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广泛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理论素养、先进的现代领导理念必不可少,而掌握一定的领导工作技巧,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领导艺术,很多时候更是成功的关键。如何提升自己的领导艺术,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标签: 领导干部 管理艺术 科学文化知识 领导艺术 理论素养 领导理念
  • 简介:摘要QCC(英语QualityControlCircle,中文译成“质量控制圈”或“品管圈”)是同一工作单元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通过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手法,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在中国大陆,像这样由若干员工组成的质量改进或自我改进的小组被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或QC小组。

  • 标签: 主题,活动计划,对策,目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13年收治的866例女性患者资料。DCIS患者631例,DCIS-MI患者235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LC)、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DCIS及DCIS-MI两组之间OS、LC及DFS相近(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阳性为OS及DFS影响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患者。结论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总体生存结果类似,Her-2阳性为OS及DFS预后不良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的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乳腺肿瘤/外科学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群体,该部分患者的病情普遍较为危急,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方法。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问题一直都是重症监护室之中非常多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发病以后会进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会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死亡风险。本文主要对单签中心静脉导管所导致的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护理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氩氦刀冷冻消融(CYA)与射频消融(RFA)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例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39~85(63.6±10.1)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YA组(38例)和RFA组(52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疼痛情况、局部进展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YA组手术时间长于RFA组[(73.5±17.2)比(51.4±18.7)min,P<0.001],CYA 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RFA组[0.53±0.89)比(3.44±2.44)分,P<0.001)]。CYA组和RFA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52个月。随访期间,CYA组和RFA组的局部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12/38)比25.0%(13/52),P=0.491]。两组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5%CI:40.3~55.0)个月比44(95%CI:37.2~54.1)个月,P=0.649];两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出血和胸腔积液,CYA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与R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1%(16/38)比28.8%(15/52),P=0.191],其中CYA组胸腔积液发生率高于RFA组[26.3%(10/38)比5.8%(3/52),P=0.006],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5/38)比13.5%(7/52)和15.8%(6/38)比9.6%(5/52),均P>0.05]。结论CYA和RFA治疗Ⅰ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A术中疼痛相对较轻,但手术持续时间长。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氩氦刀冷冻消融 射频消融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消融指数(ablation indeax,AI)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评价二尖瓣峡部消融的即刻疗效及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8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男48例),采用环肺静脉消融及辅助线(二尖瓣峡部、左心房顶部、三尖瓣峡部)消融。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AI指导消融组(A组)与压力指导消融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消融参数的差异:复律后肺静脉隔离率、复律后即刻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率、最终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率、二尖瓣峡部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评价不同消融方法对术后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患者年龄(60.6±10.3)岁,年龄范围32~75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复律后肺静脉隔离率(92.5%对85.0%,P=0.32)、最终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率(87.5%对75.0%,P=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复律后即刻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率(55.0%对17.5%,P<0.01)较B组提高,二尖瓣峡部消融时间[(15.1±3.2) min对(16.7±3.6) min,P=0.04)]、手术总时间[(127.1±4.7) min对(131.1±9.7) min,P=0.02)]较B组减少。两组均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A组患者成功率高于B组(82.5%对62.5%,P=0.045)。结论AI指导持续性房颤的二尖瓣峡部消融可提高阻滞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远期成功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消融指数 二尖瓣峡部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用心率变异性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及其对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3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30~72岁,其中21例左心房内径增大(35.4~55.7㎜)。所有患者均接受了Lasso环状标测电极指导的节段性电隔离或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术后定期检查24h动态心电图,记录MaxHR、MeanHR、MiniHR、SDNN、SDANN、rMSSD、LF、HF、LF/HF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37例患者均达到消融终点。术后3天MaxHR、MeanHR、MiniHR、LF/HF增高;SDNN、SDANN、rMSSD、LF、HF降低。术后3个月,35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恢复到术前水平,2例患者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这种变化持续时间还有待于临床继续观察。结论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后阵发性房颤患者短时间内心率增加、心率变异性降低,3个月后小部分患者仍保持着这种变化,并且伴有消融成功率的提高。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率变异性 射频导管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微波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比两组手术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鼻腔主观通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2.4%(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鼻腔主观通气情况改善良好,其评分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效果显然优于微波消融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微波消融术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导管护理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到 2019 年 10 月 本 内分泌科 接诊并在住院期间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共计 40 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2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导管护理的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和留置导管时间。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了专业的导管护理后,整体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尿路感染发生率更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临床适用导管护理能够有效促进留置导管患者的身体恢复,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显著降低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护理 尿路感染 干预 效果 发生率 安全性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 PICC 导管与 CVC 导管在测定中心静脉压 的效果。 方法:选取 PICC 、 CVC 住院患者共 108 例,其中对照组 54 例为 PICC 住院者,观察组 54 例为 CVC 住院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组,对比两组中心静脉压测定值。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测得的中心静脉压值基本相同,两组数值无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CVC 、 PICC 导管置入患者体内,测量得到的中心静脉压值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测量一致性好。

  • 标签: PICC 导管 CVC 导管 中心静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