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从生理学家His于1865年首先提出内皮这一概念后,人类对它的研究始终方兴未艾.新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管皮功能失调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并认为内皮功能失调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初事件即"启动子"[1].如今,遴选出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来评估血管皮功能以及采取某种合适的方式来保护或挽救血管皮功能将是心血管疾病防治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着重对血管皮的功能及其评估方法、内皮功能失调的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 一氧化氮 功能 评估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32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术后再狭窄临床资料,腔内血管成形(PTA)治疗组18例均行单纯球囊扩张,裸支架组14例均行PTA及裸支架植入,随访效果良好,认为对AVG术后再狭窄的患者,PTA及裸支架植入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及初级辅助通畅率要明显优于单纯PTA治疗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方法 22例动脉溶栓后遗有血管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两组间血管狭窄程度治疗组(82.98±8.8)%,动脉溶栓后4例血管完全再通

  • 标签: 动脉溶栓 成形术脑梗死 支架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肺癌伴SVCS患者分为支架置人联合放疗组(n=23)和单纯放疗组(n=23)。Seldinger法穿刺置人支架;采用6MVX线行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总剂量达50-60Gy/5-6周。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支架置人联合放疗组患者于血管支架植入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单纯放疗组患者于放疗后4周症状消失。支架置人联合放疗组获CR19例、PR4例,单纯放疗组获CR12例、PR5例、NC4例、PD2例。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单纯放疗组的73.9%(P〈0.05);联合放疗组3、6、9、12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两组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和胃肠道反应,均以1-2级为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支架置入联合放疗可迅速解除梗阻症状,疗效好,生存期延长,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放射治疗 血管内支架置入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技术对基底动脉梭型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血管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技术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无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患者术后6~8个月内行DSA检查随访,其中6例动脉瘤完全消失,1例可见动脉瘤内部分造影剂充盈。7例患者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支架联合弹簧固疏松填塞技术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 标签: 基底动脉 梭形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 弹簧圈 疏松填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脑血管缺血性串联狭窄行血管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2处脑血管狭窄行同期血管治疗的35例症状性前循环、后循环串联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65.6±9.4)岁(范围:47~81岁);前循环串联狭窄14例,后循环串联狭窄21例。记录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结果35例患者共植入支架68枚,其中颅外植入49枚,颅内植入19枚,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出现术后脑出血(2.9%)。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18个月。术后3~12个月,1例(1/35,2.9%)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4例(4/35,11.4%)患者仍有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所有患者mRS评分≤2分,无新发卒中事件;术后12~18个月,新增3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为11.4%(4/35),32例患者mRS≤2分(32/35,91.4%)。结论症状性串联狭窄患者同期实施血管治疗的可操作性强,近期效果良好。

  • 标签: 脑缺血 血管成形术 串联狭窄 支架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心血管科护理在2020年1月引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并开展相应的改革工作。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大数据、人工智能护理工作改革前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与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大数据、人工智能护理工作改革后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改革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改革前,P

  • 标签: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心血管内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实施血管支架成形术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采用血管支架成形手术对其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均将60例患者的支架成功置入,无一例失败,并且支架均置入到了满意位置。结论对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血管支架成形术,不仅安全有效,同时还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重度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食管内支架放置术后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各种内支架优缺点。结果33例为食管癌并食管瘘。2例为肺癌并食管瘘。平均生存时间为3.5个月。2例为肺癌术后放疗后并食管瘘。生存时间为14个月。结论覆膜食管内支架是封闭瘘口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后续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食管瘘 内支架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探讨不用膀胱镜便可取出输尿管内支架管(双J管)的方法。方法行肾及输尿管上端手术时,将双J管与肾造瘘管用丝线连接,术后将两者一并拔出。行膀胱及输尿管下端手术时,用丝线将双J管与导尿管相连,并使丝线保留一定长度,术后拔导尿管时,剪断丝线尾并妥善固定至所需时间,通过牵拉丝线拔出双J管。结果用上述方法顺利取出双J管84例,无明显并发症,均不需要膀胱镜。结论上述方法不用膀胱镜即可拔出双J管,操作简单,减少病人痛苦及费用,尤适用于小儿及不宜行膀胱镜检的患者。

  • 标签: 输尿管内支架管 输尿管 手术
  • 简介:摘要:试验目的:华宁县青龙镇菜豌豆种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青龙镇继烤烟之后的一大优势产业,通过几年来常规种植,农户种植成本逐年增加。为探索菜豌豆人工支架与烤烟桩支架实施效果,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优栽培措施,为菜豌豆种植提供科学方法、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减少投入、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菜豌豆 人工支架 烤烟桩支架 对比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12例外伤性颅内动脉TCCF的血管栓塞治疗.方法诊疗中均采用球囊导管,利用可脱性球囊进行栓塞,1例加用GDC。结果12例全部用1-4个球囊栓塞成功;1例栓塞后吻合支开放形成颅外动脉CCF经PVA栓塞成功。结论外伤性颅内动脉TCCF首选栓塞治疗.手术简便、安全、术程短、恢复快。

  • 标签: TCCF 栓塞治疗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并且由于其具有发病快、变化更快的特点以及其一直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以及医院的管理不完善和护士本身的素质低等原因,导致了心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种种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对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有效的根据安全问题提高相应的护理安全的防范对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与差错性事件,是心内科护理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组织中较为复杂的组织系统,这就决定了心血管科门诊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在心血管科的临床治疗中,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护理得当才能够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但是在心血管科护理中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使得护理的难度增加。这就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护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心血管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防范措施,仅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94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74%>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行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中可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