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3例免疫先天性完全房室阻滞(CCAVB)的新生儿,20~24周胎龄起病,胎心率35~55次/min,母亲均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经激素等治疗胎儿CCAVB无逆转。分别于生后24 h、生后即刻及44日龄(校正胎龄36+5周)经剑突下小切口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电极固定于近右室流出道中后间隔部位。随访3个月至2.5年起搏阈值稳定,心功能及生长发育正常。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对可能是预测术后疗效的指标(性别、年龄、病程、术前对激素反应、术前PLT、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d内PLT峰值)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手术疗效的评估参照美国血液学协会ITP疗效评判的标准。将完全反应和部分反应设为有效,将无反应设为无效。术后通过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PLT、有无出血表现、有无长期并发症、术后复发情况等,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置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范围)表示。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术后长期有效率。单因素分析采用,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8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4±4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200mL(10~1000mL);术中发现副脾11例,均予以切除。7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痊愈,无一例发生围术期死亡。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1个月(12~96个月),45例患者完全反应,18例患者部分反应,21例患者无反应。18例部分反应患者行内科对症治疗。21例无反应患者均继续服用泼尼松龙治疗,其中13例患者能稳定维持PLT〉30×10^9/L。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严重自发性脏器及颅内出血。随访期间84例患者中,1例完全反应患者术后2年因肺癌全身转移死亡,其余无死亡。4例患者发生肺炎,1例无反应女性患者长期反复发作化脓胸膜炎,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凶险脾切除术后感染发生。84例患者术后1、3、5、7年有效率分别为82.1%、77.6%、72.5%、67.9%。单因素分析结�

  • 标签: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免疫性 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新诊断免疫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60例儿童新诊断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设为观察组。回顾分析同期58例普通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其没有血小板减少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设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不是儿童新诊断免疫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否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急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高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多种自身免疫风湿病病情活动的参考价值已广泛认可,但CRP升高对判定部分系统自身免疫风湿病(SARDs)如系统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合并感染的参考意义还远未受到重视。由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感染成为SARDs的首位死亡原因。临床常用的感染指标降钙素原在系统红斑狼疮等疾病活动时亦会增高,因而对病情活动抑或感染的判断存有争议。CRP在SARDs疾病活动或复发时多处于无应答或低应答状态,而红细胞沉降率(ESR)较少受到影响。借助这种分离现象对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或有SARDs的提示作用,对确诊的SARDs的发热原因有鉴别诊断作用,连续动态监测CRP水平对治疗高CRP相关自身免疫风湿病是否继发感染的参考价值更大。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风湿性疾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孕妇ABO血型免疫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联。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HC)治疗过程中出现甲状腺自身抗体(TA)特点及TA与甲状腺功能预后间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7月-2016年9月我院以干扰素α(INF-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的CHC患者11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访中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成桥本甲状腺炎(HT)组(HT组)、弥漫甲状腺肿(GD)组(GD组)以及未进展成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组,另选择本院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伴发AITD患者8例为HBV伴发AITD组,合作医院无肝炎病毒感染的单纯AITD患者47例为单纯AITD组。比较各组及甲状腺功能不同转归(缓解组、恶化组)CHC患者TA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滴度差异情况。结果①115例CHC患者随访过程中24例(20.9%)发生AITD,5例(4.3%)为GD,19例(16.5%)为HT,GD组、HT组、及未进展成AITD组患者TA水平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HBV伴发AITD组及单纯AITD组TA水平与GD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H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缓解组(15例)患者TPO-Ab、TRAb均值显著低于恶化组(9例)(P<0.05),缓解组TG-Ab均值略低于恶化组(P>0.05)。结论应用INF-α治疗的CHC患者易诱发AITD,并且TA在不同种类AITD患者中存在各自特点,TPO-Ab、TRAb较TG-Ab可能在患者临床调整治疗方案调整和甲状腺功能预后判断方面更加敏感。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自身抗体 桥本甲状腺炎 Graves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慢性非细菌前列腺炎通过SD大鼠病理实验和尿动力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35只雄性成年雄性SD大鼠,所有大鼠体重均在250g~300g之间。利用随机法将20只大鼠(45d、60d、90d)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大鼠各5只。选取成年雄性大鼠15只制作前列腺蛋白样本,对比观察第45d、60d、90d模型组和对照组样本的病理学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SD大鼠前列腺腔规则,45d模型组大鼠前列腺间质轻微水肿,顺应和最大排尿量下降;60d大鼠剩余容积和最大膀胱压提升,90d,O型组大鼠排泄容积减小,顺应和剩余容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免疫性 非细菌性 前列腺炎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IHTR)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免疫学和血液学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输血相容检测的深入研究,对IHTR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加深。

  • 标签: 免疫性溶血性输血 输血相容性 检测探讨
  • 简介:【摘要】免疫胰腺炎,一种罕见的慢性胰腺炎类型,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合并症为护理工作带来了特殊挑战。本例患者由于糖尿病背景,血糖基数偏高,而激素治疗进一步加剧了血糖的波动。因此,定时监测血糖成为我们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患者血糖水平在安全范围内波动。为了有效管理血糖,我们实施了胰岛素治疗,并针对性地制定了低血糖预防策略,旨在减少潜在风险。经过22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最终顺利出院。此次经历加深了我们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免疫胰腺炎患者的护理理解,也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 标签: 免疫性胰腺炎 低血糖 发热 血糖监测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患者护理中人性化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IT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34例和研究组(加强人性化健康教育)34例,分别观察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的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人性化健康教育可改善ITP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护能力。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健康教育 护理
  • 作者: 赵萍 王静 刘玉梅 孙博 李呼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哈尔滨 150081 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医学院眼科基础教研室,济南 250355 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02,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哈尔滨 15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足三里穴(Stomach-36,ST36)通过调控外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对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疾病的影响。方法对实验鼠随机分为两组,EAE组和针灸组,并且进行体重监测以及临床症状评估,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脊髓炎细胞浸润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脱髓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例,超敏多因子电化学发光技术(Meso scale discovery,MSD)检测外周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成功构建EAE小鼠模型并给予针灸治疗。临床评分显示,EAE组在第22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5分,针灸组在第24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分。疾病起病时间统计结果显示,EAE组在第12天开始起病,针灸组在第17天开始起病,针灸组比EAE组的起病时间明显较晚。HE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针灸组的脊髓炎细胞浸润较少,髓鞘结构完整,边缘较光滑。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针灸组CD4+IFN-γ+T、CD4+IL-17+T细胞比例较EAE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49±0.10)%比(0.92±0.25)%,(0.21±0.05)%比(0.34±0.04)%,t值分别为2.91和3.70,P值均<0.05];针灸组CD4+IL-4+T、CD4+Foxp3+、CD8+Foxp3+细胞比例较EAE组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78±0.22)%比(0.5±0.07)%,(1.38±0.23)%比(0.9±0.08)%,(0.38±0.12)%比(0.14±0.09)%,t值分别为2.55、3.35和4.16,P值均<0.05)]。MSD检测外周血清细胞因子结果显示,针灸组抑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和IL-16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上升,促炎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53±0.95)pg/mL比(2.78±1.25)pg/mL,(2298.77±298.67)pg/mL比(1402.28±216.30)pg/mL,(6.6±0.548)pg/mL比(8.84±0.98)pg/mL,t值分别为9.00、4.84和3.57,P值均<0.05)]。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后抑制辅助T细胞( helper T cell,Th)1/Th17并促进Th2的比例,同时上调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比例。针灸治疗后,促进抑炎因子IL-5,IL-16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IFN-γ的表达。结论针灸ST36通过纠正T细胞亚群的失衡,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治疗缓解EAE疾病。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针灸 足三里穴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 peroxidase,TPO)基因rs2071400位点基因多态与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AITD)的关系。方法对171例AITD患者和150例健康体检者的TPO基因rs2071400位点的基因多态进行分型检测。用基因计数法计算各组的基因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卡方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血清硒水平、甲状腺功能和TPOAb血清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ITD患者中TPO基因rs2071400位点CC基因型频率为38.60%(66/171),CT基因型为50.29%(86/171),TT基因型为11.11%(19/171);健康体检者中分布频率分别为42.00%(63/150)、50.67%(76/150)和7.33%(11/150),健康体检者与AITD患者之间TPO基因rs2071400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其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在未接受I131治疗的AITD患者中,TPO基因rs2071400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CT + TT基因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TT3、FT4、TT4和TPOAb)高于CC基因型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毒性弥漫甲状腺肿患者(Graves disease,GD)亚组分析中发现,T等位基因的血清TPOAb水平(193.85±312) IU/mL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82.71±148.46.43)IU/mL(P = 0.03)。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基因rs2071400位点基因多态可能与AIT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该位点携带T基因型的GD患者TPOAb血清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但该位点多态改变是否可用于预测GD发生的风险,还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TPO基因多态性 TPOA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应用在自身免疫脑炎治疗中的重要与有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2020年12月于我院确诊的免疫脑炎患者92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甲泼尼龙组(MPS组)30例、丙种球蛋白组(IG组)31例、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组(MPS+IG组)32例;比较三组治疗后90d内临床疗效、mRs评分、MMSE评分、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PS+IG组总有效率高于IG组和MPS组(P<0.05);三组治疗后90d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PS+IG组mRs评分低于IG组和MPS组(P<0.05);三组治疗后15、30、90d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PS+IG组MMSE评分高于MPS组和IG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脑炎比单用甲泼尼龙或丙种球蛋白临床效率好,mRS评分更低,MMSE评分更高,患者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甲泼尼龙 丙种球蛋白
  • 作者: 曾小莉 张国元 胡朝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南充6370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糖基化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免疫球蛋白糖基化可通过调节抗体稳定性和影响其与不同FcγRs的相互作用,发挥抗炎和促炎活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异常糖基化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产物如糖链结构和/或糖基化蛋白,利用凝集素微阵列等技术进行检测,有望成为自身免疫疾病新型血清标志物,在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以及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免疫球蛋白类 糖基化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球蛋白G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疗效。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儿科首次确诊且在我科治疗的80例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1mg/(kg?d),分为早晚各一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研究组患儿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d),1次/d,连续治疗2周。监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后血小板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评估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14d复查血小板计数水平为(230.31±63.12)×109/L,明显低于研究组(284.22±47.13)×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患儿出现消化道反应,研究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而研究组患儿高达90.00%,可见,研究组的方案对于ITP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方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ITP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避免对患儿产生伤害,在临床治疗ITP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鉴于推广。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人免疫丙种球蛋白 小儿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微小RNA(miR)-31-5p过表达对兔自身免疫干眼模型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构建miR-31-5p重组慢病毒载体。包装miR-31-5p过表达及其对照慢病毒,进行浓缩和滴度测定。建立兔自身免疫干眼模型,并分离模型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感染miR-31-5p及阴性对照慢病毒颗粒作为miR-31-5p过表达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31-5p的表达水平。将2个组PBMC与经γ射线照射后的泪腺上皮细胞共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个组PBMC中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C(RORC)、标志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及Th17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2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中IL-1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通过测序验证,成功构建miR-31-5p重组慢病毒载体。包装并浓缩miR-31-5p过表达和对照慢病毒颗粒,滴度测定结果分别为3.82×107 TU/ml和3.50×107 TU/ml,满足后续实验需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R-31-5p过表达组miR-31-5p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96,P<0.001)。在兔泪腺上皮细胞与PBMC共培养体系中,miR-31-5p过表达组PBMC中的RORC、IL-17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0.03和0.28±0.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0和1.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256、13.810,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31-5p过表达组PBMC中IL-17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7,P=0.008)。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R-31-5p过表达组PBMC中IL-6、IL-23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076、6.641、13.271,均P<0.05)。结论miR-31-5p过表达可能通过下调免疫微环境中IL-6、IL-23、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负向调控Th17细胞免疫反应。

  • 标签: 干眼 干燥综合征 Th17细胞 miR-31-5p 动物模型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泼尼松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慢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11.13±2.83)岁,采取泼尼松治疗;研究组中男34例,女34例,年龄(11.12±2.28)岁,在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χ2检验。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CD4+/CD8+分别为(54.87±4.59)%、(33.97±3.85)%、(1.85±0.36),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35±5.24)%、(31.03±3.70)%、(1.72±0.21)],研究组CD8+为(23.78±2.38)%,低于对照组的(25.32±2.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3、4.720、2.572、3.733,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2%(64/68),高于对照组的79.41%(54/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3,P=0.0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730)。结论泼尼松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对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泼尼松 长春新碱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重点分析单纯药物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联合药物免疫球蛋白两种治疗方案在患者康复、安全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此时间段内于我院治疗且均已经确诊过的自身免疫脑炎,根据样本量及纳入标准等,纳入42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服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药物,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再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分析两种方案对42例患者的应用情况(预后、安全)。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显著更优,P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免疫球蛋白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临床症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湿免疫疾病采用全程整体护理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近几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划分为对照组,应用全程整体护理的划分为研究组,每组都为40例患者。结果:对比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总有效率,得出的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数据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疾病来说,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也要采取妥善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应用的全程整体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全程整体护理干预 风湿免疫性疾病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