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严卫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10-09
  • 出处:《健康管理》2021年 第20期
  • 机构: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贵州遵义563000
  • 简介: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各医疗机构对门、急诊患者给予了重点预检分诊管理,有效分流新冠肺炎患者,从而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儿童病房患者因身处医院,环境复杂,也有感染风险,因此对儿科病房进行有效的新冠肺炎防控管理是确保病房患儿和医护人员安全、控制疫情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文献查询回顾和经验总结,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儿科病房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炎;儿科病房;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爆发以来,全国上下奋力抗疫,除了个人预防和医疗药物外,合理的营养膳食是改善个人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并可能改善疾病预后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能够具备充足的营养摄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根据中华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提出的营养膳食指导,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阶段患者的营养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营养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膳食指导
  • 简介:摘要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大流行。尽管世界各国进行了严格的防控和检疫工作,但COVID-19的发病率仍在上升。针对这种疫情,世界各国的学者对COVID-19开展了大量研究。笔者总结COVID-19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点,分析COVID-19的研究现状和当前热点。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文献计量学
  • 简介:【 摘要 】 文章从 肝病病区改造为烈性传染病隔离病区的改造原则 、平面功能布置、 工作路径 等方面对 肝病病区 进行了 分析和探讨 , 按区域放置和穿脱防护用品, 最大限度的节约防护物资,减少浪费,缓解现下物资紧缺,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希望通过这 次的改造 , 为其他医院改造隔离病区提供参考、借鉴、帮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应急 改造
  • 简介:摘要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快速上升趋势得到控制,但其他国家确诊和死亡病例不断增加,境外输入病例正在增多,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疫情防控仍不容松懈。本文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出行、工作、学习等行为模式改变带来的特殊性,对儿童烧伤的预防、急救和居家护理,以及居家功能康复等进行探讨,以供广大医护工作者参考。

  • 标签: 儿童 烧伤 急救 康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患者的 诊治 措施及效果 。 方法:选择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收治 的 30 例 发热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 ,并分为观察组( 15 例, 应急诊治 治疗 )和对照组( 15 例,无 应急诊治 治疗 ) 。结果:对比 两组 患者的 治疗效果 ,观察组 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佳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对发热患者实施 应急诊治 治疗方式,能有效避免患者间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使 COVID-19 感染者能得到及时救治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在妊娠女性中的发病与诊治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30日至2月23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及诊治经验。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胸闷等呼吸道症状当天为发病的第1天,发病第1周入院为组1,发病第2周入院为组2。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29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4~40岁,孕早、中、晚期者各有5、5、19例,普通型患者28例,重型患者1例,大多以发热、咳嗽、乏力等为首发症状。29例患者中,组1有14例,组2有9例,6例为无症状患者。入院当天实验室检查显示22例患者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减低,2例患者细胞免疫(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19+T淋巴细胞、CD16+CD56+T淋巴细胞计数)检查结果均降低,上述检查结果在组1和组2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和组2患者的IgE[28.45(18.30, 51.70) IU/mL和20.30(18.30, 75.80) IU/mL]和补体C3[(1.219±0.320) g/L和(1.170±0.14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67 222.000,t=0.442,P=0.024、0.028)。29例患者初次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均可见磨玻璃样病毒肺炎征象。患者以吸氧、抗病毒、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为主,对重症患者和在常规治疗过程中出现症状恢复较慢甚至加重的普通型患者可酌情使用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孕早、中期患者中无流产及早产者,孕晚期患者中有3例早产临产,1例孕35周入院的患者行期待治疗至孕37周+6时行剖宫产术,13例孕足月患者均在入院后行急诊剖宫产术。17名新生儿鼻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9例患者治愈出院,病程为(19.60±5.38) d。10例在院患者仍有轻微症状。结论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的病情普遍较轻,恢复较快,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和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较小,常规治疗下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发热 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
  • 简介:[ 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从鼻口侵入,首先犯肺,其中疫疠之毒气(寒、热、湿)伤肺而及于全身 。通过中医的病因、病位、病机针对不同的体质,根据他不同的表现,随证施治。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科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需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尽早做好院内预防措施;既要收治急危重症病人,更要适应疫情期间的整体安排,切实做好疫情期间外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充分发挥外科医师在抗疫中的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外科 疫情 防护 策略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老年人中病死率高、危害性大。由于增龄导致的生理功能下降及基础疾病导致的病理状态,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具有不典型性,治疗手段和防控措施须考虑该人群的特殊性。为进一步做好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和防控工作,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呼吸和危重病专家委员会编写了本共识,针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提出意见建议,强调:(1)诊断应强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老年人中的临床不典型性、基础疾病导致病情的复杂化;(2)治疗须兼顾多系统功能,实施以呼吸和危重症学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救治;(3)防控需建立"院中-院外全程照护"和"急慢性疾病一体化管理"体系,并形成常态化防控,以提高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能力和防控水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人 诊断 治疗 防控
  • 简介:摘要2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前期治疗的基础上,经全面评估后分别于2020年2月29日和3月10日进行了肺移植,分别于移植后第3天和第2天撤除体外膜肺氧合,生存期均超过60 d,每周2次持续检测口鼻咽拭子和下呼吸道吸引物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未出现病毒复阳的情况。手术后未发生手术医务人员被感染的事件。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尝试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肺移植治疗,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并为烈性传染病的器官移植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移植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甲级传染病,做好疫情防控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因此,针对疫情防控和病毒检测手段进行阐述,明确取材、检测方法选择以及质控至关重要,具体可参照国家发布的新冠诊疗方案和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进行操作。

  • 标签: 核酸检测 受控环境 保障
  • 简介:摘要引起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冠状病毒(CoV)被证实是从动物传播至人类的。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则再次证明CoV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威胁。2019-nCoV除感染呼吸系统外,研究报道其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侵害作用。该文对2019-nCoV的基因组结构、功能以及感染者的病理生理学和心脏表型特征、心脏损伤的潜在机制、相关治疗策略进行了梳理,警示临床医生注意2019-nCoV对心脏的潜在风险、加强心脏功能管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心脏损伤
  • 作者: 潘纯 张伟 夏家安 刘宏 杜斌 邱海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南京 210009,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急诊科,福州 350025,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五楼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1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 100730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已对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无创呼吸辅助治疗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ARDS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过度使用无创呼吸功能支持治疗而导致气管插管延迟,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了解无创通气使用指征和禁忌,早期识别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适时终止无创通气转为有创通气是目前临床医师亟需关注的问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创通气 高流量氧疗 有创机械通气 肺损伤
  • 简介:【 摘要 】 至 2019 新型 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日益增长的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已牵动着广大群众的心理。这次病毒来势汹汹,大家都很害怕,已经生病的普通患者不敢到医院来看病,害怕被感染,也害怕被当作疑似病例被隔离起来,那么对于普通患者的这种心态:怕被误诊和隔离、缺乏认识、回避、忽视、焦躁等,我们以解释劝导,不批评,支持就医行为,消除恐惧,科学防范为原则。给予以下几点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普通患者 心理护理 调适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一例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孕妇。患者32岁,孕35周+2因"咽痛4 d,发热3 h"入院。入院前曾至湖北孝感应城,回家隔离期间发病。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7 h后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气促、头晕,迅即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考虑病情严重,且有2次剖宫产史,行紧急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血气分析示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术中娩出一男婴,2 700 g,1 min Apgar评分1分(心率20次/min),经复苏抢救,5和10 min评分均为1分,家属放弃抢救后死亡。产妇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同时给予其他支持治疗。入院时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于分娩后报告为阳性,遂转入定点医院治疗。患者术后26 d体外膜肺氧合脱机成功,术后36 d脱离呼吸机,进入康复阶段。

  • 标签: 妊娠并发症,感染性 冠状病毒属 肺炎,病毒性 妊娠末期 围产期死亡
  • 作者: 林艳荣 吴锋耀 谢周华 宋晓玲 朱庆东 韦静 谭仕稷 梁联哨 龚贝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ICU,南宁 530023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麻醉科,南宁 530023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结核科,南宁 530023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儿科,南宁 530023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护理部,南宁 53002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2日至2月15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青蒿琥酯联合治疗组(18例)。常规治疗组按指南推荐给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500 mg +α-干扰素500×104 U雾化吸入,每日2次;青蒿琥酯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青蒿琥酯60 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0 d。治疗期间每隔2 d进行1次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心肌酶;治疗开始每3 d检查1次胸部CT,病情好转后每5 d复查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时间、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肺部病灶吸收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及住院天数,以此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及治疗前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青蒿琥酯联合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时间(d:3.33±1.91比4.84±2.19)、2019-nCoV核酸检测转阴时间(d:4.72±2.16比6.68±3.76)、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d:5.39±2.36比7.48±3.78)、病灶吸收>70%时间(d:14.11±4.16比17.04±4.42)以及住院时间(d:16.56±3.71比18.04±3.97)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2%比80.0%,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缩短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时间,改善预后和清除病原体,不良反应少,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青蒿琥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