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过敏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激活后其CD63CD203c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哮喘(哮喘组)、非过敏哮喘患者(非过敏哮喘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嗜碱性粒细胞中CD63CD203c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以CD123人类白细胞抗原DR联合设门,可观察到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与非过敏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过敏哮喘组患者血嗜碱粒细胞CD63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经粉尘螨刺激后,与刺激前对照、非过敏哮喘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过敏哮喘患者血嗜碱粒细胞CD203cCD63荧光强度均显著增加(P〈0.01)。嗜碱粒细胞CD203c、CD63表达程度与皮试结果及特异性IgE水平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嗜碱粒细胞活化试验曲线下面积为0.923,高于特异性IgE曲线下面积(0.876)。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3表达来确定活化嗜碱粒细胞是诊断过敏性疾病一种安全、有效体外检测方法。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嗜碱粒细胞 CD63 CD203c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自身反应B细胞及与之功能相关自身抗体信号分子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2例RA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自身反应B细胞比率及RA骨关节炎(OA)患者(n=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2表达。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RA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BMC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黏着斑激酶(FAK)基因相对表达量,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磷酸化格局;用ELISA法检测分析RA及O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膜液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膜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状况。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者,RA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表达CD19+自身反应B细胞;同时其PBMC中ERK基因相对表达量提高、NF-κB信号通路磷酸化活跃。相对于OA患者,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升高。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MMP-3及TIMP-1等水平较其自身血清中升高。结论:RA患者自身反应B细胞及相关分子异常表达可能是介导RA发病又一重要因素。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反应性B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抗Ⅱ型胶原抗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Pin1CyclinD1在鼻腔正常上皮、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NIP)、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伴有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伴有恶变组织中表达比较,探讨它们在NIP发生及恶变过程中作用及其之间关系,从而对临床治疗起到启发指导作用。方法实验组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0年4月至2013年10月间手术活检NIP病例40例,NIP伴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伴不典型增生组)25例,NIP伴有癌变(恶变组)16例标本,共计81例。对照组收集非NIP以及排除鼻腔其他肿瘤患者下鼻甲或中鼻甲粘膜标本9例。结果对照组各个病变组Pin1阳性表达数量,经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NIP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以及伴有恶变组中Pin1蛋白阳性表达比例及表达程度逐级增高。CyclinD1Pin1两种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表达经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P<0.05),二者在合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合并癌变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中表达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rs=0.533,P<0.01,二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Pin1CyclinD1在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其伴癌变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具有显著正相关,提示这两种蛋白可能在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恶变过程中起到较为关键作用,Pin1表达对CyclinD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恶变重要机制。

  • 标签: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Pin1 CyclinD1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表达水平与银屑病活动相关,评估SCCA作为银屑病活动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132例银屑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同时选择同期非银屑病患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银屑病组阳性121例,SCCA平均浓度为(4.31±1.61)ng/mL;阴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0.82±0.43)ng/mL。对照组阳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2.77±1.52)ng/mL;阴性39例,SCCA平均浓度为(0.62±0.42)ng/mL。SCCA诊断银屑病灵敏度为91.7%(121/132),特异性为78.0%(39/50)。SCCA浓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可信区间为0.791~0.923,P<0.05)。在不同分型银屑病患者中,寻常性与关节病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低于红皮病与脓疱银屑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与脓疱银屑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明显低于活动期银屑病患者(P<0.05)。结论血清SCCA与银屑病活动有明显相关,可作为评估银屑病病情指标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PDCD5在卵巢上皮癌当中表达。方法随机选择2016月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卵巢癌组织100例,其中,正常卵巢组织为1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2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当中PDCD5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相关软件对PDCD5蛋白在卵巢上皮癌、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当中表达光密度值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当中PDCD5蛋白呈现出为高表达,卵巢癌组织当中PDCD5蛋白呈现是低表达,三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不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卵巢上皮癌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升高,PDCD5蛋白表达呈现出下降特点。结论PDCD5蛋白与卵巢上皮癌存在密切联系,对PDCD5蛋白进行研究,对治疗卵巢癌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PDCD5蛋白 卵巢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外科日间手术模式有效必要。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124例小儿外科日间手术患儿资料,其中隐睾症30例,鞘膜积液39例,斜疝31例,隐匿阴茎24例。日间手术中心收治患儿为实验观察组,同期小儿外科病房收治患儿为常规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包含麻醉费用)患儿父母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病种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再入院率、术后发热、伤口无出血、恶心、呕吐发生率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病种实验组平均住院花费和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父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外科开展日间手术是有效,有必要,减少了人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用,可以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标签: 小儿外科 日间手术 有效性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溶性PD-L1分子在结核胸腔积液中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86例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至本院呼吸科诊治胸腔积液患者,按照积液性质将其分为A组(结核胸腔积液,30例)、B组(恶性胸腔积液,38例)、C组(非结核、非恶性胸腔积液,18例)。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临床资料与胸腔积液,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胸腔积液sPD-L1水平,FCM法检测胸腔积液中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以及PD-1在CD4+T细胞、CD8+T细胞、CD14+单核细胞表达PD-L1在CD14+单核细胞表达。患者ROC曲线分析sPD-L1在结核胸腔积液中诊断价值。结果A组sPD-L1含量以及CD8+细胞比例、PD-L1在CD14+单核细胞表达比例均明显高于B、C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A组胸腔积液sPD-L1诊断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82.9%。结论不同病因所造成胸腔积液微环境具有不同免疫功能状态,sPD-L1分子可对此作出有效反应,因此可被广泛用于结核胸腔积液临床诊断。

  • 标签: 可溶性PD-L1分子 结核性胸腔积液 表达特性 生物学意义
  • 简介:一、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病因学探讨NAFLD是脂肪组织(或)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在肝脏表现形式,并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MS)组成成分之一,亦有证据显示,NAFLD是糖尿病前期表现。NAFLD发展趋势仍未明了,其通常进展较为缓慢,也可迅速发展为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肝坏死。从临床角度来看,NAFLD主要危害在于其继发糖脂代谢异常及肝功能损害,因此,如何早期诊断NAFLD、采取什么措施逆转代谢异常是临床所要解决问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 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NAFLD 糖脂代谢异常 LIVE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对血常规检验准确可靠。方法从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中,随机抽取540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70例。分别采取末端毛细血管血液和静脉通道血液为样本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数据,并将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采取末端毛细血管血液样本检测指数明显高于观察组采取静脉通道血液血样检测指数,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严格按照采血规范进行操作,因静脉通道血液受到外界干扰较少流动畅通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较少1,应尽量采取静脉通道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保检验结果准确与可靠

  • 标签: 静脉通道血液 末端毛细血管血液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中限制输血以及开放输血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术中输血病患20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甲组乙组各1000例。甲组实行术中限制输血,乙组实行术中开放输血。综合分析两组输血情况,比较人均输血量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甲组的人均输血量为(2.2±0.3)U,明显比乙组(3.4±0.7)U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输血率为4.0%、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明显比乙组7.1%、12.68%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麻醉时间、术后拆线时间与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术中采取限制输血方式,可有效降低输血率,预防输血不良反应。

  • 标签: 开放性输血 效果 限制性输血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方法对尿中红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进行荧光定位,以区别肾与非肾血尿。方法:以荧光标记兔抗人免疫球蛋白为抗体,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尿中红细胞膜上荧光着色程度,从而达到红细胞荧光定位,共分析了170例病人尿(血尿)标本,同时做尿沉渣形态学检查及肾活检。结果:在确诊为肾炎病人标本中,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阳性率88.5%,形态学检查为61.5%,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在尿沉渣检查基础上发展一种新染色法。对提高肾非肾血尿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特异性强,对鉴别肾与非肾血尿是一种有价值诊断方法。

  • 标签: 肾性血尿 鉴别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 非肾性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肺结核患者进行预防保肝治疗安全有效。方法选取我院结核科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肺结核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收治76例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化疗联合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预防保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其肝损害情况。结论实验组肝总损害率为18.42%明显低于对照组肝总损害率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预防性保肝治疗 肺结核 肝损害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EB病毒(EBV)与p100/p52蛋白表达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收治1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标本及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EB病毒编码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00/p52蛋白表达,统计分析其相关。结果1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EB病毒阳性16例;其中EB病毒阳性16例中p100/p52蛋白表达阳性12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手段,检验EB病毒p100/p52蛋白之间存在正性相关(r=0.383,P<0.001)。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p52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关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EB病毒 p100/p52 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连续间歇血液透析治疗疗效。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间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血液透析方式分为连续组(n=40)间歇组(n=40),连续组患者实施连续血液透析,间歇组患者实施间歇血液透析,分析总结两种血液透析模式对患者疗效影响。结果连续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间歇组相比明显较高;连续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6个月及1年死亡率与间歇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连续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优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 间歇性 血液透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肛瘘应用隧道式拖线术治疗疗效安全。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80例单纯肛瘘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40)、干预组(n=40),常规组进行常规挂线疗法治疗,干预组进行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对比不同术式疗效及安全。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干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费用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纯肛瘘应用隧道式拖线术治疗疗效安全高。

  • 标签: 单纯性肛瘘 隧道式拖线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较其他常规疗法更为安全、对患者神经创伤更小抑郁症(MDD)临床治疗办法。rTMS主要通过磁刺激前额皮质形成局部强磁场,进而使相应神经元去极化,由此起到调节修复脑内负责情绪调节、致发抑郁症状相关神经回路作用。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氯化钴(CoCl2)对H9C2心肌细胞影响及其诱导化学缺氧最佳浓度时间。方法:用100、300、600、900、1200μmol/LCoCI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实验模型,分别于12、18、24、36、48h用Hoechst33342细胞核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CCK-8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诱导浓度600μmol/L后,分别于0、3、6、9、12、18、24、36、48h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确定最佳诱导时间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100、300、600、900、1200μmol/LCoCl2处理H9C2心肌细胞12h后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600~1200μmo1/L浓度范围内,CoCl2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9C2心肌细胞存活。600μmol/LCoCl2诱导12h后H9C2心肌细胞产生明显凋亡.诱导12~48h范围内.12h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HIF-1α蛋白最高:100~1200μmoI/L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12h.其中600μmol/LCoCl2诱导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HIF-α蛋白最高。结论: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化学缺氧最佳浓度为600μmol/L.此时最佳时间为12h。

  • 标签: 氯化钴 化学性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H9C2心肌细胞
  • 简介:目的:检测内脂素在稽留流产(missedabortion,MA)及正常早孕人工流产(人流)孕妇血浆中浓度胎盘绒毛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其在MA发生机制中作用。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因MA住院刮宫非意愿妊娠在门诊作早孕人流病例分别列为MA组(36例,孕5~11周)正常早孕对照组(20例,孕5~11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检测其血浆内脂素浓度胎盘组织中内脂素表达。结果:MA组血浆内脂素浓度为(55.98±10.30)ng/mL,对照组血浆内脂素浓度为(70.19±11.70)ng/m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评分也证实,MA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内脂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在血浆中内脂素浓度与胎盘绒毛组织中内脂素表达量间具有显著相关(r=0.711,P〈0.01);MA组胎盘绒毛组织退变发生率(94.4%)高于对照组,血浆内脂素浓度低、胎盘组织内脂素低表达与胎盘绒毛组织退变发生率间具有相关(r=-0.684,P〈0.001;r=-0.404,P=0.002)。结论:内脂素在血浆及胎盘绒毛组织中表达可能是导致MA原因之一;检测血浆中内脂素浓度可作为监测妊娠进展指标之一。

  • 标签: 内脂素 稽留流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调节T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肺癌患者56例(肺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正常人50例(对照组),均抽取外周血液样本及胸腔积液样本,分析其外周血及胸腔积液T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肺癌TNMI+II期外周血CD4+/CD8+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0.05);肺癌组III期及IV期外周血CD4+、CD4+/CD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肺癌TNMI+II期、III期及IV期CD25+CD4/CD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肺癌组(合并胸腔积液)外周血及胸腔积液CD3+、CD4+、CD4+/CD8+、CD4+CD25+/CD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CD4+CD25+/CD4+细胞异常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病情进展有关。

  • 标签: 肺癌 外周血 胸腔积液 调节性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