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反复心悸、晕厥"就诊,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导管消融后形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再次出现心悸,拟植入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但体表心电图筛查不通过,改植入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因此,导管消融可能导致QRS-T波形态改变,从而影响S-ICD体表心电图筛查结果。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共有30例。对上述患者采取导管消融治疗。对其治疗前后LVDD、LAD、LVEF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 LVDD、LAD相比较治疗前较低(P<0.05),治疗后LVEF指标相比较治疗前较高(P<0.05)。结论:在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导管消融治疗,可较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促进其病情康复。由此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在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导管消融 心动过速型心肌病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共有30例。对上述患者采取导管消融治疗。对其治疗前后LVDD、LAD、LVEF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 LVDD、LAD相比较治疗前较低(P<0.05),治疗后LVEF指标相比较治疗前较高(P<0.05)。结论:在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导管消融治疗,可较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促进其病情康复。由此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在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导管消融 心动过速型心肌病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低功率射频消融治疗在猪瘦肉组织中形成的消融灶特点。方法:将30份猪瘦肉组织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份。使用MedSphere射频消融仪,分别采用1~10W恒定功率,在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观察消融过程中针尖温度变化及消融后大体标本的消融灶形态,并测量消融灶径线,计算消融灶的体积和纵横比。比较不同功率组消融灶体积及形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除1W组针尖未能形成消融灶外,其余各功率组均形成椭球体消融灶。其中以3W组消融灶平均体积最大[(1.76±0.40)cm3],消融灶体积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消融灶形态最接近球形(平均纵横比为1.21)。病理HE染色可见消融区组织呈凝固性坏死,其大小与大体标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dSphere射频消融仪在功率为3W时所得的消融灶体积最大,形态最接近球形,可用于临床中浅表器官及近危险部位病灶的消融治疗。

  • 标签: 低功率 射频消融 超声
  • 简介:回忆起往昔的教育教学经历,我发现很多时候,我所扮演的是一个审讯官的角色。用心谛听孩子的心声已经离我渐行渐远了。在我的口头禅中已经不自觉有了“为什么?”“是不是?”匠气式的话语,这一话语也使得我的教育教学行为走向了僵化,教育效果自然打了折扣。

  • 标签: 教育教学 教学经历 行为走向 教育效果 口头禅 话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四十年前我在哈里村出生。母亲把我的脐带埋在房后菜园里三棵碗口粗的白杨树的树根下,从此哈里村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体。她用原生的自然风物和纯粹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我十二年。十二岁离开之后,我经常在梦里回到这里的山水草木间,特别是在北京飘摇不定经常搬家的十年,几乎所有梦境的背景都是哈里村。那时候渴望回来,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心动过速消融组中有1例出现了III度的房室传导阻滞,①心动过速消融组,心动过速消融组 

  • 标签: 临床观察 室性 导管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治疗、房颤导管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LAAO)数据。于术后第3、6和12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在院期间及出院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死亡、血栓栓塞、血管穿刺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9例患者,年龄(68.8±10.2)岁,其中男8例。9例均为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3(1,5)年。9例患者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均达到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且消融径线达到完全阻滞。其中5例患者同期行LAAO,术中检查未见残余分流及器械移位。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9例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死亡、血栓栓塞事件、血管穿刺并发症、心脏压塞、心房食管瘘。1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后自行吸收。结论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的患者行导管消融术同期行或不行LAAO可能是安全、可行的。研究结论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前期 导管消融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2018年7~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实施医护同步全程服务责任制管理模式,并应用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比较实施前(2018年1~6月)及实施后(2018年7~12月)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施后患者对护士对护理排班、护理流程、健康宣教、心电监护、并发症护理等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能有效规范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护理流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 标签: 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快速心律失常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并纳入采用导管消融与室率控制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试验,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5项研究,累计有423例患者,其中214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显著升高,MD为5.21%(95%CI:1.69~8.73,P=0.004),但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80%,P=0.0006)。经调整纳入测量指标,行敏感性分析排除异质性来源之后,重新纳入软件进行Meta分析,文献间未发现异质性(I^2=0%,P=0.49),此时LVEF的MD变为7.31%(95%CI:5.18~9.45,P<0.00001)。同时,对导管消融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6min步行距离、峰值耗氧量、脑钠肽、NHY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进行分析,与室率控制治疗相比,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导管消融与室率控制治疗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相比,前者改善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心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趋势更明显,但更确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生活质量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功率激光及不同浓度臭氧对猪正常椎间盘消融效果及安全度。方法6头小型猪,随机分为激光组和臭氧组,每组3头。采用不同激光功率及不同臭氧浓度进行消融,观察不同时间点椎间盘影像学变化,3个月后处死动物,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激光组及臭氧组均存在随激光功率及臭氧浓度正相关的椎间盘MRIT2信号减低,3个月后,激光组椎间盘退变较臭氧组明显。结论激光对正常椎间盘消融作用大于臭氧,同时,对正常组织的破坏程度及继发退变也大于臭氧。

  • 标签: 激光 臭氧 导管消融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抗菌导管同普通导管应用于对深静脉导管所致感染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抗菌组(应用抗菌导管)与普通组(应用普通导管),每组45例,比较两组导管所致感染情况。结果其中抗菌组共4例患者导管培养提示阳性,但普通组共10例患者导管培养提示阳性,对两组相较,其差异呈显著性(P<0.05)。在抗菌组中,共30例患者系非肿瘤患者,其导管培养提示均为阴性,而普通组共33例患者系非肿瘤患者,其中导管培养提示阳性者为5例,对两组相较,其差异呈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抗菌导管尽管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率,而肿瘤患者以及免疫水平较低下的患者应用后,其效果还不十分理想。导管感染的发生能够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害,目前降低患者导管的感染率,其关键还在于临床积极预防。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感染 普通导管 抗菌导管 预防 效果
  • 简介:目的对比CT引导微波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CT引导下消融治疗的原发或转移性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微波消融组29例,冷冻消融组19例,比较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消融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微波消融组与冷冻消融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48%(10/29)vs42.11%(8/19);χ^2=0.285,P=0.594],术后3个月消融治疗有效率[72.41%%(21/29)vs73.68%(14/19);χ^2=0.009,P=0.923]及疾病控制率[96.55%(28/29)vs94.74%(18/19);χ^2=0.095,P=0.7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72%、81.28%、64.54%、54.91%,冷冻消融组分别为94.07%、81.13%、57.33%、43.04%,2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CT引导微波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均较为有效且相对安全。

  • 标签: 肺肿瘤 微波消融 冷冻消融
  • 简介:背景和目的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年发展比较快的肝癌治疗手段,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可反复治疗的特点,多项研究证明其对于小肝癌的疗效与手术切除相似,被认为是不能手术小肝癌的主要替代手段,甚至可作为小肝癌的一线治疗手段。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TACE联合射频消融,TACE可发现和治疗一些以前没有发现的微小病灶,控制肝肿瘤周围可能存在的微卫星灶,并有利于日后射频治疗的施行;此外,射频消融术前行TACE治疗,可以减少肝肿瘤的血流,从而减少射频消融过程中的热流失,从而增加消融范围;射频消融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协同发挥TACE过程中注入化疗药物的疗效。因此TACE联合射频消融可提高肝细胞癌的疗效。本研究是第一项研究RFA联合TACE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比较RFA联合或不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此项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完成。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189例直径小于7cm的肝细胞癌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完成对照试验。入选标准:1年龄18~75岁;2HCC单个病灶≤7cm,或3个或以下病灶,每个≤3cm;3无影像学证据显示大血管侵犯且无肝外转移;4B超下可见病灶且病灶和腹壁之间有安全距离;5ECOG体力状态评分0;6之前未接受过HCC治疗;7患者Child-Pugh肝功能A或B级。患者随机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TACE-RFA,n=94)或单纯RFA治疗(n=95)。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体生存率,次要终点为无复发生存率,第三终点为不良事件。结果随访7至62月期间,TACE-RFA组死亡34例,复发33例;RFA组死亡48例,复发52例。TACE-RFA组与RFA组患者1年、3年及4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6%、66.6%、61.8%以及85.3%、59%和45.0%。两组对应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9.4%、60.6%、54.8%以及66.7%、44.2%和38.9%。TACE-RFA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RR=0.525,95%CI:0.335~

  • 标签: 射频消融 肝细胞癌 肝动脉栓塞 无复发生存率 总体生存率 化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ICE)引导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LAAC)"一站式"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8例行导管射频消融和LAAC"一站式"手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男34例,女24例,年龄(64.3±8.3)岁,年龄范围为41~80岁。记录特殊房间隔解剖、房间隔穿刺时间、房间隔穿刺成功率、术中透视时间及曝光量、"一站式"手术成功率等指标。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32例。房间隔穿刺时间为(708±179)s,术中透视时间(25.6±8.9)min,术中X线曝光量为(537±394)mGy。房间隔穿刺成功率为100%(58/58),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为100%(58/58),左心耳满意封堵率为98.3%(57/58)。结论ICE引导下行导管消融和LAAC"一站式"手术可行、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心房颤动 "一站式"手术 心腔内超声 导管消融 左心耳封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房驱动灶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8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52~75岁,采用传统单纯消融肺静脉治疗方案;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51~73岁,在肺静脉隔离基础上,采用分散电图指导下驱动部位消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F-β及MMP-9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术中房颤终止率及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GF-β、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MMP-9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均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31.37±4.75)μg/L比(35.38±5.28)μg/L,(143.58±19.45)μg/L比(155.16±20.58)μg/L](均P<0.05)。研究组术中房颤终止率为90.48%(38/42),术后房颤复发率为7.14%(3/42),对照组术中房颤终止率为73.81%(31/42),术后房颤复发率为23.81%(10/42),两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房驱动灶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TGF-β、MMP-9水平,降低房颤复发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驱动灶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颤导管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护理对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房颤导管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去除心电图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出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房颤冷冻消融术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缩短患者去除心电图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房颤 导管消融术 左心耳封堵治疗 迷走神经反射 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