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PT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接受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肺血栓栓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心脏超声及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相关资料做回顾性研究分析,探究超声筛查对该病诊断明确的重要性。结果心脏彩超6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中右心增大52例,肺动脉的主干及左右支有增宽表现28例,肺动脉的主干内有等回声团2例,分叉位置存在高回声4例,肺动脉的右支内存在高回声4例,左支中存在等回声2例;三尖瓣返流60例伴中度或者重度肺动脉有高压42例;下肢深静脉彩超60例患者中均存在单侧或双侧的下肢深静脉。结论下肢深静脉超声及心脏超声联合应用可以准确显示疾病相关征象,十分有益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故在肺血栓栓塞的诊断过程中,有着较高的的临床及社会价值。

  • 标签: 心脏超声 下肢深静脉超声 肺血栓栓塞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深静脉的危险因素,为临床DVT的预防实践、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三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DVT的患者为病例组,配对选取性别一致、神经外科疾病诊断一致。采用SPSS18.0软件,分别将各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再将筛选出的多个变量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神经外科深静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DVT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昏迷、偏瘫与制动、感染、创伤与骨折、下肢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外科大手术、手术时间、输血脱水药、血管刺激药、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显示昏迷、偏瘫与制动、感染、下肢中心静脉置管是神经外科DVT的危险因素。临床上要重视这类高危患者,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深静脉的发生风险,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病人的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另40例纳入研究组给予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预防老年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有效避免了术后DVT及疼痛发生,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缩短了其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妇科肿瘤手术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患者中应用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患者通过造影确诊后实施介入溶栓法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则实施常规抗凝及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并发发生率除出血率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外,观察组在肺栓塞及深静脉形成后遗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患者中应用介入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的发生,可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PICC置管后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PICC置管后静脉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VAS评分、VD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PICC置管后静脉形成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 标签: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90例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脑静脉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抗凝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2.50%vs52.50%,P<0.05);VA、BA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开颅减压手术是治疗恶性脑静脉的有效途径,推荐使用。

  • 标签: 开颅减压手术 恶性脑静脉血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创伤后深静脉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和体检的50例骨创伤患者、50例骨创伤后发生深静脉(DVT)的患者以及50例体检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称为骨伤组、DVT组及健康组。对此三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含量(D-D)、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以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骨伤组、DVT组的D-D、FIB以及CRP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DVT组的D-D、FIB以及CRP含量显著高于骨伤组(P<0.05)。DVT组治疗后,D-D、FIB以及CRP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C-反应蛋白含量是深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要想避免深静脉形成就必须降低以上三种危险因素的含量避免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消退。

  • 标签: 骨创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对下肢深静脉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5例下肢深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高危为1例,对照组的高危5例和极高危1例,组间比较高危和极高危总和,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静脉炎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后下肢血栓静脉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编入常规组(n=50)和综合组(n=50)中,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综合组患者施加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预防及护理情况,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患者静脉膜损伤、并发发生率、下肢静脉静脉炎复发率均要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预防和护理措施在应用在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静脉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

  • 标签: 妇产科 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下肢无病变人群3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群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FV及SFV、POV值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FV内径值与MGV内径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声像学表现为血栓部位血管腔内部有实质回声,信号强弱不等,同时可见部分或全部管腔填塞。患者血栓部位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对照组未存在上述情况,差异显著(P<0.05)。与DSA金标准相比,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4.74%。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尽快的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骨科手术后的深静脉病人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对病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病人的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以后深静脉的病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相关并发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骨科创伤手术后200名患者,然后将这2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都有10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上一般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方法的前提之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另采取经骼静脉取、栓子超声消融以及骼静脉支架置入治疗的手段,对两个小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就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出现率来说,对照组的100名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出现率为60%,实验组的100名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出现率为10%,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就有效率来说,对照组的100名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65%,实验组的100名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96%,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创伤手术后就采取对应的临床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对患者一定要依据其现实状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科创伤 术后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临床预防性护理。方法通过选自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查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患者在诊疗之后仍然使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行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形成、下肢浮肿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且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浮肿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成效,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的下肢静脉形成,及时给予患者行护理干预,从而提升患者的康复速率。

  • 标签: 髋部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下肢深静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9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我院自2016年初开展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护理,所以2016年之前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6年之后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实施预防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深静脉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经预防护理后的发生3.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15%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77%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深静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预防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利于患者的预后,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预防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深静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股静脉流速度、下肢肿胀、深静脉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股静脉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八、十六天实验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15.2±2.5)cm/s、(34.7±7.8)cm/s,对照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14.7±2.2)cm/s、(22.1±7.4)c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对ICU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可全面降低其发生深静脉的危险,这对患者来说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尽快恢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ICU 患者 深静脉血栓的调查 预防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7月80例剖官产术产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预防组则实施预防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剖官产术产妇护理满意度;产后恶露总量、子宫收缩程度;干预前后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下肢深静脉总出现率。结果预防组剖官产术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预防组很满意32例,比较满意人数7例,不满意1例,满意人数39例,满意度97.50%;对照组很满意13例,比较满意人数17例,不满意10例,满意人数30例,满意度75.00%。干预后预防组焦虑、抑郁情绪31.13±0.13分、32.23±0.56分低于对照组52.76±0.69分、53.41±0.25分,P<0.05。预防组产后恶露总量少于对照组,子宫收缩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预防组产后恶露总量、子宫收缩程度分别是84.40±2.77ml和2.40±0.57cm,对照组分别是98.42±2.71ml和1.41±0.43cm。预防组下肢深静脉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8例出现,发生率20.00%,预防组有1例出现,发生率2.50%。结论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效果确切,预防性护理模式的开展减轻了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和减少恶露,预防下肢深静脉形成,提升产妇满意度。

  • 标签: 剖官产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行髓膝关节术患者的护理中,总结并阐述综合护理对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的影响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接收的行髓膝关节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路径;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早期活动、输血、便秘等指标的对比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静脉出现情况率为10.0%%,对照组为50.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行髓膝关节术患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基础护理路径来说,综合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的出现,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髋膝关节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深静脉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例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深静脉患者作为本次的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卧床依从性;选取2017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30例深静脉患者作为研究组,由我院8名护理人员自主组成品管圈,并以“提高深静脉患者卧床依从性”作为主题,建立起“AV循环圈”,对患者不良的卧床习惯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在实施10周的品管圈活动后评价患者的卧床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卧床依从性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卧床依从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卧床依从率(60.0%)(P<0.05);护理人员在两组患者护理中综合素质情况变化比较相比于对照组而言,护理人员在研究组中的护理能力、协作能力、责任心、品管圈运用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协作能力、责任心、品管圈运用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有效提高了静脉患者的卧床依从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深静脉血栓 卧床依从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1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加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两组上述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需高度重视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的预防工作,通过个性化预防措施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普勒超声评价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共选取532例患者,范围是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对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发生情况从骨科大手术后1周、2周进行,检查手段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结果在532例患者中,形成下肢深静脉的患者共208例,有39.10%的发生率。其中血栓发生在单侧的发生率为82.69%,共172例。双侧肢体发生血栓的发生率为17.31%,共36例。形成下肢深静脉的患者中,在术后1周后检出的有166例,发生率为79.80%,术后2周的占18.75%。结论下肢深静脉的形成多发生在骨科大手术1周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的形成情况准确度和敏感度高且无创,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