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维生素K2对大鼠创伤脑损伤的影响及其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8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脑损伤组(TBI组)和创伤脑损伤+维生素K2组(TBI+VK2组)。采用改良Feeney法建立大鼠创伤脑损伤模型。TBI+VK2组于脑损伤模型制备后30 min时腹腔注射维生素K2 400 mg/kg(用DMSO溶解),Sham组和TBI组分别腹腔注射等容量DMSO。于模型制备后24 h时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和旷场实验,行为学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脑,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采用TTC法检测脑损伤体积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损伤侧皮层IL-1β、IL-18和caspase-1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侧皮层NLRP3、caspase-1和IL-18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组大鼠mNSS评分升高,运动总路程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减少,脑含水量和脑损伤体积百分比升高,损伤侧皮层IL-1β、IL-18和caspase-1含量升高,NLRP3、caspase-1和IL-18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TBI组比较,TBI+VK2组大鼠mNSS评分降低,运动总路程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增加,脑含水量和脑损伤体积百分比降低,损伤侧皮层IL-1β、IL-18和caspase-1含量降低,NLRP3、caspase-1和IL-18表达下调(P<0.05或0.01)。结论维生素K2可减轻大鼠创伤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有关。

  • 标签: 维生素K2 NLR家族,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脑损伤,创伤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治疗创伤骨盆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创伤骨盆骨折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内固定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未见假性肠梗阻病例,且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感染、坠积性肺炎、压力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社会、躯体、角色、物质生活状态等指标的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情绪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术后TT、APTT、PT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创伤骨盆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维持患者机体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稳定,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创伤性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及尿酸(UA)水平对创伤脑损伤(TBI)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TBI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脑损伤原因及入院时的体温、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等基线资料,以及入院1、3、5 d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和尿酸(UA)水平。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中度组(GCS评分9~12分)和重度组(GCS评分3~8分),观察各组患儿入院1、3、5 d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及UA水平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及UA预测TBI患儿28 d死亡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28 d死亡患儿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及UA与GCS评分的相关。结果86例患儿均纳入最终分析,28 d死亡35例,存活51例;中度昏迷28例,重度昏迷58例。不同预后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儿入院1 d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及UA水平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且随入院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5 d时与存活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和肽素(μg/L):19.37±6.50比8.06±2.14,S100B蛋白(μg/L):9.52±2.86比3.75±0.97,UA(μmol/L):527.40±273.84比255.38±143.75,均P<0.01〕;重度组患儿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及UA水平亦随入院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且明显高于中度组〔5 d和肽素(μg/L):17.84±4.73比9.15±2.42,5 d S100B蛋白(μg/L):8.80±2.40比4.17±1.16,5 d UA(μmol/L):494.72±262.53比276.20±150.37,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各时间点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及UA对TBI患儿28 d死亡均有预测价值,以3 d预测价值最大,且3项指标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单独预测(AUC:0.940比0.852、0.837、0.793,Z值分别为5.392、5.704、6.612,均P<0.05),联合预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3%和88.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8 d死亡TBI患儿入院3 d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及UA与GC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2、-0.827、-0.758,均P<0.01)。结论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及UA水平升高与TBI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入院3 d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及UA联合预测TBI患儿死亡的价值较大。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儿童 和肽素 S100B蛋白 尿酸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联用大剂量维生素B6对创伤凝血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家兔,分为对照组(10只)、凝血障碍组(30只)、凝血障碍治疗组(30只),凝血障碍组和凝血障碍治疗组以创伤(开腹术)+足动脉放血制作家兔创伤失血模型。凝血障碍组经耳缘静脉输注放血等量的等渗盐水,凝血障碍治疗组经耳缘静脉输注等量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大剂量维生素B6,分别于治疗后12 h、24 h、48 h和72 h采血测定各凝血指标,72 h后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治疗后三组相比较,凝血障碍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低于凝血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纤维蛋白原(FIB)在伤后72 h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伤后12 h、24 h测定各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凝血障碍治疗组较凝血障碍组活性更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伤后72 h内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凝血障碍治疗组较凝血障碍组偏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因子Ⅺ活性、血小板(PLT)伤后72 h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 h后肝脏病理检测,凝血障碍组肝细胞严重肿胀,呈球形,胞质几乎完全透明,呈气球样变;凝血障碍治疗组肝细胞水肿,胞质疏松呈网状;对照组部分肝细胞轻度水肿。结论复方氨基酸联用大剂量维生素B6能够明显改善创伤失血后家兔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提高凝血因子活性,有效保护肝细胞。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维生素B6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凝血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在颅脑创伤时的变化特征以及对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的147例创伤脑损伤(TBI)患者,其中男112例,女35例,年龄36(26~48)岁。测定TBI发生后第0、1、3、7天的血浆TAT含量,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做多组间比对,用Mann-Whitney U检验做两组间数据比对;用Friedman秩和检验做同组内患者数据连续比对;用ROC分析TAT预测TBI患者30 d内不良事件的诊断性能;用Kaplan-Meier曲线做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风险比(HR)分析。结果轻、中、重型患者各组内的第0、1、3、7天间比较显示,TAT水平均表现为第0天>第1天>第3天>第7天(χ2值分别为95.612、133.555和132.453,P值均<0.001)。不良事件组的第0、1、3、7天的TAT水平高于病情稳定组(U值分别为959.0、321.0、36.0、1.0,P值均<0.001)。在病情稳定组中,重型亚组第0、1天的TAT水平高于轻型亚组(U值分别为0和1.0,P值均<0.001),第3、7 d的TAT水平与轻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42.5、272.5,P值分别为0.486和0.065);中型亚组第0、1天的TAT水平高于轻型亚组(U值分别为0和280.0,P值均<0.001),第3、7天的TAT水平与轻型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628.0、647.0,P值分别为0.826和0.996)。ROC显示,第0、1、3、7 d的TAT诊断临界值分别为68.75、29.05、17.25和13.85 ng/ml时,预测不良事件的敏感度分别为86.8%、94.3%、100.0%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71.3%、78.7%、91.5 %和96.8%;生存分析显示,高于上述临界值的患者发生不良临床结局的累积概率显著增高;Cox分析显示,第0、1、3、7天检测TAT预测不良临床结局的HR分别为1.818、2.257、3.526和4.813(P值均<0.001)。结论血浆TAT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AT持续增高能反映不良事件风险,可作为综合预判TBI患者病情发展趋势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创伤性脑损害 凝血病
  • 作者: 姜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秭归县中医医院,湖北 宜昌443600
  • 简介: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技术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86例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3例。参照组患者运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研究组患者运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术技术,将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技术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但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运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技术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而临床上可当将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

  • 标签: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技术;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脑损伤(TBI)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的表达水平、活化程度在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TBI患者,于创伤后24 h内取外周静脉血,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嗜中性粒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 mRNA表达,高通量比色测定法检测细胞PARP-1活性。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的表达水平、活化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法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定各组间差异,相关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最小P值法研究变量的最佳界值。结果急性TBI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 mRNA水平在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和特重损伤组分别为0.27±0.16、0.40±0.22和0.45±0.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46,P<0.05),各组PARP-1活性分别为30.7±12.5、48.2±10.7和55.6±13.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586,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ARP-1活性和mRNA水平均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呈明显负相关(r=-0.658、-0.732,P<0.05),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ARP-1高活性(比值比:2.590,P<0.05)是TBI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在重度以上损伤患者中。结论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的活化及表达程度有助于预测临床TBI患者预后和转归。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创伤性脑损伤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创伤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晋城市人民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创伤颅脑损伤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43.12±4.11)岁,合并颅骨骨折5例、脑震荡7例、脑挫伤11例、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8例,伤后入院时间(30.25±4.11)h,对该组人员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发生创伤颅脑损伤后的第1、7、14、30天的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进行测量。另选择同时期来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3.20±4.34)岁,测量上述相同指标,对两组的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组,分为轻型组(13~14分)、中型组(9~12分)与重型组(3~8分);将观察组患者按照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残疾组及良好组;对不同GCS分组、不同预后分组下下丘脑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7 d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均较高,T3水平均较低,观察组于颅脑损伤后7 d开始PRL、FSH、LH、TSH、T4水平逐渐降低,T3水平升高,在颅脑损伤后14 d的PRL、FSH、LH、TSH、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组分别与中型组、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中型组与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分别与残疾组、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残疾组与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发生创伤颅脑损伤之后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利于帮助对创伤颅脑损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垂体前叶激素 甲状腺激素 严重程度 预后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以大量鼻出血为临床表现的创伤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非常少见,但病情凶险,由于症状不典型,常易发生误诊及漏诊,造成病情延误。经动脉入路血管内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封闭瘘口同时保持载瘘动脉通畅是治疗的关键。部分患者由于瘘口封闭困难而选择闭塞颈内动脉,导致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笔者报告1例栓塞术中发生大量鼻出血的TCCF患者,探讨TCCF的诊治方法、在发生大量鼻出血的紧急情况下如何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颈动脉海绵窦瘘 鼻出血 动脉瘤,假性 栓塞,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创伤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给予维生素D(Vitamin D,VD)治疗对大鼠认知功能、海马组织与皮层组织内溶酶体活性及其钙通道蛋白Mcoln-1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TBI组)和钙三醇(活性VD,Calcitriol)治疗组(Calcitriol组)。TBI组和Calcitriol组大鼠采用电子脑皮质撞击仪进行TBI造模。Calcitriol组于TBI造模后30 min、24 h、48 h经腹腔注射给予1 μg/kg的Calcitriol。造模3 d后,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和皮层组织中Mcoln-1、LAMP-1和cathepsin-B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Mcoln-1与神经元的共定位情况。三组大鼠均于第8、9、10天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与Sham组[(19.54±3.54)s;(18.64±4.63)s;(17.64±5.88)s]比较,在造模后第8、9、10天TBI大鼠寻找平台逃避潜伏期[(58.75±6.65)s;(50.64±5.56)s;(42.64±5.87)s]分均显著增加(t=18.042,14.325,10.117;均P<0.05)。造模后第8、9、10天Calcitriol组逃避潜伏期[(44.54±3.75)s,(30.74±4.74)s,(24.43±4.75)s]均较TBI组降低(t=6.539,8.909,7.369;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BI组Mcoln-1在皮层和海马组织内的表达与Sham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BI组大鼠比较,Calcitriol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Mcoln-1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62,17.336;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alcitriol组大鼠的皮层和海马组织内Mcoln-1与NeuN(神经元标记物)的表达存在共定位。结论VD能够改善大鼠TBI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Mcoln-1钙通道有关。

  • 标签: 维生素D 脑创伤 自噬流 溶酶体活性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过表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对重度创伤脑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cl-2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经脑室注射对照腺相关病毒1×1011 v.g/只,bcl-2组经脑室注射bcl-2过表达腺相关病毒1×1011 v.g/只,注射24 d后,模型组和bcl-2组大鼠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重度创伤脑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处理。建模24 h后,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脑组织的凋亡水平;采用JQ1法检测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cl-2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5.72±1.27)低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8.5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4,P<0.05)。bcl-2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1.59±0.13)高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1.0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1,P<0.05)。bcl-2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水平[(16.59±3.09)%]显著低于模型组[(39.54±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3,P<0.05)。bcl-2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1.79±0.14)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0.96±0.11和1.0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1.978,P<0.05)。bcl-2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1.17±0.09和1.05±0.17)低于模型组(1.32±0.11和1.7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0、2.016,P<0.05)。结论过表达bcl-2可显著抑制重度创伤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提高线粒体功能,保护大鼠神经功能。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脑损伤 凋亡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在老年创伤股骨颈骨折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晋城市人民医院成功接受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创伤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年龄60~75岁。将髋关节置换术中行双动全髋关节假体手术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手术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1~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5.235、2.609、7.890、3.649,P=0.001、0.012、0.001、0.001)。术前,两组关节功能力、日常生活能评分比较,P>0.05。术后1~6个月,两组关节功能力、日常生活能评分较术前升高(F=285.155 、265.243,P<0.05),且观察组分值高于对照组(F=123.120、150.121,P<0.05)。两组并发症如术后感染、骨水泥反应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内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741、2.069、0.351、1.017,P>0.05)。结论老年创伤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初次双动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可尽早下床活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骨折 髋关节 双动全髋关节假体 初次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高压氧(HBO)联合关节镜微创治疗运动创伤踝关节炎(STA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骨科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138例ST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常规手术治疗组(A组)46例,关节镜微创治疗组(B组)43例,HBO(术前3 d及术后第2天开始治疗)联合关节镜微创治疗组(C组)49例。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3组患者手术前后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分(Mcguire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术后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消失时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B、C组患者较A组Mcguire评分明显增高,VAS明显降低;治疗后C组患者较B组Mcguire评分明显增高,VAS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总有效率B组(86.0%)、C组(95.9%)明显高于A组(71.7%),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A组(P<0.05或P<0.01);C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恢复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或P<0.01);C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联合关节镜微创治疗STAA能够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较快恢复踝关节功能。

  • 标签: 围手术期 高压氧 关节镜 微创治疗 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策略在创伤骨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淄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创伤骨科于2019年9—12月收治的120例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9—10月收治的60例创伤骨折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12月收治的60例创伤骨折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全管理,干预组在常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策略进行安全管理。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调查问卷、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患者满意度量表来评价其应用后效果。结果术后3 d及出院时干预组患者HAMA评分分别为(17.6 ± 3.4)、(11.5 ± 2.7)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3.3 ± 4.3)、(14.3 ± 3.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19、6.912,P<0.001);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调查问卷,以术后1 d调查评分为基线,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各维度评分较基线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46~6.558,P<0.001),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各维度较基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患者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51~6.445,P<0.05);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7%(4/60)、13.3%(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260,P<0.01);患者住院满意度,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0%(57/60)、90.0%(5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6.008,P<0.001)。结论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策略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提升患者参与安全行为的态度增加参与积极性,减少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 标签: 患者参与 患者安全 创伤性骨折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策略在创伤骨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淄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创伤骨科于2019年9—12月收治的120例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9—10月收治的60例创伤骨折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12月收治的60例创伤骨折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全管理,干预组在常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策略进行安全管理。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调查问卷、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患者满意度量表来评价其应用后效果。结果术后3 d及出院时干预组患者HAMA评分分别为(17.6 ± 3.4)、(11.5 ± 2.7)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3.3 ± 4.3)、(14.3 ± 3.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19、6.912,P<0.001);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调查问卷,以术后1 d调查评分为基线,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各维度评分较基线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46~6.558,P<0.001),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各维度较基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患者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51~6.445,P<0.05);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7%(4/60)、13.3%(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260,P<0.01);患者住院满意度,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0%(57/60)、90.0%(5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6.008,P<0.001)。结论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策略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提升患者参与安全行为的态度增加参与积极性,减少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 标签: 患者参与 患者安全 创伤性骨折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链式疼痛管理模式在创伤骨折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并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174例创伤骨折患儿及其174名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20年5—11月的85例患儿及其85名照护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管理模式进行干预;以2020年12月—2021年5月的89例患儿及其89名照护者作为试验组,采用链式疼痛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围手术期疼痛情况、心理应激状态以及患儿照护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入院后24 h和术后24 h,试验组患儿的FLACC疼痛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试验组患儿应激障碍近期反应量表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照护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疼痛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折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减轻患儿围手术期疼痛,改善患儿心理应激状态,提高陪护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 创伤性骨折 围手术期 链式疼痛管理 心理应激状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住ICU治疗的73例创伤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住ICU>10 d组)和B组(住ICU≤10 d组),结果表明创伤休克患者诊断初期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是创伤休克患者ICU停留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与患者ICU停留时间呈负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酒精脂肪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格检查时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鉴于大多数NAFLD患者为亚临床的单纯脂肪肝,且缺乏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等药物治疗方法减轻体质量是目前治疗NAFLD及其并发症最重要的措施。现就近年来NAFLD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概述和评价。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饮食 运动 非药物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小儿骨折后心理状态、创伤精神障碍及其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折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统计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及其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儿焦虑性情绪及抑郁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创伤后应激障碍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小儿骨折后的心理状态,减少患儿的应激精神障碍表现,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互动式健康教育 小儿骨折 心理状态 创伤性精神障碍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锻炼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四肢创伤骨折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以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锻炼依从、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肢体肿胀评分、肢体疼痛评分(VAS)较对照组低(P<0.05),而锻炼依从评分、日常生活质量(ADL)评分及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锻炼积极性,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标签: 以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 四肢创伤性骨折 负性情绪 锻炼依从性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