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酮监测指导孕早期保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有早期先兆性流产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根据70例患者孕酮值不同,分为4组,第1组孕酮值小于31.8mmol/L共3例,第2组孕酮值处于31.8~47.7mmol/L共6例,第3组孕酮值处于47.7~63.6mmol/L共18例,第4组孕酮值大于63.6mmol/L共43例,分别给予黄体酮行早期保胎治疗。结果保胎治疗结果显示,第1组胚胎停育3例,流产率占100%;第2组胚胎停育2例,流产率占33.3%;第3组胚胎停育2例,流产率占11.1%;第3组胚胎停育1例,异位妊娠1例,流产率占4.65%,4组流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孕酮监测指导可以帮助孕早期进行保胎治疗,效果理想,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孕酮 孕早期 保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脑中风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在我国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等特点,近年来甚至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急性期后,会给多数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中风已经成为危害生命、导致残疾、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家庭带来极大负担的病症,如果能在急性期注意开展康复治疗,就可有效地防止后遗症的形成和加重。发病后前3个月的康复治疗是获得理想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哪些措施能消除或者减少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 标签: 中风 后遗症 针灸治疗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对2010-01-2015-12收治的5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220例专科(骨科)收治患者纳入专科治疗组,340例急救创伤科收治患者纳入急诊早期整体治疗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伤后1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急诊早期整体治疗组在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伤后1年病死率等方面与专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早期整体治疗能有效解决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难点,提高治疗效果,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模式。

  • 标签: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早期整体治疗 手术
  • 简介:调查蕉城区不同海拔、坡向和无性系的2年生油茶的生长情况,平均成活率89.2%,平均高27.2cm,平均冠径69.3cm。不同海拔、坡向、无性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年生油茶幼树的生长。海拔较低和阳坡有利于油茶的生长,海拔较高和阴坡则不利于油茶生长。蕉城区种植油茶适宜在海拔低于600m的阳坡,选择闽43品种进行种植,生长较快。在海拔高于800m和阴坡的山地不宜种植油茶,否则油茶生长较差。

  • 标签: 油茶 海拔 坡向 无性系
  • 简介:多声现象自古有之,并非起源于欧洲,今天我们说的'复调'特指欧洲基督教环境中滋生出来的特定的多声音乐。与其他地区以即兴和口头传诵的多声现象不同,它生长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空间,有自己深厚的文化烙印及其独立产生、繁荣与衰落的过程。在欧洲中世纪音乐的发展中,复调的兴起是一个转折点,西方音乐以明确的方向与非西方音乐分离,它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一、中世纪欧洲社会情况及基督教的起源中世纪,又称'中世'或'中古'时代,这个

  • 标签: 复调音乐发展 早期复调音乐 桎梏欧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放射诊断,并将具体的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资料、内镜检查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通过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在放射诊断表现中的8个不同新征象能够从根本上反映患者食管癌病理特征,其表现的形态学出现的改变和电子纤维镜观察的结果相同。结论放射诊断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诊断中能够完成定期、定性、定型、定位以及定量诊断等相关工作,从而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全面的指导,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运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食管癌 放射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处理和瘢痕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108例共152只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烧伤早期均使用皮肤再生技术治疗,并同时实施瘢痕防治和创面修复综合措施。结果108例患者共152只手全部治愈,III度11只手平均愈合时间为(35.1±2.9)天,深II度深型113只手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5.8±2.4)天,深II度浅型28只手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8±2.3)天。瘢痕情况所有深II度浅型和深II度深型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发生瘢痕情况,III度在增生期经瘢痕的防治均达到了无瘢痕挛缩,无1例有伤残功能障碍。结论对于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皮肤再生技术治疗效果显著,配合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瘢痕的形成,值得参考。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早期处理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露醇在创伤外科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创伤外科接受治疗的四肢开放性损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分别接受甘露醇和常规消炎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拆线时间和肿胀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肿胀消退时间10.3±1.2d,拆线时间12.2±2.3d,住院时间15.7±3.2d;对照组患者平均肿胀消退时间13.8±2.1d,拆线时间14.3±3.2d,住院时间20.5±5.6d;观察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拆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在创伤外科的早期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甘露醇 创伤外科 早期
  • 简介:美国早期儿童纵向研究幼儿园项目(ECLS—K),是由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于1998年联合多个部门和单位,纵向跟踪了来自全美不同阶层家庭的22000名儿童,旨在通过研究为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科学家提供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参考数据信息。该研究项目既收集了儿童个体发展发育的信息又收集了大量相关的统计数据,如种族,性别,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程度,子女数量等。该研究项目所呈现出的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和长效性值得我国适时开展相关儿童研究借鉴。

  • 标签: 美国 早期儿童 纵向研究 ECLS—K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小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主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把握良好的时机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把阅读和愉悦的体验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标签: 早期阅读兴趣培养潜移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2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急性期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康复护理、早期功能训练等,并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大多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高,但有3例发生肩手综合征,2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仍较差。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积极治疗与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致残率,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出血 偏瘫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呼吸衰竭早期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确诊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盐酸纳洛酮0.8~1.6mg/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单纯使用常规治疗组的52.50%;观察组的死亡率5.00%,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7.5%;且治疗后观察组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90.7±9.3mmHg),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40.1±6.9mmHg);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效果、血气指标、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盐酸纳洛酮对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减少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 早期药物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以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脑猝中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的价值,为广大医护人员在面对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上问题上提供科学的指导,增强精确度和可靠性。方法选择从2013年8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急性肠梗阻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T影像学检查和X线检查,确定所有患者都为急性肠梗阻早期表现,在判断肠梗阻部位方面,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分析总结患者在CT影像学的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病例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23例患者中X线的检查准确率高达78.26%(18/23),而利用CT影像学检查准确率高达100.00%,CT诊断比X线诊断准确率更高,效果更为精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位肠梗阻11例,低位肠梗阻12例。结论急性肠梗阻其致病原因多样,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再进行用药及相关处理。生活方式不健康患病率越高。所以对病因诊断的正确性关系到病情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急性肠梗阻早期的诊断方式选择上看来,根据研究的结果显示,利用CT诊断效果更好,更能清晰地发现病灶和相关病情,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CT检查 急性肠梗阻早期 X 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