71%。真菌占14.02%,真菌中白念珠菌检出率最高(6.69%)。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现象明显,二重感染逐年增加,且占有较大比重。临床COPD患者选用抗生素治疗时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减少不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与二重感染产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病原体 耐药性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细菌真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快速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留存脑脊液进行DNA提取,采用细菌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病原体DNA并进行序列测定,对比同期脑脊液培养方法与PCR方法检测结果。结果137份脑脊液标本中PCR检测到细菌50株,真菌6株,脑脊液培养检测到细菌38株,真菌5株;PCR检测法灵敏度为40.9%,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38.2%,诊断效率为56.7%;传统培养法则分别为31.4%、100%、100%、34.7%、44.4%。PCR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效率均明显优于传统培养方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培养法相当,两方法鉴定菌种符合率为97.7%。结论通用引物PCR扩增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准确等特点,对细菌真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学快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细菌 真菌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之间关系。方法收集我国15个省市28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655株,琼脂稀释法测定该菌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羟基氰氯苯腙(CCCP)前后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MIC;RTPCR检测外排泵MexAB-OprM孔蛋白OprD2表达水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PAGE)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结果收集到655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为52.5%59.2%,加入CCCP前后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无明显变化;52.0%(51/9B)美罗培南耐药株MexAB-OprM显著高表达(P〈0.05),43.7%(59/135)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显著低表达(P〈0.05),14.8%(20/135)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表达缺失;SDS-PAGEWestern—blot显示与标准菌株PAO1相比,OprD2表达水平减低菌株ZZ20显影减低,表达缺失菌株BJ1不显影。结论MexAB-OprM表达升高OprD2表达降低甚至缺失是我国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重要机制。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外排泵 外膜孔蛋白 羟基氰氯苯腙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以中国广东省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Tolls样受体4(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多态与肺炎易感性、肺炎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PCR产物测序方法,检查60例肺炎患者40名健康体检者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分布与肺炎严重程度关系。结果在肺炎患者健康体检者中,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基因型所有个体均为野生型纯合子,Asp299Gly野生型与突变型在肺炎患者与健康个体,或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患者中分布无差异。结论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多态与肺炎易感性、肺炎严重程度相关不明确。

  • 标签: TOLL样受体4 肺炎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细菌脑膜炎是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它分为社区医院获得细菌脑膜炎(nosocomialbacterialmeningitis,NBM),在发达国家成人中发病率为4/10万-6/10万。常见感染原因是婴幼儿感染、局部流行继发于中耳炎、肺炎、外伤、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神经外科手术。其中NBM是严重医院感染,

  • 标签: 脑膜炎 病原体 危险因素
  • 简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5年11月24日批准了新季节流感疫苗Fluad上市,用于预防老年人季节流感。Fluad是三价疫苗,可以预防3种流感病毒株(2个A亚型、1个B型)感染。为了提高免疫原性,Fluad采用了角鲨烯油作为其免疫佐剂。角鲨烯油广泛存在于人类、动物植物中,其形成水包油性乳液是疫苗制备过程中常用免疫佐剂。

  • 标签: 流感疫苗 季节性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上市 免疫佐剂 流感病毒株
  • 简介:曲霉是条件致病真菌,多在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致病。发生于无任何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正常宿主侵袭肺曲霉病称为原发性侵袭肺曲霉病,临床罕见,且病死率高,极易误诊。现报道我院收治原发性侵袭肺曲霉病2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原发性侵袭肺曲霉病诊断意识。

  • 标签: 原发性 肺疾病 曲霉病
  • 简介:目的分析结核脑膜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特点,以提高埘该病正确诊治率。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65例结核脑膜炎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5例结核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仍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高、白细胞高、蛋白升高、低葡萄糖、低氯为主。49%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1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52例患者治疗后好转,10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3例死亡。结论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以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脑膜炎重要依据。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累及肺部播散隐球菌病临床特征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7例累及肺部播散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治疗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呼吸系统为首发症状2例,中枢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4例,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3例患者具有基础疾病史,1例患者有鸽粪接触史。2例无基础疾病者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症状,而无呼吸系统症状,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孤立肺结节;3例有基础疾病者肺部影像学呈肺炎样表现,均有呼吸系统症状;2例学龄前儿童肺部影像学呈弥漫改变,但亦无明显呼吸系统症状。6例接受抗真菌治疗患者中,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累及肺部播散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一旦确诊应及时给予两霉素B等抗真菌药治疗。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感染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白念珠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比较山苍子油处理前后白念珠菌基因差异性表达,分析山苍子油对白念珠菌整个基因表达影响。方法用山苍子油处理白念珠菌ATCC900028株90min,将处理后菌株命名为白念珠菌ATCC90028-L,分别抽提细胞总RNA,经杂交、洗涤后,通过扫描分析白念珠菌ATCC90028株ATCC90028-L株全基因组表达差异。结果基因芯片共筛选出49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白念珠菌ATCC90028株比较,在ATCC90028-L株中有216个基因表达上调,有275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数量约占总基因数量11%(491/4634),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包括白念珠菌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编码基因(ERGs)、应激反应相关基因、DNA复制与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跨膜分子转运相关基因、能量代谢酶类相关基因等。结论山苍子油可使白念珠菌基因组中约11%基因产生差异性表达,影响较为显著,我们推测山苍子油与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相似,均通过对白念珠菌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影响而起作用,基因芯片筛选出其他差异表达基因也可能与山苍子油抗真菌作用机制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山苍子油 白念珠菌 基因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