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当前进行心脏瓣膜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该手术过程中,需要采取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进行替换,在相关治疗之后,可以实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一定程度改善。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过程中,为了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需要对患者采取体外循环措施,该过程对于患者心肌的保护和术后功能恢复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后续的相关工作开展形成帮助。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管理 心肌保护
  • 简介:1.2共价结合方式是通过特殊共价键使肝素分子结合于材料表面,如能把肝素结合在人工材料的表面,把肝素结合到聚合材料表面

  • 标签: 中肝素 体外循环中 应用进展
  • 简介:研究显示CPB中心肌产生释放促炎因子TNF-α、IL-6、IL-8,发现常温CPB中TNF-α、IL-1β、,可以在低温CPB中减少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水平

  • 标签: 全身炎症 反应综合征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广泛地被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手术采用,它能维持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保障氧供及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体外循环 术中配合 体会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连续进行该手术10例,包括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及微创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常规行食道超声检查,并应用洗血球机行自体血液回收。转机前半量肝素化(200-240IU/kg),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在300秒以上。转机期间谨防进气,适当补液,维持合适的血容量和体外循环流量。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术后并发症,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93.7±19.9)min,阻断时间(54.8±18.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5.7)h,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停留时间(39.3±19.4)h,24小时胸管引流量(424±156.2)mL。围术期仅1例输入血制品,为浓缩红细胞2单位。结论掌握微创体外循环的方法和原理,加强容量管理和体循环阻力的调控,谨防进气,是麻醉处理的关键。

  • 标签: 微创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体外循环时出现凝血的原因,并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将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5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对数据库资料进行调选录入符合要求的 71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操作分析,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凝血的状况,记录所有患者的发生原因,并根据患者的凝血因素探究合理的护理方案。 结果:在本次实验结果中,71例患者中共有 9例患者出现凝血现象,发生率为 12.68%,其中凝血原因包括:血流量不足、高凝状态、肝素量不足、操作不当。结论:体外循环凝血是血液透析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开展针对性的护理,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能够保证护理工作更为顺利的完成,对患者的血液透析顺利进行来说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体外循环 凝血 因素分析 护理方案
  • 简介:在减少肝素用量时更明显[15-17],onbytwodifferentheparin-coatedCPBsystem[J].AnnThoracSurg199,关于采用小剂量全身肝素化的肝素涂层管道(LSH-HCC)时的

  • 标签: 中肝素 体外循环中 应用进展
  • 简介:<正>某审计机关在对欠税企、事业单位进行的审计调查中,发现欠税单位资金体外循环问题比较突出。在被调查的62个欠税单位中,资金体外循环的有10个,金额达615万元,占销售收入的43.7%。由于资金体外循环,应上交的税金不能及时上交,影响了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究其原因:一是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现金结算的购销业务所占的比重增加,销售款通过现金结算,不存入开户银行,坐收坐支。调查中发现,通过现金直接结算的金额高达19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63.8%。二是单位自身债

  • 标签: 外循环 欠税 现金结算 财政收入 现金管理 执法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体外循环术中护士的转机配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心外科临床医师实行体外循环术共980例,选取100例,针对护士所作出的转机配合,进行指导并做出临床分析,通过分析,对所实施的体外循环术的配合的优势加以强化,劣势加以改进,制备出完备的转机配合方案,以利转机配合的发展。结果100例体外循环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转机配合成功率高达100%。结论体外循环术中护士的转机配合中护士的责任重大,须严格选取,临床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 标签: 体外循环 转机配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经验。方法对1603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603例患者手术配合过程顺利,术后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12例(0.74%),血红蛋白尿67例(4.18%),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0.68%),11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0.12%),精神症状11例(0.68%),消化道出血2例(0.12%)。死亡36例(死亡率2.2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注意预防感染,术中密切配合非常重要,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 标签: 心脏不停跳 心内直视手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本文对1000例体外循环手术巡回护理过程中,关于术前准备及术中各个程序配合的问题,阐述了重视抓好术前准备,因人而异地做好心理护理,严格加强各个环境的无菌管理的重要性,为逐渐完善规范的体外循环配合程度,建立了一整套巡回护理工作常规.

  • 标签: 体外循环/护理 心脏外科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肺损伤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肺保护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在于降低全身性炎症反应、减轻或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综合文献资料,回顾近年来体外循环的肺保护方法。

  • 标签: 体外循环 肺保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72 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析 体外循环凝血的危害因素,且配合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本组 72 例患者中共 21 例发生 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 29.16% ( 21/72 ) ;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凝血四项 PT 、 APTT 、 TT 与 Fbg ,结果显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需加强观察分析,评估 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且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降低 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血液透析 体外循环凝血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的损伤。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每组患者50例,手术完成后二十四小时对患者的各项体征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心肌和肾脏的损伤程度。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4小时与24小时的左室舒末径、射血分数、BNP、CK-MB、cTnI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术后8小时与24小时的肌酐清除率、NAG、SCr以及BUN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对患者的心肌和肾脏的损伤小,与体外循环相比更具优势。

  • 标签: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 肾脏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病情干预阶段,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干预效果分析。方法:样本限定为本院2019年8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计134例,基于介入治疗措施差异分组,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干预的67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干预的67例患者为研究组,分析不同干预术式下,观察指标、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结果:研究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有着明显的数据差异,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有着明显的数据差异,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99%低于对照组14.93%,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讨论:冠心病病情干预阶段,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手术指标、观察指标的有效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好地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冠心病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如今,机械通气技术在不断进步发展,其用途极为广泛,对医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有创呼吸机能够治疗低压氧血症、高碳酸等疾病,使患儿的通气量有所增加,采用此种方法能够提升患儿的安全系数,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本文将探讨研究如何对体外循环术后的先心病患儿进行胃肠道管理,以期提升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效果。

  • 标签: 先心病 体外循环 通气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18例重症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常规CPB方法。218例全部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部分病例术中血色素偏低,给予术中超滤,全部病例采用含血冷灌注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218例CPB总时间57~13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4~85min,死亡3例。结论对重症瓣膜病患者,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选择膜肺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并做好术中心肌保护及复跳后平稳过渡停止CPB。

  • 标签: 体外循环(CPB)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新生儿期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度90例危重先心病患儿新生儿期行心内直视术的CPB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深低温停循环(DHCA)1例,深低温低流量(DHLF)结合下半身DHCA2例,DHLF43例,中度低温中低流量CPB33例,浅低温中高流量CPB5例,常温不停跳CPB6例。2例术中给予平衡超滤(ZBUF)结合常规超滤(CUF)和改良超滤(MUF),其余均给予CUF联合MUF。结果:CPB转流时间37~380(118.9±66.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195(74.4±40.9)min。所有病例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均能自动复跳。86例成功脱离CPB。1例左心发育不良(HLHS)术后转为体外膜肺氧合支持160h后死亡。本组死亡共13例,病死率14.4%。结论:接近生理的CPB预充,良好的心肌保护,选用适宜的灌注方式,合理的血气管理,联合运用各种超滤方法是确保危重先心病患儿新生儿期心内直视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先心病 新生儿 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