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在新冠肺炎( COVID-19)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以火神山医院为单位,在 2020年 2月 -2020年 3月间,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实验探究注射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子的影响。将9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水平PCT、CRP、IL-6、TNF-α、及APAHCE Ⅱ评分、SOFA评分,结果表明注射可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

  • 标签: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注射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择取我院诊治的重症肺炎为主,入选时间段: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择取其中 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 n=50)和观察组( n=50)。其中,常规组实施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注射联合莫西沙星进行治疗。以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的血清炎性指标与总治疗有效率为指标,分析用药效果。结果:在注射联合莫西沙星的联合治疗下,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恢复效果更显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P< 0.05。结论:注射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在进一步改善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的同时,有助于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血必净注射液 莫西沙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注射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2000年1月至2019年7月发表的有关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试验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注射治疗。纳入文献经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表进行评价,用RevMan 5.3软件对注射治疗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并用漏斗图评价28 d病死率的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累计93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75例,对照组463例。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28 d病死率明显下降〔相对危险度(RR)=0.52,95%可信区间(95%CI)为0.40~0.67,P<0.000 01,I2=0%〕,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均数差(MD)=-5.48,95%CI为-7.52~-3.43,P<0.000 01,I2=86%〕,WBC明显下降(MD=-2.26,95%CI为-3.35~-1.17,P<0.000 1,I2=87%),CRP明显下降(MD=-37.43,95%CI为-56.70~-18.16,P=0.000 1,I2=99%)。14篇文献均未报道注射的安全性,但也均无参与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报道。漏斗图分析显示,报道28 d病死率的各研究间存在发表偏倚。结论注射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病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症 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注射联合常规西药实施在重症肺炎患者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6例重症肺炎患者们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各项指标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联合常规西药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对血清指标水平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提高对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不急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予以注射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抽取74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各37例。参照组采取持续净化治疗,实验组采取注射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检验临床指标、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临床指标相比于参照组较优,组间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外科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采用血治疗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进行积极处理原发病以及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后当日、术后24 h分别给予100 ml的生理盐水加100 ml注射输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并计算出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1、T2、T3、T4的血清TNF-α、IL-6水平较T0明显升高(P<0.05),TNF-α、IL-6水平随着CPB后时间推移而递增,均在T2时达到最高值,而后逐渐下降,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T2、T3、T4的血清SOD水平较T0明显降低(P<0.05),SOD水平随着时间推移而递降,均在T2时达到最低值,而后逐渐上升,观察组血清SOD各时间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T2、T3、T4的RI水平较T0明显升高(P<0.05),均在T2时达到最高值,但观察组T1、T2、T3、T4的RI水平明显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T2、T3、T4的OI水平较T0明显降低(P<0.05),均在T2时达到最低值,但观察组T1、T2、T3、T4的OI水平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具有活血化瘀、消除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等作用,适用于CPB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 标签: 体外循环 血必净注射液 炎性因子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于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血注射联合氨溴索治疗方案的有效机制。 方法: 研究课题共采纳 70 例重症肺炎合并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分析指标,病例纳入期限为 2018 年 1 月到 2020 年 1 月,采用数列分布进行随机抽签划分小组,一组纳入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一组纳入联合组,采用血注射联合氨溴索治疗。 结果: 联合组患者 CPIS 、 APACHEⅡ 、 MLIS 指标显著低于参照组,联合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显著高于参照组,假设校验表意义( P<0.05 )。 结论:于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血注射联合氨溴索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氨溴索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简称)与其组分芍药苷对脓毒症大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功能及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1)免疫磁珠法分离提纯3只9~12周龄SD雄性大鼠(鼠龄、品系、性别下同)脾脏CD4+CD25+Treg和CD4+T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CD4+CD25+Treg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CD3/CD28组、单纯内毒素/脂多糖(LPS)组、LPS+组、LPS+芍药苷组,每组6孔。单纯CD3/CD28组、单纯LPS组、LPS+组及LPS+芍药苷组细胞采用加入1.25 μg CD3和2.5 μg CD28的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24 h后,单纯LPS组、LPS+组及LPS+芍药苷组细胞加入1 μg/mL LPS 1 μL,并立即在LPS+组细胞中加入5 mg/mL1 μL、在LPS+芍药苷组细胞中加入80 μmol/L芍药苷1 μL,均继续培养72 h。空白对照组细胞加入等体积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96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CD4+CD25+Treg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CD4+CD25+Treg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将CD4+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CD3/CD28′组、单纯LPS′组、LPS+′组、LPS+芍药苷′组,每组6孔,加入前述相应组处理后CD4+CD25+Treg共培养7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CD4+T细胞培养上清中IL-4水平。(2)将12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单纯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脓毒症+芍药苷组,每组30只。单纯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脓毒症+芍药苷组大鼠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开腹模拟手术。脓毒症+组大鼠术后经尾静脉注射4 mL/kg,2次/d;脓毒症+芍药苷组大鼠术后经尾静脉注射芍药苷978 μg,2次/d。分别观察并记录术后1、2、3、4、5、6、7 d的4组大鼠生存率,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对生存曲线行Log-rank(Mantel-Cox)检验。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LPS组CD4+CD25+Treg的CTLA-4、Foxp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27.19、17.00,P<0.01),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明显升高(t=40.76,P<0.01)。与单纯LPS组比较,LPS+组、LPS+芍药苷组CD4+CD25+Treg的CTLA-4、Foxp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LPS+组=31.03、11.27,tLPS+芍药苷组=5.79、5.64,P<0.01),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明显降低(t=15.49、4.20,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LPS组CD4+CD25+Treg凋亡率明显下降(t=6.02,P<0.01);与单纯LPS组比较,LPS+组、LPS+芍药苷组CD4+CD25+Treg凋亡率明显增加(t=20.32、8.60,P<0.01)。(2)与单纯CD3/CD28′组比较,单纯LPS′组CD4+T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t=22.47,P<0.01),细胞培养上清中IL-4水平明显升高(t=3.51,P<0.01)。与单纯LPS′组比较,LPS+′组、LPS+芍药苷′组CD4+T细胞增殖率均明显增加(t=16.31、11.48,P<0.01),细胞培养上清中IL-4水平无明显变化。(3)假手术组、单纯脓毒症组、脓毒症+组、脓毒症+芍药苷组大鼠术后7 d生存率分别为100%(30/30)、30%(9/30)、57%(17/30)、47%(14/30)。与单纯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术后7 d内生存率明显升高(χ2=4.34,P<0.05),脓毒症+芍药苷组大鼠术后7 d内生存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及其组分芍药苷均能逆转脓毒症介导的大鼠Treg免疫抑制功能上调及凋亡抵抗,并改善效应性T细胞增殖能力。芍药苷对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改善效应明显弱于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 T淋巴细胞,调节 血必净注射液 芍药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使用治疗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适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血注射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从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角度探讨注射改善肺血管屏障功能紊乱的新机制。方法采用硫化氢(H2S)暴露导致急性肺损伤(ALI)模型。①体内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H2S暴露组(300×10-6 H2S持续暴露3 h)、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4 mL/kg、每日2次、持续3 d)、干预组(注射预处理后予以H2S暴露),每组6只。制模成功后不同时间点(0、6、12、24 h)分别检测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计算肺通透性指数(PPI;PPI=BALF中总蛋白含量/血浆中总蛋白含量),测定肺湿/干重比值(W/D),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claudin-5 mRNA表达。②体外实验:将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P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H2S供体(NaHS)处理组(与500 μmol/L NaHS共孵育12 h)、对照组(加入2 g/L注射培养24 h)、干预组(2 g/L注射预处理24 h后与500 μmol/L NaHS共孵育12 h)。分别于共孵育不同时间点(1、3、6、12和24 h),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PMECs细胞claudin-5蛋白表达,以荧光素钠评价单层HPMECs的通透性。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H2S暴露后6 h肺W/D比值即显著升高,12 h达峰值(4.67±0.11比4.26±0.06,P<0.01);肺组织claudin-5 mRNA表达显著降低,暴露后6 h时降至对照组的89%(P<0.01)。暴露后12 h BALF中总蛋白和P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蛋白(mg/L):262.31±14.24比33.30±3.09,PPI:(11.72±0.57)×10-3比(1.21±0.08)×10-3,均P<0.01〕;而预处理后BALF中总蛋白和PPI均显著下降〔总蛋白(mg/L):153.25±7.32比262.31±14.24,PPI:(5.79±0.23)×10-3比(11.72±0.57)×10-3,均P<0.01〕。②体外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PMECs与NaHS共孵育后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逐渐增加,12 h达到最高,约为空白对照组的2倍(P<0.01),而claudin-5蛋白表达则于12 h时降至最低(claudin-5/β- actin:0.42±0.03比1.03±0.05,P<0.01);经血干预后可明显改善内皮细胞通透性(荧光素钠的荧光强度:1.46±0.10比1.89±0.11,P<0.01),减轻claudin-5蛋白的下降程度(claudin-5/β- actin:0.68±0.04比0.38±0.03,P<0.01)。结论注射可能通过上调claudin-5的表达改善ALI时受损的肺血管屏障功能。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Claudin-5 硫化氢 内皮屏障 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3月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收治的60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0 mL组和100 mL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进行治疗;50 mL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注射每次50 mL、每日2次、连用7 d;100 mL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注射每次100 mL、每日2次、连用7 d。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 d后血常规、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及疾病分型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3组白细胞计数(WBC)及淋巴细胞计数(LYM)均较治疗前升高,CRP及ESR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100 mL组治疗后WBC明显升高(×109/L:7.12±0.55比5.67±0.51,P<0.05),50 mL组和100 mL组治疗后CRP及ESR明显降低〔CRP(mg/L):32.3±4.6、28.0±6.2比37.3±5.9,ESR(mm/1 h):45.9±5.7、40.5±7.4比55.3±6.6,均P<0.05〕。与50 mL组比较,100 mL组治疗后WBC升高及CRP、ESR下降更明显〔WBC(×109/L):7.12±0.55比5.82±0.49,CRP(mg/L):28.0±6.2比32.3±4.6,ESR(mm/1 h):40.5±7.4比45.9±5.7,均P<0.05〕。②治疗后,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100 mL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和50 mL组(分:12.3±1.5比16.5±1.6、15.9±1.4,均P<0.05)。治疗后,3组2019-nCoV核酸检测均有部分转阴,其中常规治疗组9例、50 mL组8例、100 mL组9例,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其中常规治疗组8例转为普通型、1例转为危重型,50 mL组9例转为普通型,100 mL组12例转为普通型;100 mL组较50 mL组和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注射可有效改善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炎症指标及病情转归。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必净注射液 炎症指标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心率(HR)、体温、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WBC)、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量表(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以及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R、体温、呼吸频率和WBC均低于对照组[(83.22 ± 4.34)次/min比(89.14 ± 3.67)次/min、(37.02 ± 0.37)℃比(37.81 ± 0.4)℃、(86.83 ± 4.56)次/min比(97.32 ± 6.17)次/min、(10.85 ± 1.28)× 109/L比(12.29 ± 1.34)× 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5、7.330、7.489、4.256,P<0.05)。观察组治疗后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8.93 ± 1.42)分比(13.24 ± 1.98)分、(12.13 ± 2.19)分比(15.52 ± 1.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89、6.289,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62.31 ± 5.21)%比(54.68 ± 3.75)%、(35.38 ± 2.98)%比(29.39 ± 3.10)%、1.15 ± 0.24比1.47 ± 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0、7.630、7.05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23.94 ± 4.63)μg/L比(37.91 ± 3.6)μg/L、(43.17 ± 9.93)mg/L比(75.23 ± 15.42)mg/L、(34.21 ± 4.28)μg/L比(48.93 ± 5.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78、9.574、12.082,P<0.05)。结论注射联合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脓毒血症患者的HR、体温、呼吸频率和WBC,减轻患者的病情和器官损伤,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体内的炎性反应。

  • 标签: 脓毒症 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趋化因子类 肝素,低分子量 血必净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重症创伤患者采取注射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从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早期重症创伤患者 50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 25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 25 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血注射对症治疗,之后将两组患者感染率、死亡率以及白细胞介素 -8 、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细胞介素 -6 等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 经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 -8 水平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介素 -8 水平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显著比对照组患者 -α 水平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 -6 水平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介素 -6 水平低,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低,死亡率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然要低,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早期重症创伤患者实施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症创伤 血必净注射液 炎症反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使用血联合胸腺肽 α1 注射治疗对患者血清 IL-6 、 CRP 、 IL-8 与 TNF-α 水平的影响。 方法: 研究共纳入 108 例对象,全部患有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均在 2018 年 4 月到 2020 年 5 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结合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注射联合 胸腺肽 α1 注射。比照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 比照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 IL-6 、 CRP 、 IL-8 与 TNF-α 水平均降低,且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降低幅度均更大,均有很大差异( P﹤0.05 )。 结论: 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使用血联合胸腺肽 α1 注射治疗可起到理想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其症状,并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L-6 血必净 CRP 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 IL-8 TNF-α 胸腺肽 α1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红花注射和丹参注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12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60 例患者使用红花注射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 60 例患者使用丹参注射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83.33 %,对照组为 70.00 %,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比粘度、全比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红花注射较之丹参注射在冠心病治疗中效果更优,对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效果更加显著,且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丹参注射液 红花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采用疏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出31例患者采取疏注射治疗,为观察组,其余31例患者采取舒宁针注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在下降NIHSS评分方面,在下降全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方面,在提高ADL评分方面,明显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采用疏注射治疗,取得了理想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疏血通注射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对症治疗方案及效果。 方法: 在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患儿中择取 62 例,时间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 ,随机分组, 31 例 观察组患儿 予以常规治疗及纳洛酮注射联合氨茶碱注射治疗 ,31 例对照组 患儿 予以常规治疗 。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各项指标、各项观察指标、安全性均明显改善, P < 0.05 。 结论: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对症治疗方案是 常规治疗及纳洛酮注射联合氨茶碱注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纳洛酮注射液 氨茶碱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 评析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取脑苷肌肽注射联合醒脑静注射的临床价值。 方法: 此研究选取 2018/1/1-2020/6/30 期间治疗的 136 例行基础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68 例,额外使用脑苷肌肽注射治疗;另外观察组 68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治疗。评价疗效与患者颅内动脉血流状况。 结果: 不同用药方案对于疗效有影响( P < 0.05 ),结果能够看出在基础治疗联合脑苷肌肽注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的观察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用药后的基底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都好于对照组( P < 0.05 ) 。 结论: 对行基础疗法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脑苷肌肽注射和醒脑静注射能更有效改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状况并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脑苷肌肽注射液 急性脑卒中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纳络酮注射联合氨茶碱注射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的本院于 2013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 2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RNTM )将其分成 A 、 B 组, A 组予以 纳络酮注射联合氨茶碱注射治疗, B 组单纯予以 氨茶碱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 1 ) A 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B 组( P < 0.05 )。 2 ) A 、 B 组治疗前 PaCO 2 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 A 组低于 B 组( P < 0.05 )。 3 ) A 、 B 组治疗前 PaO 2 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显著高于 B 组( P < 0.05 )。 结论 :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采用 纳络酮注射联合氨茶碱注射治疗效果较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纳络酮注射液 氨茶碱注射液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