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是一种传染性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目前已造成全球25个国家的5万余人感染,1千余人死亡。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出现发热和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而导致死亡。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明确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近期国内外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抗病毒药物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更加有效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抗病毒 药物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目前我们需要一直重视的病毒,从被发现到现在已经足足有近两年时间了。由于其传播速度快、感染危害大和传播基数大的实际情况,即便是已经研制出疫苗的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而对于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疑是危险的。这不仅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本身的危害巨大,对于正在成长初期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更加危险的。同样,从另一方面来说,孩子们对于身体尚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身体一旦出现状况,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前期潜伏期长的病毒,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有一个及时准确的反馈。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向幼儿普及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从而顺应当今社会防疫的要求,保护好幼儿们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幼儿教育 新冠防治 新冠普及
  • 简介:摘要本文于2020年4月16日优先发布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的患病情况。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0年2月16日至3月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分院收治的确诊COVID-19患者8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8例,年龄(41.69±18.6)岁(3个月至85岁)。所有患者经眼科会诊筛查是否合并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筛查方法为先通过眼部症状问诊和结膜炎体征检查确定是否有结膜炎的临床表现,对有结膜炎临床表现的患者行结膜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81例患者中3例患者(3.70%)有眼部不适主诉,在确诊COVID-19之后第(16.67±9.29)d出现。3例患者的眼部体征均不符合病毒性结膜炎的典型表现,双眼结膜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无证据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的诊断。其余78例患者无结膜炎的症状和体征。结论COVID-19患者中未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其患病率较低。(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33-437)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结膜炎 核酸类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间质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 文章收集2021年1月-12月间XXX疾控中心核酸检测确诊的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同时纳入18例间质性肺炎患者,从临床表现、肺CT,血生化各检查方面鉴别诊断。结果 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均经核酸检测结果确诊。结论 新冠肺炎疾病需要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相鉴别,主要是其他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间质性肺炎等情况相鉴别,尤其是对疑似病例需要尽可能采取核酸检测、胸部CT检查、临床表现等结果进行评估,增加鉴别的准确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间质性肺炎 诊断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营养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营养管理可改善营养状况、免疫状况、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应将营养管理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

  • 标签: 营养支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特点。对2020年1月22日—2月17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及其金山分院收治的10例COVID-19患者及同期收治的30例其他病毒导致的病毒肺炎(非COVID-19)患者血白细胞分类进行分析。10例COVID-19患者白细胞计数为4.95(3.90,6.03)×109/L,白细胞减少2例(2/10);淋巴细胞绝对值为1.20(0.98,1.50)×109/L,减少2例(2/1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1(0.01,0.01)×109/L,减少7例(7/10)。与COVID-19组相比,30例非COVID-19患者白细胞计数8.20(6.78,9.03)×109/L(P<0.001);淋巴细胞绝对值1.75(1.20,2.53)×109/L(P=0.036),16.7%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01,0.03)×109/L(P=0.005),16.7%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COVID-19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数值显著低于非COVID-19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性肺炎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出现凝血指标的异常和凝血功能紊乱常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大部分死亡病例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住院患者,凝血指标的监测将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就凝血检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凝血功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临床症状多样,其中轻症或无症状患者合并嗅觉功能障碍被越来越多地报道。本文回顾了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COVID-19患者嗅觉障碍的潜在机制及应对措施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以期对疫情期间不明原因出现嗅觉障碍的患者引起重视并指导临床医师的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肺部超声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影像学特点,探讨肺部超声B线评分(LUBS)在COVID-19病情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3月在本院经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COVID-19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3.6±14.5)岁。在治疗前期和治疗后期参照床旁肺部超声(BLUE)方案对肺部进行超声探查,描述B线数目、肺实变或胸腔积液、胸膜线形态等影像学特点,并计算LUBS,与同步的氧合指数(PaO2/FiO2)进行关联性分析。同时,也对同一确诊患者治疗前后的B线评分变化进行配对分析。结果11例COVID-19确诊患者均可探及数量不等的B线,融合B线5例、肺实变5例、胸膜线中断或不光滑3例。LUBS与同步的PaO2/FiO2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9,P=0.004),且治疗前后的LU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VID-19诊治过程中,LUBS有助于实时、安全而便捷掌握肺部病变情况,为评估COVID-19病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部超声 B线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信息,全面了解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研究的注册特点。方法分别检索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COVID-19相关临床试验,检索起始时间不限,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12月14日和2021年3月19日。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注册量、注册提交时间、国家/地区、招募状态、研究类型、招募人数和研究阶段等方面对全球COVID-19注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3月19日,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COVID-19临床试验775项。截至2020年12月14日,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注册COVID-19临床试验4 137项,3 157项(76.31%)临床试验招募的受试者为年龄≥18岁的人群,干预性研究2 347项,观察性研究1 759项。干预措施主要为药物治疗、生物制品和器械治疗。干预性研究招募人数为110(48,308)例,观察性研究的招募人数为300(100,1 000)例。干预性研究的临床分期以Ⅱ期(570项)和Ⅲ期(358项)为主。COVID-19临床试验处于招募状态的最多,占50.33%(2 082/4 137), 542项(13.10%)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干预性研究中,多中心研究数量为729项(31.06%),参与研究的中心数量为5(2,15)个。结论目前全球开展COVID-19相关临床试验数量多,干预措施多样,但招募人数不尽合理,多机构合作的多中心研究较少。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临床试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试验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联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等2020年1月至6月发表的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单纯西医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总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患者退热率、胸部CT恢复率、淋巴细胞计数(LYM)、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安全性。使用Cochrane手册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估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评价总有效率的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包括1 039例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59例,单纯西医治疗组4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清肺排毒汤类、连花清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或热炎宁合剂等治疗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退热率、胸部CT恢复率〔总有效率:优势比(OR)=2.95,95%可信区间(95%CI)为2.10~4.14,P<0.000 01;退热率:OR=3.01,95%CI为1.64~5.53,P=0.000 4;胸部CT恢复率:OR=2.53,95%CI为1.83~3.51,P<0.000 1〕,增加LYM水平〔均数差(MD)=0.26,95%CI为0.02~0.50,P=0.03〕,降低CRP含量(MD=-17.68,95%CI为-33.14~-2.22,P=0.02)。对报告总有效率的12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漏斗图分布不完全对称,说明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新冠肺炎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相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联合在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均更优。

  • 标签: 中西医 中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健康及公共卫生受到了严峻考验。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每年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800万。随着吸烟与COVID-19关系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二者之间的关联逐渐被发现,但目前仍存在争议,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吸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OVID-19发病率,影响COVID-19诊断的准确性,增加COVID-19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从而导致不良预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不仅在SARS-CoV-2易感性中起关键作用,还可能参与感染后的调控,影响疾病预后;但是,吸烟对ACE2水平的影响尚不明确。吸烟危害健康是不争的医学事实,吸烟应是防控疫情最重要的“可避免风险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吸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与非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尤其是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方法纳入并收集2020年2月9日至2020年2月29日武汉同济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回顾性收集患者发病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住院转归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5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老年患者21例(占41.2%),平均年龄为(71.9±6.4)岁,非老年患者30例(占58.8%)。伴有发热症状的老年患者为13例(占61.9%),低于非老年患者27例(占90%)(χ2=5.764,P=0.016)。老年患者胸部CT均为双侧肺炎表现,而非老年患者25例(占83.3%)具有该表现(χ2=3.880,P=0.049)。老年患者合并冠心病(61.9%)、高血压(26.8%)均高于非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抗病毒药物、全身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率更高,死亡病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特殊性,其症状不典型,合并疾病多可能是老年患者临床预后较差的原因,且采取更加严密的监测和更精细的救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老年人 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控策略之一。同源接种是现阶段标准的COVID-19疫苗接种方案,但是由于疫苗可及性、保护效力下降等问题,疫苗混合接种方案的研究正逐步开展。本文综述疫苗混合接种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后续COVID-19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 混合接种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患者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广安市收治的3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影像学资料。将23例普通型患者设为普通组,7例重型或危重型患者设为重症组。分析30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影像学基本特征及动态演变特征,并将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COVID-19患者均患有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63.33%)、咳嗽(56.67%),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咳痰、畏寒、头痛、咽痛、胸闷气促、流涕、肌肉痛、乏力、腹痛等。实验室指标以C反应蛋白增高、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较为常见。重症组较普通组肌肉痛、胸闷气促、乏力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COVID-19患者双肺可见多发单纯磨玻璃阴影(93.33%)和实变(90.00%);重症组纤维条纹征、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微血管扩张征、血管束增粗、胸膜增厚的比例(85.71%、100.00%、85.71%、57.14%、85.71%、57.14%、57.14%)显著高于普通组(39.13%、52.17%、26.09%、17.39%、26.09%、17.39%、13.04%),重症组受累程度积分高于普通组。结论普通组与重症组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临床及放射科医生结合影像表现、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可以对COVID-19患者病情进行更准确的评估与治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临床表现 CT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日本在举办东京奥运会期间(包括前后14 d)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特点,为今后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的防疫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东京奥运会期间的全球、日本及涉奥人员新冠肺炎发病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布滞后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对疫情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东京奥运会防疫措施及效果。结果2021年7月6日至8月22日,日本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共468 564例,东京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共138 690例,发病均呈急剧升高趋势。日本3 d前和东京1 d前的发病率与奥运代表团的发病率正相关。涉奥人员中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共538例,发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奥运服务人员,占总病例数的53.72%。各大洲代表团发病率之间有差异(P=0.026),中美洲代表团发病率最高(6.06%),北美洲代表团发病率最低(0.33%);团体项目的发病率(0.83%)与单人项目的发病率(0.32%)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004,P=0.030)。结论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采取的防疫措施具有一定效果,涉奥场所未发生大规模的新冠肺炎暴发疫情,疫情总体可控。

  • 标签: 奥运会 新冠肺炎 疫情 防控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