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可吸收支架的植入对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所纳入25例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后植入药物可吸收支架患者(支架组)和25例膝下动脉球囊扩张后未进行可吸收支架植入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踝肱指数值、卢瑟福分级及跛行距离以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者症状、踝肱指数值、卢瑟福分级、跛行距离及通畅率。术前及术后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术前与术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通畅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踝肱指数值较术前显著增高(0.18±0.11与0.85±0.15,t=18.5,P<0.05;0.22±0.15与0.87±0.10,t=20.8,P<0.05),卢瑟福分级显著降低[(4.66±0.21)级与(2.10±0.11)级,t=9.2,P<0.05;(4.58±0.33)级与(2.3±0.22)级,t=12.9,P<0.05],跛行距离显著增加[(27±8)m与(300±43)m,t=20.8,P<0.05;(42±14)m与(320±18)m,t=32.6,P<0.05]。两组组间进行比较术前踝肱指数值及术后踝肱指数值、卢瑟福分级及跛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支架组患者及对照组踝肱指数(0.72±0.03 与0.54±0.12;t=10.2, P<0.05)、卢瑟福分级[(1.72±0.17)级与(3.23±0.22)级;t=12.8,P<0.05]及跛行距离(580.00±137.00)m与(267.00±54.00)m;t=8.2, P<0.05],支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支架组6个月的通畅率为68%(17/25),优于普通球囊扩张组的通畅率56%(14/25)。结论植入药物可吸收支架可以明显改善接受动脉球囊扩张手术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膝下病变 药物可吸收支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将生物可吸收缝线用于妇产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 104 例妇科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52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线缝合方式,而实验组则使用生物线可吸收缝线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优良率为 96.1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4.61% 的优良率( P < 0.05 );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与拆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进行妇产科临床治疗中,使用生物可吸收缝线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临床治疗 生物可吸收缝线 愈合 疼痛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应用效果的提升,研究其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资料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 标签: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 临床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华阳可吸收结扎夹在胆囊摘除术后对肝肾局部组织的影响、止血效果、吸收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3组,分别用华阳可吸收夹、泰科可吸收结扎夹、丝线在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封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术前及术后2、3、4周,2、4、6、8、10个月对各组动物颈动脉取血,取上清液分别测定肝功能指标ALT、AST、ALP、TBIL和肾功能指标BUN、Cr、UA,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同时观察局部肝胆组织变化。结果(1)各组间肝、肾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肉眼观各组于术后2、3、4周均有不同程度水肿,2个月后水肿消退。华阳组与泰科组可吸收夹于术后4个月开始吸收降解,8个月后完全吸收,丝线组丝线结无明显变化。结论华阳可吸收结扎夹用于夹闭胆囊管残端和血管安全、可靠,同时其在体内可被吸收。其疗效和安全性与泰科可吸收结扎夹基本一致。

  • 标签: 可吸收结扎夹 胆囊摘除术 胆囊动脉 肝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内内踝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3-2011.6采用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30例,其中内、外踝骨折8例。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及踝关节功能。结果30例病人获得随访,全部骨折愈合良好,伤口无感染,平均随访6-36月,根据术后X线检查及踝关节恢复情况判断疗效,踝关节优良率96.7%。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避免二次手术的再损伤。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内踝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可吸收材料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011年12月,对2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做坚强内固定术,术后6月复查伤口愈合情况,张口度恢复及咬合关系,摄X线片、三维CT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3例病例均I期愈合,术后X线、三维CT检查骨折线对位良好,骨折愈合正常.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制作精良,易成形,有较强的延伸弹性和强度,在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中,能提供足够的稳定和固位,是一种良好的坚强内固定材料。

  • 标签: 可吸收 颌骨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生物可吸收支架(BRS)因具有能够避免金属支架长期存在造成的冠状动脉金属化等优势,被誉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第4次变革。近年来,来自中国的BRS数据陆续发布。国产首个BRS于2019年2月上市后,已开始在国内医院应用。为使此项新技术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获得规范应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51位国内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领域专家,参考国内外BRS临床研究循证证据和欧美专家共识的相关推荐,特拟定首部《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对BRS的适用范围、临床使用流程、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者的培训、腔内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及随访等给出了建议。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生物可吸收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型可吸收骨棒(InionOTPSTM)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桡骨小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随访3~10月,均骨性愈合,8例优,6例良,1例可,优良率93%。结论可吸收骨棒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疗效满意,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可吸收骨棒 内固定 桡骨小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材料治疗踝足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76例踝足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内固定治疗,在围手术期实施规范化护理。结果7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康复顺利;按AOFAS足部系统评分优良率96%。结论生物可吸收材料是治疗踝足骨折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能使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 标签: 可吸收材料 踝足 骨折 内固定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及总结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2月我科治疗的59例桡骨小头骨折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19~55岁。骨折类型采用Mason分型:Ⅱ型33例,Ⅲ型26例。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Kocher切口,术中根据桡骨小头骨折情况采用多枚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制动3~4周后逐渐加强患肢功能练习,并分别于术后第1、3、6、9、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并摄X线片,按Metaizeau等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并对相关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愈合率100%,末次随访时按Metaizeau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94.9%,其中33例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中,优32例,良0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97.0%;26例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中,优23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术后共2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3.4%),分别为桡骨小头缺血性坏死1例(1.7%),内固定失效1例(1.7%),均二期手术治疗。结论可吸收棒在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内固定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可在体内溶解吸收,且操作简便,勿需二次手术取出,可减少患者心理和生理负担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可吸收棒 内固定 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粘克R可吸收医用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椎板切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5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36例;年龄22~62岁。分为试验组68例,在术中放置粘克R可吸收医用膜;对照组57例,除不放置医用膜外,其他处置相同。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手术效果,按Nakai法评价。结果试验组疗效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为8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全身不良反应,无红肿、渗液及窦道形成等炎症表现,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粘克R可吸收医用膜可有效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

  • 标签: 可吸收医用膜 硬膜粘连 术后预防
  • 简介: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上常见。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目标是恢复髌骨关节面的平整和伸膝装置的连续性,提供坚强的固定以达到允许早期活动。髌骨粉碎性骨折常面临复位困难和固定不够坚强的问题。笔者白2004年4月至2008年11月,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复位加聚髌器固定治疗新鲜髌骨粉碎性骨折86例,随访1—2年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髌骨粉碎性骨折 可吸收缝线 手术治疗 聚髌器 伸膝装置 骨关节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5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折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可吸收螺钉治疗,并在手术后用石膏或骨牵引进行固定。结果对照组有效治疗9例,无效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5.0%;试验组有效治疗12例,无效1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2.3%。结论可吸收螺钉在骨关节骨折临床中的应用,可以使螺钉在患者体内自行溶解,安全性比较高,同时也避免了二次手术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具有很强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可吸收螺钉治疗 骨关节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研究其对切口愈合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分别选取我院妇产科过去2年内90例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90例常规丝线进行缝合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二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临床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在术后感染、切口恢复及疤痕愈合等方面差异表现明显。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具有减少感染源的安全性,并能促进组织恢复且不会留下明显的缝合疤痕,对妇产科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正向作用,值得进行普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生物可吸收缝线 切口感染 临床
  • 简介:临床治疗骨折的传统内固定物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内固定物的不足主要是与骨组织力学性能不匹配,用于骨折内固定时过高的刚性引起的应力遮挡作用易导致骨质疏松、骨萎缩或二次骨折,且受损骨骼可以负重后,还需再次手术取出;其次是生物相容性差,金属在体液环境中会因溶蚀产生有毒物而引起组织刺激反应.

  • 标签: 可吸收内固定物 生物相容性 高分子聚合物 复合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性可吸收缝线于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择本院近两年诊治的60例妇产科患者为本次研究目标,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缝线方式进行缝合,观察组行可吸收缝线缝合,比较运用两种类型的缝线,患者并发症感染和瘢痕情况。结果:分析本次对照实验结果,采取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的观察组缝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的常规缝线缝合。观察组30例患者中,2例患者存在感染情况,感染率为6.66%,5例患者产生瘢痕,其形成率为16.66%。对照组30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达23.33%,9例患者存在瘢痕,瘢痕率形成率为30%。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可大大降低患者手术创口并发症和瘢痕的形成率,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 临床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手术患者的处理时,将皮内缝合可吸收线不同粗细应用于其中对疤痕的影响。方法:以本院中2021年1月--2022年10月间接收的64例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作为试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组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含32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手术状况基本一致,对照组内患者采用1-0可吸收缝合线,实验组患者则选择3-0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两组患者手术操作均由同组医务人员进行研究,人员在手术完成后记录患者的疤痕残留状况,包括疤痕残留时间、疤痕色泽评分以及缝合美观度评分。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内患者的疤痕残留时间、疤痕色泽评分以及缝合美观度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明显更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较细的3-0可吸收缝合线在手术患者的皮肤缝合中可能会产生更好的疤痕结果。这表明了手术医务人员可以考虑在手术中选择较细的可吸收缝合线,以改善患者的疤痕效果,提高患者的外观满意度。

  • 标签: 皮内缝合 可吸收线 疤痕 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