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运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手术的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在C臂X线机辅助下利用与受伤机制相反方向力进行牵引,推压移位骨块促使其复位。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并统计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人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骨折愈合后踝关节疼痛,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外露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运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能提高AOF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符合标准的距骨骨折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7.5岁,均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应用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结果病例随访8个月~5年,平均3年8月。根据(主诉、踝关节及足跟的功能、外形及影像)评价患者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按Hawkins疗效评分标准优6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

  • 标签: 内踝截骨入路 中空加压螺钉 距骨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无移位股骨颈完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二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岁、单侧骨折、无移位的股骨颈完全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7d、随访时间≥12个月。排除标准:术中使用骨水泥、术前或术后出现偏瘫及其他影响功能评定的合并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共104例,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60例,加压螺钉内固定组44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以下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年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初次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对以下计数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性别构成、术前合并症、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级;对以下指标进行生存分析:二次手术的时间间隔。结果两组患者年龄(t=0.676,P〉0.05)、性别构成(2=0.061,P〉0.05)、术前存在合并症(2=0.034,P〉0.05)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加压螺钉内固定组在住院时间(t=4.21,P〈0.05)、住院费用(t=9.92,P〈0.05)、手术时间(t=11.47,P〈0.05)、术中出血量(t=20.93,P〈0.05)、术后初次下地时间(t=24.64,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压螺钉内固定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短于或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术后初次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显著短于加压螺钉内固定组。结论对老年无移位的股骨颈完全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不同类型螺钉螺钉孔的连接方式对骨折端轴向微动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6只。获取新鲜完整的右胫骨标本后,于胫骨中段横行截断,并使用LCP固定,骨折端远侧均以锁定孔-锁定螺钉固定。A组:骨折端近侧锁定孔-锁定螺钉固定(锁定孔-锁定螺钉组);B组:骨折端近侧锁定孔-普通螺钉固定(锁定孔-普通螺钉组);C组:骨折端近侧加压孔-普通螺钉固定(加压孔-普通螺钉组)。所有标本分别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予以0~50 N的动态轴向负荷,通过仪器自带系统测算出钢板近侧断端微动的距离,计算出各固定方式对应的轴向压缩刚度,并评价以上指标。结果所有标本在轴向负荷下均可产生相应的轴向位移。在近似一/两个体重的轴向负荷(25/50 N)下骨折端的轴向位移值:A组为(0.101±0.017)mm/(0.218±0.012)mm,B组为(0.164±0.007)mm/(0.285±0.013)mm,C组为(0.305±0.041)mm/(0.513±0.051)mm;在同一轴向负荷下各组平均轴向位移值均为C组>B组>A组(P<0.01)。LCP的轴向压缩刚度:A组为(234.36±13.28)N/mm,B组为(203.78±16.46)N/mm,C组为(112.62±16.23)N/mm,A组>B组>C组(P<0.01)。结论LCP于骨折端的一侧采用经加压孔或普通螺钉固定可显著促进骨折端的轴向微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并可降低LCP装置的整体刚度。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折愈合 骨板 生物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07月—2016年0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分析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n=45)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n=45)给予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优良率为95.56%,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56%、优良率为82.22%,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方法具有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 四肢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肢骨折的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06例四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抓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也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四肢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后可以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 四肢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跖跗关节损伤病人经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2月90例跖跗关节损伤病人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克氏针或空心钉固定,观察组经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跖跗关节损伤治疗效果;伤口延迟愈合、内固定断裂、创伤性或感染性关节炎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跖跗关节损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延迟愈合、内固定断裂、创伤性或感染性关节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跖跗关节损伤病人经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跖跗关节损伤病人 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甄选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共计6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将传统切口复位内固定技术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而观察组则通过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较短或较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显著较少了手术耗费时间,并加快了骨折的愈合时间,手术期间患者的出血量也相对较少,改善了踝关节功能状态的的,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加压空心螺钉 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固定、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收治82例治疗肱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41例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B组(41例应用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对比患者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均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后骨不连,出血少,恢复快。

  • 标签: 交锁髓内钉固定 加压钢板螺钉固定 肱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纳入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中医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单纯内踝骨折患者66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6例。分别于入院时、修复后3个月按照Kofoed评分标准进行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患者随访3-12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0例中28例切口甲级愈合,2例切口乙级愈合;骨折解剖复位30例,复位不良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6例中切口均甲级愈合,解剖复位均固定良好。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按照Kofoed评分,3个月随访时,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评分满意率为97.0%,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满意率为100.0%。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均有肯定的疗效,但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创伤小,可减少感染率,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 标签: 经皮空心加压螺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单纯内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采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病例区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踝关节骨折治疗患者,共为60例,依据入组顺序,纳入到研究组30例,纳入到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方式,组间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比对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P<0.05。结论:针对踝关节骨折治疗采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措施,可降低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动力离断假肢控制方法提升佩戴者步态对称性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九轴姿态传感器采集健康人体下肢步态运动学信息,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穿戴离断假肢截肢者健侧-假肢侧运动学映射模型。将截肢者健侧腿的运动学信息实时传入该映射模型,生成离断假肢运动的目标轨迹,结合下肢假肢动力学模型,通过PID算法控制离断假肢电机运动,实现截肢者的实时步态分析和假肢的实时控制。记录截肢者穿戴动力离断假肢行走实验中的步长、步频及最大髋关节角度等数据,并结合步态对称性指标SⅠ、RⅠ、RⅡ对假肢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BP神经网络建立的截肢者健侧和假肢侧的运动学映射模型,综合关联度达到98.7%。相对于传统离断假肢,动力离断假肢髋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提升了105.5%,截肢者的步态对称性指标SⅠ和RⅡ分别提升了74.2%和72.2%。结论动力离断假肢控制系统能提高假肢穿戴者的步态对称性。

  • 标签: 下肢假肢 步态对称 动力髋离断假肢 BP神经网络 动力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解剖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股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股粗隆间骨折患者,对36例患者进行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并在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6个月-30个月的随访,36例患者在手术中或手术后无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根据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22例优,10例良,4例差,优良率高达88.89%。结论动力带锁钢板在治疗股粗隆间骨折富恶化生物力学要求,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固定牢靠等优点,在术后早期还可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其比传统的螺钉更具有优越性。

  • 标签: 髋动力带锁钢板 股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逆行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后柱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3例累及后柱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62~78岁[(69.7±1.5)岁]。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后柱骨折4例,前柱加后半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6例。按AO分型:62-A2.1 2例,62-A2.2 2例,62-B3 3例,62-C 6例。均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逆行螺钉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术后第2天,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9.3±1.7)个月]。手术时间为1.1~1.5 h[(1.3±0.2)h];术中失血量为110~200 ml[(161.3±21.1)ml];住院时间为8~13 d[(10.7±1.3)d];骨折愈合时间为14~18周[(15.4±1.1)周]。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早期坐骨神经损伤1例,给予甲钴胺治疗,3个月后恢复;晚期异位骨化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螺钉穿入髋关节、内固定失效骨折再移位、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按Matta复位标准:骨折解剖复位10例,满意复位3例。Majeed功能评分术前为(15.0±1.3)分,术后3个月为(76.5±2.0)分,术后6个月为(85.1±1.9)分(P<0.01);其中优9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达85%。结论对于累及后柱臼骨折,机器人辅助经皮逆行螺钉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骨折解剖复位满意及功能恢复良好等优势。

  • 标签: 髋臼 机器人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臼后方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的臼后方粉碎性骨折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42.0±12.1)岁(范围19~64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伴后壁骨折2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6例、"T"形伴后壁骨折2例。患者取俯卧位直接后方入路,于直视下对臼前后柱骨折进行复位并以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固定臼后柱,再复位臼后壁骨折并使用钢板及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结果36例均于直接后方入路下顺利完成骨折复位及固定。切口长度(9.8±1.2)cm(范围8~12 cm);手术时间(102.9±21.4)min(范围65~145 min);术中出血量(214.0±116.9)ml(范围100~640 ml)。术后X线及CT示臼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2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4%(34/36)。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9±9.2)个月(范围10~3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1.0)个月(范围3~6个月)。术中未发生医源性臀上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2例出现股骨头囊性变,但行走无疼痛;1例术后感染并继发菌血症,清创及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治愈;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恢复;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不影响髋关节活动。术后1年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为优2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4%(34/36)。结论直接后方入路切口小,能在直视下复位臼后方骨折;结合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臼后方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及固定稳定的优势,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髋臼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内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臼双柱骨折中应用矢量和概念进行后柱螺钉通道微调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5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臼双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3~77岁[(49.3±16.3)岁]。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前柱采用钢板固定,后柱采用后柱拉力螺钉固定。19例术中应用矢量和概念微调后柱螺钉通道(通道微调组):在后柱螺钉骨性通道内置入1枚2.5 mm克氏针,分别透视髂骨斜位及闭孔斜位,当单一透视面上克氏针未位于坐骨支中间时,只需在单一方向上调整,另一方向调整的矢量为0;当2个透视面上克氏针均未位于坐骨支中间时,计算出2个方向的不良矢量和后再进行微调。23例术中未应用矢量和概念微调后柱螺钉通道(通道非微调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后柱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导针调整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Matta评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根据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定患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7~71个月[(35.7±8.5)个月]。通道微调组后柱螺钉置入时间为(5.1±1.5)min,术中出血量为(798.8±83.9)ml,导针调整次数为(1.8±0.5)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2.4±3.2)周,显著短于或少于通道非微调组的(39.8±12.0)min、(1 119.3±172.0)ml、(5.6±1.6)次、(15.6±4.2)周(P<0.05或0.01)。两组术后6个月骨折复位质量与术后6个月患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症状;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通道微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5/19),通道非微调组为30(7/23)(P>0.05)。结论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臼双柱骨折中应用矢量和概念进行后柱螺钉通道的微调,能够迅速地将螺钉置入骨性通道内,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并加快骨折愈合。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矢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