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组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在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肾功能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腹膜透析。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肾功能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在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肾功能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腹膜透析。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肾功能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CRF患者,“双盲法”分单一组(40例,血液透析)、研讨组(40例,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较单一组,研讨组BUN、SCr、CTGF值更低,BMP-7值更高;并发症率更低,P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慢性肾衰竭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透析不充分终末期肾病患者联用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透析不充分终末期肾病患者,均接受PD与HD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与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肌酐、血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低血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水平及其持续时间与新发PD相关性腹膜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00年9月1日至2021年7月6日在珠三角地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PD中心定期随访的PD患者,根据患者ALB均值分为低血白蛋白(low serum albumin,LSA)组(ALB均值<35 g/L)、中血白蛋白(moderate serum albumin,MSA)组(35 g/L≤ALB均值<40 g/L组)和高血白蛋白(high serum albumin,HSA)组(ALB均值≥40 g/L),比较3组临床资料的差异。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不同ALB均值组腹膜炎事件的发生风险。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血ALB水平及低白蛋白血症持续时间与新发腹膜炎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853例PD患者,年龄(49.72±15.34)岁,男性1 036例(55.9%),LSA组患者551例(29.7%),MSA组患者920例(49.7%),HSA组患者382例(20.6%)。中位随访37(15,66)个月,新发腹膜炎患者508例(27.4%)。与LSA组相比,MSA组及HSA组新发腹膜炎发生率较低(χ2=14.053,P<0.001;χ2=21.857,P<0.001),而HSA与MSA两组新发腹膜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LSA组患者腹膜炎累积发生率较MSA组及HSA组患者明显升高(Log-rank χ2=22.128,P<0.001)。与正常血ALB的PD患者相比,低白蛋白血症持续时间越长的PD患者新发腹膜炎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ALB均值<35 g/L(LSA组/MSA组,HR=1.495,95%CI 1.198~1.866,P<0.001;LSA组/HSA组,HR=1.459,95%CI 1.104~1.928,P=0.008)是PD患者新发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低白蛋白血症持续时间延长,PD患者新发腹膜炎的风险显著升高(HR=1.013,95%CI 1.003~1.024,P=0.014)。结论ALB均值<35 g/L和低白蛋白血症持续时间延长是PD患者PD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血清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病人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具体包括正确留取腹透液标本、操作回顾及再培训、常规护理、病情观察等。观察患者发生腹膜炎的频次,对引发腹膜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52例患者中,腹膜炎发病1次的有42例(80.77%),腹膜炎发病2次的有7例(13.46%);腹膜炎发病3次的有3例(5.77%)。从发病原因上看,主要有操作规范不规范22例(42.31%)、肠道感染14例(26.92%)、呼吸道感染9例(17.31%)、营养不良5例(9.62%)、可疑腹透管感染2例(3.8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预防和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病有一定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腹膜透析 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蛋白清除率(peritoneal protein clearance,Pcl)对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规律随访且透析龄>3个月的患者。所有患者随访至死亡、退出腹透、转其他中心或研究终止日期(2018年10月1日)。按Pcl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Pcl组和低Pcl组,比较两组腹透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cl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Pcl对腹透患者心血管疾病事件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71例患者,其中男性135例(49.8%),年龄(56.92±0.84)岁,中位腹透龄38.77(19.00,63.10)个月,合并糖尿病70例(25.8%),有心血管疾病史81例(29.9%),中位Pcl为67.93(52.31,88.36)ml/d。与低Pcl组(Pcl<67.93 ml/d)相比,高Pcl组(Pcl≥67.93 ml/d)患者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比例、体重指数、脉压差、脑钠肽和肌酐的物质转运面积系数(mass transfer area coefficient of creatinine,MTACcr)均较高,血清白蛋白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透析龄、合并糖尿病比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比例、持续性非卧床腹透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24 h尿量、24 h超滤量和残余肾功能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β=-0.388,P<0.001)、体重指数(β=0.189,P<0.001)和MTACcr(β=0.247,P<0.001)与lg(Pcl)独立相关。研究期间,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55例,心血管疾病死亡39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Pcl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著高于低Pcl组(Log-rank χ2=6.902,P=0.0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lg(Pcl)是腹透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HR=7.654,95%CI 1.676~34.945,P=0.009)。结论血清白蛋白、体重指数、MTACcr是腹透患者Pcl的独立相关因素,Pcl可预测腹透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事件。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血管疾病 预后 腹膜蛋白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因素,为预防再次发生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结果操作不规范、便秘、腹泻、透析环境污染及出口处感染是引起腹膜炎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操作者进行规范的健康宣教,加强随访管理、再培训,加强出口处的护理,提高腹膜透析的疗效,防止腹膜炎再次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目的容量控制对于腹膜透析至关重要。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equilibrationtest,PET)可以评估腹膜小分子溶质转动功能,对优化腹膜透析存腹时间提供依据,但是不能预测腹膜液体转运功能。所以,本研究使用计算机拟合对不同超滤功能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液体转运功能进行评估。方法纳入研究患者包括每天使用3~4袋2.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超滤功能差组)和使用3~4袋1.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功能好组),两组患者在上述透析处方下都能达到足够的液体清除。所有入组的患者都要求详细记录自己每天的腹膜透析换液情况,以评估腹膜液体转运功能。结果本研究包括了17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其中9名为超滤功能差组,8名为超滤功能好组。与超滤功能好组相比,超滤功能差组的患者每天更多的处于高葡萄糖(P<0.01)环境中,透析液/血浆肌酐比值(D/Pcre)更高(P<0.05),有更高的腹膜液体吸收率(Ke)(P<0.01)。结论与超滤功能好的患者相比超滤功能差的患者的腹膜小分子溶质转运率更高,更为重要的是,超滤能力差的患者腹膜液体吸收率更高。

  • 标签: 腹膜透析 流体力学 超滤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藏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病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2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结果,29例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继续PD治疗,3例真菌性腹膜炎患者拔出腹透管,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受各种因素影响,加强透析前后患者的培训、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减少西藏地区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腹膜透析腹膜炎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3人。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40%)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5%)较高(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后,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可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9月之间于我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40例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患者被均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实验组接受系统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腹膜炎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且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中辅以系统护理干预,能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腹膜透析 腹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耐药性,及其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致病菌与耐药性,探讨其与转归的联系。结果116例次培养阳性,培养总阳性率达68.6%,近5年高达87.7%。致病菌中G^+球菌占58例次(50%),G^-杆菌45例次(38.8%),真菌6例次(5.2%),G^+杆菌、G^-球菌及混合感染7例(6%)。G^+球菌中最常见为葡萄球菌(56.8%);G^-杆菌中大肠杆菌阳性率最高(62.2%)。从耐药性看,G^-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6.7%),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9%、3.4%)。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1%、7.9%)。腹膜炎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退出率为10.1%(17/169),以真菌腹膜炎为主。结论近5年本中心培养阳性率较高,及时采用血培养瓶留取标本很关键。G^-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而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宜作为抗G^+球菌的经验用药。真菌性腹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细菌感染 抗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透出液中白介素-6(IL-6)水平与腹膜溶质转运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与邵阳市中心医院共同收治的腹膜透析(PD)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新入PD患者30例,持续性PD患者30例。采集所有患者的腹膜透析流出液,依据透出液肌酐与血浆肌酐的比值(D/Per)评价转运功能,分为高和高平均转运组(H/A),38例、低和低平均转运组(L/A),2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两组透出液IL-6的水平,并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肌酐清除率各项指标、nPCR、尿素清除指数各项指标、cGFR及4h透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组D/Pcr及nUF明显高于L/A组(P

  • 标签: 腹膜透析 白介素-6 炎症因子 溶质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期间采用三元管理对降低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1.09.19-2021.11.17对13名腹透患者分别进行考核,对其开展三元素管理,对比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以及护理前后腹膜炎发生率。结果:患者通过三元素管理后,对13名腹透患者分别进行考核,共考核了1093次,其中不规范次数有75次,腹膜透析发生率约为6.80%。结论:针对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期间采用三元管理对降低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护理管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规范行为,降低患者腹膜炎发生率。

  • 标签: 腹膜透析 三元管理 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148例,记录腹膜炎发生率,统计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对药物耐药性。结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