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战后频发的学潮集中暴露出国民政府在外交、经济、地方管制等领域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作为执政者的蒋介石,其学潮应对却是无解的困局。首先,蒋难以有效控制党内各级干部,甚或各派系为争权夺利主动参与乃至组织学潮,蒋受主客观环境困扰,无法有效消除派系政治的破坏性影响。同时,蒋学潮认知思维模式固化,过于强调中共的领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合理诉求与党内弊端。而蒋在处理各类学潮的过程中,没有清晰的应对策略,往往在制裁与疏导、纵容与压制之间犹豫不决,国民政府在各地连续不断的学生抗议声中迈向崩溃的边缘。

  • 标签: 蒋介石 战后学潮 内战
  • 简介:抗战开始后,蒋介石骨子里最怕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共产党。自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虽然确定了联共抗日的政策,在以后的国共合作谈判和抗战初期的国共合作抗战中,也作了一些重要让步,在实行开明政治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国内“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但历史证明,蒋介石的仇共、惧共心理是根深蒂固的。抗战后,他限制八路军的抗战区域,不许中共在敌后建立政权,要“削弱共产党力量的五分之二”。他害怕共产党借抗战之机发展,这可以说是蒋介石最大的心腹之患。这个心腹之患在抗战开始不久便迅速地发展蔓延起来了。在武汉失守前夕,中共即在敌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绥、山东和华中等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底,八路军由组建时的3万余人,发展到15.6万人,新四军由组建时的1.2万人,发展到2.3万人。蒋介石最担心的事在日益迅猛地发展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彻底消除自己的心腹之患,蒋介石想到了“溶共”的主张。因此,自1937年底到1939年初,国共两党关于“一个大党”问题的谈判历程,无疑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历史上最耐人寻味的篇章。而周恩来在这次谈判斗争中,挫败蒋介石的“溶共”阴谋,力保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38年...

  • 标签: 共梦想 周恩来挫败 挫败蒋介石
  • 简介: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扩大纪念周上讲演《新生活运动之要义》,发起新生活运动。他说:“我现在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简单的讲,“就是要使全国国民的生活军事化”。

  • 标签: 新生活运动 蒋介石 军事化
  • 简介: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文中说:"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文中所指的学生运动,就是发生在1947年5月的"五·二○"运动。

  • 标签: 蒋介石政府 祖父 学生运动 邵力子 国民参政会 周恩来
  • 简介: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渗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备战,

  • 标签: 抗战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蒋介石 日记 持续时间
  • 简介:1934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对新生的中央苏区实行铁桶式的围剿方案,名曰“铁桶计划”。此计划得以实施,苏区十万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将遭灭顶之灾。然而这样一个“绝密”计划,在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全套文件就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而且很快送到了周恩来手里,十万红军由此进行大转移,及时脱离了险境。

  • 标签: 蒋介石 中央苏区 军事围剿 中国共产党 莫雄
  • 简介:1934年农历新年元宵节(2月19日),蒋介石在江西南昌乐群电影院"总理纪念周集会"上发表演讲《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他倡导的"新生活运动"由此拉开序幕。他说:"我们要改革社会,要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是用武力能成功的,如何才可以成功呢?简单地讲,第一就是要使一般国民具备国民道德,第二就是要使一般国民具备国民知识。

  • 标签: 新生活运动 国民道德 纪念周 宋美龄 生产化 三化
  • 简介:到底谁是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这有几种说法:一是1949年3月的一天.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又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在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召开的欢迎会上.黄炎培十分激动.高呼“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 标签: 毛主席 蒋介石 1949年 中国共产党 黄炎培 民主人士
  • 简介:本书系黄仁宇研究中国历史一系列著作中的一种,其主题在于展示他的“大历史”观。作为“大历史”观指导下的个案研究,蒋介石成为有价值的选择对象,反映出作者的两个考虑:第一,对现代历史人物特别是那些具备主导作用的历史人物的研究,其研究与评价立足点应“先着重历史之长期的合理性,次及于褒贬”(第406页)。其目的在于使历史研究能与“现情切实衔接”。第二,基于“中国的长期革命,旨在脱离旧式农业管制之方式,进而采取商业原则作为组织结构之根本”(第7页)的历史判断,进而揭示历史并未为蒋介石企图在中国创造一个高层机构而提供这样的成熟条件。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始终围绕“macro-history”——“长历史”、“大历史”这样一种史观展开对蒋介石的研究。在作者看来,从”大历史”的角度研究蒋介石,其功效在于评判蒋之历史可排除道义为基准的情绪牵制,而与蒋氏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观动机与客观结果,亦可作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尽管作

  • 标签: 蒋介石 大历史 高层机构 历史人物 农业管制 组织结构
  • 简介:1957年秋,主持"中央研究院"达18年之久的朱家骅执意请辞。1957年11月4日,蒋介石以"总统"身份发布命令,任命胡适为"中央研究院院长"。1958年4月10日胡适正式接受了"中央研究院院长"职务。只是,胡适参加完"院长"就职典礼后,又返回美国处理私人事务,直到11月5口才回台北正式定居,住进"中研院"为他特别修建的"院长"住宅。

  • 标签: 就职典礼 私人事务 朱家骅 发布命令 中研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 简介:作为抗战时期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在获得美国财经援助的交涉中,努力使中国的利益最大化,他能够调动有关外交官和特使的长才与积极性,与在华美国使节和来访美国高层官员沟通,有助于加强中美之间的了解。抗战时期中国虽然获得了数笔商业信贷、平准基金借款和巨额财政援助,但相应的谈判过程不无曲折,最终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蒋介石等人对美国的基本国家利益、战略目标、决策机制及其实际运作都了解不够,对于战时中美关系的定位也难免错位。此外,战时中国的外交决策机制和主要人事缺乏连续性与稳定性,中国国力与美、英、苏的差距甚大,在对日持久作战中并非时时处处都能够为盟国所倚重。对于蒋介石及其属僚在战时对美外交中的作用和成败得失,应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 标签: 蒋介石 抗战时期 中美关系 财经援助
  • 简介:1968年2月15日,在澳门的孙中山先生二女儿孙婉给台湾"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内容是这样的:曩在髫龄,随侍先总理于众中遥见风颜,反掌五十年……民国四十四年(按:即1955年),先夫溘逝,绿凋红碎,丝罗失依,仅一孖女,相依为命。屯方亟,忽荷矜育,厚加存恤,海谊山恩,曷胜感戴。重洋间隔,瞻拜难期。谨奉尺书,先申远谢!孙婉是在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随丈夫戴恩赛偕女戴成功移居澳门,子戴永丰留在广州,后入岭南大学畜牧系为研究生,从事畜牧免疫学的研究,不幸患肺结核病,咯血至窒息而死。1952年9月7日,孙中山原配夫人、孙婉母亲卢慕贞病逝澳门孙公馆。1955年1月16日,戴恩赛在澳门病逝。从此,孙婉与女儿戴成功相依为命。孙婉为何要

  • 标签: 蒋介石 孙中山 澳门 五十年 国民政府 肺结核病
  • 简介:在中山舰博物馆陈列厅里,展陈一枚蒋介石“领袖肖像”胸章。这枚徽章铜质,圆形。中山舰打捞出水时,这枚胸章在舰舱内被发现。据文物专家鉴定说,这枚“领袖肖像”比较珍贵,目前仅见一枚。

  • 标签: 蒋介石 铸造 汉口 专家鉴定 中山舰
  • 简介:作者认为蒋介石统治中国22年中曾三次下野与复出,这决不是孤立的偶然事件,而是各个历史阶段尖锐的社会矛盾斗争的结果,反映了国民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暴露了蒋介石玩弄政治权术的阴险面目。

  • 标签: 蒋介石 国民政府 国民党 汪精卫 胡汉民 李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