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p16NK4蛋白检测及其与人乳头病毒感染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收集的90例活检以及手术切除的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行研究,结果:HPV16和18感染和p16INK4A过度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p16INK4A过度表达于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有望作为诊断性标记物。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p16INK4A蛋白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高危16型和18型乳头病毒(HPV)在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的鳞状及柱状细胞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的肛门直肠常见病变切除的805例石蜡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16和18两种高危型HPVDNA的分型检测。结果肛门直肠常见病变总的HPV感染阳性率为66.1%(532/805),混合痔阳性率为82.6%(95/115),月T乳头状纤维阳性率为76.5%(88/115),内痔阳性率为74.8%(86/115),肛瘘阳性率为72.2%(83/115),外痔阳性率为69.6%(80/115),肛周脓肿阳性率为47.8%(55/115),肛裂阳性率为39.1%(45/115)。结论肛门直肠常见病变中高危16型和18型HPV的感染率较高,提示肛门直肠是又一个乳头病毒的高感染区。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肛门直肠病变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乳头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实验纳入了100例HPV感染患者作观察,截取受治疗时间范围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依照双盲法原则开展分组工作,就对照组(50例,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和观察组(50例,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在行临床治疗疗效对比中,观察组疗效高之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保妇康栓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患者女,34岁,因肉眼血尿反复发作4个月余,加剧2d就诊。采用Suny380超声诊断仪,其具有三维成像功能。超声检查:双肾大小及形态正常,包膜光滑,肾实质回声均匀,肾窦及双侧输尿管无扩张;膀胱充盈适中,壁不厚、光滑,膀胱内见一大小为4.9cm×0.8cm的条索状低回声,边缘整齐,外缘呈增强带状回声,内呈低弱回声,自右输尿管口引出,在膀胱内漂移,随右输尿管排尿可见其自输尿管向膀胱内伸长,排尿间歇可见有少许回缩入输尿管(动态图1,2);右输尿管下段末端呈低回声,约长5.7cm,管壁规则,无增厚(动态图3,4)。

  • 标签: 双侧输尿管 超声表现 乳头状瘤 右输尿管口 超声诊断仪 输尿管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与人乳头病毒(HPV)的关联性。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诊治的8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阴道及宫颈的分泌物,检测HPV、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假丝酵母菌及细菌性阴道病(BV)。结果864例患者中,HPV阳性患者262例(30.3%)。262例HPV阳性患者中,高危型115例(43.9%),可能高危型40例(15.3%),低危型76例(29.0%),未知危险型31例(11.8%)。通过对比分析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情况与人乳头病毒感染情况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T、UU及BV为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与人乳头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发现CT、UU及BV感染的患者其HPV感染率较高,因此,一旦在临床上发现CT、UU及BV感染后,则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以降低HPV感染的发生,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 标签: 生殖道 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 人乳头状瘤病毒 关联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因“常规查体B超发现上腹部肿物”于2006年7月8日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腹部平坦,无压痛和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未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十二指肠球正常,十二指肠圈略大征象,圈内偏前可见受压,十二指肠粘膜无异常型,钡剂通过顺利,肝区结肠无异常改变,考虑胃肠道外肿瘤。

  • 标签: 胰腺肿瘤·诊断·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了新城疫病毒感染小鼠肝癌细胞H22后,制备的癌细胞苗对小鼠的抗肿瘤保护作用,并检测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将经新城设病毒感染的小鼠肝癌细胞H22为苗进行免疫接种,同对照比较其对小鼠抗保护作用和小鼠NK细胞活性与小鼠淋巴细胞敏感性。结果新城疫病毒感染并杀伤的癌细胞制备的苗可完全排斥再次接种未经病毒处理细胞的攻击和生长,苗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免设组与对照组的NK细胞活性同淋巴细胞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新城疫病毒感染小鼠肝癌细胞后制备的癌细胞苗能直接使小鼠排斥接种的癌细胞攻击,并能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和小鼠淋巴细胞敏感性。

  • 标签: 新城疫病毒 NK细胞 小鼠肝癌细胞H22
  • 简介:摘要:目的:对LEEP(宫颈上皮变宫颈环形电切术)术后患者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19年1月-2022年12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实施LEEP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88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44例的两个组别,常规组患者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单独治疗,研究组使用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恢复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乳头病毒(HPV)-DNA负荷量五方面。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高于常规组(X2=4.061,P=0.043)。研究组恢复情况中,阴道出血量、排液量、排液持续时间、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7.05±1.78)ml、(8.85±1.27)ml、(6.32±1.21)d、(1.17±2.26)d、(5.77±0.33)周,均少于常规组(T=5.026,5.902,3.814,17.288,23.502,P

  • 标签: 保妇康栓 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 LEEP术 人乳头瘤病毒 DNA负荷量
  • 简介: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的临床诊治经验,并提出较符合我国国情的诊治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7例;中位年龄24岁(13~60岁)。术前B超、CT等检查均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多为阴性。肿瘤位于胰头部23例、胰颈部3例、钩突部2例、胰体部3例、胰尾部18例、原发病灶位置不明1例。48例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瘤,1例行剖腹探查术,1例行CT引导下转移病灶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结果50例患者中49例获得了“胰腺占位”的术前诊断。32例肿瘤包膜完整的患者有18例、16例肿瘤包膜不完整患者有11例未行冷冻病理检查而直接选择相应术式。32例患者随访3~5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多发于青年女性,CT检查结果最具诊断价值,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式,预后良好。常用的术式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与胰体尾+脾切除术。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决定是否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和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胰瘘。

  • 标签: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胰腺实性假乳头(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其组织学来源尚不明确。由于其局部切除后预后良好,因此术前的明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SPTP的术前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并复习了相关文献,以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进而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三期增强扫描 局部切除 预后良好 pancreas 实性成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SPTP)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CT、MRI表现(包括肿块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信号特点)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8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另外4例接受MRI平扫(包括T1WI,T2WI,DWI)及T1WI增强检查。结果12例病变均为单发,男1例,女11例。肿块边缘光整,最长径约4-15cm,位于胰头5例(41.7%),胰体部2例(16.7%),胰体尾部2例(16.7%),胰尾部3例(16.7%)。7例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其中囊成分为主2例,实性成分为主1例,囊实相间型4例,1例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囊性肿块,其内见多发分隔,4例肿块包膜见蛋壳样及弧形钙化,内分隔见散在高密度钙化灶。4例MRI平扫均为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在T1WI及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影;实性成分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稍高信号,其中1例囊性灶内见出血,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另3例囊性灶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包膜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各期均低于正常胰腺强化值,囊性部分未见强化,肿块包膜及内分隔见轻中度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好发年轻女性,结合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对术前诊断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thepancreas,SPTP)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22例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SPT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包括21例女性及1例男性,平均年龄为23.4岁。首诊原因多为查体发现胰腺包块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另可伴有腹痛、腹胀。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腔内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病变,CT强化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改变。手术方式包括局部肿瘤切除术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6例,胰尾部肿瘤切除合并保留脾脏4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1例,1例发生肝脏转移者行肿瘤局部切除联合肝脏转移切除。术中发现肿瘤分界清楚。除1例发生肝转移外,余患者肿瘤未发现周围器官、血管明显浸润。术后随访无复发及转移。结论:SPTP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尽量首选肿瘤局部切除术,以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IPMN)是发生率较低的一种胰腺囊性肿瘤,在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下,IPMN诊断率有明显提升。超声内镜对IPMN的敏感度较高,能够较好的进行病变检查。其中,CT和MRI可以发现胰腺囊性病变,MR弥散加权成像可以确定不同类型IPMN。本文主要对不同影像学技术检查IPMN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影像学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病灶部位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期,共挑选8例患者,临床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整理,包括症状、组织病变以及免疫表型等。结果患者中男性共2例,女性共6例,其中拥有临床症状者仅2例,7例患者病灶位于胰腺组织内,1例则位于组织外侧。所有患者病灶均呈实性囊肿,通过显微镜观察囊肿内细胞形态与常规肿瘤细胞相似度极高,总体呈假乳头状。囊肿组织内细胞部分出现透明样病变,细胞间质液黏稠,并且可观察到胆固醇样的结晶体,经过为期24个月到60个月的观察后未发现有癌细胞转移情况。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的发病率较低,其中女性患者比例更大,利用组织观察和免疫检查能够准确判断病情。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囊肿 准确判断 免疫表型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SP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47例SP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行手术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脾切除术18例、胰尾切除术2例、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肿瘤局部切除术9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2例;开腹探查术2例。术后出现胰漏14例,胆漏2例,出血3例,腹腔感染3例,胃瘫4例。45例术后随访3~68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随访〉24个月29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结论胰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是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 标签: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CT均表现为鼻腔或鼻窦软组织密度灶,2例CT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中度强化,2例在MRIT1、T2序列上信号与脑灰质接近,中度强化。其中25例为单侧发病(左侧13例,右侧12例),2例累及双侧。1例仅表现为左侧鼻前庭小息肉样结节;累及中鼻甲区域26例,其中8例累及上颌窦,累及筛窦、鼻咽部各4例。该组中9例见筛骨骨质硬化;5例癌变者均发现筛孔状溶骨性破坏,其中2例累及颅底。结论内翻乳头好发于单侧中鼻甲区域,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当发现溶骨性破坏时提示内翻乳头恶变。MRI对内翻状乳头软组织边界的显示较CT清晰。

  • 标签: 内翻乳头状瘤 鼻腔 鼻窦疾病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多探头经腹壁扫查在输尿管中段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腹部探头常规检查发现输尿管中段占位性病变,联合高频浅表探头、腔内探头经腹壁扫查观察病灶。结果通过二维图像、血供情况作比对综合分析,多个探头联合使用比单个探头检查可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结论该方法提高了输尿管中段肿瘤的发现率及诊断准确率,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输尿管中段肿瘤检查的一个补充手段。

  • 标签: 多个超声探头 联合检查 输尿管中段肿瘤
  • 简介:【摘要】膀胱内翻性乳头是一种以肿瘤内翻性生长为主要特征的尿路上皮良性肿瘤,具有多样性、易伴生移行细胞癌和高复发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会增加疾病诊断难度,同时也会增加疾病治疗难度,从而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就需要临床积极探寻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才能改善其预后。本文先简述了膀胱内翻性乳头的发病机制及危害,然后,总结了膀胱内翻性乳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能为后续临床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