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肝癌急性期止血方面,肝动脉栓塞被作为首选方法,但在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处理方面,急症手术以及择期手术依然具有较高的地位。就急症止血术来说,能够有效应用于TAE止血失败以及再出血患者。经过应用急症肝肿瘤切除术,能够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肝储备功能许可并且能够进行肝肿瘤切除这种手术方法是最佳选择。就择期手术来说,主要是经过前期治疗以及出血停止之后进行临床手术,在适应症以及治疗原则方面和肝癌根治术是一样的。本文针对肝癌破裂出血手术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肝癌 破裂出血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破裂和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妊娠破裂和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两者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41例均表现为腹盆腔积血,以子宫及附件周围明显,而输卵管妊娠破裂的出血量通常较多。输卵管妊娠破裂特征性表现为一侧宫旁或附件区混杂密度包块,周围积血包绕,包块中见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孕囊;黄体囊肿破裂特征性表现为一侧宫旁或附件区不规整的囊状低密度影,周围积血或伴血肿;黄体囊肿的径线大多较孕囊的径线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破裂和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CT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术前CT扫描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信息。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黄体囊肿 破裂 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1病历简介患者,女,岁.因突发腹痛伴呕吐3h,于2004年4月27日凌晨2h30min急诊入院.患者近2年月经周期缩短至20d,经量增多,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未治疗.末次月经:2004年4月21日.患者入院前3h房事后出现上腹部剧痛并渐波及全腹,伴频繁呕吐,为胃内容物及胆汗.查体:T37℃,6次/min,0次/min,130/90mmHg.急性痛苦病容.腹平软,剑突下及麦氏点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示:肝脾正常,子宫切面10.3×8.3×6.6cm,前壁厚4.7cm,后壁厚2.1cm,左侧附件区见5.3×4.0c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右侧附件见两个无回声区,大小各为:1.4×1.5cm,1×3.2cm.陶氏腔见前后经2.2cm的液性暗区,阑尾区无异常.查血Hb120G/L,C10G/L,T222G/L.行腹腔穿刺阴性.在内科疑为阑尾炎,予抗炎、支持治疗后,病情无缓解,腹痛加重,不能平卧,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后再次B超检查示腹腔积液增多,复查血色素明显下降,考虑腹腔内出血,急请妇产科会诊.妇检: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举痛,子宫、附件触及不清,均有压痛,行后穹窿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液5ml,初步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于当日中午12时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鲜红色血液1500ml,凝血块300g位于上腹部,子宫11×8.5×7.0大小,表面欠光滑、充血、质硬、活动.左侧卵巢鸭蛋大小,囊性,表面光滑,无破口,右侧卵巢正常,双侧输卵管充血,积水,与盆腔粘连.盆腔内未见出血点,右侧探查上腹,见肚脾包膜完整,肝胃韧带处有-0.5×1.5cm的小结节.脾区不断有小凝血块及血液溢出,疑为脾破裂,行左肋下切口探查:脾正常,肝胃韧带温氏孔有-4.0×3.0cm的血块附着,清除血块,见肝胃韧带近胃小弯处有一小结节,呈暗红色,表面有0.3×0.1cm的破裂口.诊断为:肝胃韧带血管瘤破裂,行病灶切除,同时行全子宫+左侧附件+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胃韧带毛细血管瘤破裂,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呈增生�

  • 标签: 肝胃韧带毛细血管瘤破裂 巧克力囊肿破裂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宫内取环子宫破裂破裂的抢救护理办法。方法选取60例老年人宫内取环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宫内取环子宫破裂破裂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能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人宫内取环 子宫破裂 肠破裂 抢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外孕破裂、卵巢黄体破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影像科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接诊的73例宫外孕破裂患者与73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为A、B两组,均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检查。结果: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金标准,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外孕破裂的准确率为95.89%,诊断卵巢黄体破裂的准确率为93.15%%,均低于手术病理结果,宫外孕破裂确诊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黄体破裂确诊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孕破裂的超声声像特征以点状、条状血流信号及高阻力型血流频谱表现为主,卵巢黄体破裂的超声声像特征以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及低阻力型血流频谱表现为主(P<0.05);宫外孕破裂患者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卵巢黄体破裂患者(P<0.05)。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外孕破裂、卵巢黄体破裂鉴别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宫外孕破裂 卵巢黄体破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外孕破裂、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卵巢黄体破裂组),同时选取同期58例宫外孕破裂患者(宫外孕破裂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者声像图特征以及血流参数。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多为(半)环状血流,(超)低阻力血流频谱;宫外孕破裂患者多为点状或条状血流,高阻力或(超)低阻力、无张力期血流频谱,差异明显(P<0.05);与宫外孕破裂患者相比,卵巢黄体破裂患者PI、RI更低,PSV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宫外孕破裂、卵巢黄体破裂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诊断鉴别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卵巢黄体破裂 宫外孕破裂 阴道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宫外孕破裂与卵巢黄体破裂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对该诊断方法的实际效果与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研究时间内(2021年~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常规诊治的宫外孕破裂与卵巢黄体破裂患者进行资料分析与比较,并从中任选80人作为研究的参考对象,将其依照所患疾病类型进行分组,且对比组(卵巢黄体破裂)与解析组(宫外孕破裂)人数相同,予以2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并对诊断所得结果、血流参数、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与评判。结果:2组研究患者在诊断所得结果与血流参数上存在着一定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则无较大差别,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由于宫外孕破裂与卵巢黄体破裂间差距较为明显,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可有效对以上疾病进行鉴别,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 标签: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宫外孕破裂 卵巢黄体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对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诊治的在我院待产的产妇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产妇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以及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发生率,明确预防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和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先兆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筛查颈动脉斑块的新型技术,三维超声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三维超声结合各种新型算法可有效评估颈动脉斑块负荷及其易损性。三维超声存在容积探头成本高、体积大影响探测角度等问题,尚未在中国广泛使用。文章综述了三维超声在评估易损斑块斑块负荷方面的优势,以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磁共振(MRI)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1例疑似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经过MRI检查之后,阴性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阳性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病例结果和MRI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MRI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MRI诊断颈动脉斑块3型的特异度与林敏度分别为0.92和0.89,动脉斑块4-5型分别为0.93和0.84,颈动脉斑块6型分别为0.97和0.87,颈动脉斑块7型分别为1.00和0.88;MRI和病例检查对颈动脉斑块钙化、出血、纤维、脂肪成分的检出率分别是22.0%和19.5%、36.6%和34.1%、41.4%和43.9%、39.0%和36.6%,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MRI)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准确性非常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磁共振(MRI) 颈动脉斑块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利用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血管分析软件VascuCAP,对比人工定性与软件定量评估之间的差异。方法按入选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对颈动脉CTA图像进行人工定性及软件半自动定量评估,记录斑块脂质核心、钙化、斑块内出血及动脉狭窄程度等参数。按人工定性标准将评测动脉分组,对比定量评估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共计入组121例病例,测得465条动脉数据,按有无钙化或有无狭窄分组后,VascuCAP测得的钙化程度与血管狭窄相关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有无脂质核心分组后,两组的最大脂质核心区域面积和最大脂质核心区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VascuCAP软件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量研究,省时准确且高效,与人工评估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VascuCAP 颈动脉斑块 CT血管成像
  • 简介:20岁男性患者,表现为双侧耳郭出现群集的小丘疹2年,部分融合成斑块。皮损在冬季反复出现,夏季部分自行消退。文中对斑块型粟丘疹进行了文献复习,发现冻伤可能是青少年发病的主要原因,由温暖地区进入寒区作业应做好暴露部位防护。

  • 标签: 粟丘疹 斑块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本院确诊颈动脉斑块患者41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3月~2021年4月内开展对比性诊断研究。两组研究人员入院后均接受综合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超声诊断指征差异,分析超声诊断对颈动脉斑块检查效能。结果:颈动脉检出斑块者颈内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颈动脉血液流速均低于健康者,且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流RI指数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颈动脉斑块确诊者超声诊断结果后可知,综合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敏感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2.31%,阳性检出率为94.74%,诊断符合率为87.30%;超声诊断所得颈动斑块性质鉴别检出率诊断较临床病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斑块效果显著,诊断效能较高,且可在鉴别斑块性质同时经分析颈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变化同时,合理评估受检者不良预后风险及治疗效果,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超声检查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斑块定量分析和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两次CCTA检查的118例患者,分为斑块进展组37例,斑块无进展组81例。将所有患者的CCTA图像进行斑块定量分析,定量指标包括狭窄程度、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最小管腔面积,重塑指数(RI)、斑块负荷。斑块进展定义为斑块负荷变化率>1%。采用cFFR软件对所有患者的CCTA数据进行测量,测量位置选取在斑块远端2~4 cm的位置。斑块进展组与斑块无进展组基线参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U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CTA各参数与斑块进展的关系,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计算不同CCTA参数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与斑块无进展组患者相比,斑块进展组患者年龄更大、高血脂发病率更高、服用他汀药物比例更小。斑块进展组在基线CCTA上表现出更重的狭窄程度、更小的最小管腔面积、更大的斑块体积和非钙化斑块体积、更大的重塑指数和更低的CT-FFR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I(OR=2.714, 95%CI 1.078~6.836)和CT-FFR(OR=2.940, 95%CI 1.215~7.116)是斑块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CCTA狭窄程度+定量斑块特征+CT-FFR的预测模型(AUC=0.83,95%CI 0.75~0.90;P<0.001)明显优于基于CCTA狭窄程度的模型(AUC为0.62,95%CI 0.52~0.70,P=0.049)和基于CCTA狭窄程度+定量斑块特征的模型(AUC为0.77,95%CI 0.68~0.84,P<0.001)。结论与基于CCTA狭窄程度相比,基于CCTA的斑块定量分析和CT-FFR有助于在基线水平识别出斑块进展。重塑指数和CT-FFR是斑块进展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流储备分数 斑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