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护理干预对策在家庭病床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病患69例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6月-2021年7月收治家庭病床长期卧床压力损伤患者;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参照组(n=35),1组为接受预防护理干预的研究组(n=34);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在压力损伤发生率方面,研究组(5.88%)同参照组(34.29%)相比显著较低;在压力损伤持续时间方面,研究组(1.87±0.43d)同参照组(5.90±1.09d)相比显著较短;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预防护理在家庭病床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损伤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不仅可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的几率,还可缩短患者压疮持续时间,使其尽快康复;建议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家庭病床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 简介:    摘要:随着近些年ICU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使其临床护理工作成为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由于ICU患者通常具有病情复杂和病症严重的特征,所以在该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较多的医疗器械,以此更加全面地诊治患者的病症问题,促进ICU患者的病情状况及早好转。但在使用这些医疗器械时极容易因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到位或安全意识松懈等问题,产生器械压力损伤的情况,让ICU患者的护理体验显著下降,对患者的康复工作也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本文根据器械压力损伤的含义内容、预防价值及防范方向,结合预防护理的含义内容与应用优势,浅谈一下该种护理模式在降低icu器械压力损伤的具体应用。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ICU患者 器械性压力损伤
  • 简介:摘要: 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损伤的几率很高,因此护理上既要确保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通气供氧充足,还要注意其皮肤护理。压力损伤发生率是衡量重症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故本文将从压力损伤、俯卧位通气等概念出发,对压力损伤发生机制做详细分析,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压力损伤发生机制及成因,结合俯卧位通气重症病人的特点,选择科学的预防护理方案以提高压力损伤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患者 压力性损伤 重症护理 预防性护理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在避免ICU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力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抽签法将2020年2月-2023年3月间因重症疾病在我院ICU病房长期卧床修养的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预防护理,比较组间压力损伤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有效降低ICU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力损伤的概率,且该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ICU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延续护理对居家卧床老人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研究当中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中我中心收治的78例居家卧床老人为主要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了参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参照组中进行基础护理,研究组中进行延续护理,对比两组中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概率和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概率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后有明显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的满意度要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后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 护理居家卧床老人时,对其采取延续护理的方式得到的护理效果好。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居家卧床老人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普外科压力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普外科50例压力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好转率以及Norton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Norton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压力损伤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普外科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癌痛-压力损伤-免疫营养联合规范化管理对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整体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便利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缓和医学中心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患者的9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安宁疗护的癌痛患者的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安宁疗护模式下癌痛-压力损伤-免疫营养联合规范化管理。干预后,对比患者癌痛评分(NRS)、医学应对方式自评(MCMQ)和及生命质量测定(QLQ-C30)。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NRS、MCMQ及QLQ-C30各项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NRS、回避和屈服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面对因子及QLQ-C30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癌痛-压力损伤-免疫营养联合规范化管理应用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中,能够提高其整体生存质量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癌痛 压力性损伤 免疫营养 规范化管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癌痛-压力损伤-免疫营养联合规范化管理在终末期恶性肿瘤病患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终末期恶性肿瘤病例,选取52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实验。探究组行癌痛-压力损伤-免疫营养联合规范化管理,参照组行基础护理。结果:比较两组病患护理效果,可发现探究组的病患NRS癌痛评分(3.44±1.48)、NRS2002营养不良评分(3.03±0.39)较参照组的(4.65±1.54)、(3.88±0.25)更低,Braden压力损伤评分(16.28±1.38)、QLQ-C30生存质量评分(38.37±4.51)则高于参照组的(14.48±1.24)、(28.38±3.92);探究组病患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6.15%,高于参照组的80.77%。结论:在终末期恶性肿瘤病患中采用癌痛-压力损伤-免疫营养联合规范化管理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癌痛程度、压力损伤情况、营养水平及生存质量。此种护理模式效果优异,可以推广。

  • 标签: 癌痛 压力性损伤 免疫营养 规范化管理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器械压力损伤患者应用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91例病例均为本院ICU患者,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均分,参照组(n=45)接受ICU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n=46)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损伤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较低,数据比对P<0.05;观察组损伤愈合时间较短,数据比对P<0.05。结论:ICU器械压力损伤患者应用预防护理干预具备临床可行新,可最大限度预防病患器械压力损伤,缩短损伤愈合时间,促进预后。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不同的翻身时间间隔对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入院的患者 20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四组,每组患者 50例,其中入组患者均卧在气垫床上,对于上述四组患者分别间隔 2h、 3h、 4h、 5h进行翻身。观察患者受压的位置在不同的翻身时间间隔点的压疮情况。结果:Ⅰ、Ⅱ、Ⅲ、Ⅳ四组患者的主要受压的部位在不同的翻身时间点压力损伤情况。结论: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对于卧在气垫床上的患者压力损伤的影响,这样既减轻了由于频繁的翻身带来的不适的感觉,又降低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给临床的护理工作模式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气垫床 压疮 时间间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创伤手术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急诊创伤手术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预防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急性压疮评估分值及压疮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急性压疮评估分值及压疮程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创伤手术 压力性损伤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压力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压力损伤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重症患者329例,发生压力损伤48例;对11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乳酸、体温、ICU住院日数、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升压药物治疗是压力损伤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75~3.694,χ2值为6.800、30.510、6.344,P<0.05或0.01);可疑影响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ICU 24 h内体温、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及ICU住院时间是压力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构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度好,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2%;根据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371,P<0.01);临床验证预测效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是重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客观指标科学组合有统计学意义;有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重症患者风险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结构化评估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同时研究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进行治疗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Braden评估量表进行压力损伤风险评估。利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s多因素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该院8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Braden评估量表分数为(15.98±0.12)分,处于危险水平。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翻身频率、床单更换清洗频率、身体清洁频率、床上运动频率、是否出现代谢紊乱、是否具有皮肤病、是否使用减压工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偏大、营养状况不良、翻身频率低、床单更换清洗频率低、身体清洁频率低、床上运动频率低、出现代谢紊乱、具有皮肤病、不使用减压工具均是导致患者出现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力损伤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平时应对患者进行清洁及翻身等护理。

  • 标签: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压力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压力损伤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重症患者329例,发生压力损伤48例;对11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乳酸、体温、ICU住院日数、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升压药物治疗是压力损伤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75~3.694,χ2值为6.800、30.510、6.344,P<0.05或0.01);可疑影响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ICU 24 h内体温、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及ICU住院时间是压力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构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度好,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2%;根据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371,P<0.01);临床验证预测效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是重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客观指标科学组合有统计学意义;有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重症患者风险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结构化评估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证据构建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为预防面部压力损伤提供指导。方法在前期证据总结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专家函询问卷,于2020年11月—2021年3月,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基于证据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变异系数分别为0~0.29、0~0.22。最终构建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包括评估、预防策略、多学科团队合作、教育培训、实施流程。结论基于证据构建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对于面部压力损伤的预防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同时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通气机,机械 压力性损伤 预防 德尔菲法 方案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压力损伤护理作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搜集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重点对象,根据实施护理方案的不同划分为参照组(传统护理模式)及观察组(预防护理模式),且每组等分成55例。经围术期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所有患者的术后发生压力损伤情况给予观察与分析,并作出总结。结果通过对两组脊柱内固定围手术期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案及不同的护理策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为1.81%,较参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损伤总发生率的10.90%的临床效果更好。差异有可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骨科脊柱内固定手术过程中,采取带有针对的围术期压力损伤的防护干预对策,获得的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脊柱骨科 围术期 压力性损伤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管理模式在老年卧床患者中的应用对预防压力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8年9月本科室接诊的老年卧床病患90例,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原理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45),当中,研究组在出院后应用延续管理法,而对照组则应用常规随访法。分析两组干预6个月内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同时对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出院6个月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为0.0%,比对照组的15.56%低,P<0.05。研究组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7.64±4.52)分,比对照组的(79.13±5.06)分高,P<0.05。结论采取延续管理法对出院后的老年卧床病患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其压力损伤的发生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建议采纳。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延续管理 老年卧床患者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预防气管插管患者口唇压力损伤的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 ICU 进行气管插管的 88 例重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44 )舒适护理,对照组( n=44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口唇压力损伤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舒适护理在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预防口唇压压力损伤,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气管插管 口唇压力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