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核酸检测方法进行系统性验证。方法根据血浆样本实际情况,并结合试剂盒要求,建立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2019-nCoV核酸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从专属性、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对该方法进行系统性的验证,对20份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样本进行性能确认。结果专属性:阳性样本及阴性样本均能被有效检出;检测限:1×LOD~2×LOD企业参考品19次检测开放阅读框1a/b和/或核衣壳蛋白基因为阳性;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两种阳性对照基因以及内部质控在不同荧光通道的循环阈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要求。性能确认: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19-nCoV核酸检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恢复期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与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5日至2月5日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组和核酸阴性组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90例患者中,核酸阳性组46例,核酸阴性组44例,核酸阳性组发病至入院的时间[(5.4±2.8) d]和发病至首次核酸采样的时间[(10.0±3.8) d]分别短于核酸阴性组[(7.3±3.5) d和(12.6±4.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5、3.001,P=0.005、0.003]。核酸阳性组重型与危重型患者的比例[39.1%(18/46)]高于核酸阴性组[9.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8,P=0.001)。核酸阳性组和阴性组的主要症状均为发热,畏寒、寒战,咳嗽,咳痰和乏力。核酸阳性组咳痰[37.0%(17/46)]和咽部不适[19.6%(9/46)]的比例高于核酸阴性组[18.2%(8/44)和4.5%(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51、4.729,P=0.047、0.030)。核酸阳性组核酸采样期发热比例[32.6%(15/46)]高于核酸阴性组[6.8%(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9,P=0.002)。两组患者均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血清钾降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两组患者病变影像学均主要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核酸阳性组核酸采样时影像学进展期的比例[54.3%(25/46)]高于核酸阴性组[22.7%(10/44)],影像学转归期的比例[21.7%(10/46)]低于核酸阴性组[68.2%(3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62、19.645,P=0.002、P<0.01)。结论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组和核酸阴性组COVID-19患者在临床症状(咳痰、咽部不适和采样期发热)、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发病至首次核酸采样的时间、疾病的分型和影像学分期上存在差异,应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为了探索安全有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药物,全球已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针对体外实验具有抗2019-nCoV活性的药物及以往用于治疗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药物,包括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氯喹、羟氯喹、阿比多尔、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等。本文综述了近来有关抗2019-nCoV药物的临床研究,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均缺乏一致性,尚不足以构成这些药物治疗COVID-19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在缺乏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对于病情危重或进展过快者可试用瑞德西韦。一部分临床研究尚在进行中,我们期待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证据。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 氯喹 羟氯喹 洛匹那韦 瑞德西韦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能有效,但尚无充分证据证明某种药物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期血浆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应进行其他抗病毒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中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该疾病传染性强,迅速在国内外传播,引起了高度关注。临床尚无确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鉴于目前疫情的紧迫性,根据推荐的诊疗方案和相关研究,本文对瑞德西韦、奥司他韦、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及干扰素α等试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进行介绍,以期能为COVID-19的药物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病毒治疗 药物
  • 简介:摘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推荐了3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α(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口服)和利巴韦林(静脉输注)。另外,一种尚未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也在我国展开了临床试验。本文主要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在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治疗中的安全性数据以及瑞德西韦在动物实验、Ⅰ期临床试验、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及用于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初步数据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SARS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 抗病毒药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定点医院作为人员密集的直接应急医疗阵地。如何高效开展救治工作,科学应急管理是控制疫情的重点。本文重点介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唯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急管理策略,并分享抗击新冠肺炎成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医院 应急管理 成果分享
  • 简介:摘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我国疫情暂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需密切关注及防范输入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引发疫情的可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与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但是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临床决策需结合医疗资源配置及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多部门沟通协调以保证方案实施。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大连中心自2020年1月以来共成功救治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中重型5例。本文旨在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经验,以期进一步优化临床决策。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方案 临床决策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是新近分离鉴定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已确认为目前正在暴发流行的COVID-19的病原体。2019-nCoV可在COVID-19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鼻咽拭子、血液等样本中检出,细胞分离培养相对容易。鉴于病毒分离培养和病原学鉴定对病毒复制增殖、致病性、免疫、检测诊断和特异防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就2019-nCoV分离、病原学鉴定以及根据宏基因组测序的反向病原学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宏基因组测序 病毒分离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的心肺表现特征。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收治的40例NCP患者,其中年龄≥80岁18例,纳入老年组;

  • 标签: 老年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肺表现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又称COVID-19)是危害全球的流行性疾病,其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甚少。糖尿病是新冠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障碍、促炎性细胞因子环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降低及低血糖反应等与新冠肺炎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SARS-CoV-2)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加剧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低钾血症等均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总之,新冠肺炎加重血糖异常,血糖异常又恶化新冠肺炎的病情,新冠肺炎与糖尿病的双向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故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确保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糖尿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使全社会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行为规范、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以及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新冠疫情使人们对公共卫生有了新启示和新定位,要改革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病原的变异监测及预警,加强传染源的早期识别与发现,关注传播途径的认知与阻断技术,加强疫苗的研制及战略技术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公共卫生是国民健康的卫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国泰民安、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公共卫生综合能力是政府现代化疾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现代公共卫生的新特征包括:健康影响因素与疾病病因的多元化、复杂性;国民健康改善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会性;健康保护、健康促进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区性。展望新时代公共卫生,要重点关注健康一生、环境健康及建成环境建设、融健康于万策、同一健康和全球健康问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公共卫生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热点。方法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2日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收录的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文献,语言类型限定为英文和中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592篇。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逐条审核文献内容,排除会议通知、编者按等类型文献及内容关联不强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 547篇。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 2.02软件统计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和去除副主题词后主要主题词出现频次,统计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发文量前十期刊的发文量;采用VosViewer 1.6.18软件进行合作者网络及主要主题词聚类分析,统计并记录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活跃作者发文情况及国家或地区分布。结果1 547篇文献中,相关研究活跃学者主要来自印度、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等;发文量前十的期刊总计发文量617篇(39.88%,617/1 547 )。高频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主要集中于COVID-19、病毒肺炎冠状病毒感染、眼病的流行病学、并发症、防控、诊断、病毒学,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β冠状病毒分离与纯化,眼科教育、组织与管理,远程医疗,卫生保健的组织与管理,毛霉菌病诊断。去除副主题词后,高频主要主题词还包括结膜炎、眼眶疾病、视网膜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近视等眼部疾病,多发性硬化、米勒费雪症候群等眼部相关系统性疾病,COVID-19治疗药物羟基氯喹、血管生成抑制剂,疫苗接种等。结论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涉及眼前后节多种眼部疾病。COVID-19相关毛霉菌病、羟基氯喹与可能的视网膜毒性、疫苗接种后可能的眼部不良反应等研究也值得关注。

  • 标签: 眼科学 文献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探索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起始阶段(疫情出现到武汉市解封)在地级行政区层面的时空聚集性及发展演化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4月8日全国367个区域研究单元COVID-19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通过ArcGIS软件进行可视化;应用Satscan软件对COVID-19确诊情况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确定疫情热点区域,并将其可视化。结果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3月4日COVID-19发病率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的COVID-19发病率空间分布不同;2020年3月5日至4月8日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时空扫描统计分析识别出2个时空聚集区,一级聚集区包括10个区域研究单元,主要聚集于湖北省,时间跨度为2020年1月13日至2月25日;二级聚集区包括142个区域研究单元,主要聚集于湖北省以北和以东的其他省份,时间跨度为2020年1月23日至2月1日。结论全国COVID-19起始阶段早期(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3月4日)疫情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起始阶段后期(2020年3月5日至4月8日)随着病例基数的减少和疫情防控经验的成熟,地区间疫情不再具有明显关联性;研究结果与全国各省份应急响应等级的启动和调整时间节点一致。此外,缩短对新发疫情的认知响应期,采取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对阻断疫情暴发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时空聚集性 疫情发展演化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2019年12月首次被发现后因其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变异性而迅速在全球蔓延,给全球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已有研究统计了该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关于其经济负担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以期为决策人员了解COVID-19经济负担进行卫生资源合理配备提供依据。

  • 标签: COVID-19 经济负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寻找病毒长期影响的解决方案将需要跨临床服务和研究的新思维方式。

  • 标签:
  • 作者: 张卉 董宁 姚咏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第四医学中心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第四医学中心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武汉感染流行并迅速蔓延至全国,部分病例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甚至引起死亡。在此我们结合一线的救治体会,给大家分享危重型NCP的治疗经验。需选择最佳呼吸支持方式,但气管插管时机的把握及插管时的防护是两个难点;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俯卧位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行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对于机械通气的NCP患者,制定合理的镇静镇痛策略,谵妄不容忽视。此外,危重型COVID-19患者体内存在炎性因子的上调,但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还需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谵妄 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避免交叉感染。方法 通过对 3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制订护理措施,并结合国内相文献复习。结果 经强化基础护理、应用中西药物、心理干预和消毒防护等措施后, 3例患者均治愈,无医患交叉感染。讨论 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和心理干预有助于病情康复,有效的消毒防护措施可避免医患交叉感染。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体会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母婴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2月1日收治入院的9例COVID-19孕妇的病例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CT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的相关资料。并对其中6例孕妇的阴道分泌物标本和4例分娩孕妇的羊水、脐带血、新生儿鼻咽拭子、母乳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9例孕妇中,5例为妊娠晚期,4例为妊娠中期。潜伏期中位数为8(1~14)d。9例孕妇均出现发热症状,7例出现咳嗽,5例出现腹泻症状。其他症状包括气短或气促、肌肉疼痛、乏力(各4例),鼻塞、咽痛、胸痛、头痛或头晕(各3例),皮疹(2例),以及寒战和咳痰(各1例)。7例孕妇合并淋巴细胞减少,6例C-反应蛋白升高。7例孕妇行胸部CT检查,均见肺部多发斑片状毛玻璃影。1例孕37周+5孕妇在确诊7 d后,超声提示羊水过少。(2)所有患者均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和中成药物辅助治疗。8例患者接受吸氧及激素治疗,6例接受免疫治疗。(3)9例孕妇中,4例分娩,1例于孕26周引产。分娩的4例中3例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1例胎膜早破自发性早产并经阴道分娩,产后2 d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4例新生儿中2例为足月儿;2例为早产儿,其中1例为低出生体重儿。所有新生儿出生时均无窒息。其余4例继续妊娠孕妇病情均稳定。羊水、脐带血、新生儿鼻咽拭子、母乳及母亲阴道分泌物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非妊娠期成人患者相比无特异性,尚无证据表明妊娠合并COVID-19可导致更严重不良母儿结局或垂直传播。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病毒性 妊娠,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