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E-cadherinVEGF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变化趋势,探讨二者在几种胃黏膜病变表达相关。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inVEGF在慢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情况,胃黏膜非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与胃癌组比较,并分析二者相关。结果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中VEGF表达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E-cadherin表达逐渐下调,分别与胃癌组作对照分析,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比较提示二者表达存在负相关。结论E-cadherin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均参与胃黏膜逐渐演变过程,对于E-cadherinVEGF表达异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患者,两者联合监测对胃癌癌前病变诊治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E-钙黏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肿瘤 癌前病变
  • 简介:近年生存素(survivin)在结直肠腺癌发病机制中作用备受关注,环氧合酶-2(COX-2)选择抑制剂NS-398在小干扰RNA(siRNA)静默survivin后对结直肠腺癌影响目前鲜有报道。目的:研究survivin-siRNANS-398对结肠腺癌细胞株SW620作用,为防治结直肠腺癌寻求新途径。方法:将SW620细胞分为空白组、NS-398组、siRNA干扰组、siRNA阴性对照组联合组,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urvivinmRNA蛋白表达,分别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TY)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结果:与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干扰组NS-398组survivinmRN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SW620细胞抑制率凋亡率显著升高,作用均呈时间依赖(P〈0.01);两者联合应用作用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survivin-siRNANS-398均可使SW620细胞survivinmRNA蛋白表达下调,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两者联用作用进一步增强。

  • 标签: 生存素 RNA 小分子干扰 环氧合酶2抑制剂 结直肠肿瘤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临床综合征,组织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肝脏病变,从没有任何炎症单纯脂肪肝至显著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严重炎症反应.该病患者常有体重过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等易患因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表现 脂肪变性 炎症反应 B超诊断 CT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c-myc在胆囊癌中表达,探讨hTERT及c-myc与胆囊癌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胆囊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囊黏膜及20例胆囊腺瘤息肉组织hTERT、c-myc表达。结果①正常胆囊黏膜、胆囊腺瘤息肉组织、癌旁组织及胆囊癌组织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15)、10.00%(2/20)、33.33%(5/15)及80%(12/15);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3/15)、45.00%(9/20)、40%(6/15)及86.67%(13/15);胆囊癌组织中hTERT与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P〈0.05);②胆囊癌组织hTERTc-my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伴淋巴结转移胆囊癌hTERT及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③c-myc在hTERT阳性胆囊癌组织表达率明显高于hTERT阴性组(P〈0.05)。结论hTERT过度表达在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myc在转录水平上调控hTERT表达,进而激活端粒酶促进胆囊癌形成。

  • 标签: 胆囊癌 hTERI C-MYC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HBV复制标志物与肝组织HBsAgHBcAg抗原表达相关。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与血清HBeAg/或HBVDNA进行相关比较。结果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而血清HBeAg阳性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血清HBVDNA阳性与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血清HBVDNA阳性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VDNA阴性者。结论血清HBeAgHBVDNA水平与肝组织HBcAg阳性率呈正相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肝穿活检免疫组化 血清HBV标志物 肝组织
  • 简介: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不明,炎细胞因子表达失调可能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目的:研究IBS患者血浆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3表达。方法:选取42例IBS患者20名对照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IL-6、IL-18、IL-1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泻型IBS组血浆IL-6IL-18水平、便秘型IBS组血浆IL-18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腹泻型便秘型IBS组血浆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感染后IBS(pIBS)组血浆IL-6、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IBS组非pIBS组血浆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IBS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感染因素影响了腹泻型IBS血浆细胞因子变化,促炎细胞因子可作为IBS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背景:溃疡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大量研究表明,UC肠黏膜损伤与紧密连接蛋白改变有关。目的:探讨实验结肠炎大鼠结肠中claudin-1、-2、-4表达。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大鼠7.5mg/mL恶唑酮灌肠制备实验结肠炎模型,以等量0.9%NaCl溶液灌肠作为正常对照。造模7d后,行大体评分结肠组织学评分,以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中细胞因子TNF-α、IL-4、IL-5、IL-10含量,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蛋白表达,实时PCR法检测claudin-1、-2、-4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IL-4IL-5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TNF-αIL-1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claudin-1、-4mRN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laudin-2mRNA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实验结肠炎大鼠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分布表达发生改变,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有望作为UC治疗潜在靶点。

  • 标签: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恶唑酮 结肠炎 溃疡性 细胞因子类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与其侵袭转移能力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包括ABCB1、MMP2、CDH1、CD44)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徙实验评价两株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进而探讨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与侵袭转移能力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胃癌细胞株BGC-823ABCB1、CDH1、CD44基因表达较SGC-7901高,而MMP2基因表达在SGC-7901中较高。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徙实验显示胃癌细胞株BGC-823迁徙能力比SGC-7901强。结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与侵袭转移有一定关系,CD44表达在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 标签: 多药耐药 侵袭转移 ABCB1 MMP2 CDH1 CD44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一种慢性肝病,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发病原因之一,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研究发现影响胆汁酸核受体措施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肝纤维化等作用。脂肪细胞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在非酒精脂肪肝病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另外,研究还发现胆汁酸核受体变化可影响脂肪因子分泌。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因子 胆汁酸核受体
  • 简介:背景: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主要参与对DNA损伤反应,caspase-3主要参与细胞凋亡调控,两者与结直肠癌发生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PARP-1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腺癌中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结直肠腺瘤、70例结直肠腺癌10例癌旁黏膜石蜡包埋标本中PARP-1caspase-3表达,分析腺瘤腺癌组织中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相关,以及两者间相关。结果:结直肠腺瘤腺癌组织中,PARP-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结直肠黏膜(55.9%82.9%对20.0%,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结直肠黏膜(33.9%28.6%对100.0%,P〈0.05)。结直肠腺瘤中,PARP-1表达与腺瘤数目相关,caspase-3表达与上皮内瘤变程度相关;结直肠腺癌中,PARP-1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ARP-1与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腺癌组织中表达无相关。结论:PARP-1caspase-3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腺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结直肠肿瘤 腺瘤 腺癌
  • 简介:背景:TLR4可介导免疫炎症反应,TFF3、MUC2为肠黏膜保护因子,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目的:观察安肠愈疡汤对溃疡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TFF3、MUC2TLR4基因表达影响。方法:应用TNBS制备溃疡结肠炎大鼠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肠愈疡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给予蒸馏水、不同剂量安肠愈疡汤和美沙拉嗪。21d后处死大鼠,行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FF3、MUC2TLR4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安肠愈疡汤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组织病理学评分、TLR4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TFF3、MUC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安肠愈疡汤中剂量组相比,安肠愈疡汤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TFF3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安肠愈疡汤中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相比,安肠愈疡汤高剂量组MUC2表达显著升高(P<0.01),TLR4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安肠愈疡汤可明显促进溃疡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FF3MUC2基因表达以及下调TLR4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安肠愈疡汤 三叶因子3 黏蛋白2 Toll样受体4 治疗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脂肪肝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病率日益增加,趋于超过病毒性肝炎酒精肝病,成为全球普遍关注医学问题社会问题[1~3].NAFLD已成为大多数隐源肝硬化主要病因,如能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肝脏病变则可能逆转,从而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病因治疗 行为治疗 饮食治疗 运动疗法 药物治疗
  • 简介:结直肠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转移结直肠癌预后较差,单纯化疗总生存期仅为1—1.5年。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作用靶点分子靶向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转移结直肠癌,并且成为近期研究热点。本文就转移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策略展开思考。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分子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1.1西医认识近年文献报道有10%~30%胸痛,临床酷似心绞痛,但缺乏心血管器质性病变客观证据,称为非心源性胸痛,其中胸痛直接原因为食管病变者称食管源胸痛,是目前胸痛常见原因。功能食管源胸痛是指无病理性返流或病理基础食管动力或结构异常情况下,反复发作胸痛,为非烧灼中线位置胸痛,因胸痛作冠脉造影,15%~30%在正常范围内,24h食管pH值监测,酸暴露正常者中,

  • 标签: 食管源性胸痛 功能性 中医证治 非心源性胸痛 器质性病变 病理性返流
  • 简介: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组分与非酒精脂肪肝病关系。方法采用二分类组间比较与多分类趋势分析,比较MS组与非MS组之间、MS组分分组之间样本特征;对符合MS组分标准患者发生NAFLD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并拟合预测方程。结果MS组BMI、TC、DBP、SBP、TG、SUA水平值NAFLD患病率显著髙于非MS组(P<0.05);HDL-C与MAU水平值显著低于非MS组(P<0.05)。MS组分分组中,随着代谢异常组分增加,BMI、FPG、DBP、SBP、TG、MAU、SUA水平与NAFLD患病率升髙。年龄、BMI、TC、FPGTG是MS患者发生NAFLD独立影响因素(P<0.05);拟合方程为:Logit(P)=-19.476+0.08年龄+0.457BMI-1.326TC+0.918FPG+2.679TG。结论MS组分与NAFLD关系密切;年龄、BMI、TC、FPGTG是MS患者发生NAFLD独立影响因素;拟合方程可用于NAFLD预测判断,为临床筛查识别髙风险患者。

  • 标签: MS组分 NAFLD 相关性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