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心功能康复情况对比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中采取阶段性康复护理的术后康复效果。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3例,接受阶段性康复护理,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阶段性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后恢复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到接受三尖瓣置换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指标、康复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术后护理可明显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患者预后情况与康复情况,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运用。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三尖瓣置换术 术后护理 常规护理 康复情况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和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缩短康复时间,并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这一模式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总结了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期护理,包括术前充分准备,适应性功能锻炼,术后卧位正确摆放,康复训练和并发症预防,认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期护理十分重要,是髋关节置换成败的关键。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HPSP)在置入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尝试行HPSP且术前存在人工心脏瓣膜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置换人工心脏瓣膜类型、手术并发症、临床随访资料、起搏参数(阈值、R波振幅和阻抗)、QRS时限(QRSd)和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超声心动图数据。结果共纳入32例尝试行HPSP且术前已置入人工心脏瓣膜的患者,其中8例尝试希氏束起搏(HBP),7例成功,24例尝试左束支起搏(LBBP),均成功,总成功率96.88%(31/32)。HBP组的起搏阈值明显高于LBBP组[(1.22±0.78)V对(0.47±0.13)V,P=0.04],感知显著低于LBBP组[(6.63±4.97)mV对(13.09±7.12)mV,P=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6.21±10.61)个月,两组患者的起搏参数保持稳定。宽QRS波组患者(QRSd≥120 ms)行HPSP后QRSd较术前明显缩短[(152.59±19.79)ms对(132.34±12.78)ms,P=0.004],窄QRS波组患者(QRSd<120 ms)行HPSP后QRSd较术前明显延长[(94.43±7.38)ms对(122.53±10.86)ms,P<0.001];两组患者的LV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3±9.20)ms对(75.13±13.80)ms,P=0.41]。HPSP后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脏大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后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HPSP成功率高,是可行的,且HPSP可以维持心脏的电同步性,从而保护这类特殊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人工心脏瓣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方法选取2009~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126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26例病人手术成功,2例出现并发症,采取对症处置,12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给与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护理 手术
  • 简介:文章对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院内科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19例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和护理总结。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患者的临床观察、术前护理、中配合、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等重要护理环节,为同行在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护理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经瓣膜置换后应用ICU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治疗,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参照组46例与试验组46例,参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护理以ICU综合护理为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在护理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护理后均降低,试验组降低效果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参照组为50.00%,试验组较参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48%,参照组为73.91%,试验组较参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经ICU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ICU综合护理 瓣膜置换术 重症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后重症监护室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重症监护室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率、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心脏功能、心律失常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心理状态、心脏功能、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对行瓣膜置换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于术后采取重症监护室护理,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故应用推广。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重症监护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后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均行瓣膜置换,按数字随机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重症监护室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 术后 重症监护室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操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住院期心脏康复时间与疾病认知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高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纳入讨论中,按术后护理康复锻炼方式分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0例接受康复操锻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如住院期心脏康复时间、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等。结果研究组床上主动运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自行至洗漱间洗漱时间、顺着病区走廊行走、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操锻炼,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对疾病的认知状况,促进心功能恢复。

  • 标签: 康复操 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
  • 简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手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跳液,使心肌得到持续的氧合血灌注,保持心脏有节律的空跳状态。心脏不受高钾、深低温的影响,不遭受停跳、室颤、复苏等非生理性打击。为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 标签: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 瓣膜置换手术 术后病人 心内直视 护理工作 不阻断升主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后实施多元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102例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多元化康复护理),两组例数1:1。对比两组知识掌握率、康复训练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率、康复训练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脏 瓣膜置换术 多元化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医院接收的心脏瓣膜置换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办法为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要远远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心脏瓣膜置换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急性肾功能不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HVR)后不同桥接抗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于2018年1月至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MHVR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桥接抗凝方式,分为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时间、费用参数,其中,时间参数包括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的时间间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时间(桥接抗凝开始至INR值连续2 d达标的时间间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栓塞和出血事件,随访时间为4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VR术后发生栓塞和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UFH组120例,LMWH组97例。UFH组有2例患者发生卒中,LMWH组未发生栓塞事件。与UFH组比较,LMWH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9.28%(9/97)比1.67%(2/120),P=0.02],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INR稳定时间较短(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抗凝方案(OR=0.18, 95%CI 0.04~0.86, P=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1.99,95%CI 1.16~3.41,P=0.01)和血肌酐水平(OR=1.05,95%CI 1.01~1.08,P=0.04)为MHVR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UFH比较,MHVR术后采用LMWH桥接抗凝虽然减少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及INR稳定时间,但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素,低分子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桥接抗凝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及体外循环(CPB)装置,使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概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后,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存率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可见,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不张,肺水肿,气胸,胸膜腔积液,呼吸衰竭,肺出血,肺部感染,肺栓塞,灌注肺,急性肺损伤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早期诊断 肺部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ICU时间、住院费用,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ICU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