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视化导管贴在临床导管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腹腔穿刺引流患者91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5)与行可视化导管贴干预实验组(n=46),对比两组导管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皮肤情况观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可视化导管贴在临床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观察患者皮肤情况,且粘贴效果较好,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可视化导管贴 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终端位置对导管留置的影响。方法对83例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实施PICC置管术,观察导管终端位于不同位置时导管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导管终端位于上腔静脉与位于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的留置时间分别为(25.32±17.98)d和(5.60±3.10)d,差异有显著性(P〈0.01);导管终端位于上腔静脉时,1.37%的患儿发生导管终端周围皮肤肿胀发红,而终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时,发生率为7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当导管终端位于上述2位置时,患儿在静脉炎、堵塞、败血症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终端的理想位置是上腔静脉,置管时应尽量使导管终端置入上腔静脉。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终端 留置导管
  • 简介:摘要:我国沿海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风能资源,属于绿色清洁能源。为高效落实海上风电相关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实施,积极落实导管架相关建造优化研究工作较为必要且重要,对此,本文主要围绕着海上风电当中多桩导管架式的基础导管架科学优化开展深入研究及探讨。本次课题研究可谓是运用到各种学科方法、基础理论及成果,并从整体入手综合研究本课题,以保证本次课题研究的客观性及精准性,期望可以为后续更多技术工作者和研究学者对此类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 标签: 多桩导管架 海上风电 基础 导管架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冷冻消融术对比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3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09年10月。收集冷冻消融术对比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3个RCT,2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射频消融术的消融靶点数目明显少于冷冻消融术(p<0.05)外,其消融成功率WMD=1.03,95%CI(0.33,3.24),术后一年内复发率WMD=1.49,95%CI(0.24,9.31),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WMD=0.81,95%CI(0.12,5.41)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研究证据表明冷冻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术后复发、房室传导阻滞方面并无差异,但冷冻消融消融靶点数目明显高于射频消融术。但由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仍需要大样本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冷冻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冷冻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室上性心动过速 meta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犬室间隔心肌内激光与射频消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健康的成年比格犬1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激光组和射频组各6只,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心尖激光或射频消融实验犬室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通过影像、实验室、病理分别对消融术前以及消融后即刻、1周、1个月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所有实验犬消融后均存活。激光组及射频组消融后左室流出道峰值梯度即刻降低(均P<0.05),但在1周后较消融前升高(P<0.05),1个月后与消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厚度在消融后即刻较消融前增厚(均P<0.05),消融后1周、消融后1个月与消融前比较变薄(均P<0.05)。射频组消融体积大于激光组[(372.50±69.06)mm3对(116.65±20.15)mm3,P<0.001],穿刺与消融时间少于激光组[(56.00±3.22)s对(260.00±65.39) s,P<0.05)]。结论激光及射频两种消融方式在室间隔心肌消融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相比较而言,射频消融操作相对简便。

  • 标签: 超声引导 室间隔 激光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单次手术中进行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房颤)一站式治疗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单次手术中进行房颤消融和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治疗。评估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成功率和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358例房颤患者,男性189例(52.8%),年龄(69.0±8.0)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62例(45.3%),持续或长程持续性房颤196例(54.7%),CHA2DS2-VASc评分(3.2±1.5)分,HAS-BLED评分(2.4±1.1)分。其中350例(97.8%)为先消融后封堵,8例(2.2%)为先封堵后消融;射频消融353例(98.6%),冷冻消融5例(1.4%)。所有患者成功完成肺静脉隔离,其中180例(50.3%)患者附加线性消融和/或基质改良。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成功率为100%(358/358)。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共14例(3.9%)。其中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12例(3.4%),包括6例(1.7%)心包积液、1例(0.3%)卒中和5例(1.4%)血管穿刺并发症;2例(0.6%)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无大出血和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对症状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治疗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卒中 导管消融术 左心耳封堵 一站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选择性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88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CEA、EGFR、AFP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生存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可提高疗效及远期生存率。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 射频消融术(RFA)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微波消融(MWA)和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两家医疗中心收治的61例(潍坊医学院附属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30例、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31例)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MWA治疗设为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治疗和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2)近期疗效。(3)随访和生存情况。(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住院、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6个月内每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实验室指标、肿瘤标志物、腹部增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了解患者生存与疾病进展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Pearson校正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个时间点生存率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肝细胞癌患者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为(58±8)岁,年龄范围为43~73岁。61例患者中,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1)治疗和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①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TACE治疗次数、MWA治疗次数、首次TACE治疗至首次索拉非尼服药时间、索拉非尼服药时间分别为1次(1~5次)、2次(1~4次)、5 d(5~9 d)、24个月(6~72个月),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次(1~5次)、0、6 d(5~9 d)、16个月(6~60个月),两组患者TACE治疗次数、MWA治疗次数、索拉非尼服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01,-7.213,-2.614,P<0.05)。两组患者首次TACE治疗至首次索拉非尼服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3,P>0.05)。②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TACE并发症发生;观察组3例患者发生MWA并发症,其中肝包膜下少量出血2例,胸腔积液1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缓解。③索拉非尼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索拉非尼2个月后均出现≥1种与索拉非尼相关的Ⅰ~Ⅲ级不良反应,无Ⅳ级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发生手足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皮肤色素脱失、腹泻、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发热、疲劳、肝功能障碍、骨髓抑制分别为8、3、4、3、10、18、20、20、20、15、3、2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9、3、3、2、13、19、23、12、21、12、6、2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0.000,0.000,0.000,0.796,0.177,1.082,3.674,0.208,0.435,0.601,0.000,P>0.05)。发生索拉非尼不良反应患者经对症治疗、减少索拉非尼剂量或间断停药后均缓解。(2)近期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甲胎蛋白(AFP)为16 μg/L(3~538 μg/L),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AFP为292 μg/L(9~642 μg/L),两组患者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4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肿瘤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4、11、6例、0,80.6%(25/31),100.0%(31/31),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13、12、3例,50.0%(15/30),90.0%(27/30),两组患者肿瘤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3,P<0.05);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3,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61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0~7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0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28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8例为肿瘤局部进展,4例为门静脉主干癌栓,11例为肝内转移,5例为肺转移;对照组30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13例为肿瘤局部进展,6例为门静脉主干癌栓,6例为肝内转移,5例为肺转移。61例患者中,观察组28例死亡,对照组29例死亡。观察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8.0个月、18.0个月,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5个月、11.5个月,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21,10.506,P<0.05)。观察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37%、2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3%、13%、7%,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635,4.623,3.139,P<0.0167)。观察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40%、2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3%、13%、7%,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965,4.900,3.684,P<0.0167)。(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肿瘤最大直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风险比=0.483,6.196,12.646,5.049,2.950,4.791,95%可信区间为0.284~0.823,3.198~12.003,5.031~31.785,2.586~9.858,1.366~6.369,2.507~9.155,P<0.05)和(风险比=0.427,5.804,7.032,5.405,2.925,4.410,95%可信区间为0.248~0.735,3.043~11.070,3.071~16.101,2.685~10.881,1.364~6.270,2.331~8.34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肿瘤最大直径、BCLC分期、肝硬化、HBV感染是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0.183,5.886,17.544,4.702,3.801,95%可信区间为0.090~0.370,2.648~13.083,5.740~53.622,1.928~11.470,1.368~10.562,P<0.05)和(风险比=0.201,3.850,3.843,3.598,3.726,95%可信区间为0.098~0.411,1.761~8.414,1.526~9.682,1.444~8.963,1.396~9.947,P<0.05)]。结论与TACE联合索拉非尼比较,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MWA治疗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安全、有效。治疗方案、肿瘤最大直径、BCLC分期、肝硬化、HBV感染是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动脉化疗栓塞 超声 微波消融 索拉非尼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疾病中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乳腺导管内疾病在乳腺导管造影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影像特点,及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内疾病诊断的优势,并分析其病理结果,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溢液乳腺疾病20例,包括乳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6例及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回顾性分析其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20例:乳腺常规检查诊断导管扩张4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0例,乳腺癌1例;乳腺常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40%。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诊断导管扩张6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9例,乳腺癌2例;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为95%。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极高价值。对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病等疾病亦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乳腺导管造影在导管内疾病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标签: 乳腺疾病 导管 乳腺 乳腺导管造影 乳头溢液
  • 简介:摘要:气门导管是气门发动机的导向装置,是引导发动机气门开闭运动的一个重要零件,对气门起导向作用。粉末冶金气门导管和与其相竞争的材料相比, 在耐磨性与价格方面都具有优势, 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气门导管工作温度较高,润滑较差,一般用含石墨较高的铸铁或铁基粉末冶金制成,以提高自润滑性能。本文介绍了粉末冶金法生产的气门导管及其导管用铁粉的研究与生产。

  • 标签: 气门导管 粉末冶金 耐磨性 自润滑 铁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脉冲场消融是以脉冲电场为能量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新型非热消融方法。研究表明,与其他细胞和组织相比,心肌细胞的膜对脉冲场消融产生的电穿孔具有高敏感性,可定向治疗而不会对周围其他组织造成损伤,所以脉冲场消融较其他消融方法更适用于心脏消融。本文就脉冲场消融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研究与设备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脉冲电场 心脏消融 研究进展
  • 简介:  包虫囊肿是流行于地中海国家的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在克罗地亚,每年都会发现20~30例.1990-2006年共有340例患者因感染棘球蚴病入院治疗.其中86%的患者表现为肝囊肿.包虫囊肿可用药物治疗,但治愈率仅为30%,也可行外科手术切除,但会引起肝脏严重损伤,因此手术不是可供选择的方法或治愈的手段.经皮穿刺治疗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我们使用酒精硬化或射频热消融两种方法治疗包虫病,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病变的位置和(或)囊肿的复杂程度以及囊肿是否为多发性.……

  • 标签: 包虫病热 消融治疗 热消融
  • 简介: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肾癌被发现。传统的肾癌治疗以根治性肾切除术及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surgery,NSS)为主,其创伤大、并发症多。因此,一些小肿瘤的治疗正逐步转变为保留肾单位的根治术或非根治性肾脏肿瘤消融术等。

  • 标签: 消融治疗 早期肾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 根治性肾切除术 surgery 冷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年限在2012年4月~2015年4月之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功能。结果观察组室性早搏患者的LVEF(67.98±5.42)%、LVEDD(45.79±5.45)mm以及LVESD(34.98±4.95)mm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室性早搏的患者,使用射频消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射频消融 室性早搏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高频热水消融(high-fequencyinducedthermotherepy,HITT)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疗效、副作用和并发症。方法使用HITT治疗56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病人(男44例,女12例)的64个病灶(其中8例病人有2个病灶),56例病人中42例为原发性肝癌(HCC),14例为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直径1.6~7.0cm(平均3.5cm)。其中HCC病人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再行HITT治疗。HITT的治疗效果通过治疗后1个月复查螺旋CT评估。结果通过对术后1个月CT影像学资料的观察,结果显示64个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的48(75%)个病灶完全坏死。肿瘤直径〈3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0%(27/30);3~5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72%(13/18);〉5cm的病灶未呈现完全坏死。没有病人治疗后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本研究显示HITT是治疗直径〈3cm经TACE治疗后的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病人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而它对3~5cm的病灶相对有效。

  • 标签: 高频热水消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癌
  • 简介:摘要射频消融因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乳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回顾近十余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肿瘤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流程,如适应证、禁忌证、引导方式、消融工具、消融时间、疗效评价等做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消融技术 导管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