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 2014 年 2 月~ 2015 年 2 月我院收治 的 6 例行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 结果: 本组 6 例患者均行临床路径护理,随访 3 个月,腹膜炎发生率 33.33% ( 2/6 ) 、满意率 83.33% ( 5/6 )。 结论: 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应用临床路径护理,保证了护理质量,降低了腹膜炎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 腹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例行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行临床路径护理,随访3个月,腹膜炎发生率33.33%(2/6)、满意率83.33%(5/6)。结论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应用临床路径护理,保证了护理质量,降低了腹膜炎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 腹膜炎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资料,总结感染病菌的菌谱和药敏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腹膜透析中心5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共79例次腹膜炎资料,分析菌谱并采用统计软件比较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79例次腹膜炎中,G+菌感染共35例(44.3%),G-菌感染17例(21.5%),真菌及结核菌各1例(各1.3%),总体培养阳性率为68.4%。对于葡萄球菌属,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万古霉素、头孢拉定均敏感。对于链球菌属,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并发现G-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最敏感。结论除经典方案头孢唑林加头孢他定外,头孢拉定联合阿米卡星可以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腹膜炎 腹膜透析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研究需要有针对性地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等相关内容,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择的是在2019年1月到12月到我进修医院进行诊治的100 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患者的相关疾病特点,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研究能够明显看出,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体现在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滤出液混浊等,其滤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数比例> 50%,在滤出液中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而出现以上特点中的任何两点都可以确诊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相关危险因素中可以看到,操作因素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肠道原因和营养不良等相关因素。结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要着重做好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分析和探究工作,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才能呈现出良好的实效性。要着重把握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重点关注探究,为该类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提供必要的条件。

  • 标签: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患者7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DN组和非DN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DN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钙,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非DN组,而年龄.血糖高于非DN组(P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患者 腹膜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1例居家腹膜透析患儿并发腹膜炎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保证儿童居家腹膜透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有效,达到治疗目的。方法  分析1例腹膜透析患儿在居家腹膜透析中多次并发腹膜炎,居家腹膜透析效果欠佳,根据这些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 患者反复并发腹膜炎的原因为患儿家长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较差、肠道感染、导管出口处感染、医务人员健康宣教不到位等因素。结论 通过采用“互联网+个案管理”模式,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强化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家长对疾病引起重视,提升患儿及家长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总结分析,能够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肾脏功能衰竭或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腹膜透析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生命。但是行腹膜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病程均较长,且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由于长时间受到病痛的折磨,再加上需要维持较长时间的腹膜透析治疗,长此以往,不仅仅会增加患者身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多的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这其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常见且病情严重的一项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再住院率、死亡率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 标签: 肾脏功能衰竭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操作的再培训对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及致病菌谱的影响、以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技术生存率探讨新的方法。方法对本院腹膜透析中心正在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90名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的检查,分析他们操作不规范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及培训,并对培训情况进行监督及质量控制,追踪培训及观察2年。统计分析再培训2年中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及致病菌谱,并与本腹膜透析中心过去3年中的资料进行比较,以了解其对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及致病菌谱的影响。结果2年中本中心的腹膜炎发生率为原来的27.8病人月上升到31.2个病人月。致病菌谱由原来的头三位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转变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通过加强操作再培训、明显地降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因患者操作因素减少,故致病菌谱发生了变化,由G+阳性菌为主,变为G-阴性菌为主。说明了再培训的重要性,可以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再培训 发生率 致病菌谱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5例接受腹膜透析的为实验组,其余35例接受血液透析的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治疗前的肾功能指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上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及海南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自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每组各32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腹膜透析组血压控制程度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均具有显著疗效,而腹膜透析安全性较高,不太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透析方式对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90例,根据不同透析方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观察组进行腹膜透析,比较两组的透析结果。结果两组实验室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1.1%)(P<0.05)。结论对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合适的透析方式,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腹膜透析方式更加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原因,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调查21例由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CAPD患者,以分析其原因,并以COX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死亡预后的因素。结果:21例转腹膜透析患者中血管通路条件不佳占16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存活时间短,低蛋白血症影响患者预后(P〈0.01)。结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是血管通路条件不佳;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差,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对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视为分析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纳入联合组与参照组(n=50)。参照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血液透析治疗,比较患者的血液指标及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显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肾功能衰竭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应用非透析治疗、不同腹膜透析剂量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脏病5期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非透析保守治疗者20例,腹膜透析剂量4升/天者26例、6升/天者35例及8升/天者43例。随访观察1年,检查各项指标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随访1年后,非透析患者血压的控制较4升/天腹膜透析组差(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血钙水平低于4升/天透析组,血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高于不同剂量透析组。各组尿量及残余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腹膜透析各组尿量、肾功能及非透析组肾功能均较观察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之间肾功能下降的幅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早期的腹膜透析治疗对患者钙磷代谢、蛋白质营养改善及血压的控制优于非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治疗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与非透析治疗相比未见明显优势,不同的透析剂量在1年的观察期内未显示对肾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腹膜透析 肾衰竭 血清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护理差异与生活质量。 方法: 以本院 2018 年 2 月 11 日 -2019 年 2 月 11 日 50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 A 组(血液透析组)与 B 组(腹膜透析组),每组 25 例患者,在分别护理后,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和抑郁症状。 结果: A 组患者生理和心理评分和 B 组进行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A 组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均比 B 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进行不良情绪评分时, A 组特质焦虑、状态抑郁、抑郁评分均高于 B 组,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与覆膜透析护理差异比较明显,血液透析环境与社会关系质量较差,腹膜透析在免疫功能方面影响偏低,两组患者均存在抑郁症状。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护理差异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及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的动态血压(ABP),了解不同透析方式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除外糖尿病肾病)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各30例,以30例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MHD组(非透析日)、MPD组及对照组分别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率,分析比较不同透析方式下血压类型。结果MHD组(非透析日)?DBP%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P%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D组杓型血压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HD组与MPD组以及MPD组对照组之间杓型血压的例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与非透析患者相比,血压的昼夜节律更加紊乱;而两种透析方式下,血压昼夜节律无明显差异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护理差异与生活质量。方法以本院2018年2月11日-2019年2月11日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血液透析组)与B组(腹膜透析组),每组25例患者,在分别护理后,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和抑郁症状。结果A组患者生理和心理评分和B组进行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均比B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行不良情绪评分时,A组特质焦虑、状态抑郁、抑郁评分均高于B组,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与覆膜透析护理差异比较明显,血液透析环境与社会关系质量较差,腹膜透析在免疫功能方面影响偏低,两组患者均存在抑郁症状。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护理差异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增加随访频率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膜透析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增加随访频率的干预方式,随访时间9个月,观察指标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Fe)、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o-Alb)、KT/V。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做比较,其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白蛋白、前白蛋白、KT/V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增加随访频率,透析患者透析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随访频率 透析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观察,将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的1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将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肌酐、血红蛋白、总蛋白、血肾素、尿量、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和肾功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情况,但是实验组患者的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各有优缺点,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透析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糖尿病肾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