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矽肺是我国的主要职业病之一。早期诊断和预测矽肺发生是控制矽肺的有效手段,但依据放射学和呼吸功能异常做出的矽肺诊断往往限于较晚期的患者。寻找由于矽尘沉积及肺纤维化而出现变化的血清标志是矽肺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复习了近年来矽肺血清标志研究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炎症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含有IL-12p40的细胞因子等)、miRNAs(miR-21、miR-200c等)、血清酶类(脯氨酸肽酶、血红素加氧酶1、超氧化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免疫球蛋白及肾连接蛋白、克拉拉细胞蛋白16等。有关矽肺血清标志的研究很多,有些标志显示了其在矽肺早期检出和诊断中的潜在价值。矽肺血清标志敏感度和特异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多中心大规模验证仍是矽肺血清标志在临床实际应用必需的工作。

  • 标签: 矽肺 微RNAs 血清标志物 炎症性细胞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肿瘤标志及肝癌的发病关系。方法我们研究了60例大三阳乙肝者。30例用红花清肝丸治疗,30例不用药治疗,观察2组肿瘤标志的变化,采用并进行5年后的长期随访。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结果1.红花清肝丸对AFP、AFU、r-QT,CEA四种肿瘤标志浓度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2.长期随访(五年后)对乙肝病毒标志(HBVDNA)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3.长期随访(五年后)红花清肝丸的癌变率明显低于非用药组。结论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治疗,经治疗可降低血清中肿瘤标志的浓度,使血清HBVDNA浓度明显下降,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血清肿瘤标志的浓度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的浓度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肿瘤标志物 肝癌
  • 简介:摘要在当今世界,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工业污染等原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在诊治肿瘤的各种方法中,肿瘤标志虽然历史悠久,但近三十年来才被学术界关注。随着肿瘤基础理论的发展、新检测技术的诞生,以及临床对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视,肿瘤标志被重新认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并探讨。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分类 临床应用 检测实例
  • 简介:肿瘤标志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早期筛查与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随访及监测肿瘤复发转移、预后评估。理想的肿瘤标志应具有七大特点:100%特异度、100%灵敏度、拥有器官特异性、与肿瘤大小或分期呈正相关、可进行疗效及预后监测评价、价格低且有足够的转移“领先”时间。但迄今为止尚无完全理想的肿瘤标志,合理应用已成为优化标志使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鉴别诊断 治疗监测 复发转移 预后评估 器官特异性
  • 简介:{摘要 }: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 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结合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指南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实际情况;为慢性乙肝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 } 乙肝两对半 HBV-DNA HBVcccDNA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RC)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三种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第二大致命癌症。传统化疗药具有较差的药代动力学,治疗窗口低,特异性差,对正常细胞有毒性作用;而抗体-药物偶联(Antibody–Drµg Conjµgates ADCs)药物可以弥补这些缺点,多个 ADCs药物正在进行结直肠癌 (CRC) 的临床试验;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检测人体内肿瘤药物靶点蛋白表达量的质谱方法,可以准确定量72种蛋白在肿瘤组织种的表达量,采用本方法对355名结直肠癌患者进行72种肿瘤药物靶点蛋白表达量的检测;通过数据分析,在CRC 患者中找到9组ADCs药物受体靶点生物标志组。本研究结果表明,CRC的ADCs药物治疗具有可变表达模式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组合,为CRC的ADCs药物的研发提供临床数据支持。

  • 标签: 结直肠癌,抗体-药物偶联物,生物标志物,质谱,定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作为观察1组,良性肿瘤患者84例作为观察2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且结果显示健康的对象9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并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5-3(CA15-3)水平。结果观察1组CEA、CA15-3水平及阳性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治疗前后CEA、CA15-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CEA的敏感度为34.88%、特异性为96.43%以及准确度为65.29%;单独检测CA15-3的敏感度为46.51%、特异性为94.43%以及准确度为70.00%;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1.40%、特异性为90.48%以及准确度为85.88%。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对肿瘤生物标志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鉴别检验效果理想。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 生物标志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的组织相关生物标志。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AAD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AAD组),同时选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CABG组)。术中留取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组织标本。采用四维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4D-LFQ)分析患者升主动脉组织标本的蛋白质谱变化,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然后应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技术对选定的靶蛋白进行精准定量验证。结果通过4D-LFQ技术共鉴定到3 985个蛋白,其中3 350个蛋白可定量。在所定量到的蛋白中39个上调,47个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差异表达蛋白位于胞外区,功能主要涉及细胞迁移增殖、炎症细胞激活、细胞收缩、肌肉器官发育等。PRM技术对选定的15个目标蛋白精准定量,发现整合素α-Ⅱb、整合素α-M、整合素β-2和整合素β-3在AAD组患者升主动脉组织中高表达。结论整合素α-Ⅱb、整合素α-M、整合素β-2和整合素β-3在AAD患者升主动脉组织中高表达,或可作为诊断AAD患者的生物标志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生物学标记
  • 简介:摘要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s),其中PM以肌肉损害为主要表现,当皮肤受累时称为DM。目前多认为IIMs是遗传易感个体,在感染或非感染等环境因素诱发免疫失衡而导致的一类疾病,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从基因、蛋白、代谢、自身抗体、病理等各层面探索DM/PM发病机制的努力从未停止,文章就近些年对DM/PM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标志进行综述。

  • 标签: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生物学标志物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检测人源性多肽(DC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DCD作为乳腺癌新的生物标志可能性。研究发现DC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DCD可能通过调节NCK-WASP-Arp2/3通路影响乳腺癌细胞的生长,DCD有可能成为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生物标志

  • 标签: 乳腺癌 人源性多肽 威奥综合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技术筛选不同生存结局的脓毒症患者的脂质生物标志。方法以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30例脓毒症患者及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应用UHPLC-MS/MS技术测定血清脂质代谢。根据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21例)与死亡组(9例),分别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基线资料,进一步行独立样本t检验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检验鉴定脓毒症生存结局相关的脂质生物标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差异脂质对生物标志脓毒症患者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脓毒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32个脂质亚类,1 437个差异脂质分子,依据OPLS-DA模型[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ce of projection,VIP)>1]筛选脓毒症生存组与死亡组差异脂质分子196个,分别为甘油磷脂(129个)、鞘脂(52个)、甘油酯(14个)、固醇酯(1个)。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单变量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两组间共15个脂质分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VIP>1及P<0.01最终筛选出3个脂质分子,均为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SM)脂质分子,为SM(d30∶1)、SM(d32∶2)、SM(d32∶1)。ROC曲线分析显示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892、0.898,灵敏度分别为77.27%、95.45%、72.73%,特异度分别为100.0%、87.5%、100.0%;进一步经Z检验提示ROC曲线下面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SM(d30∶1)与SM(d32∶1)]=0.36,P=0.722;Z[SM(d30∶1)与SM(d32∶2)]=0.34,P=0.732;Z[SM(d32∶1)与SM(d32∶1)]=0.07,P=0.942}。结论神经鞘磷脂可能参与了脓毒症不同临床结局的形成,且对脓毒症生存结局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脓毒症 脂质组学 生存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