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后窦性心律维持对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前瞻性观察术后第3天、1、2、3、6及12个月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舒张功能[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液流速峰值与舒张晚期流速峰值的比值(E/A)、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液流速峰值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的变化。术后相应随访时间点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判断房颤是否复发。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持续性房颤患者34例,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59.7±9.1)岁。术后第1、2、3、6和12个月LAD分别为(42.5±4.2)mm、(41.4±4.2)mm、(40.7±3.8)mm、(40.0± 3.6)mm及(40.2±3.8)mm,较术后第3天(46.7±4.1)mm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2个月LVESD较术前明显降低[(29.8±2.5)mm对(32.4±4.8)mm,P=0.02],但术后第1、2、3、6和12个月的LVED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P=0.83、P=0.90、P=0.54、P=0.76)。术后第2、3、6和12个月时LVEF(66.3%±5.0%,66.7%±5.9%,66.6%±5.9%、68.7%±4.5%)与术前(62.2%±7.0%)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2、P=0.001);术后第2、3、6和12个月LVEF与术后第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P=0.54、P=0.57、P=0.10 )。术后第1、2、3、6及12个月E/A(1.2±0.6、1.3±1.0、1.1±0.6、1.1±0.3、1.1±0.4)与术后第3天(2.4±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样,术后第1、2、3、6及12个月的E/e′(11.7±3.5、11.1±3.9、10.9±3.0、11.6±3.2、12.0±3.3)与术后第3天(14.7±4.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1、P=0.002、P=0.0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6个月和术后1年复发,再次消融均成功。1例患者术后12个月时失访。结论射频导管消融可改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术后第1个月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基本恢复。

  • 标签: 心房颤动 收缩功能 舒张功能 射频导管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术一站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加以评价。方法:随机挑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一病区2022年5月~2023年5月96例左心耳封堵+ 导管消融术一站式介入治疗房颤患者,使用临床试验随机分配方法分为研究组(n=48)和普通组(n=48)。研究组实行围手术期护理而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间的差别。结果:(1)研究组护理工作整体满意率和普通组方面对比,P<0.05。(2)研究组住院时间及费用和普通组方面对比,P<0.05。结论: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术一站式介入治疗房颤患者中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并严格控制其实际住院的天数和时间。

  • 标签: 房颤 左心耳封堵 导管消融术 一站式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房颤动病人左心耳封堵联合导管消融术一站式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左心耳封堵联合导管消融术一站式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例,对围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食道黏膜损伤,经及时的治疗及护理后未对正常的恢复及预后造成影响。在术后随访中所有患者封堵器均正常使用,未出现新的栓塞、房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结论:左心耳封堵联合导管消融术一站式治疗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其治疗的效果和质量也受到了众多医护人员和患者高度的评价与认可,而治疗方法的改变导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需求也具有相应的转变,对此临床上应该加强重视,帮助医护人员掌握相关治疗知识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切实帮助患者安全、顺利、舒适的度过围术期。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左心耳封堵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病科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原因和对策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47例置管的病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其PICC导管移位原因并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对策干预。结果在147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中,其中共出现21例发生导管移位,8例滞留在外周静脉,13例误入颈内静脉。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患者体位不当、过度活动、固定不牢、情绪紧张等。结论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使临床中常出现的并发症,应加强护理对策干预,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防止出现移位。

  • 标签: PICC 留置导管移位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乙醇消融与单纯射频消融对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颈部彩超确认为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且结节最大直径≥20 mm,穿刺病理结果为良性,拟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手术的80例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别行单纯射频消融手术治疗(A组,n=40)和射频消融联合乙醇消融治疗(B组,n=40),观察术中射频消融能量差异、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患者满意度和术后3、6、12个月结节体积及最大直径的变化。分析两组各自的临床效果及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Friedman的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B组术后12个月结节体积较术前缩小值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5.1) mL比(5.5±4.9) mL,P<0.05];B组术后12个月结节最大直径较术前缩小值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6) cm比(1.4±0.8) cm,P<0.05];术后6~12个月期间,B组结节缩小趋势较A组更明显(P<0.05)。B组射频能量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1.18) kJ比(3.89±1.17) kJ,P<0.05]。术后2例出现声音降低,2周内恢复;术中1例出现局部出血,消融后止血。A组患者满意度,与B组患者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比90.0%,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囊实性结节行射频消融联合乙醇消融治疗,较单纯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结节缩小效果,且能够降低消融使用能量。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甲状腺结节 消融技术 乙醇
  • 简介:近日,葫芦岛市人民检察院坚持“依法办案”为原则,采取换位思考,以真心、诚心、耐心和细心去接待“老上访”,运用释法说理、人为关怀、真情感化、司法救助等手段,圆满解决了一起长达十余年的上访案件。上访人高亚琴、田玉兴、田玉喜、田淑萍、田淑丽系被害人田玉福的母亲、哥哥和姐姐。2001年4月17日下午四五点钟。田玉福骑摩托车来到葫芦岛市杨郊乡向承包矿点的王强索要欠款,两人发生口角,田玉福便向王强冲了过去。王强退到屋里,田玉福在门口被王强的朋友王德志拦住,二人撕扯在一起。王强等人很快将二人拉开,

  • 标签: 上访人 关怀 真情 葫芦岛市 人民检察院 2001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快速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射频消融术;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心包填塞1例,穿刺部位渗血、血肿1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射频消融术和射频消融的护理,去除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烦恼,避免这些药物可能存在的剂量或用药时间相关的副作用,也可去除因反复心律失常对患者生理与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 标签: 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过年期间,小张的“七大姑八大姨”发现她脖子特别粗,感觉有根“大粗链子”戴在她脖子间。爱美的小张赶忙到医院就诊。经彩超检查发现,小张颈部的“粗链子”其实是甲状腺结节,且这个结节已经大到影响美观了。对于爱美的小张,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既消除病灶,又安全美观呢?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微创 爱美 美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移动消融技术在微波消融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7月,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固定针微波消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移动消融技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融范围为(8.24±0.81)cm3、消融时间为(3.19±0.38)min,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为78.7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接受移动消融技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消融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移动消融技术 固定针微波消融 甲状腺良性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接受微波消融治疗中实施移动消融技术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我科室2015.3-2022.7收治的26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实施临床研究,由红篮球分组方法进行分组,(130例常规组)固定微波消融,(130例研究组)移动微波消融。观察组间患者消融时间。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消融时间较少;研究组消融有效率99.92%,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在微波消融治疗中实施移动消融技术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使消融时间减少,完全消融率得到提升,建议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和运用。

  • 标签: 移动消融技术 固定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治疗 甲状腺良性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纯射频导管消融术及联合左心耳封堵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单纯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射频组)84例及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组)102例的持续房颤患者,前瞻性观察其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SF-36量表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9±3)个月从躯体健康(PCS)及精神健康(MCS)两方面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随访(8.1±2.4)个月。①射频组术后2次随访PCS、MCS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次随访PCS、M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站式组PCS、MCS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次随访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3)个月MCS高于术后3个月(54.57±8.51对50.45±9.45,P<0.01)。②射频组及一站式组术前PCS、M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频组术后3个月PCS(47.38±8.76对43.14±8.13,P<0.01)及术后(9±3)个月PCS(46.59±7.36对43.62±8.01,P<0.01)高于一站式组,一站式组术后(9±3)个月MCS高于射频组(54.57±8.51对50.54±8.61,P<0.01)。③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患者基线生活质量、时间因素(P均<0.01)及是否复发(P<0.05)对房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存在影响。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及一站式手术均可以提升持续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两者在改善SF-36量表中的PCS及MCS方面存在差异。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左心耳封堵 心房颤动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左心房黏液瘤外科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接受导管消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左心房黏液瘤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数据、消融术中参数和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并随访导管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情况和临床预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导管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9例患者年龄(55.8±9.1)岁,男性3例(3/9),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3例(3/9),心房扑动(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例(6/9)。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导管消融治疗,围术期均未发生卒中、心包积液、心脏压塞、血管并发症及大出血事件。随访40.0(27.5,55.5)个月,9例患者中有6例(6/9)初次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总体窦性心律维持比例为2/3。3例房颤患者中有1例(1/3)出现早期房颤复发(术后3个月),6例房速或房扑患者中有2例(2/6)房扑患者出现极晚期新发房颤和/或复发房扑(分别为术后19、29个月)。3例复发患者中有2例接受再次消融,其中1例维持窦性心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复发黏液瘤,未发生死亡、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事件。结论左心房黏液瘤外科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导管消融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一项治疗选择。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脏肿瘤 导管消融术 窦性心律维持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短时间隔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11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ACE和RFA治疗,根据TACE治疗后行RFA治疗的时间间隔的长短,分为短时间间隔组(间隔时间≤7 d,61例)和长时间间隔组(间隔时间>7 d,56例),观察其疗效。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生存(OS)时间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生存率,Cox多因素分析TACE-RFA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的危险因素,χ²检验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短时间间隔组的有效率(72.1%,43/61)高于长时间间隔组(41.1%,2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P=0.01)。短时间间隔组患者的中位PFS时间(14.9个月)长于长时间间隔组(9.1个月),2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90,P=0.01);短时间间隔组的中位OS时间(34.7个月)长于长时间间隔组(20.3个月),2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60,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风险比(HR)=2.42,P<0.01]、肝硬化(HR=2.04,P<0.01)、时间间隔(HR=0.44,P<0.01)、谷草转氨酶(HR=1.71,P=0.03)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间隔TACE-RFA序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肝细胞 化学栓塞,治疗性 导管消融术 短时间间隔
  • 简介: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

  • 标签: 导管 人生 快乐 悲哀 容器
  • 简介:儒佛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备受关注的问题。作为两种不同文化型态的儒学与佛学,在佛教传入伊始就处于一种既相互冲突又相互吸收、融合的关系之中。在这种复杂的演变关系中,佛教面对本土文化的排斥和打击,吸取儒家的伦理道德等思想,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逐渐站稳了脚跟、并渐渐融入到传统文化之中,且在中土与儒、道两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标签: 佛教传入 佛学 儒学 儒家 思想史 批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性。方法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用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50例用胶布做蝶形固定。比较两组导管固定效果。结果实验组固定松动率、导管脱出率分别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46%、26%(P<0.05)。结论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比用胶布固定更有效。

  • 标签: 导管固定 中心静脉 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