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地塞米松是一种比较长效的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较多,现阶段此药已经在治疗肿瘤以及预防不良反应等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地塞米松不仅能极大的缓解以及预防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时出现的恶心、疼痛、以及呕吐等各种不良反应,还能因为自身的药物增敏作用而加强一些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此药能当做抗肿瘤的药物来进行部分肿瘤的治疗。地塞米松会联合糖皮质激素受体来调理控制和肿瘤有关的多种信号通路,同时利用自身的调节激素、消炎、以及抵抗血管形成等功效来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迁移,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 标签: 地塞米松 肿瘤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中耳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中耳炎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年至2022年02月,入选患者共5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左氧氟沙星,n=25)与研究组(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n=25)。对比两组的听力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在听力水平与临床疗效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用于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耳炎 左氧氟沙星 地塞米松 听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门诊在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内诊治的60例痛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n=30)实施双氯芬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肿胀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肿胀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风患者通过双氯芬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提升其临床疗效,改善疼痛以及炎性因子,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氯芬酸钠 地塞米松 痛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耳炎患者采用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中耳炎患者7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氧氟沙星治疗方案,研究组则接受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方案,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听力改善幅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4.29%,研究组是94.29%,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听力改善幅度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炎治疗期间,应用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听力状况,同时也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在临床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中耳炎 地塞米松 氧氟沙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混合剂(简称地塞米松合剂)用于甲状腺肿瘤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甲状腺肿瘤手术的60例患者(甲状腺癌行颈清术的患者除外),ASAⅠ~Ⅱ级。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术后使用静脉泵自控镇痛,为芬太尼10μg/mL,2mL/h,0.5mL/15min。B组为皮内注射镇痛,沿胸锁乳头肌外缘平下颌角至锁骨上缘连线,用地塞米松和布比卡因合剂行皮内给药,进针深度约0.1cm,每个皮丘注入1~1.5mL药液,间隔约1.5cm。注射后,两组患者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h开始评分,分别记录2、4、6、8、10、12、24h的VAS评分。结果术后VAS评分A组各时间段均值为2.30±1.04,B组为2.46±1.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注射地塞米松合剂对甲状腺肿瘤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与静脉泵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皮内注射 地塞米松合剂 甲状腺肿瘤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佐治疱疹性咽峡炎高热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入选标准选择12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高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给予常规护理及对症支持治疗,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10-15mg/kg.d,合并细菌感染者予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地塞米松0.3mg/kg.d静脉注射1次。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及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3%,(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肺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疱疹性咽峡炎的高热患儿早期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疗效好,减少并发症,本试验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地塞米松 疗效观察
  • 简介:发热的概念是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性反应。正常的小儿体温一殷为36.5-37.5℃。特点喂奶、运动、哭闹、衣被过厚、气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发热也是医生判断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的重要指症,是机体对入侵病毒和细菌的反应和病理生理反应,机体适应性反应和也是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研究表明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以及与某些发热因素能增加感染宿主的抵抗力,并可直接影响病原菌的生物代谢,有利于抗炎反应。它是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根据发热病症分析,可分为低热、中度热和高热。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积聚,吞噬和清理菌体蛋白。减少血桨渗出细胞漫润,消除炎症部位的热和疼,达到抗炎作用。故婴幼发热期,地塞米松入壶治疗是我院常规诊治方案,但使用地塞米松副作用很大,过大剂量容易出现头晕、腹痛,抽搐,为防止用药后的并发症,以人文关怀为工作理念,研讨由于高热儿童使用地塞米松药物治疗观察要点,浅谈体会。

  • 标签: 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地塞米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合于腭裂手术评价等相关治疗研究的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母兔(40周龄,4.5~5.0 kg),与同品系雄兔交配后次日视为孕1 d。于孕13~16 d,对10只孕兔每日分别肌肉注射1次1.0 mg地塞米松。于孕31 d对所有孕兔行剖腹产手术得到初生仔兔,统计生产仔兔的存活率及腭裂发生率。将非腭裂仔兔与腭裂仔兔分别以阿拉伯数字编号,按随机数表法选取10只非腭裂仔兔为对照组,10只腭裂仔兔为实验组,均以标准化的管饲喂养方式进行喂养。每5 天对两组仔兔进行体重监测,并持续观察其生理行为状态。分别于1、2、4周龄时进行仔兔外形及口内上颌咬合面拍照观察。按上述编号随机选取两组4周龄仔兔各3只,进行口内上颌不同层面的局部解剖观察,并拍照对比分析。结果10只孕兔共产下73只幼仔,生产存活率为66%(48/73),存活仔兔中腭裂发生率为60%(29/48)。10只对照组与10只实验组仔兔均可正常存活至少1个月,两组仔兔的体质量增长稳定,对照组出生时及1月龄时体质量[分别为(52.8±6.6)和(359.8±30.4)g]与腭裂组[分别为(49.5±9.1)和(332.0±33.8)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生理外形方面也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腭裂类型主要表现为完全性腭裂,其裂隙形态及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特点。口内上颌局部解剖结果显示,两组仔兔的解剖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实验组仔兔腭黏膜形态的改变,软腭肌肉的末端分布变化以及上颌中线处骨性结构发育不良和缺失等。结论本研究以地塞米松诱导成功建立了适宜腭裂治疗研究的新西兰兔先天性腭裂模型。

  • 标签: 地塞米松 先天性腭裂 模型,动物 新西兰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地塞米松,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80%,p<0.05;在腹痛消除时长、住院时长以及相关指标恢复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47.5%,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地塞米松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及早的缓释相关疾病症状。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地塞米松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钙加地塞米松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50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随机分为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组(A组)、卡孕栓组(B组)和对照组(C组)。三组均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应用缩宫素。比较三组术中出血及术后阴道积血量、累计术后2h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中出血及术后阴道积血量(190+50)ml、累计术后2h出血量(220+50)ml、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1.2±0.2)g,均低于B组,但P>0.05,明显低于C组,P<0.05,B组有4例出现恶心、呕吐,12例出现腹泻,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钙加地塞米松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显著。

  • 标签: 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 剖宫产术后出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透入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50眼和观察组44例56眼,对照组采用1%阿托品药液散瞳、口服泼尼松片和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采用1%阿托品药液散瞳、口服泼尼松片和超声地塞米松透入眼内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和55%)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和65%)明显提高。结论超声透入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疗效好,不仅治愈率高无创伤,而且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得到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超声透入疗法 地塞米松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不同注射方式在治疗耳鸣中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临床收治的耳鸣患者68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二组,分别为静脉注射组和鼓室注射组,每组34例。对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鼓室注射组耳鸣有效率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耳鸣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实践过程中的理想选择方式之一。

  • 标签: 耳鸣 地塞米松 鼓室注射 静脉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登革热患者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时段内登革热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性分组,应用对症支持治疗35例(列入对照组),实施小剂量地塞米松35例(列入研究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等。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治疗前,两组WBC、PLT水平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WBC、PLT水平均更高(P<0.05)。结论:在登革热治疗中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可增强临床整体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地塞米松 登革热 药学分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行地塞米松耳后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地塞米松治疗,根据患者用药方式分组43例行静脉用药者作为甲组,43例行耳后注射者作为乙组,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乙组治疗后在0.50kHz、1.00kHz、2.00kHz、4.00kHz频率下听阈水平均显著高于甲组;②乙组治疗后NO、GSH-PX显著高于甲组;③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显著高于甲组83.72%);④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6%显著低于甲组20.93%(P<0.05)。结论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时,耳后注射疗效要优于静脉注射,更利于恢复听力,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突发性聋 地塞米松 耳后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