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分析我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期间行腹膜透析的患者20例,从心理、饮食、药物以及卫生和健康教育四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20例患者住院期间仅3例并发腹膜炎,其余17例患者透析期间情况良好,病情平稳。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腹透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20例 腹膜透析 护理体会
  • 简介:腹膜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腹膜透析治疗与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的区别之一是其居家透析的特点。自开展腹膜透析治疗以来,虽对病人的操作进行过培训指导,但病人出院后缺乏规律的后续治疗管理,以至较多病人因不同原因终止腹膜透析治疗或者死亡。为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治疗质量和维持较好的生存率。

  • 标签: 腹膜透析治疗 透析患者 治疗管理 门诊随访 慢性肾功能不全 血液透析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化腹膜透析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机进行持续循环腹膜透析模式进行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具有优越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自动化腹膜透析机进行腹膜透析具有容量控制和溶质清除能力强、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尤其适用于高转运或高平均转运、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时溶质清除不充分,APD可作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紧急透析方式。

  • 标签: 自动化 腹膜透析 治疗 疗效
  • 简介:一、腹膜透析的时机尿毒症发展到一定阶段,体内蓄积过多的代谢产物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甚至威胁生命,就应开始进行透析治疗。一般来说,血清肌酐70711mol/L以上,或血清尿素氮接近30mmol/L,或血钾大于6.5mmol/L就应开始透析治疗。

  • 标签: 腹膜透析 尿毒症 替代治疗 透析治疗 血清尿素氮 代谢产物
  • 简介:摘要自动化腹膜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使用方便、透析剂量灵活、小分子溶质清除能力强、患者社会回归性好等优点,日益被关注。近年来新型机器的远程监测功能更加提高了自动化腹膜透析的实时、安全和个体化的优势。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根据中国临床诊疗实践特点,围绕自动化腹膜透析的机型分类、工作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处方设定、模式选择、常见问题、相关并发症、儿童治疗、随访管理、远程智能化这10部分内容制定了《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是我国首个指导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及管理的临床共识,旨在引起广大肾内科医师重视,为我国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规范化治疗与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 标签: 腹膜透析 自动化 终末期肾脏病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腹透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我院腹透中心长期随访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腹透患者40例,采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相关知识问卷,分别收集家庭随访式延续护理前(对照组),家庭随访式延续护理后(研究组)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相关数据。结果:对比延续护理前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相关知识合格率,研究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相关知识合格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相较于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腹透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了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相关知识知晓率,帮助患者建立安全的透析环境,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风险,并且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推广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延续护理 腹膜透析 影响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为半透膜,向腹膜内注入透析液,在腹膜毛细血管和腹腔高渗的透析液之间进行液体溶质的交换,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以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及潴留过多的水份。我科于2022年3月31日行首例新生儿腹膜透析术,现对其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新生儿 腹膜透析 护理体会
  • 简介:摘 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发现凉山州腹膜透析患者在居家治疗和生活质量方面面临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旨在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支持,并促进患者院外治疗效果和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具体而言,该模式包括多学科团队的组建、患者需求评估和个性化护理计划的制定,同时还强调了家庭成员的参与。旨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并得到了患者和家庭的认可。

  • 标签: 凉山州 腹膜透析 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是腹透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腹透患者预后。腹膜炎期间,由于腹膜毛细血管扩张等因素,腹透患者可发生溶质转运增加及超滤下降等表现。艾考糊精透析液具有超滤功能持久、保护腹膜功能、不含葡萄糖及低葡萄糖降解产物等优势。我们在国内首次报告于艾考糊精透析液中加入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腹透相关性腹膜炎3例,以初步评估艾考糊精透析液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艾考糊精 腹膜透析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该院需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采用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治疗,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采用低位-直管模拟鹅颈隧道成型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情况以及漂管率、堵管率情况。结果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生存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中出血量(187.21±1.32)mL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中出血量(247.21±1.32)mL降低(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手术时间(107.21±1.32)min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手术时间(127.21±1.32)min降低(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后两周漂管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降低(0.00%<20.00%)(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后6个月漂管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降低(4.00%<24.00%)(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堵管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降低(4.00%<24.00%)(P<0.05)。结论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比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更能改善手术情况,降低术后漂管率、堵管率,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 标签: 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包裹性腹膜硬化症(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EPS)是腹膜透析患者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肠梗阻,腹膜超滤功能下降,腹膜弥漫性增厚、硬化、钙化或包裹小肠,致广泛的肠粘连和肠梗阻。EPS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主要见于接受长期腹膜透析者及有反复、严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病史者。我们报告一例因主观因素延误诊疗导致的EPS病例,以期引起医患对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宣教、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视。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纤维化 腹膜炎 包裹性腹膜硬化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居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分析。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肾内二区收治的65例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作为家访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腹膜炎发生率调查,并分析其原因。结果:65例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中有20例患腹膜炎,18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为难治性腹膜炎,转为血液透析继续治疗。经调查,腹膜炎组的患者中,无菌操作意识缺乏、肠道感染、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营养不良的人群占比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P<0.05)结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患腹膜炎的原因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透析模式、透析液类型、置管方式、置管时间、置管位置、置管固定方式、置管护理方式、透析操作技术等等。

  • 标签: 居家腹膜透析 腹膜炎 相关因素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院内及家庭行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52例,比较院内治疗组及家庭治疗组急性腹膜炎发病、预后情况及治疗中的护理治疗方案。结果院内组28例,发生急性腹膜炎5例,发病率为17.86%;家庭组24例,发生急性腹膜炎11例,发病率为45.83%。家庭组高于院内组,差异经统计计算,P<0.05。入院治疗,继续予腹膜透析,予统一配置透析液行腹部透析,治疗成功率100%。结论经过精心护理、正确指导腹膜透析,患者症状消失,治愈率高。

  • 标签: 尿毒症 PD 腹膜炎 腹透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医护人员操作的不规范、营养情况、居住环境等,其中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是最重要发病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意识到正规操作、避免感染、加强营养是降低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病因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3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6只)、腹膜纤维化模型组(8只)、模型+低剂量MT(5mg·kg^-1·d^-1)腹腔给药组(8只)、模型+中剂量MT(10mg·kg^-1·d^-1)腹腔给药组(8只)、模型+高剂量MT(20mg·kg^-1·d^-1)腹腔给药组(8只)。腹腔注射4.25%腹膜透析液100ml·kg^-1·d^-1建立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第28天行4h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equilibrationtest,PET),量取超滤量(ultra-filtration,UF),检测腹透液尿素氮浓度(dialysateureanitrogenconcentration,D)、血浆尿素氮浓度(plasmaureanitrogenconcentration,Purea)、初始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浓度(D0)、4h后透出液葡萄糖浓度(D4),并计算D/Purea、D4/D0。取大鼠壁层腹膜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truinggrowthfactorβ1,TGF-β1),胶原Ⅰ(collagenⅠ,Col-Ⅰ)和Q平滑肌肌动蛋白(msmoothmuscleactin,a-SMA)表达。结果4hPET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UF和D4/D0明显减少(P〈0.05),D/Purea明显增加(P〈0.05);MT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UF和D4/DO明显增加(P〈0.05),D/Purea明显减少(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对照组腹膜菲薄,间皮细胞连接紧密,模型组腹膜明显增厚,部分可见间皮细胞缺失,间皮下可见胶原沉积,MT各给药组上述腹膜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TGF-β1、Col-I、rSM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各给药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MT能通过改善腹膜的结构和功能来发挥其对抗大鼠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并能抑制TGF-β1、Col-Ⅰ和a-SMA表达。

  • 标签: 褪黑素 腹膜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B1 胶原I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维护腹膜透析(perilonealdialys,PD)患者良好的腹膜功能和透析效能是保持长程透析、减低治疗退出率的关键因素。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进入PD治疗前3年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优于血液透析,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腹膜的结构与功能将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透析效能下降与透析失超滤。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mesothelialcells,PMCs)除了维持腹膜结构的完整外,

  • 标签: 腹膜间皮细胞 透析效能 腹膜功能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04月~2015年02月收治的22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腹膜炎复发率以及治疗时间结果。结果护理组的腹膜炎发生率、腹膜炎复发率分别是9.09%(1/11)、9.09%(1/11),对照组的腹膜炎发生率、腹膜炎复发率分别是18.18%(2/11)、27.27%(3/1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开展护理工作后,可以明显提升护理效率,改善护理工作开展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PDFP)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诊治和预后,以提高临床上PDFP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21例PDFP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体、治疗方法、预后。结果PDFP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比例是7.58%;其中糖尿病患者10例,PDFP发生前3周静滴抗生素8例,19例拔管后改为维持性血液透析,3例拔管后死亡;2例拒绝拔管,1例予以氟康唑注射液10mg/L加入腹透液中2L/次CAPD治疗,同时氟康唑注射液200mg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2周后治愈,1例上述方法治疗8天后无效死亡。真菌培养光滑念珠菌1例、白色念珠菌6例、热带念珠菌1例、近平滑念珠菌3例、酵母样真菌5例、毛孢子菌4例、1例未培养出。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患细菌性腹膜炎时糖尿病和使用广谱抗生素是继发真菌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大部分真菌性腹膜炎患者致病菌为念珠菌属,一旦确诊为真菌性腹膜炎,应尽早拔除导管及予抗真菌药治疗。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真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复发、再发性和重现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探索不同抗生素治疗方案对腹膜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0年1月至20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住院腹膜透析病人95例,按是否发生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和非腹膜炎组。其中腹膜炎组又分为复发组、再发组、重现组和单发组。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慢性病、肠道功能紊乱情况、腹透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及常规化验检查。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状况、致病菌和三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转归。结果在选取的95例中,37例未发生腹膜炎,58例发生腹膜炎,包括单发45例,复发8例,再发4例,重现1例。病原菌培养阳性49例次,阳性率为84.48%。革兰氏阳性菌30例次,占51.72%;革兰氏阴性菌16例次,占27.59%,其中肠源性细菌感染14例次;真菌3例次,占5.17%。革兰氏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13例次。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杆菌所占比例最高,9例次。复发性和重现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而再发性腹膜炎为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头孢他啶+头孢唑林组与头孢他啶+万古霉素组的治愈率、拔管率没有明显的不同,头孢唑林仍可作为G+菌感染者临床首选药物,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利福平,但应注意万古霉素的耐药情况。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抗生素应用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是利用患者自身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弥散和对流的原理,规律、定时地向腹腔内灌入透析液并将废液排出体外,以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超滤过多水分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并发症包括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和导管相关感染两种,其中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造成腹膜透析术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里主要对近年来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常见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的进展做出综述,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影响因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