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在此次研究实施中,将纳入22例在CRRT治疗期间出现体外循环凝血的患者参与实验,并在同期选取100例未出现凝血的患者进行对照组,分别命名为患者组、正常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引起凝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经两组研究对象CRRT治疗期间的数据显示,γ-谷酰胺转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CRRT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引起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较多且复杂,应重视具体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CRRT 体外循环凝血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n-PumpCABG,on-pump)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CABG,off-pum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2年7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1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on-pump组和off-pump组,对其术后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off-pump组发生并发症3例,住院死亡1例,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6小时,ICU住院时间平均1.5天;on-pump组并发症20例,住院死亡5例,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8小时,ICU住院时间平均3.6天。结论非体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再血管化的应用上无差别,但非体外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比体外循环患者低,ICU住院时间短。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外 非体外 并发症
  • 简介: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迅速普及,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OPCAB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对于高危.高龄、心功能受损和凝血功能紊乱的病人结果更佳。术中麻醉医生主要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在,心脏搬动和移位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第二,在血管吻合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时处理心肌缺血。吸入麻醉药可对抗心肌缺血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麻醉管理 生理
  • 简介:婴幼儿,特别是体重在10kg以下先心病患儿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外科治疗死亡率较高,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一个关键部分.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1年12月共施行体重在10kg以下的小儿心内直视手术3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低体重婴幼儿 先心病 术中管理 体外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微创体外循环(minimal invasiv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MiECC)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目的是尽可能减轻CPB技术的各种不良并发症。文章综述了近些年MiECC技术的发展和在不同种类心外科手术中的研究现状。目前已有诸多研究证明此技术可以减轻CPB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减少术中失血与出血,降低机体炎性介质的释放,实现多重器官保护,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但是在不同种类手术中,MiECC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外科手术 搏动灌注 微创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CPB)是将体内静脉血引至体外进行氧合,然后再输回体内,如此血液可以不经过心脏和肺而进行周身循环。心脏内因无血液流动,为外科医师提供了切开心脏进行直视手术的条件,这种方法可使心内操作时间大为延长。为了确切地纠正心内畸形并尽量缩短人工心肺机转流时间,手术野的正确暴露相当关键。如手术体位放置不当,既不利于手术医生的操作,也容易发生多种体位并发症。通过对54例心脏及大血管手术患者采用标准的体位安置方法及护理后,于术后第2-5天对患者发生体位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对心脏及大血管手术患者易发生的体位并发症的防范进行综述。

  • 标签: 体外循环 手术体位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胸部恶性肿瘤预后差,体外循环(CPB)技术扩大了手术适应症,降低了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现对CPB辅助下胸部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发展概况、手术指征、病例选择、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手术疗效、评价和展望等进行综述。

  • 标签: 体外循环 胸部恶性肿瘤 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阐述了血液净化技术在治疗急性中毒中的应用进展,对适应证的新认识,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原则。

  • 标签: 急性中毒 治疗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心血管手术中,如何进行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是麻醉医师的任务和目标。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术前自体血储备、自体血液回收和血液麻醉是减少失血和输血的有效措施。外科技术的提高、应用止血药物、控制性低血压以及体温保护可明显减少手术失血。本文围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特点,将血液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血液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讨论研究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诊断和用呼吸机进行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方法将在我院行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36例患者分为两组,为传统机械呼吸组12例和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24例,分析传统机械呼吸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的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治疗经过。结果在传统组12位患者中平均带机时间为7天,死亡7例,病死率58.33%;肺保护性通气组24例中平均上呼吸机的时间为6天,死亡5例,病死率为20.83%,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比传统机械治疗有效,可以提高术后ARDS患者的成活率。

  • 标签: 体外循环术后 ARDS 肺保护性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手术围术期血红蛋白尿的成因及减少其发生的管理经。方法回顾2009年我院全年体外循环手术465例,共发生血红蛋白尿76例,占13.5%。现将76例发生血红蛋白尿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找出减少血红蛋白尿发生的预防方法。结果76例病例中使用鼓泡式氧合器占38例,体外循环时间大于2小时占6例,使用库血24例,紫绀属病例9例。

  • 标签: 体外循环 血红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使吻合口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脉处于无血状态。结论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娴熟的配合技术和较强的应急能力,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高浓度补钾的护理措施。方法在19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高浓度补钾过程中,加强对血钾、心电图、血气、尿量的监测及管道护理。结果有效的纠正了体外循环术后的低钾血症,预防了电解质紊乱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严密动态监测下,高浓度补钾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高浓度补钾 护理
  • 简介: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备体外循环的湿备模式进行改良,以达到即满足临床需要,又节省医疗资源的预期。采用储血器、微栓滤器、接头和管道连接并预充排气的湿备模式,术中根据需要再连接氧合器。23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中因血压偏低转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冠脉搭桥共7例,平均用时约2~3min。此种改良湿备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冠状动脉搭桥术备体外循环的需要,并可节约大量医疗资源。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 手术并发症 膜式氧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者围术期内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使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分数明显更高,P<0.05.对照组共计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观察组共计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0%。P<0.05。结论对于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在为手术期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能够全面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升手术成功率,此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围术期 针对性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