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血管科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率较高。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断,但现在更强调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早期,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抗菌药物 硝酸酯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前血管栓塞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12例脑膜瘤,切除术前行血管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ONYX胶、明胶海绵颗粒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在颈外动脉系统进行栓塞,未出现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切除术中发现肿瘤血运减少,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结论按Manalfe分型Ⅰ、Ⅱ型脑膜瘤病人适合栓塞,尤其是肿瘤直径〉4.5cm,或者是有颈外动脉参与供血的颅中窝底及鞍旁脑膜瘤;对于Ⅲ、Ⅳ型,要特别慎重。另外,术中也要注意避免栓塞并发症。

  • 标签: 脑膜瘤 血管内栓塞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气管内毛细血管瘤患者。患者女,61岁,入院前2年发现气管内结节,入院前6个月CT提示结节较前增大,因胸部增强CT示病灶明显强化,考虑出血风险极高,未行支气管镜下活检及治疗,介入血管外科造影示供应血管纤细,未能行介入栓塞治疗。入院前1个月出现咯血、呼吸困难,CT提示气管内结节逐渐增大。后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成功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毛细血管瘤。为气管内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经验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筋膜炎是结节性筋膜炎的一种罕见亚型。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病变主要累及中小静脉或动脉。本文报道的病例为发生于43岁中年女性股静脉的血管筋膜炎,镜下表现类似于结节性筋膜炎,免疫组织化学平滑肌肌动蛋白、CD10阳性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USP6基因易位,本例为发生于大血管的筋膜炎。该病罕见,因此需要加强对此疾病的认识,避免过度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于浅表血管肿瘤的高频超声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6-2020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超声检查的13例浅表血管肿瘤患者病例资料,统计肿瘤发生的部位、具体解剖血管以及肿物形态、边界、大小、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13例患者的肿物多为类椭圆形或长条状,少数为类圆形。11例原发于血管肿瘤均表现为低回声包块;2例血管转移或复发肿瘤表现为实性低回声伴强或高回声,包括骨巨细胞瘤转移、骨肉瘤复发各1例。12例测及动脉血流频谱。2例血管球瘤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固定点明显触痛。2例患者有相应上肢或下肢的骨肿瘤病史。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分辨浅表血管肿物发生的具体解剖位置,发现其形态特征和声像图表现,并可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既往病史作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

  • 标签: 高频超声 血管内肿瘤 血管平滑肌瘤 血管内筋膜炎 转移 复发
  • 简介:摘要麻醉方法、麻醉管理及管理流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行血管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后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关于麻醉方法孰优孰劣尚无共识,麻醉管理对AIS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也无指南性意见,管理流程仍需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文章从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麻醉管理的影响要素及麻醉实施,管理流程(包括院前及院内管理流程)3个方面对AIS患者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优化麻醉管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神经功能预后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右眼上睑肿物切除术后4年、眼睑肿胀伴上睑下垂3个月患者就诊眼科。经眼眶CT、MRI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右眼眶囊性病变伴出血,行右眼眶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上皮样血管皮瘤。(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96-698)

  • 标签: 眶肿瘤 血管内皮瘤,上皮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破裂颅内椎基底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血管介入治疗的颅内椎基底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19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辅助下动脉瘤栓塞术,12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6例椎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术。结果19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辅助栓塞,致密栓塞15例,11例随访3~18月,未见复发,接近完全栓塞4例,随访6-12月,3例完全闭塞,一例无明显变化;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致密栓塞8例,接近完全栓塞4例;术中l例因再出血死亡,8例有效造影随访6~26个月,5例动脉瘤闭塞,2例部分复发,再次行致密栓塞,1例部分复发随访26月无明显变化,继续随访观察中;6例载瘤动脉闭塞的病例,载瘤动脉完全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保持通畅;随访6~18个月,未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管治疗椎基底动脉瘤安全有效,3D弹簧圈及球囊辅助可有效处理部分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可处理复杂椎基底动脉瘤,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的验证,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梭形及夹层动脉瘤效果肯定,但有潜在缺血的风险。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支架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心血管科护理风险与对策的分析。 方法: 选择医院在 2018 年到 2019 年间收治的 8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案例,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具有针对性的增加了心血管科的风险改良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等展开分析与对比。 结果: 在心血管科的护理过程中,较多的风险因素都在本次的研究分析中明显的看出,相对而言观察组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本次的临床试验开展中,基于心血管科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之上,进一步的对护理风险进行改良,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的提升,有着比较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对策
  • 简介:目的讨论以可脱性弹簧圈血管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水解脱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71个动脉瘤中完全闭塞52个,闭塞95%以上12个,闭塞90%以上7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管痉挛5例,死亡2例。42例随访3~3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破裂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栓塞疗效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可脱性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和分析寻找到心血管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寻找对策加以解决。方法通过对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并从各要素入手进行分析。结果在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医院的设备技术以及患者的心理问题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此加以改善。结论为了患者的健康着想,医院应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心血管科护理进行完善。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就 心血管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展开探讨。方法:选择在 2019 年 1月 -2019 年 7月来某院就诊的 46例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干预。统计临床疗效。结果:统计后,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86.96%相比较,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5.65%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护理风险干预并分析效果,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使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护理 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要点,为血管治疗CCF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方法回顾分析经血管栓塞术治疗的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对CCF术前、术后进行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可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在心血管科介入治疗的同时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心血管科开展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6例。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评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比组72.92%(35/48);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25%(3/48),明显低于对比组20.83%(10/48)。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改善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提升患者整体健康程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知母多酚(TPAA)对血管皮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知母多酚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和对体外糖基化修饰蛋白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和结论:知母多酚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棕榈酸对血管皮的破坏作用,抑制体外糖基化蛋白的生成。

  • 标签: 知母多酚 内皮保护 晚期糖基化产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凝血(DIC)的病例分析,寻找合理有效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产科DIC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手段。结果发病诱因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前置胎盘各6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22例患者中成活19例,死亡3例。结论如何早期预防产后出血是减少DIC发生的关键,多个学科合作是抢救DIC成功的保证,成份输血有较高的价值,子宫切除是救治DIC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产科DIC 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肝上皮样血管皮瘤影像学的表现和征象。方法:选取 50例已被确诊为肝脏上皮样血管皮瘤的患者,并根据其 CT、 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和征象。结果:多发低密度结节是 CT平扫的主要表征,其内部的低密度区多为清晰可见;后动脉期的加强,可以使肿瘤周边得到强化,但没有强化中央更低密度区。结论 :上皮样血管皮瘤具备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 ,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详细信息有赖于 CT和 MRI的检查。

  • 标签: 肝脏 上皮痒血管内皮瘤 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