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心内(IE)并发血管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对比分析了38例并发血管栓塞的IE和149例未并发血管栓塞的IE患者。结果IE并发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为20.3%。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发热常见(92.1%)、血培养阳性率高(76.3%)、绿脓杆菌感染相对多见(10.5%)、赘生物直径较长及预后差。结论IE并发血管栓塞者与无栓塞比较,在临床表现、血培养、赘生物大小等方面有所不同,并发栓塞是IE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心内膜炎 感染性 血管栓塞
  • 简介:摘要感染心内(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由微生物循血行途径直接感染心脏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以心瓣膜、心室壁内膜为主要受累部位。IE多发于合并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生后会引起明显的血管损害、免疫反应及心脏受累,病死风险较高。早期诊断、治疗是减轻IE患者血管、心脏受累程度,改善远期预后的关键。本文就IE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断 内科治疗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38例右心感染心内(RSIE)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38例右心感染心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38例RSIE,占同期住院感染心内总数的13.3%,有基础心脏病史9例(23.68%),先天性心脏病5例,有心脏手术史8例,有静脉吸毒史4例(10.5%)最常见临床表现是发热(86.84%),肺损害表现占84.2%。超声心动图右心赘生物阳性率为100%,三尖瓣35例(92.11%)比例最高。血培养阳性率偏低(47.37%,18/38),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9/18)。平均住院天数20.72±15.45天,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好转29例(76.32%),自动出院6例(15.79%),死亡3例。结论本组患者基础病因以先天性心脏病占很大比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及肺损害症状突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RSIE最常见的致病菌,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病预后良好。

  • 标签: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损害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感染心内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8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7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心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46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心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取2011年我院收治的28例感染心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平均抗感染治疗时间为25日,所有患者治疗效果为好转。结论感染心内最常见的基础病因为非风湿瓣膜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瓣膜心脏病等。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治 探讨
  • 简介:摘要患者因反复发热入院,经胸壁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主动脉瓣膜中重度关闭不全、瓣膜穿孔可能,伴有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但多次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经验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后瓣膜基因测序结果为Q热立克次体,进一步行血清免疫荧光试验检测Q热立克次体IgG抗体,证实患者为Q热立克次体感染,经多西环素及羟氯喹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Q热立克次体感染心内报道较少,该病例通过活组织检查、瓣膜赘生物活组织基因测序和血清免疫荧光检测证实为Q热立克次体感染心内,临床中较为罕见。

  • 标签: Q热 立克次体感染 心内膜炎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0例感染心内患者的发病情况、相关住院检查及综合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为其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探讨临床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践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心内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不良反应关注,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在积极的治疗下,患者的感染症状明显好转,出院时体温正常。结论临床实践治疗中根据具体情况及药物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对抗感染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治疗 药物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心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感染心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拙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52.9%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的护理的满意度为58.8%(10/17)低于观察组的94.1%(16/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感染心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对于急性感染心内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亚急性感染心内患者的临床护理。通过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49例亚急性感情性心内患者,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16例。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46例患者康复,3例患者好转。对亚急性感染心内患者进行对症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心内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30例感染心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抗菌治疗后好转康复出院22例,转手术治疗7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针对的抗生素,有条件时应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判定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治疗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 60例感染心内患者的发病情况、相关住院检查及综合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为其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探讨临床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践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心内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不良反应关注,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在积极的治疗下,患者的感染症状明显好转,出院时体温正常。结论:临床实践治疗中根据具体情况及药物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对抗感染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治疗 药物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心内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心内患者30例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中医辩证治疗,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明显减低;治疗后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达93.33%。结论本病初起虽起病急骤,传变迅速,若能及时施治,预后良好。临床以抗生素治疗为主,采用中医中药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用药反应效果良好。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中医辩证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感染心内可继发感染动脉瘤。感染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易被忽视和误诊,通常因血管破裂导致患者死亡。感染动脉瘤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可短期内突然出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例患者为青少年,无血管基础疾病,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感染得到控制准备出院时,突发感染动脉瘤,经及时发现治疗后,病情缓解。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感染动脉瘤的认识。

  • 标签: 动脉瘤,感染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继发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感染心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海洛因依赖者6例,年龄32-46岁,均为男性,均有静注海洛因史,吸毒年限2~10年。行尿吗啡定性、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血培养、心脏彩超及肾活检检查,予抗感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血象升高、贫血、血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肌酐升高、低补体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5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2例,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6例患者心脏彩超均示三尖瓣前瓣赘生物形成。肾脏病理表现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炎各2例,IgA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各1例。经治疗后病情均好转,血象、尿蛋白、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贫血、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滥用海洛因可导致感染心内并发肾小球肾炎,常合并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病理类型多样。经抗感染治疗后尿蛋白、肾功能明显好转。

  • 标签: 海洛因 心内膜炎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