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注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并给予注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200mL/d剂量注射,观察组给予400mL/d剂量注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d后两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EⅡ)]、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β(IL-1B)]、血管通透性相关因子[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肺部氧合能力[氧合指数(PaO2/FiO2)、最大通气量(MVV)]的变化,分析治疗7d后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经过7d治疗,两组患者的SOFA的APACEⅡ评分均相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并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CT、IL-1β、TM、ET-1、vWF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PaO2/FiO2和MVV对比治疗前均有上升,并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98%(3/43) vs 9.30%(4/43)],无统计学差异(χ =0.000,P=1.000)。经过7d治疗,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不同剂量的注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均可取得显著疗效,其中应用400mL/d剂量的注射可更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通透性与肺部氧合能力并获得更好疗效,且该方案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不因剂量增加而上升,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乌司他丁 脓毒症 疗效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血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脓毒症治疗的5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实验探究对象,分组应用抽签法,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抗感染和支持治疗,观察组25例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血注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血必净 重症监护室 脓毒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注射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五步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 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局部伤口清创、封闭治疗、预防破伤风针注射、抗蛇毒血清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 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注射静脉注射治疗。观察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 组患者

  • 标签: [] 五步蛇 咬伤 血必净注射液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对烧伤后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烧伤后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 例)和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注射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 血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等。结果 两组治疗前APACHE Ⅱ评分、IL-6、 IL-10、PCT、PT 、CR、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IL-6、 PCT、PT 、CR、AL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对烧伤后脓毒症患者的脏器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注射可以调节并减轻脓毒症患者失控的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烧伤后脓毒症,脏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23年1月~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6例重症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需要及时根据患者情况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联合对症支持治疗与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需要接受14天治疗。比较炎症因子(IL-6、CRP)、T淋巴细胞群(CD3 、CD4 、CD8 )水平治疗前后变化,评估两组患者SP改善情况。结果入院时炎性因子水平、免疫细胞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明显,CD3 、CD4 上升、CD8 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治疗效果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注射治疗效果确切,能降低炎性反应,增强细胞免疫。

  • 标签: 血必净 重症肺炎 炎症因子 细胞免疫
  • 作者: 王明耀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5-23
  • 出处:《航空军医》2024年4期
  • 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疏通在2021年2月份的使用进行回顾分析,为后续药品管理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出建议。方法 收集2021年2月份在我院接受疏注射治疗的患者资料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类统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全部病历中,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类型为适应症不合理、实验室检查不合理、辨证论治不合理,所占比分别是32.08%、26.42%、20.75%。结论 疏注射在我院使用时存在较多不合理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引导临床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 合理用药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与倍他司汀注射用于急诊眩晕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0月收诊的56例急诊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天麻素注射与倍他司汀注射治疗价值评估。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有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DHI、QOL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没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眩晕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天麻素注射与倍他司汀注射联合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比较高,这种药物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患者的康复效果更为理想,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分析 天麻素 倍他司汀 急诊眩晕症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舒注射联合尼麦角林方案对基底动脉供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者均为基底动脉供不足性眩晕患者并于2021.05-2023.05期间入我院治疗,且共有78例。按随机平行分组法分组,39例/组。对比组:选取尼麦角林治疗,实践组:选取舒注射联合尼麦角林方案治疗。评析指标:二组的眩晕情况、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疗效。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治疗后实践组的眩晕情况更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治疗效果更高(P<0.05)。结论:选取舒注射联合尼麦角林方案治疗,可以使基底动脉供不足性眩晕患者的眩晕情况得到改善,同时,还可提高治疗疗效,加快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推荐应用。

  • 标签: 舒血宁注射液 尼麦角林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联合缩宫素注射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产妇中选取90例,分组结果由抽签方式决定,对照与观察两组纳入对象均为45例。通过对两组高危妊娠产妇产后治疗总有效率、出血情况、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凝血功能更好(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联合治疗,能更好地防止产后出血,缩短止血周期,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产后出血 高危妊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缩宫素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分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选择血栓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呋塞米注射的含量进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为其含量测定提供定量的检定方法,本方法验证的内容包括系统适用性、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溶液稳定性

  • 标签: 呋塞米注射液 含量测定 方法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对该注射的质量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至关重要,全面了解其在生产、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挑战,以为提高其质量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甘油果糖 氯化钠注射液 质量现状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研析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时,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施以参麦注射的效果,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 2023年11月在我院就诊,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人数84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实施不同的药物治疗,比较不良反应率和心功能指标。研究发现,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率降低(P<0.05),心功能指标改善(P<0.05)。由此得出结论: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时,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施以参麦注射是有效果和价值的。

  • 标签: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硝酸甘油注射液 心功能 参麦注射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于老年脑梗塞的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配合依达拉奉右崁醇注射所产生的疗效。方法:在我院选择64例患者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每32例为一组的参照组和观察组,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老年脑梗塞的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配合依达拉奉右崁醇注射所产生的疗效更加显著。

  • 标签: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依达拉奉右崁醇注射液 老年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探究对于脑梗塞患者采取血塞通注射治疗对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60例,随机将30例分为对照组,另外3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塞通注射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相近,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9.18±1.56),对照组的NIHSS评分(13.28±2.17);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增长变化较快,10d时高达(96.34±7.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6±7.53),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全高切黏度(4.62±0.35)、全低切黏度(9.84±0.69)、血浆黏度(3.14±0.37)、血小板最大聚集率(3.05±0.23)更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分相差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56.34±9.87),对照组的Barthel评分为(48.15±9.02);观察组患者共发生1例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有9例,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采用血塞通注射能够有效避免脑缺血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扩张血管改善大脑功能,有效调节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切实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丹参 血塞通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罗库溴铵注射在临床中获得了大范围应用,不仅发挥效用快,还能减弱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等,是当前比较重要的肌肉松弛药物,为了实现高效应用,需要进一步开展检查项目深入探究罗库溴铵注射的杂质含量本文主要围绕水解降解的杂质含量展开,基于罗库溴铵的注射,细化处理检测项,把握不同元素杂质的含量,为罗库溴铵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内容。

  • 标签: 检测波长 罗库溴铵药品 降解反应 化学结构 杂质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注射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者进行试验,共计60例,做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30例,予以依托考昔片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甘露醇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呈更低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 VAS评分呈更低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甘露醇注射应用于骨科治疗中,能明显缓解其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值得肯定。

  • 标签: 甘露醇注射液 骨科 并发症 疼痛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盐酸氨溴索注射鼓室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内就诊的4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和实验组(23例,盐酸氨溴索注射鼓室注射),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气导阈值、骨导阈值更低,耳积液炎性因子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鼓室注射可以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情况,促进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鼓室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泼尼龙注射剂联合氨溴索注射对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期限内,因哮喘在本院治疗的患者合计66例,按照系统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并对对照组(33例/静滴甲泼尼龙注射)和观察组(33例/静滴甲泼尼龙注射+氨溴索注射)患者肺部功能指标、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好转,FEV1、FVC、PEF水平均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注射+氨溴索注射可以良好增强哮喘患者的肺部功能,不会引起患者诸多副反应。

  • 标签: 甲泼尼龙注射液 氨溴索注射液 肺部功能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