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能够显著降低肺癌患者的病死率。传统的肺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测、痰细胞检测、支气管镜、针活检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侵入性强、操作过程复杂、易出现假阳性、检测指标单一等缺点。肿瘤标志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的情况,并能监测肿瘤治疗的效果。因此,肿瘤标志检测对于早期癌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在临床检验和生物医学等方面,与生物传感器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文简略介绍了针对肺癌的传统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近几年来基于免疫学、纳米材料和适配体的光学或电化学肺癌肿瘤标志生物传感器的相关技术及检测方法,并对肺癌肿瘤标志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肺癌肿瘤标志物 生物传感器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临床诊疗过程依赖量表评估、正确的心理疏导、相关的药物治疗等措施,缺乏量化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以评估疾病进程。该文在荟萃大量文献、临床相关共识、指南和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循证的精神分裂症潜在实验室诊断相关生物标志,如遗传学标志、神经递质、神经发育相关蛋白、肠道菌群等,讨论了这些生物标志在该领域未来的应用拓展方向,以期为精神分裂症早期精准诊断、治疗、预后康复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实验室检测 遗传学标志物 神经递质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免疫机制复杂,缺乏具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诊断和治疗方式单一,常出现疾病误诊和诊断延迟,因此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寻找特异性生物标志和新的治疗靶点。现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方面总结目前关于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免疫机制的研究成果,探讨能够辅助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并为该类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食物过敏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耐受 非IgE介导 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诊疗的协助作用十分明显。2017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在发布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1中明确指出了生物标志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即能够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并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 简介:摘要髋关节手术后的老年患者是发生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高危人群,目前POD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对脑脊液生物标志的分析可有助于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文章回顾了近年来髋关节手术POD相关脑脊液生物标志的文献,以POD危险标志、POD活性标志和POD终产物为特点进行分类,为探索PO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线索,为预防、诊断和治疗POD提供依据。

  • 标签: 髋关节手术 术后谵妄 脑脊液 生物标志物
  • 作者: 李楠 李双玲 王东信 杨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肾脏病研究中心 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肾脏病研究中心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100034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外科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可导致其发生,与患者不良近远期预后密切相关。早期发现肾急性损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血/尿生物标志的出现为AKI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带来了希望。然而,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心脏手术和ICU患者。文章结合当前文献,对血/尿生物标志在外科非心脏手术患者AKI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进行综述,回顾当前在非心脏手术研究中热点生物标志[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L-FABP)、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 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 IGFBP-7)]对其病理生理学作用、代谢机制、在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及测量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总结生物标志导向的干预性治疗。新型生物标志将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AKI的诊断和治疗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非心脏手术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的应用状况。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肺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5例患者划分到研究组,并列举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状况。结果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检测结果,从SCC-Ag、Pro-GRP、NSE、CEA等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肿瘤患者生物标志检验上可考虑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测定,此测定方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为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上提供一定合理、科学依据。

  • 标签: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检验
  • 简介:摘要 随着高通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快速发展,癌症标志的发现和临床应用越发广泛。肝细胞癌是第三大死亡原因的全球癌症,在中国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将101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蛋白质组学数据作为发现数据集,根据不同的预后特征将患者分成术后预后较好/较差的Ⅰ型/Ⅱ型。对发现集运用数据预处理、筛选差异蛋白、机器学习方法提取特征等方法,获得多蛋白标志组合。在159例肝癌患者组成的独立验证集上,基于这些标志组合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并通过一致性聚类方法确定

  • 标签:
  • 作者: 肖婧 焦伟伟 申阿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结核病目前仍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儿童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传统检测方法检出率低、漏诊率高,儿童咳痰困难、痰标本细菌载量低,肺外结核病诊断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发现新的结核病诊断标志以建立快速敏感且高效的结核病诊断方法,而生物标志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现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microRNA等4个方面,对儿童结核病新型生物标志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结核病 生物标志物 诊断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在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价值。 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与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各 86 例,同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对两组在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肿瘤标志 CA199 、 CA153 、 CA125 、 CEA 、 AFP 等阳性率较高,两组对比差异 (P< 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实施肿瘤生物标志检验时,对肿瘤患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不仅可以提供可靠依据,促进患者疾病治疗,还有助于其疾病的诊断和检查,可以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预后和疗效。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是由多种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结局,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特征经常重叠,其病情进展、生存预后呈现异质性。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探寻和研究各种肺纤维化相关的生物标志,发现其在肺纤维化疾病诊断、病情评估、治疗评价、风险预测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结合文献综述了肺纤维化相关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肺纤维化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纤维细胞
  • 简介: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治疗主要是以细胞毒性药物化疗为主。通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存在很多表观遗传及遗传性因素。某些特异性生物标志可以比肿瘤分期更好地预测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分子检测有利于筛选出适合接受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患者。通过对KRAS、NRAS和BRAF突变的检测,DNA错配修复状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检查点蛋白表达的分析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本文重点对CRC中一些相关的用于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进行综述。

  • 标签: 微卫星不稳定性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新抗原
  • 作者: 冯冶,仲昭睿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健康体检与管理》2023年6期
  • 机构:赤峰市第二医院检验科,内蒙古赤峰市,024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作为观察1组,良性肿瘤患者84例作为观察2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且结果显示健康的对象9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并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5-3(CA15-3)水平。结果观察1组CEA、CA15-3水平及阳性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治疗前后CEA、CA15-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CEA的敏感度为34.88%、特异性为96.43%以及准确度为65.29%;单独检测CA15-3的敏感度为46.51%、特异性为94.43%以及准确度为70.00%;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1.40%、特异性为90.48%以及准确度为85.88%。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对肿瘤生物标志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鉴别检验效果理想。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 生物标志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生物肿瘤标志检验结果,及两组肿瘤标志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生物标志各项检验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饮食的改变,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炎症性肠病作为一种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目前临床上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和病理组织活检等来判定。现阶段血清生物标志检测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关注,大多数已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因此正确认识血清生物标志对于炎症性肠病的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活动性判断等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炎症性肠病的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血清生物标志物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41例肿瘤患者为研究组,抽取同期体检健康的41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CA153水平、CA125水平及CA199水平,探究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CA153、CA125、CA199水平对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开展,可有效检测肿瘤生物标志,检测效果良好,为临床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临床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炎症性乳腺癌(IBC)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晚期乳腺癌亚型。IBC的侵袭性、抗化疗、血管生成和高转移潜能是由许多特定因素引起的关键内在特征。IBC的发病机制和行为与肿瘤周围的炎症和免疫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密切相关,这些都是肿瘤微环境(TME)的组成部分。肿瘤微环境在局部免疫应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BC的内源性成分和外源性成分之间的联系以及TME中丰富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强烈地促进了该肿瘤的侵袭性和高血管生成潜能。关键的相互作用模式是细胞因子介导的通讯和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直接细胞间接触,以及各种途径的串扰。本综述旨在总结IBC预测和预后生物标志的最新知识。

  • 标签: 炎性乳腺肿瘤 生物标志物 肿瘤微环境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进行肿瘤生物标志检验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肿瘤患者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查体的健康人40例,将其作为参照组,两组均接受肿瘤生物标志检查,所用检查方法均为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比各项指标阳性检出率以及各项指标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肿瘤生物标志阳性率以及检查结果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生物标志检验过程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通过此方法可尽早对肿瘤进行检出。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阳性率
  • 简介:[摘 要] 2型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炎症生物标志如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家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黏附分子等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高度相关。研究炎症因子可能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将对其做出以下综述。

  • 标签: [] 糖尿病肾病 炎症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