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 ICU机械通气患者通过镇静治疗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 8月到 2015年 8月 ICU机械通气接受镇静治疗患者资料 60例,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 3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接受镇静治疗患者,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非计划拔管出现 机 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治疗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标准化护理术语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护理大数据的建立与分析,促进临床实践和护理科研的开展。目前,我国尚无适用于临床的护理专业术语标准及分类体系,也缺少相关的科学研究。国内虽然有部分医院开始建设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护理电子病历,但护理标准化术语及分类在系统中尚无成功应用。临床护理分类系统(clinicalcareclassificationsystem,CCC)是一种集护理诊断、措施以及结局为一体的综合性标准化护理术语分类体系,可将复杂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编码归类,更加方便临床护理人员的文书记录工作。国外CCC相关研究较少,国内虽有关于标准化护理术语的介绍和实践研究,但与CCC相关的文章和实践较少。关于CCC的研究集中在结构介绍方面,尚未检索到相关的临床研究。

  • 标签: 重症监护后综合征 儿科护理 综述
  • 简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日渐重视,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及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导致在口腔门诊就诊的伴随有全身各系统疾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由于新药、新技术的使用,其他系统性疾病也对传统口腔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微创化、舒适化医疗的发展也对医生的知识结构、临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总结了重医口腔无痛治疗中心开展口腔门诊镇静镇痛治疗的模式,并对该模式及其涵盖的技术进行阐述。

  • 标签: 口腔 镇静 镇痛 模式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是为危重患者提供全面而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质量。镇痛与镇静治疗是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对50例危重病人机械通气后采用咪达唑仑及舒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观察效果,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病人经咪达唑仑及芬太尼镇静、镇痛后能与呼吸机同步,心率减慢,血压平稳,血液动力学稳定,镇静有效的50例,镇静过度2例提示我们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联合应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给予镇静、镇痛治疗,起效快、代谢快、副反应少,可降低药物反应。重症医学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我们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恐惧感,使患者不感知或者遗忘其在危重阶段的各种痛苦,避免这些痛苦加重患者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疗。因此,镇痛和镇静应作为机械通气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评分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ICU镇静镇痛的开展,镇静镇痛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老年腹部手术的术后治疗,本文对53例老年腹部手术术后入住我科并进行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和护理进行总结。

  • 标签: 老年 腹部手术术后 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计划镇静镇痛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我院ICU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静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计划镇静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计划镇静镇痛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镇静药物用量,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计划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患者在医疗界属于重点监护病患,对这一类别病患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其病症的发展表现。对这类患者进行镇静治疗和观察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抢救。本文所着重探讨的问题集中于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的观察及护理,希望能够为相关医学领域研究人员提供研究的参考。

  • 标签: 重症医学科患者 镇静治疗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每日唤醒在重症患者镇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ICU有镇痛镇静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每日镇静唤醒策略。①观察镇静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②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ICU有镇静镇痛病人采用每日唤醒策略,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ICU入住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镇静药物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每日唤醒 重症 镇静
  • 简介:(辽阳中心医院ICU辽宁辽阳111000)摘要将辽阳中心医院ICU2010年、2011年收治的9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010年组和2011年组,回顾观察采用每日唤醒疗法的疗效。认为唤醒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神志变化,患者清醒期间鼓励其肢体运动与自主咳痰。加强气道管理,结合体位,促进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减少镇静药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ICU停留时间[1]。

  • 标签: 镇痛镇静 每日唤醒疗法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22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对策。方法:气管插管镇静治疗患者选取120例,皆为我院2019.03-2021.03收治,随机信封法分组,行预见性安全护理(n=59,实验组)和常规护理(n=61,对照组),对比生存质量、并发症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经护理,实验组生理功能(73.67±7.25)分,躯体疼痛(74.74±6.25)分,活力状态(77.62±8.44)分,情感职能(69.44±7.75)分,生理职能(75.56±6.95)分,总体健康(77.59±9.68)分,社会功能(76.43±8.75)分,精神健康(75.28±8.55)分,比对照组高;并发症率8.47%,比对照组21.31%低,机械通气(5.49±3.62)d 比对照组(7.71±3.55)d短,P<0.05。结论:气管插管镇静治疗中预见性护理具有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安全性的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安全护理对策 镇静治疗 气管插管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探究院前急救中心对镇静催眠药物急性中毒采取急救的医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急救中心接收的66例镇静催眠药物急性中毒的医学实例,其中有33例为采取了院前急救措施的急救组,另33组为未采取急救措施的对照组;急救组在急救车上被施以输液、利尿剂、纳洛酮等急救措施;而对照组则是由患者家属或是110直接送往医院,途中没有接受急救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院内回访与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急救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6.97%,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治疗对镇静催眠药物急性中毒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中毒状况,提高治疗有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镇静催眠药物 急性中毒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静在结肠镜检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本科室具备肠镜检查操作资格医生的内镜操作记录;(2)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及结肠镜操作记录(包含文字及照片),病理报告可以追溯者。排除非本科室完成的结肠镜检查记录及资料不全者。根据以上标准,回顾性收集2007年7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胃结直肠外科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计49 057例数据资料,包含所有的治疗性结肠镜检查和诊断性结肠镜检查。其中,男性24 638例(50.2%),女性24 419例(49.8%),年龄4~98(50.6±14.1)岁。根据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是否采用镇静,分为镇静组(39 412例,80.3%)和非镇静组(9 645例,19.7%)。比较两组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特征。结果2007—2017年受检者选择镇静结肠镜的比例从45.6%(369/810)上升至94.8%(917/967)。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相比非镇静组,镇静组受检者中女性比例更高[51.0%(20 095/39 412)比44.8%(4 324/9 645),χ2=117.422,P<0.001],年龄偏小[中位数50.0岁比51.0岁,Z=-4.77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9 645例非镇静组受检者中,有534例(5.5%)在检查过程中出现自觉难以忍受的腹痛而中途要求放弃检查;其中男性244例(4.6%),女性290例(6.7%),女性比例更高(χ2=20.522,P<0.001)。两组50岁以上筛查人群的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静组和非镇静组分别为:26.7%(4 737/17 753)比27.4%(1 093/3 984),χ2=0.937,P=0.330];但盲肠插镜率在镇静组更高[85.2%(14 422/16 933)比76.1%(2 803/3 682),χ2=180.032,P<0.001]。镇静组出现5例医源性结肠穿孔,而非镇静组无一例出现。结论镇静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可以提高结肠镜检查的盲肠插镜率,但不能提高息肉检出率。镇静在增加检查费用的同时,潜在增加结肠镜穿孔发生率。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镇静 盲肠插镜率 息肉检出率 医源性结肠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ICU病房中应用镇静护理的具体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儿科ICU病房的患儿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镇静护理,比较这两种方法对儿科ICU病房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儿科ICU病房 镇静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静治疗对ICU危重患者应激的预防作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患者接受丙泊酚镇静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咪唑地西泮进行镇静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lu、Cor、ACTH、胃液pH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lu、Cor、ACTH、胃液pH值分别为(8.36±1.85)mmol/L、(20.20±3.17)ng/dl、(13.35±4.18)pg/ml、(4.19±0.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21±1.49)mmol/L、(19.64±4.14)ng/dl、(13.29±4.20)pg/ml、(2.25±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危重患者应用镇静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的应激反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CU 镇静治疗 应激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静治疗对 ICU危重患者应激的预防作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40例 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6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实验组 50例患者接受丙泊酚镇静治疗,对照组 50例患者接受咪唑地西泮进行镇静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Glu、 Cor、 ACTH、胃液 pH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Glu、 Cor、 ACTH、胃液 pH值分别为( 8.36±1.85) mmol/L、( 20.20±3.17) ng/dl、( 13.35±4.18) pg/ml、( 4.19±0.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8.21±1.49) mmol/L、( 19.64±4.14) ng/dl、( 13.29±4.20) pg/ml、( 2.25±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 ICU危重患者应用镇静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的应激反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CU 镇静治疗 应激反应 效果
  • 作者: 嵇红,宋玉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淮安八十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江苏 淮安223001
  • 简介:目的:危重病患镇静镇痛运用整体护理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中,选取2020.3-2022.3月时间段,本院接收诊治的危重患者,病例为60人,按照抽签方式,所有病患被划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推行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从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指标,对比两组病患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为80%,试验组,其护理满意度为97%,对比两组数据,试验组更具优势,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患者镇静镇痛以整体护理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增强护理满意度,提高病患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危重患者;镇静镇痛;运用效果